季氏将伐颛臾bca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季氏将伐颛臾bca学案

ID:1053404

大小:4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4-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季氏将伐颛臾》BCA学案使用时间:2012.5学习目标:1、了解《论语》2、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3、感受孔子独特的人格魅力,思考《论语》给我们的人生启迪。B案一、关于《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论语》全书20篇,每篇包含若干章节,一章记独立的一段话或独立的一件事,篇幅都不长。“论”,应读“lún”,通“伦”,是一条条编排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编纂”;“语”,言谈。“论语”即相当于现在的语录。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二、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者。孔子幼年丧父,少时家境衰落。成年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山”(管畜牧)等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还是致力于教育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仁”的含义主要有两层: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之仁”。孔子注重社会伦理问题,把礼看成是维护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区别华、夷的标志。他谴责破坏周礼的行为,对鲁国季氏窃用天子之礼,“八佾舞于庭”极为愤慨,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三、了解背景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三桓犯上”。鲁庄公有弟三人:庆父、叔牙、季友,因为都是桓公的儿子,故其后代称为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桓势力逐渐强大,不把鲁国国君方在眼里,甚至在鲁襄公十一年将公室瓜分,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等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四、基础知识(字音)颛()臾()冉()有虎兕()萧()墙彼相()毁于椟()中出于柙()五、熟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扫清阅读障碍。4 C案一、B案效果展示二、问题探讨1、课文语段分析:请同学们解释标注出来的(加点)的重点词语的意思,指明划线句子的句式。如果有不会的知识点,请标示出来,写在空格处,并与同学们讨论这个知识点。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请写出你不会的知识点:思考:(1)对于“将伐颛臾”一事,冉有和季路是怎样向孔子表述的?(2)孔子是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2、课文第二段分析,要求同1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请写出你不会的知识点:思考: (1)针对冉有企图推卸责任的辩解,孔子是怎样批驳的?4 3、课文第三段分析,要求同1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 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思考:(1)当冉有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态度时,孔子又是怎么批驳的?(2)文中孔子提出了那些政治主张?(3)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是什么?三、当堂巩固:(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求!无乃尔是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3.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既来之,则安之。四、课堂小结A案一、出自本文的成语(查出记住)1、分崩离析:2、祸起萧墙:3、既来之,则安之:二、实词、虚词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3、不患寡而患不均4、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5、过(1)无乃尔是过与?(2)且尔言过矣(3)是谁之过与?6、相(1)则将焉用彼相矣(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7、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虎兕出于柙(3)龟玉毁于椟中(4)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三、古今异义(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2)是社稷之臣也(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四、特殊句式(1)是社稷之臣也(2)何以伐为(3)季氏将有事于颛臾(4)无乃尔是过与五、相关链接(《论语》语录5则)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