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地理必修1检测试题(湘教版25份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年高中地理必修1检测试题(湘教版25份有答案)》 共有 26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人们一般用它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图1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2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完成1~2题。‎ ‎1.图2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一致 B.近7 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 解析: 依据海平面的变化可推知③为“新仙女木”事件,之前海平面呈波状变化,而之后则持续上升。近2万年来海平面呈波状变化,近8 000年保持平稳。‎ 答案: 1.C 2.C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 ‎3.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C.燃烧化石燃料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4.大面积的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 A.①③④ B.②③④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第3题,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动植物的遗体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都能释放出大量的CO2,但真正破坏自然界中碳元素的是燃烧化石燃料。第4题,根据森林的生态作用即可判断。‎ 答案: 3.C 4.A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②滩涂面积减少 ③淹没部分耕地 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6.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 ‎①臭氧层破坏 ②森林被大量砍伐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 本题组通过简单的示意图考查全球变暖的后果。通过阅读示意图可以发现,由于有海堤的保护,耕地不会被海水淹没。而港口将被淹没在海水下面,也就谈不上“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了。海水倒灌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全球变暖是由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使得温室效应增强,大气温度上升。砍伐森林和燃烧化石燃料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答案: 5.A 6.B 下图为某城市某月清晨低层大气纵剖面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气温分布异常的层次是(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①② B.②‎ C.③ D.①③‎ ‎8.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严重的烟雾事件。关于造成这一事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热岛效应 B.工业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排放大量的CO2,出现温室效应 C.地势低洼,烟尘太多,空气对流被抑制等因素综合作用 D.商业区、居民区所处的低洼地势 解析: 低层大气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该城市上空等温线为垂直方向分布,从等温线的变化可以看出,该城市上空在②区城内出现随高度的增加气温上升的现象,这是大气的逆温现象。逆温现象是该城市烟雾事件的气象原因,逆温能阻止层内或层下空气上升,遏制对流运动的发展,从而加重低层大气的污染程度。人为原因是城市中工厂排放大量煤烟、粉尘和硫氧化物,使凝结核增多,空气污浊,烟雾弥漫。地形原因是城市位于低洼地,气流不易扩散、稀释。‎ 答案: 7.B 8.C ‎9.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为此,我国计划到21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材料二 北方15个省(市、区)2005年1月平均气温及采暖耗能变化图。‎ ‎(1)从图中看,北方大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其中1月平均气温偏高明显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 ‎(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冬季气温比南方低,采暖耗能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积却比南方小很多,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 (1)偏高 青海 ‎(2)①减少能源浪费;②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3)①北方降水少;②北方扬沙浮尘偏碱性,中和雨中酸性物质。‎ ‎(4)①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