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草原》教学设计

ID:957027

大小:7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草原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学习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生自由谈)老师这里有一首关于草原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3.(板书课题)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字词读准确,读好后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按什么顺序写的。2、出示词语绿毯  骏马 洒脱 迂回静寂 马蹄 老翁  天涯一碧千里绿色渲染翠色欲流   墨线勾勒襟飘带舞 蒙汉情深分行指名读,检查掌握情况。男女读,齐读。3、课文一共有五段,可以分成哪几部分?生讨论交流,概括大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第一部分写草原风光,第二部分写远迎来客,第三部分写把酒联欢。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把上面三部分的大意连成一段通顺的段落大意,怎么练?生书面练笔。反馈交流,完成作业本第3题。作者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三、精读第一段,感受风光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1.听范读,想象草原的景色。听范读,把自己当成作者,去看看那美丽的草原。2.学生自由练读。老师从你们的表情中看出有的同学和作者一起看到了草原,陶醉了。 3.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现在请你们自己读一读,等会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这里有两个词比较特别,清鲜和明朗,和我们平时形容空气、天空的词不一样,我们平时形容空气是新鲜,天空晴朗。有区别吗?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来看这草原,天空是那么近,仿佛触手可及。难怪比别处的更可爱。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置身于草原中,令人不禁想深呼吸,贪婪地嗅着这清鲜的空气。谁来读一读这句子,让我们能看到明朗的天空,呼吸到清鲜的空气。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齐读。“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怎么样叫一碧千里?(2)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是指草原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这天底下,放眼望去,目之所及,除了绿还是绿。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段的中心句。你还能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吗?(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这段话中也有一个四字词表示绿的,找出来了吗——翠色欲流。说说你的理解。这绿盈满了我们的眼帘,仿佛空气都被染绿了,在地平线上,那绿仿佛要流溢到云端了。“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1)演示“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渲染和勾勒都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者淡的水彩涂抹画面,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给人感觉是片的,模糊的,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感觉上更清晰。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1)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谁愿意来欣赏这幅美景?(指名读)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草原的美吧。(齐读)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1)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推敲写作思路:站在远处看景(1),先天(2)后地(345);先绿(34)后白(5)先写看到的(1——5)后写联想到的(68)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五、板书1、草原草原风光:辽阔、碧绿远迎来客把酒联欢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1.听写词语2.说说课文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重点理解“洒脱”:(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3.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好客?划一划,并简单写写批注。4.交流体会并品读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蒙古同胞的淳朴和热情?——男女老少、飞、一条彩虹。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盛情款待: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蒙古族的待客之道。(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3)有感情地朗读。尽情联欢:(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深情话别: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五、配乐朗读全文。板书:1、草原风光美草原风光:辽阔、碧绿远迎来客人情美把酒联欢 《草原》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  草原     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⑴ 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⑵ 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⑶ 草原是充满生机的……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⑴ 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⑵ 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    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⑴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 理解草原的“绿”:     A、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B、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C、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D、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 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⑵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 “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 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B、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C、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    ③ 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    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⑴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 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      (迎接客人)    ② 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A、“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B、“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       (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C、“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       (热闹、热烈、热情)    ③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⑵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 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A、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B、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 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⑶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 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 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⑷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 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2、出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⑴ 逐句逐字地理解:      “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⑵ 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⑶ 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三、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