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牡丹亭-游园惊梦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大学语文-牡丹亭-游园惊梦

ID:969991

大小:2.26 MB

页数:39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五讲戏剧文学专题一、戏剧的概念二、戏剧发展历史、特征及中西戏剧比较三、牡丹亭选段精读赏析 一、戏剧的概念戏剧是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艺术手段,现场表演故事、反映生活的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所谓戏剧文学,主要是为舞台表演服务的底本或脚本,故称为剧本,我们本节所讲的戏剧文学主要指戏剧剧本。剧本是戏剧表演的基础。剧本与演员、观众一起构成戏剧艺术的三个要素。 二、戏剧历史①西方戏剧文学的历史 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 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 ②中国戏曲及剧本的历史参军戏隋唐五代的说唱俑北宋时期的戏剧人物画像砖 元代杂剧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明清:汤显祖、王骥德、李渔现代: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龙须沟》、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 三、戏剧文学的特征第一、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第二、以对话为主、富于动作性的戏剧语言。第三、适应舞台时空的戏剧结构。 四、中西戏剧比较讨论:中国戏剧产生时间为什么比西方晚一千多年?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赏析 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清远道人、茧翁,江西临川人。万历十一年(1583)他三十四岁时考中进士,次年任南京太常寺博士。万历十七年(1589)由南京詹事府主簿,改官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万历十九年(1591),因上疏抨击朝中当政大臣,被贬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做典史。万历二十一年(1593)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五年后,弃官回到家乡临川,这时他四十九岁。从此,直到他去世的十八年间,他在家乡过着读书写作、养亲教子的生活。他留存于世的全部诗,文、戏曲作品,1962年被汇编为《汤显祖集》出版。 《牡丹亭》汤显祖一共写了五部传奇剧本,按创作时间先后排列是《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和《邯郸记》。《还魂记》就是《牡丹亭》。除《紫箫记》以外的四种,剧中都有做梦的情节,所以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玉茗堂是汤显祖给自己居住的地方所取的名称。 《牡丹亭》剧情梗概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3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惊梦》就是这一奇幻情节主脉的第一环,在这里,作者的生花妙笔写出了杜丽娘青春觉醒,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牡丹亭上三生路”上迈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 “游园”选段《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下面我们来具体赏析此段六支曲子: 【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释义:黄莺婉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在小小、深深的庭院中站立,觉得遍地是撩乱人心的春光。那沉水香已经燃尽了,未做完的针线活抛在一边。你为什么对春天的关心、向往比去年更为殷切呢? 【乌夜啼】以一首词作为人物上场的诗,是念白的一部分,不是唱词。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云髻罢梳还对镜   罗衣欲换更添香。 释义:一早起来就眼巴巴地望着梅关,一直望到尽头。昨天梳妆的发髻都散乱,也顾不得梳理,只是发呆地望着。你凭着栏杆侧着头看得多久了?这无端的苦闷,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作者通过凭栏呆望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杜丽娘对洒满春光的自由天地的憧憬和向往。有的是用直抒的形式来表达的,如“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就属这种情况。杜丽娘从春香那里知道已派人将后花园打扫过了,便吩咐春香取镜台、衣服来,这是为游园做准备工作。 【步步娇】是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释义:这飘飘悠悠的晴丝吹到了安静寂寥的小院里,随着晴丝的飘来,那游丝一般的春天,也悠悠来到杜丽娘的眼前。隔一会儿,才整理头上的装饰,没料到那镜子把我半边脸偷偷照进去了,惹得我急忙躲闪,把美丽的发卷也弄歪了。怎么能走出闺房而显露在外呢? 【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qiàn,艳晶晶花簪八宝钿。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释义:你说我穿着绛红色的裙衫多么艳丽光彩,颈上戴的宝石鋃嵌的花簪多么光彩夺目,可知爱美是我的天性。恰恰这美好的春天却无人赏识。杜丽娘纵然有沉鱼落雁之美,羞花闭月之貌,这青春之美又有谁来赏识呢? 以上三支曲子,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景语的点染来写的,来刻画杜丽娘游园前的心理活动。先写孤锁深院,韶华虚度,春光撩人;再写对镜梳妆、欲行又止,顾影自怜,情思摇漾。接着,在春香陪同下,杜丽娘先到后花园,戏也正式进入游园部分。杜丽娘见到满园春色,不禁发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深沉感慨。 【皂罗袍】白:春香,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yuán。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皂罗袍】曲意是: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樑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封建家长们把这美好的春光看的太卑贱了! 【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miǎn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好姐姐】曲意:青山开遍了红色的杜鹃花,晚春的游丝如烟云。牡丹虽有天姿国色,可春将归去,它还没开放。悠闲的注视着,那成双成对的莺燕歌声婉转,话语缠绵,是何等快活。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qiǎn,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蓦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呵春!得和你两流连。春去如何遣?恁般天气,好困人也? “既然春香看不够,就由她留恋吧!可就是观赏遍了所有的亭台楼阁也是白搭,倒不如兴尽回家去消磨时光、打发日子。 以上三支曲于是游园的主要部分,它或者是寓情于景,或者是直抒胸臆,极为细腻地展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层次:惊诧、感叹、幽叹、哀怨。“游园”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断,但它喊出了封建社会中被压抑女子的心声,在那世间只有情难诉的里面,游园的主题就具有了强烈的社会意义了。也正因如此,它连那些呻吟于封建礼教重压之下的广大青年女性的心中,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共鸣。 艺术特征一、“游园”的人物心理描写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人物的心理脉搏,是“游园”在艺术方面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二、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尤有特色。《游园》中的景物描写都是通过人物眼睛与人物当时的思绪,来写出人物对景物的感受。景中情,情中景浑然一体,巧妙叠出,无境不新,达到了炉火炖青的地步。 三、化用前人名句、成语也较多。如【皂罗袍】里化用了谢灵运、王勃等诗句。【好姐姐】中化用了皮日休、寇准等诗词以及王实甫《西厢记》里的成句。在宾白里这种现象亦多见。其可贵之处在于妙能点化,就好像字出已铸,华美秀丽,声情并茂。 作业:课外阅读《牡丹亭》剧本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