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及评课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评课

ID:966777

大小:2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月光曲》教学设计广丰区嵩峰中心小学涂仙云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的2——7自然段,了解贝多芬与兄妹俩的认识过程。2、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了解月光曲的内容,感受月光曲的意境。3、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感。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坚强地面对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了解贝多芬与兄妹俩的认识过程。(重点)2、感受月光曲所表现地意境与贝多芬的心情变化。(难点)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地学习课文,与文本进行交流。通过朗读来了解音乐中蕴含的意境,并通过读练结合,让学生知道贝多芬与兄妹俩的认识过程,和贝多芬在认识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听音乐,谈话:知道刚才这首曲子是哪位音乐家创作的吗?2、简介贝多芬:(出示课件)内容:贝多芬简介:1770年生于德国,10岁首次举行公开演奏会。12岁开始作曲。50岁时两耳完全失聪。1827年去世时才五十七岁。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他在两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的。3、导入:(1)、板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7课月光曲。(板书课题)(2)、读题:一齐读过渡:这既是课题,又是曲名。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课文,还要感受月光曲。二、学习2——7小节,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1、快速读2——7小节。打开课文,快速读2——7小节,读完后想一想,这个练习该怎么做。(课件出示)指名汇报(板书:走近走进弹曲)2、说话:(课件出示) 用上“先……接着……然后……”,再加上上面的3个词语,来说说贝多芬是怎样认识兄妹俩。学生自己试说——指名汇报3、再仔细读读2——7小节,读完后,4人小组合作完成练习:(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选择的理由。)(课件出示练习:)根据2——7小节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的填空。懂事、善良懂音乐意志坚强万分感动一分感动十分感动当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兄妹俩谈话后,他觉得妹妹是个(懂事、善良)的人,此时他的内心有了(一分触动);找出重点句——妹妹只是随便说说罢了吗?——指名分角色读读相应句子。当贝多芬走进茅屋,看到妹妹是个盲姑娘时,他觉得此时的妹妹是个(意志坚强)的人,此时他的内心有了(十分感动);作为一个盲姑娘,她在弹琴时,会碰到哪些困难?——是呀,家里穷,眼睛又瞎了,可她并没有被生活吓倒,靠着自已的耳朵,自己的手,依然练琴,可见,她是多么喜欢弹琴,多么地热爱生活,真是个意志坚强的姑娘。当贝多芬弹了一首曲子,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话时,他觉得盲姑娘是个(懂音乐)的人,此时他的内心是(万分激动)。对于盲姑娘的话进行朗读指导,体会盲姑娘是个懂音乐的人。你理解地很好,能不能用读来告诉大家,盲姑娘懂音乐,会听音乐。(1)、小组交流练习。(2)、全班交流反馈,指导理解相应的句子和词语。4、小结: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兄妹俩谈话后,他的心里有了一分感动;而当看到妹妹是个盲姑娘时,他的内心十分感动;弹完一首曲子,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话语时,他的内心真是万分感动。过渡:此时此刻,他就借着窗外的月光,即兴弹起了第二首曲子。这首曲子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学习第九节,感受月光曲的意境。(课件出示第九节)1、大声地朗读第九节。读完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指名交流。(板书:升起升高照耀) 2、朗读指导:知道了月光曲的内容,现在我们就来好好地读读这一节,感受一下,海上升明月的情景。课件出示海上升明月的句子。(1)、自由读(自由地读读这一部分,细细地感受一下。)(2)、范读。你能听出老师朗读时的变化吗?——指名交流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这种变化吗?(3)、学生再读课文。(4)、师生合作分组“月亮升起、月亮升高、月亮照耀”三个过程指导朗读。师生合作试读——师生合作读3、小结:兄妹俩真真切切地看到海上升明月地过程吗?为什么?这种写法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上,称它为联想。四、情感升华1、课文内容前后相联:月光曲的曲调变化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有什么联系?指名汇报2、总结:这首曲子兄妹俩听了,内心激动不已。贝多芬自己也深深地被音乐所感动。所以,他来不及向兄妹俩告别,就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一工夫,记录了这首曲子。(板书:记谱)3、情感升华其实,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之前,他的耳朵就开始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还是继续深入到劳动人民当中;继续体验生活,(板书:生活)进行艺术的创作。(板书:艺术)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艺术来源于生活!”同学们,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每个人没有理由不热爱它!也许生活给予你的不是快乐、欢笑和甜蜜;而是痛苦、泪水与磨难。但是,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像盲姑娘和贝多芬一样,热爱生活。用微笑来面对生活,用双手来拥抱生活!过渡:现在,我们来欣赏月光曲。(课件播放)五、作业布置(课件播放《月光曲》)自选作业:1、找找贝多芬的相关资料,进一步认识他。2、找找贝多芬的其他音乐来听一听。3、找找其他“身残志坚”的故事读一读。 《月光曲》评课稿听了王老师的《月光曲》一课,感受颇深。教师在课堂上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特点,体现了年段教学特点,深刻领悟编者的意图,进行了恰当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下面就本节课的过程,谈几点看法:一、本节课教学重点突出。教者紧紧抓住二至六自然段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乐曲,第九自然段贝多芬记性创作《月光曲》两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通过自读自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等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充分感受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爱,理解《月光曲子》的内容。二、王老师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教学引导,促进了文本对话。例如:教学第3自然段,在学生感知“妹妹渴望”“哥哥愧疚”之后,教师“难怪……”的一连串排比式的追问句,让学生对兄弟俩的情感理解更深化了。又如:理解“贝多芬称盲姑娘为‘您’”之后,追问学生:你在“激动”时会怎样?(学生联想到自己,还想到运动员激动时会绕场致意等)很自然过渡到“作为音乐家的贝多芬,即兴创作乐曲”,这就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沟通了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再如:后面追问“人们到底在流传什么?”紧扣文章的主题,编者的意图,流传的是贝多芬的精神。这些都是比较成功的引导,加强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促进了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文本对话。三、王老师注意了引领学生静心默读、动情诵读,体现了语文课的“读”味。学生读的形式较多,有自读、试读、抽读、评读、齐读等。品读时注意了不断地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如为了体会兄妹俩对话时的清官,教者设问:“你能猜测兄妹俩说话的神态吗?”“他们在想些什么?”为了让学生感受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爱,教者设问:“听了穷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会怎么想?”等。 四、注意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中,教者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自读自悟、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的设问注重了珍重学生的感受,如“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等。本节课中,教者的评价多样化,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导向性等作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者的语言丰富,脸上有微笑,展示人文关怀,学生回答后,教者及时给予评价,用自己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智慧,因而学生的朗读质量就高,情感体验也够深,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也就更多。教学效果非常好。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