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与《伪君子》
加入VIP免费下载

莫里哀与《伪君子》

ID:970100

大小:1.87 MB

页数:52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导入新课伪君子:表面正派高尚,实际上卑鄙无耻的人。什么样的人被称为伪君子?想一想: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岳不群就是一个典型的伪君子。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莫里哀笔下的伪君子达尔杜弗,来欣赏下莫里哀是如何塑造伪君子这个人物形象的。 莫里哀《伪君子》第四单元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全剧,自主完成对课文剧情和人物关系的梳理;能够在鉴赏、品味戏剧语言的过程中理解不同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别是达尔杜弗的典型意义。2.了解什么是喜剧及喜剧中“揶揄”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1.借助网络平台或者其他网络资源,阅读全剧,梳理剧情和人物关系。2.分组探讨,分析剧中人物性格及剧本主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莫里哀揭露社会中伪善者丑恶嘴脸的勇气,做人真诚不虚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作者简介莫里哀(Molière,1622-1673)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以天才的创新,开辟出一条堪与悲剧相媲美的古典主义喜剧之路,从而成为世界级的喜剧大师。 他是少有的全才,集编剧、导演、演员、剧务于一身。他的喜剧不仅针砭时弊,鲜明地刻画了社会风谷,还深刻地剖析了人性的弱点和误区。他创作的大量喜剧,流传下来的有三十余种,有些剧作如《伪君子》、《贵人迷》、《恨世者》、《吝啬鬼》等久演不衰。 莫里哀给后人留下了近三十部喜剧,我国曾翻译出版的作品有二十多种。莫里哀不仅是位杰出的剧作家、出色的导演,还是一位造诣极高的演员,他以整个生命推动了戏剧的前进,以滑稽的形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歌德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想模仿他”。 剧情介绍外省的没落贵族达尔杜弗流落到京城,扮作修士,平时在教堂里表现得极为虔诚,捏死一个跳蚤也要忏悔半天。他因此骗取了富商奥尔贡和他母亲的信任,他们将达尔杜弗请进家门,做“家庭导师”。奥尔贡的家庭原来很和睦,自从达尔杜弗进门后,这个家便鸡犬不宁了。 大幕一开启,我们就看到了一个颠倒混乱的世界:奥尔贡的母亲,一位“德高望重”的贵族老太太竟然唯这个外省修道士的马首是瞻,对于儿媳(奥尔贡的后妻)、孙子(大密斯)、孙女(玛利亚娜)和女仆(道丽娜)对达尔杜弗的任何一点疵议都要反唇相讥,如同捍卫她所崇拜的偶像。 待到奥尔贡出场,事态进一步严重化——他竟然逼迫女儿撕毁已订的婚约,让达尔杜弗成为自己的女婿。前两幕给予观众的感受是价值观念已经颠倒,一种虚伪的势力,不仅侵入到这个家庭,而且控制着这个家庭,威胁着他们已有的安宁和幸福。 达尔杜弗的虔诚只是外衣,他觊觎的是奥尔贡的财产和妻子。他口头上宣扬“苦行主义”,但一顿饭吃两只鹌鹑和半条羊腿,养得“又粗又胖,脸蛋子透亮”。他假惺惺地说不能看女人袒胸露背,实际上是一个好色之徒。奥尔贡深受其骗,视其为难得的圣者。 达尔杜弗不仅准备接受奥尔贡的女儿,还向奥尔贡的后妻艾耳弥尔调情。当儿子大密斯向奥尔贡揭穿这事时,达尔杜弗以守为攻,巧言令色,奥尔贡反而认为是大密斯诬告达尔杜弗,一气之下,他把大密斯赶出家门,而且决定将全部家产交给达尔杜弗。 女仆道丽娜看清了达尔杜弗是个伪君子,她联合了艾耳弥尔、大密斯,与达尔杜弗展开斗争。他们设法让艾耳弥尔与达尔杜弗单独相会,而让奥尔贡藏在桌子下面监听。