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2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第一章1.2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安墩中学高中地理 第一章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一、高考预测 ‎1.掌握人口迁移的含义和分类。‎ ‎2.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 ‎3.通过具体实例或数据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4.了解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人口迁移的特征和原因 二、自学自练 ‎(一)、人口的迁移 ‎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 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迁移时段 ‎ 特点 方向 ‎ ‎19世纪以前 ‎ 以 为主 ‎ ‎ 人迁移到美洲和大洋洲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 从 流向 ;定居移民减少; 的人口增多 ‎ 欧洲变为 ,拉丁美洲变为迁出地, 石油输出国成为迁入地区 ‎ ‎3. 国内人口迁移 ‎(1)我国古代:受脆弱的 、频繁的战争、 的影响而迁移。‎ ‎(2)新中国成立以来 ‎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在体制和严格的 制度下, 地进行。‎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 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 ,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 环境和 环境的变化;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等。其中 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 三、考点讲解 考点一 国际人口迁移 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其迁移人口类型、迁移原因、方向及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形式 ‎ 科技移民 ‎ 劳务输出 ‎ 国际难民迁移 ‎ 迁移人口类型 ‎ 高素质人才 ‎ 外国廉价劳动力 ‎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 迁移的原因 ‎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 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 迁移的方向 ‎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 发展中(贫穷)国家流向发达(富裕)国家,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 ‎ 8‎ 产生的影响 ‎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 使发展中国家缓解就业压力赚取外汇 ‎ 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 人口迁移的概念中包含了三大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1)空间移动:只有发生空间移动的人口现象才能构成人口迁移。‎ ‎(2)居住地的变更: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了迁移。‎ ‎(3)时间限度: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的移动,才被称作人口迁移。关于这个时间限度,目前没有统一标准,习惯上限定在特定的时间内,如1年、5年或10年,甚至更长,也可以是终生。‎ 上图中,A、B、C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地区,其中: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1→A2,C1→C2;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1→B1,A1→C2,C1→A2,C1→B1。‎ 考点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环境影响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 因素 ‎ 原因 ‎ 典例 ‎ 自然 ‎ ‎(过去的决定因素) ‎ 气候 ‎ 人们总是希望生活在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 美国老人退休后向南部和西部迁移 ‎ 土壤 ‎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垦,提高作物产量 ‎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 水源 ‎ 动植物的生长以及人的生存需要水 ‎ 我国游牧民族的逐水草而居 ‎ 矿产 ‎ 因发现、开发某种矿产资源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 大庆——石油资源的开发 ‎ 社会经济(决定因素) ‎ 经济 ‎ 被较高的收入吸引 ‎ 内地人到沿海城市打工 ‎ 政策 ‎ 国家政策 ‎ 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 ‎ 交通通信 ‎ 交通通信的发达会方便人们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人口迁移 ‎ 现代人口迁移量远大于过去 ‎ 政治 ‎ 某地被设为政治中心而引发人口迁入 ‎ 巴西迁都巴西利亚 ‎ 战争 ‎ 战争破坏了宁静的生活环境,使人口外迁 ‎ 美伊战争使大量伊拉克人背井离乡 ‎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影响 ‎ 迁入地 ‎ 迁出地 ‎ 有利 ‎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 ‎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发展; ‎ ‎②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发展; ‎ ‎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 不利 ‎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 8‎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 推力和拉力是导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中间阻力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人口迁移对环境、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四、堂内练习 ‎1.关于人口的迁移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迁移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方式 B.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C.人口迁移指的是国内人口迁移 D.到外地旅游也是人口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 )‎ A.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C.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D.拉丁美洲仍然是人口迁入地区 读下面“经济发展阶段与人口迁移量关系图”回答3~4题。‎ ‎ ‎ ‎3.阶段③处于(  )‎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化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5.下列关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说法是错误的( )‎ A.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的人口大规模东移 B.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 C.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D.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移到南部和西部 ‎6.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 ( ) A.由农村到农村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农村 D.由城市到城市 ‎7.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迁移不仅数量________,而且频率________( )‎ A.增加,减慢 B.增加,加快 C.减慢,减慢 D.减慢,加快 ‎8.考察的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动的影响就________(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确定 ‎9.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自然环境因素 B.婚姻家庭因素 C.经济因素 D.政治因素 8‎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10~11题。‎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英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10.关于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 ‎11.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五、课后练习 下图表示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各大洲人口的叙述是 A.a大洲的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 B.e大洲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C.c大洲这30年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D.d大洲这30年的人口增长率最高 ‎ ‎2.c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 A.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资源不足 B.人口素质高,但缺乏环保意识 C.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D.