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导学案
【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1.熟悉“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含义。
2.学会归纳香港、澳门回归的步骤及其意义。
3.学会分析与论证台湾回归祖国的阻力,探讨台湾顺利回归的方法,提高学生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含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学习难点】分析台湾回归存在的阻力,探讨让台湾顺利回归的方法。
【自主学习】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含义
(1)“一国”:在____________前提下。
(2)“两制”:国家的主体实行____________制度,台湾、________、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____________。
2.形成过程
(1)酝酿
①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台湾问题”的设想。
②1981年9月,叶剑英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____________”。
(2)形成: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____________”的含义。
(3)保障:1982年_____ _______规定。
(4)确立:1984年,全国人大____________会议上通过。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条件
(1)中国________增强,____________不断提高。
(2)“____________”构想的日渐完善。
2.香港回归
(1)经过
①1984年中英签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政府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
(2)意义
①洗刷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
②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澳门回归
(1)背景:____________提供了成功范例。
(2)经过
①签署声明:1987年4月,中葡正式签署《关于______________的联合声明》。
②回归: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主权。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两岸关系的改善
(1)停火: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_______》宣布了____________祖国的方针,同日停止炮击________,实现两岸30年来真正停火。
(2)交流:80年代以来,两岸通邮、________、________限制放宽,两岸民间交流增加。
5
(3)会谈:1992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达成共识。
2.中共努力推进统一
(1)八项主张:1995年__________提出的八项主张,强调“坚持__________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以反对和遏制“________”势力,促进祖国__________,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目前:两岸正常往来已成为时代发展潮流,民间交流日益扩大,____________加强,成为祖国未来统一的强大动力。
【拓展延伸】
1.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区别
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虽然都属于国家统一问题,但两者的性质不同,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港澳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
港澳问题涉及外国侵略问题,必须对其恢复行使主权,因而人民解放军必须进驻港澳地区,其对外也必须以中国特别行政区的身份出现。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在完成了领土的统一后,台湾在国际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区的身份出现。它可享有高度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驻军与否是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重要区别。
2.比较“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区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2)不同点
比较项
特别行政区
民族区域自治区
设立区域
在港澳台设立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
自治程度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有一定的自治权
社会制度
仍是资本主义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解决问题
是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
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设立的
3.香港、澳门能顺利回归的条件有哪些?
(1)前提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2)关键因素: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并不断成熟。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4)群众基础:香港、澳门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4.香港、澳门能顺利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1)香港、澳门的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翻开了港澳历史新的一页;(2)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3)也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4)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
【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学习了“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方针 ( )
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B.张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5
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李力:“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 )
A.国家统一 B.所有制问题 C.民族关系 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3.一项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逾八成受访台湾民众不反对胡锦涛与马英九会面,其中72%的民众希望在马英九本届任期内举行,30%的民众希望胡锦涛能来台湾。促使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
①两岸之间人员往来、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多 ②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 ③国共两党交往的不断增多 ④“一国两制”在台湾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以下这些诗词恰如其分地描述了20世纪下半期某次会谈进展的情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次会谈是 ( )[来源:学科网ZX]
A.1937年国共谈判 B.1945年重庆谈判
C.1949年北平和谈 D.中英香港问题谈判
5.“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
A.抗日战争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6.回归十多年来,澳门更加繁荣稳定,其最主要原因是 ( )
A.澳门政治经济基础好 B.伟大的祖国是其坚强后盾
C.“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D.澳门人的勤劳
7.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下面两图的转变,可以说明 ( )
①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②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③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④中国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8.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引用了“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几句诗。该提问涉及的是 ( )
A.中美关系问题 B.台湾问题 C.西藏问题 D.钓鱼岛问题
9.在香港回归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给该评论加一个适合的标题 ( )。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
5
.“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据材料信息回答,这段材料应出自( )。
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B.1992年“九二共识”
C.1995年江泽民关于祖国统一大业谈话 D.2005年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告
二、非选择题
9.台湾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以为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二 中国主权和领土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材料三 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动摇。第四,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新华网北京2005年3月4日电
请完成:
(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的“适当的方式”应该在怎样的方针指导下实施?
(2)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位领导人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都坚持怎样的立场?[来源:学.科.网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道路上,中国人民已经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在台湾问题上,我国政府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主要是为了针对哪些阻碍祖国统一的势力?[来源:学科网]
5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学 案 装 订 线
导学案参考答案
1.C 2.A 3.A 4.D 5.C 6.C 7.C 8.B 9.B 10.A
11.(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来源:Z&xx&k.Com]
(2)一个中国原则。
(3)重大成就:香港、澳门回归。历史意义: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4)“台独”势力(岛内分裂势力)、外国(西方)反华势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