达尔杜弗当着艾耳弥尔的面,公然说:“如果只有上帝和我的爱情作对,去掉这样一种障碍,在我并不费事,您大可不必畏缩不前。”“不要害怕,满足我的欲望吧!” 在艾耳弥尔假意担心被丈夫看见时,这个无耻的骗子竟然放肆地嘲笑起自己的恩主了:“他是一个由我牵着鼻子走路的人。他以我们的全部谈话为荣,我已经把他摆布到这步田地:看见什么,不信什么。”藏在桌子底下的奥尔贡终于看清了这个伪君子的真面目,当达尔杜弗再度向艾耳弥尔调情时,他从桌子下面钻出来叫达尔杜弗滚出去。 但是,达尔杜弗此刻露出了狰狞面目,说道:“应该离开这儿的却是你。因为这个家是我的家。”原来,奥尔贡不仅把财产交给了达尔杜弗,而且还把自己私藏的一个反对王室的朋友的秘密文件匣交给了达尔杜弗保管。正当达尔杜弗向政府告发奥尔贡,并带人前来逮捕奥尔贡时,国王的官员却宣布,已查知达尔杜弗原来是一个积案累累的骗子。国王以他至高无上的权力赦免了曾经勤王建功的奥尔贡,并将达尔杜弗逮捕入狱。 《伪君子》片段欣赏 作品讲解一、怎样来理解剧中的人物形象?1.达尔杜弗:他是17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是一个假虔诚、伪教士的典型。他的主要性格特点就是伪善。贪食贪睡贪财贪色是他的本性,上帝是他的工具,虚伪是他的手腕。 例如,对待金钱,表面上把募来的钱分给囚犯,佯装慈善,但又设法骗取奥尔贡的财产继承权,并认为这“合乎上帝本意”;对待女色,认为妇女袒胸露臂会“败坏人心,引起有罪的思想”,却又在暗地里调戏奥尔贡的续妻艾耳密尔。 2.奥尔贡:他是一个不辨真假、一意孤行、执迷不悟的商人形象。例如,家里的所有人都看清了达尔杜弗的虚伪嘴脸,惟独奥尔贡他自己却对骗子很信任,崇拜得五体投地,不但要将女儿嫁给他,还把自己的家产都送给了他。在大密斯将真相揭露出来之后,不仅不相信儿子的话,反而将其赶出家门,并剥夺其继承权。 3.道丽娜:她是一位聪明、善良,敢做敢为,反对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伪善的女仆形象。4.艾耳密尔:聪慧机敏,贤淑贞洁,善良拘谨。5.大密斯:急躁简单但又率真耿直。 二、对付伪善的办法之一是“伪善”──这是人们在长期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以‘伪善’对付伪善”不仅是莫里哀的艺术技巧,而且是他所不能不取的生活哲学。那么莫里哀在剧中是怎样安排这个击破伪善的场景的?在善与恶的交战中,“伪善”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中介。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存在着善与恶的斗争,就有伪善存在,就有达尔杜弗式的人物。 在同伪善人物的斗争中,人们意识到,大密斯那种直来直去、当面揭穿的办法在道德上是好的,从策略意义上说却是愚蠢,往往把自己置于尴尬境地。当全家人都被置于达尔杜弗奸诈的鹰爪之下时,奥尔贡的年轻妻子终于想出了一个反败为胜的办法,即剧本第二个令人叫绝的“突转”,这是一个圈套:她约达尔杜弗来幽会,而让愚蠢的丈夫钻在桌子底下偷听。 这回达尔杜弗果然中了圈套,居然厚颜无耻地让艾耳密尔用“实实在在的好处”来满足他的情欲。当艾耳密尔假意说这样做会得罪上帝时,达尔杜弗竟说:“如果只有上帝和我的爱情作对,去掉这样一种障碍,在我并不费事,您大可不必畏缩不前。”“不要害怕,满足我的欲望吧!” “眼见为实,耳听是虚”,奥尔贡终于醒悟了。这个圈套是戳穿骗子的决定一环。这种手法就戏剧技巧而言是常用的,在法文中叫“Lescontrelemps”,也就是“请君入瓮”之意。在中国传统戏曲乃至现代舞台、银幕上依然是百用不厌。过去是把人藏在柜子里、桌子下,现代则使用录音机、录像机录下实情,以戳穿伪善者的假面。 三、《伪君子》的艺术成就是什么?1.遵守古典主义“三一律”,情节围绕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善而展开,地点集中在奥尔恭家里,时间没有超过24小时。2.人物性格类型化、单一化。如达尔杜弗是单一的伪善,奥尔恭是单一的盲从。 3.剧本结尾生硬,歌颂了明察秋毫的国王。以上三点主要体现了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此外,《伪君子》还具有独特的喜剧风格。