女性比例小,人口生育率低 ‎3.关于b和d两大洲人口迁移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战前都是以人口迁入为主 B.二战前都是以人口迁出为主 C.二战后都是以人口迁入为主 D.二战后都是以人口迁出为主 ‎4.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福建—耕地资源 下图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读图回答5-6题。‎ 8‎ ‎5.图甲、图乙、图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  )‎ A.中国、印度、美国 B.印度、中国、美国 C.中国、美国、印度 D.印度、美国、中国 ‎6.据图丙所在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下列关于这两个地区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 B.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C.新兴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D.西部和南部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图2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2回答7-9题。‎ ‎7.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8.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A.棉花 B.甜菜 C.橡胶 D.青稞 ‎9.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 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下图表示人口数量变动状况(迁移差额率正值表示人口迁入),据此完成10~11题。‎ 8‎ ‎10.图中丙点表示的人口变动状况正确的是(  )‎ A.人口增加 B.人口减少 C.变动较大 D.基本不变 ‎11.能正确反映西亚地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材料1:我国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博士在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上表示,我国正面临着全球最大的、最迅速的人口迁移运动。我国广大农村人口缺乏充分的公共服务与保障;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未来20年将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有序流动和合法权益的保护亟待加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使农村老龄化程度超过城市,引发老人照料和子女教育等社会问题,2 000万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堪忧。 ‎ 材料2:我国人口的文化、教育、科技素质亟待提高,难以适应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是女性儿童的辍学问题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解决出生人口素质问题已迫在眉睫,每年我国约有80万~120万缺陷人口出生,全国累计的残障人口已超过6 000万,相当于法国的人口。 ‎ ‎(1)关于我国未来20年的人口迁移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 A.由国家组织的人口流动数量大量增加 B.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 ‎ ‎ C.流动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D.人口流动方向错综复杂,没有明显的主流方向 ‎ ‎(2)由于大量农村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出现了“留守家庭”、“    ”等现象,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素质不高提出的基本国策是    、     ,其中重点应提高农村    人口群体素质。 ‎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可能引发的人口问题。 ‎ ‎ ‎ 答案 自学自练 ‎(一)1.国际或本国 ‎ ‎ 2.集团性、大批移民 欧洲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短期流动 ‎ 8‎ ‎ 迁入地 西亚、北非 ‎ ‎3.农业经济 自然灾害 计划经济户籍管理 有计划、有组织 ‎ ‎ 改革开放政策 增加 ‎(二)自然 社会经济 经济 ‎ 堂内练习 ‎1.B ‎【解析】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打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2.D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 ‎3.C ‎ ‎【解析】③应属于工业化阶段。‎ ‎4.C ‎【解析】③应属于工业化阶段,④属于后工业化阶段的人口迁移量,这两个阶段人口迁移量的增多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5.A ‎【解析】南北战争造成的人口大规模由南方流向北部地区,而不是流向东部,故A错 ‎6.B ‎【解析】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由农村到城市 ‎7.B ‎【解析】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迁移不仅数量增加,而且频率加快,故选B ‎8.B ‎【解析】考察的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动的影响就越小,因为人口迁移主要是空间上的数量变化,如果范围足够大的话,人口空间上变化就不会给人口的总数量有什么影响 ‎9.C ‎【解析】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10.B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人口主要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11.C ‎【解析】人口迁移解决了迁入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增加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减轻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有较大帮助。‎ 课后练习:‎ ‎1.B 2.A 3.A ‎【解析】此题关键是根据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判断出相应的大洲。‎ ‎1.a是非洲,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e是欧洲,人口增长模式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c是亚洲,人口比重在30年来下降了,人口总数是在上升,没有出现了负增长,d是北美洲,这30年的人口增长率不是最高。‎ ‎2.c是亚洲,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资源不足,人口素质区位较低,但缺乏环保意识,人口老龄化不严重,劳动力充足,人口生育率较高。‎ ‎3.b是南美洲,d是北美洲,二战前都 8‎ 是以人口迁入为主,二战后,南美洲是迁出为主,北美洲是迁入为主。‎ ‎4..D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找“木桶短板”,找各地区最短缺的因素,即限制性因素。四川地处长江的上游,有著名的二滩水电站,故其水力资源丰富,A错;山东地理位置优越,濒临海洋,气候条件较好,气候资源不是限制性因素,B错;黑龙江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矿、石油资源,C错;福建地处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形高低起伏,耕地分布破碎,人口密集,耕地资源极其短缺。‎ ‎5.B 6.D ‎【解析】第5题, 结合中、印、美三国的国情可知,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因此吸纳移民在其新增人口中占重要地位,如图丙所示;我国的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故新增人口也以汉族为主,如图乙所示。第6题,美国西部和南部的环境优美,近年来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从而吸引了相当多的人口朝这两地迁移,这种人口增长属人口迁移的结果,并非由于自然增长率高。‎ ‎7.D ‎【解析】读图,可看出A省(市、区)迁出率远远大于迁入率,人口迁出多,造成该省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落后。‎ ‎8.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可判断该点代表的省(市、区)是西藏自治区,其典型的农作物是青稞。‎ ‎9.C ‎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迁入率最大值为18%,迁出率最大值为6.5%,迁入率最大值大于迁出率最大值,选项A错误;根据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结合图可看出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只有2个,选项B错误;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只有3个,选项C正确;图示省区既有净迁入省区,也有净迁出省区,选项D错误。‎ ‎10.D 11.B ‎【解析】第10题,丙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迁移差额率为-10‰,所以人口变动状况基本不变。第11题,西亚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由于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迁移差额率为正值,所以乙点能反映西亚地区人口变动情况。‎ ‎12(1)B (2)留守儿童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女性 ‎ ‎(3)人口迁移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此外,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改变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的变化都会导致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可能会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素质降低等问题。 ‎ 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