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共49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共49份)》 共有 49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着“科普知识”这一主题,编排了《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 边》《千年梦圆在今朝》4 篇课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自然的奥秘,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 威力。《琥珀》通过想象推测了琥珀形成的过程。《飞向蓝天的恐龙》介绍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和科学家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纳 米技术的广泛应用。《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琥珀 2 飞向蓝天的恐 龙 2 纳米技术就在 我们身边 2 千年梦圆在今 朝 1 1.认识 45 个生字,读准 1 个多音字的字音,会写 45 个字,正确读写 46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4.能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发现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激发探索科学、 大自然的热情。 口语交际 1 能准确、清楚、连贯地传达信息。 习作 2 能大胆展开想象,写自己想要发明的东西。 语文园地 2 1.与同学交流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采取的解决方法。 2.通过“识字加油站”学习填写汇款单,认识数字的大写。 3.通过“词句段运用”,认识、了解新兴词语及旧词新义,学习用与熟 悉的事物作比较的方法来介绍另一个事物。 4.背诵积累对联。 快乐读书吧 3 培养学生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2 5 琥珀 ▶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 12 个生字,会写“怒、吼”等 15 个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 15 个词 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策略 教学时化繁为简,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即“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让学生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琥、珀”等 12 个生字,会写“怒、吼”等 15 个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 15 个词 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故事导入,明确文体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导入:今天老师让一位“小美女”给大家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2)播放故事音频。(出示课件) 2.出示琥珀图片,揭示课题。3 (1)课件出示一组琥珀图片。师:这就是琥珀。(板书课题) (2)介绍有关琥珀的知识。(出示课件) (3)介绍文体,感受特色。 师:《琥珀》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文,也就是文艺性说明文。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随着作者 的推测,去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 【设计意图】为避免课堂教学沉闷,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对琥珀的形成过程产生 兴趣,再让学生了解、欣赏有关图片,初步感知琥珀的美丽。此板块旨在扫除教学中潜在的理解障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出示课件) (1)认读生字。 ①生开火车认读;自由练习认读。 ②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脂、拭、渗”读翘舌音。 (2)师:你认为哪些字在认读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 示例:“珀”读“pò”,不要读成“bó”;“脂”读“zhī”,不要读成“zhǐ”;“湃”读“pà i”,不要读成“bài”。 3.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1)说文解字识记“餐”字。(课件出示“餐”的说文解字) 课件出示: ,餐,吞食。采用“食”作部首,采用“ ”作声旁。 指导书写“餐”字。(视频出示“餐”字的书写笔顺) (2)比较形近字识记:脂—指;晌—响;测—侧;详—祥。 4.学习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出示课件) 师指名认读;小组轮读;全班齐读。(相机提示:“热辣辣”的“辣”读 là) 5.生大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语送回课文中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画出不懂的词语,交流讨论。(课件出示词语)郊 7.整体感知。4 (1)理清思路。学习了生字、词语后,再次走进课文。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本课的行文思路。 课件出示: 课文先写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再写琥珀被发现,最后写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2)概括主要内容。 (3)师小结:课文主要写了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被发现的,以 及有什么价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会抓住主线,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教 学方式既能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 板块三 合作朗读,尝试提问 1.朗读课文。 (1)四人一组合作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组内讨论交流:你对琥珀还有哪些了解?针对课文内容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2.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学会了概 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收获可真不少。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琥珀》,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式之一,反复诵读文本,能使学生深入课文,发现 问题,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 2.能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进入角色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琥珀》,现在请大家大声读课题。(板书课题:琥珀) (2)课件出示琥珀的化石。 (3)看图交流。5 师引导: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看到这两只小动物,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 预设:琥珀是透明的,里面包裹着一只小苍蝇和一只蜘蛛。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挣扎了很久。 (4)师过渡:这是你们的想象,科学家们是怎样推测的呢?请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角色转换。 (1)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比较“想象”与“推测”。 ①师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相机引导:“想象”是什么意思?(预设: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 它的具体形象) ②(板书:推测)师引导:“推测”和“想象”都有“想”的意思,怎么理解“推测”?(预设: “推测”就是根据一种事实去想,要有理有据地想) ③师:你们的想象和推测,与科学家看到琥珀所产生的想象和推测是一样的。现在我们来进行角色 转换,假如你就是科学家,这篇课文的内容,就是你想象和推测出来的。你认为在想象和推测的过程中 应该注意些什么,要有什么样的科学态度? 预设:要特别认真;要细心、严谨。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一个旁观者——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想象”和“推测”的,转换为一个“主 导者”——亲自进行一番“想象”和“推测”,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 板块二 大胆想象,情境朗读 1.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1)师导入: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角色转换,下面就请“科学家们”好好默读课文,描述你们想象的 一系列情景。(板书:大胆想象) 师:你们愿意描述哪一个自然段?你们想描述事情的经过、当时的环境还是故事的结果?你们为什 么这样想?“科学家”在描述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随时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大家交流。 (2)生默读,边读边想象。 (3)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2.大胆想象,全班交流。 (1)学习第 3 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 3 自然段。 ②生读后交流:描写炎热的天气,为琥珀的形成做铺垫。6 ③师:这里想象的是小苍蝇来到树林的情景,连它快乐的心情都想象出来了——它在快乐地飞舞。 请你读出小苍蝇的快乐和天气的炎热来。 ④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第 3 自然段。 (2)学习第 5 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 5 自然段。 ②生想象交流。 ③指导朗读。 师:你们想象一下,蜘蛛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高兴)那你能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吗? ④师范读。 师:蜘蛛的心里多高兴呀!吃掉这只美味的小苍蝇,是多么高兴的事呀!为此,我会这么读。(用 一种成年人的语气读) ⑤师启发生带着想象朗读:假如这是一只幼小的蜘蛛,你会怎么读? 预设:带着稚气的语气读。 ⑥读出“自己的滋味”。 师:请你们自由朗读,读出属于“自己的滋味”。 ⑦生自由朗读。 (3)学习第 6 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 6 自然段。 ②师引导:为什么这个故事会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呢? ③预设:因为天气炎热才会使松树滴出松脂。这也是琥珀形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④女生齐读。 (4)学习第 7 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 7 自然段。 ②生朗读。 ③师引导:你能在这段文字中找出体现事情发生得很凑巧的词语吗? ④师指名回答,相机强调突出“刚、突然、刚好、一齐”。 ⑤师小结:这是多么凑巧的一件事情呀,就像这位同学分析的那样。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通过朗读真实地再现这一凑巧的事情。7 ⑥生齐读第 7 自然段。 (5)学习第 10 自然段。 师过渡:请大家继续想象,还会有怎样的情景出现? ①课件出示第 10 自然段。 ②师指名朗读,相机引导:关于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③预设: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时间呀? 师:因为没有这么长时间,是无法形成琥珀的。 ④师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出时间的漫长。 (6)学习第 11 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 11 自然段。 ②师:为什么要写地壳的变化呢? ③预设:地壳的一系列变化,也是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 ④全班齐读。 3.现场竞答,找寻根据。 (1)师引导:通过阅读科学家的想象的句段,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琥珀形成的一系列画面。现在再请 “科学家们”推测以下几个问题。看看你们的推测科学吗?有充分的依据吗? (2)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 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 琥珀为什么能得到完整保存?  科学家研究琥珀有哪些价值? (3)现场竞答。 ①课文中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预设 1:需要天气炎热、老松树、小苍蝇和小蜘蛛,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 预设 2:还需要形成化石,包括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地壳运动,海水淹没了那片松林,松脂球被掩埋 在泥沙下面。这些条件合起来才应该是琥珀形成的条件。 ②琥珀为什么能得到完整保存? 预设 1:因为琥珀在地壳运动以后,一直被埋在泥沙下面,没有受到风沙、空气的腐蚀。8 预设 2:发现琥珀的人能很好地将琥珀保护好并展现在世人面前。 4.“科学家”互访,质疑答疑。 (1)师引导:团结合作力量大。以上三个问题,大家答得特别好。现在请“科学家”进行互访:你 可以向其他“科学家”发问,从课题到字句以及其他相关的内容,只要有疑问,都可以问。多问几个 “为什么”,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 (2)生小声读课文并试着发现问题;“科学家”互访,提出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现场竞答,“科学家”互访,互提问题,共同讨论,学生对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很感 兴趣。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空间”和“合作互动”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发展,聪明 才智得到尽情发挥。学生在一问一答间,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教师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 给学生,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也突破了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板块三 总结写法,鼓励创新 1.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师引导:你们的想象都很细致、合理、科学,德国作家柏吉尔就是根据这样的推测写成了这篇 文章——《琥珀》。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并思考:你认为他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2)生自由读课文。 (3)预设:《琥珀》中既有事实,又有想象,写得特别生动。 2.角色转换,鼓励创新。 (1)师引导:柏吉尔听了你们的评价,一定特别高兴。同学们,我们再次进行角色转换。这次不是 让你们当科学家,而是当作家。 (2)师创设问题:听了科学家有关琥珀的想象和推测之后,要是让你写,你会怎么写?你一定会按 照柏吉尔的写法来写吗?这只小蜘蛛一定是为了吃掉小苍蝇而不幸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 吗?有没有别的可能? (3)生回答。 预设 1:可能是小蜘蛛寂寞了,想找小苍蝇玩耍,恰巧被困在了松脂里。 预设 2:可能是小蜘蛛看小苍蝇太漂亮了,产生了妒忌心理,想吃掉小苍蝇,结果不幸遇难了。 3.课堂总结。9 师:你们都很有创作才能,都很了不起。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琥珀的知识?可以上网查一 查,互相交流。我相信,只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学会大胆想象,合理推测,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你们 将来也会成为科学家或作家的。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想象、创作。通过角色转换,鼓励创新,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理解到位而深 刻,思路通畅而开阔,想象丰富而合理,语言表达清晰而流畅,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 气氛。获取更多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学名师联盟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 100 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琥珀》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围绕“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这一单元语文要 素进行。 1.“主题教学”使语言学习充满情趣。 在教学的主体部分设计了两个情境,让学生想象琥珀形成的经过,能巧妙地将朗读指导、口语交际 练习、词句理解等环节穿插其间。这些语言活动使师生间的互动流畅自然,就像平时的闲聊,但比平时 的闲聊更注重内在的严谨逻辑。学生也完全置身于充满趣味的教学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 中,在不知不觉中既积累了语言,又获得了独特的体验。 2.实现“用教材教”。 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课根据课文特点,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确定为教学重 点,但没有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文,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课文解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琥珀 形成的过程,再通过教学提问和学生提问两个环节组织小型的主题研究活动。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相关 知识得到整合,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都得到快速的提升。10 整篇课文的教学中,老师不拘泥于教材,学生不受制于课文,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老师完全把自己 当作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地表达,类文链接根据自己的方式讨论、交流、学习。学 生们时而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历史的长空里翱翔,时而又回到现实世界提出一个个疑问。课堂上,学生的 心灵是自由的、开放的,他们的思想也是自由的、开放的,课堂由此生机勃勃。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