兼有民间闹剧、传奇剧、悲剧和风俗喜剧因素。突破古典主义法则,坚持现实主义美学原则。《伪君子》取材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因素和社会批判精神。 四、怎样理解喜剧人物的“扁平”特征?17世纪时,扁平人物称为“性格”人物,而现在有时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扁平人物的一大长处是容易辨认,他一出场就被读者那富于情感的眼睛看出来。而一般肉眼只注意反复出现的专用名词罢了。 第二个长处是他们事后容易为读者所记忆。由于他们不受环境影响,所以始终留在读者心中。他们不随着环境而变动,这更显出其性格是令人放心的。即使他们所在的那本小说会销声匿迹,但他们仍然不被人遗忘。不过我们必须承认,在成效方面,扁平人物是不如圆形人物的。但要取得喜剧性效果时,扁平人物就大有用场了。 写作特色一、成功的间接描写《伪君子》共五幕,但中心人物达尔杜弗直到第三幕第二场才出场。喜剧的前半部分达尔杜弗虽末出场,但事事与他有关。如奥尔恭家的争吵,嫁女引起的混乱,都是围绕他进行的。作者运用种种方式,多侧面地勾划出达尔杜弗的基本轮廓,刻画了他的伪善,并初步揭示其危害性,使之人未露面,性格却已突现在观众面前,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二、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层次分明《伪君子》出场人物较多,作者巧妙地以达尔杜弗作为喜剧结构中心,通过他的伪善行径,把全剧的内容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推迟主人公出场时间,使全剧内容安排更为合理,矛盾冲突更为尖锐集中,结构严谨精巧。 三、人物性格集中夸张,具有高度概括性莫里哀充分运用夸张与对比手法,着重刻画了达尔杜弗的伪善性格。如达尔杜弗标榜不近女色,见到道丽娜袒露的胸脯、就叫嚷要用手帕遮起来。但一听到欧米尔想见他,就立刻“温柔”起来,迫不及待地问间道:“她就来吗?”他把自己打扮成一心向善、慈悲为怀的信士,但对自己的恩人,却既想霸占妻女,又想谋财害命。 四、表现手法既严谨又灵活作者严格遵守古曲主义戏剧“三一”律法则,在有限的时空内展开情节,塑造人物,表达主题,充分显示了其高超的艺术技巧。但同时,又在喜剧中掺入悲剧因素,还大量吸收了民间闹剧的表现手法,如家人争吵,桌下藏人等。这样全剧就显得妙趣横生,富于生活气息。 知识链接一、什么是喜剧。喜剧,是和悲剧同样历史悠久的戏剧体裁。一般地说,喜剧的主要内容是嘲笑、讽刺丑恶和腐朽的事物,肯定美好、进步的事物。喜剧的结局,或者是丑恶事物的失败,或者是正面力量在斗争中取得胜利。 在喜剧创作中,一般是充满了偶然性事件,充满了误会、巧合,运用夸张的手法和幽默、诙谐的台词。喜剧的特殊力量是通过笑引起观众对反面事物的鄙视、警觉,从而产生消除这种现象的要求。由于剧本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不同,喜剧又分为“情节喜剧”、“性格喜剧”、“生活喜剧”、“抒情喜剧”、“讽刺喜剧”、“闹剧”等。 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黑格尔认为喜剧指写的是“破坏自身的,微不足道的,虚伪的,矛盾的”事物。马克思则认为,喜剧性在于人们“愉快地同自己的过去诀别”。 二、关于喜剧中“揶揄”的手法。“揶揄”的手法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喜剧在揭露恶人或恶德时,常使用一些区别于悲剧的手段,“揶揄”便是其中之一。莫里哀说:“恶习变成人人的笑柄,就是致命的重大的打击。人容易受苦,可是人受不了揶揄。”课内举了道丽娜对达尔杜弗的一段话作为例证,同学们可以细心研究,品味“揶揄”的手法。 另外,坏人也可以对好人实施揶揄,如达尔杜弗对艾耳密尔说:“我已经把他(指奥尔贡)摆布到这步田地:看见什么,不信什么。”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对待恶人与有某种瑕疵的好人应该使用不同的语言。例如,对待达尔杜弗和奥尔贡的揶揄应该是不同的。