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学弈资料和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练习学弈资料和练习

ID:976853

大小:34.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学弈》综合资料 一、词语积累    弈:下棋。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虽然。    之:指弈秋的教导。    至:到。    援:引,拉。    缴:本课指有丝绳的箭。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为:说。    其:他,指后一个人。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然:这样。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通国--全国  鸿鹄--天鹅  弗若--不如 曰--说    反义词:非--是  善--恶  三、难句讲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两句话是一问一答,前一句是问,意思是:是不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呢?后一句自己做了回答:我可以说完全不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不言自明:只是不步专心致志地学罢了。  四、篇章学习    这段古文共有4句,有三层意思。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 。他教的学生本该都是高手。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第三层(最后两句)是自问自答:是不是后一个比不上前一个聪明呢?我可以说:完全不是。联系第二层可知,后一个只因为他不肯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落后的啊!    只有四句话,却层次分明地讲明白了不专心致志便学不好本领的道理,文言文的简洁精炼由此可见一斑。  五、疑难点拨    思考·练习2    第一句要联系上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既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那么,假如让他来教两个人下棋又将如何?    第二句要联系前边“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虽然在听,心里却以为也许会有天鹅飞来。“思援弓缴而射之”,紧接上文,想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射它(天鹅)。    第三句要联系上文“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一同学习,却差得远、比不上了)。“为是其智弗若与?”是不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呢? 一、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    通国:    善:    诲:    援:    俱:    弗若:    然:  二、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三、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四、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  ),一个(  ),告诉我们(  )。  五、结合注释读古文,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    1、我所欲也:是我所想要的。2、熊掌:熊的脚掌,是珍贵的食品。3、亦:也。4、二者:指鱼和熊掌。5、兼:同时都得到。6、舍:舍弃。7、取:选择。8、生:生命。9、义:正义。  答案:  一、弈:下棋;通国:全国;善:善于,擅长;诲:教导;援:引,拉;俱:一起;弗若:不如;然:这样。  二、1、的2、弈秋的教导;鸿鹄3、他,指前一个人  三、因为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专心。  四、专心致志心不在焉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五、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不能同时都得到时,我选择熊掌而舍弃鱼。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生命和正义不能同时都得到时,我选择正义而舍弃生命。  几个同学在讨论《学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25课这篇课文的词语解释。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同学们既觉得好奇,又感到吃力。对课文中好几处“之”字的意思,同学们争论不休。钱老师非常赞赏同学们这种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于是,就饶有兴致地与同学们聊了起来。  为了帮助同学们较准确地理解“之”字的意思,钱老师把这篇课文中有关“之”字的短语,端正地抄录在黑板上: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惟弈秋之为听。  3.一人虽听之。  4.思援弓缴而射之。  5.虽与之俱学。  6.弗若之矣。  在钱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初步明白了以上“之”字有4种不同的意思。有的相当于“的”作用,如:例1和例2中“之”相当于“的”的作用;有的指某件事情,如:例3中“之”指“弈秋的教导”;有的指某种事物,如:例4中“之”指“它”,即上文的鸿鹄天鹅;有的指人物,如:例5和例6中的“之”指他,前一个人,即专心听弈秋教导的那个人。  “‘之’字一身兼多职,本领可真大”不知谁说了一句。  钱老师还说:“‘之’字还有‘往’的意思,谁记得在学过的哪一首古诗中见过﹖”  同学们立刻回忆起来,一会儿,一个同学说:“我们学过的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就是表示‘往’的意思。”  钱老师笑吟吟地表扬了这个同学,接着做了小结:理解这些短语中的“之”字的意思,一要先了解“之”字在文言文中,起了哪些作用;二要联系短语及上下文语言环境;三可运用尝试代入法,即把所理解的意思,代入“之”字的位置,连起来看看通不通,如果语意贯通,一般说来选对了,如果不通,再做尝试。  最后,钱老师说:“小学生初次学习古文,能借助字典,了解字义,初步理解古文内容,就可以了……”  同学们乐呵呵地听着,仿佛在语文的乐园中畅游……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