对于好人的瑕疵进行揶揄应该有“厚道”作为底蕴。出于个人恩怨而对人尖酸刻薄是不可取的。 三、什么是古曲主义戏剧的“三一律”。古典主义戏剧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加以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艺术规范,“三一律”就是其中主要的规则之一。所谓“三一律”,是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内完成。 课堂练习一、莫里哀著名喜剧《伪君子》塑造了一个富有人民性和反抗精神的女仆形象,她的名字是。二、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伪君子形象——,他的另一部喜剧《悭吝人》又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道丽娜达尔杜弗阿巴公 三、下列对莫里哀的讽刺戏剧《伪君子》评价正确的是()。A.讽刺了高利贷者贪婪吝啬的本质B.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性C.抨击了封建宗教的虚伪D.揭露的农奴主的丑恶嘴脸C 四、《伪君子》中答尔丢夫的语言特点是()。A.矫揉造作B.堆砌词藻C.长篇大论地玩弄教义D.犀利、明快、生动、朴素E.简洁、清楚ABC 五、《伪君子》所反映的主题是什么?《伪君子》通过对心如蛇蝎的答尔丢夫伪装虔诚的揭露与鞭挞,矛头直指教会,突出地批判了宗教伪善的欺骗性与危害性,引起了人民群众对宗教教义和宗教上层人物的怀疑,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分教会的民主倾向。对宗教伪善的欺骗性与危害性的揭露与鞭挞,就是《伪君子》的主题。 拓展阅读《恨世者》又译作《愤世嫉俗》,是莫里哀又一部喜剧杰作。我们可以把《恨世者》当作《伪君子》的姊妹篇来读。前者是揭露伪善者的可憎,而后者却道出真诚者的孤独。 《恨世者》以整个贵族社会作为讽刺对象,揭露了贵族阶级的腐朽堕落以及贵族社会内部自私虚伪、勾心斗角的情景。男主人公阿尔塞斯特是“看不惯那些时髦人所做的下流样子”,“最恨的是那些满口甜言蜜语人的丑态”。 他对人类是恨到极点了,他说:“我的恨是普遍的,是人我都恨;这些人,我恨他们是因为他们凶恶害人,那些人,我恨他们,是因为他们对凶恶者也是一样和蔼。”但是他有一个例外,就是瑟里曼娜;他恨她,但是爱她。 他狂热地爱一个有钱的年轻寡妇(不过二十岁)瑟里曼娜,他只知道瑟里曼娜也有时髦人的下流样子,对于任何追求者都一样敷衍,他却还没知道这个瑟里曼娜很巧妙地在玩弄每一个向她表示爱情的人。 当他要求瑟里曼娜抛弃这个社会时,却遭到对方的拒绝。这出喜剧把贵族社会的丑态描写的淋漓尽致,在语言艺术方面达到了莫里哀的最高成就。全剧严格遵守古典主义法则,没有插科打诨式的笑料,被认为是“高级喜剧”的典范。 一、鲁迅的这一说法见之于他的《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教学设想”中谈到的有关意见可供参考。二、达尔杜弗的主要性格特征就是伪善──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伪善,就是不自觉其为伪善的伪善,能够把伪善当作真实的一种伪善。达尔杜弗是一个在伪善中如同鱼儿在水中游泳那样自如的人。这种老练的伪善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时而会看到。探究与实践参考答案 三、诸如《伪君子》这样的讽刺喜剧,往往带有很尖锐的现实指向性。观众在开始时,可能不会马上意识到这种指向性,所有的观众会一起笑,一旦某些人意识到矛头是指向自己或自己所属的社会集团时,他们会立即收起笑容,转喜为怒,并对剧作者发动疯狂的抨击。这是由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们具有不同的“利益”决定的。果戈里的《钦差大臣》初演时的经历同《伪君子》极其相似。这部引发了无数笑声的喜剧,最终导致果戈里无法回归自己的祖国。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