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高考地理复习专题28: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年新高考地理复习专题28: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解析版)

ID:942072

大小:574.63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3-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28: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一、单选题(2021·江苏南通市·高三其他模拟)潜流为浅层地下径流。潜流湿地是以亲水植物为表面绿化物,以不同粒径的砂石及除磷脱氮菌种物质为填料,通过阶梯式分布,让水自然渗透过滤的生态治污工程。下图为“某潜流湿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降水强度相同条件下,与潜流增量呈负相关的是()A.土质疏松程度B.降水历时长度C.地形坡度大小D.植被覆盖高低2.该潜流湿地()A.沉淀池进水少于涵闸段出水B.涵闸段较窄,加速水质净化C.芦苇主要作用为促进水循环D.顺水流方向,砂石颗粒变细3.该工程适用于处理()A.小区生活污水B.矿区洗矿废水C.平原农田退水D.工厂冷却用水【答案】1.C2.D3.A【分析】1.试卷第7页,总8页 由材料信息可知,潜流为浅层地下径流。由所学知识可知,降水强度相同条件下,土质疏松程度高、降水历时时间长、植被覆盖率高,有利于降水的下渗,与潜流增量呈正相关;地形坡度大,不利于水的下渗,与潜流增量呈负相关;依据题意,ABD不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C。2.由材料信息“潜流湿地是以亲水植物为表面绿化物,以不同粒径的砂石及除磷脱氮菌种物质为填料,通过阶梯式分布,让水自然渗透过滤的生态治污工程”可知,进入沉淀池的水经过湿地下渗后,到达涵闸段的水较少,沉淀池进水多于涵闸段出水,A错误。涵闸段较窄,加速水的流速,不能加速水质净化,B错误。芦苇主要作用为促进水循环,吸附和沉降水中污染物,净化水质,C错误。顺水流方向,随污染物的减少,砂石颗粒变细,D正确。故选D。3.由材料信息“潜流湿地是以亲水植物为表面绿化物,以不同粒径的砂石及除磷脱氮菌种物质为填料,通过阶梯式分布,让水自然渗透过滤的生态治污工程”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工程适用于处理小区生活污水,A正确。矿区洗矿废水污染较严重,潜流湿地不足以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B错误。平原农田退水不需要除磷脱氮菌,C错误。工厂冷却用水是热水,不适宜用潜流湿地来处理,D错误。故选A。【点睛】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的作用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净化水质、调节径流、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等。湿地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它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有效调节了大气组分。4.(2017·上海嘉定区·高三二模)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东部地区,然而三江平原的湿地正在遭受蚕食,其沼泽湿地面积减少的直接原因是试卷第7页,总8页 A.全球变暖,蒸发量加大B.降水量年际变化过大C.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D.开垦湿地从事粮食生产【答案】D【详解】读图可知,伴随三江平原湿地面积的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大幅度增加,且湿地减少的面积与农作物播种增加的面积近乎相等,故可推知沼泽湿地面积减少的直接原因是开垦湿地从事粮食生产,D项正确。(2016·福建福州市·高三月考)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5.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6.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快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答案】5.B6.D【分析】本题组以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破坏前后气温年变化及河流流量变化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5.湿地具有调节气温和径流的功能,湿地破坏后,当地的气温变化应加大、流量变化应加大。图中显示,与甲相比,乙的气温变化较大,与丙相比,丁的流量变化较大,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与乙、丁相比,甲和丙的变化较小,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与乙相比,甲的气温变化较小,因此选项C试卷第7页,总8页 不符合题意。与丁相比,丙的流量变化较小,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湿地面积减小,而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泥沙淤积不是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环境污染和富营养化不是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河流的截流改道不符合三江平原的现实情况,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2020·湖北省)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变化。江西省某县紧邻鄱阳湖,低山丘陵区的花岗岩、钾长石和瓷土等建材资源丰富,下图示意当地建材资源开发区域整治前后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推测图中问题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湖泊萎缩B.土地沙化C.水土流失D.资源短缺8.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观变化的原因是()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湖面结冰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9.当地建材资源开发区域整治后,对鄱阳湖的直接影响是()A.湖泊面积增大B.蓄洪能力提高C.生物多样性增加D.湖水含沙量降低【答案】7.C8.C9.D【解析】试卷第7页,总8页 7.据材料可知图中区域西北侧为庐山,东南侧为鄱阳湖,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降水丰富且存在一定坡度,建材资源开采带来问题,因此该地区最有可能面临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C正确。整治初期与整治后12年,鄱阳湖面积没有明显变化,因此不是湖泊萎缩,A错误。土地沙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B错误。该地建材资源丰富,并非面临资源短缺问题,D错误。故选C。8.据材料鄱阳湖“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可知其主要差异为水位的差异,冬季位于枯水期,入湖水量较小,所以形成一条线可能湖底存在线性洼地;夏季入湖水量增加,水位上涨,形成一大片的景观,C正确。故选C。9.湖泊面积并未明显增大,A错误。湖泊面积未明显增大,导致蓄洪能力未明显提升,B错误。该地主要面临的问题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会导致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治理之后,对当地的生态多样性增加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直接影响,C错误。由于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因此泥沙入湖的现象减少,湖水含沙量降低,这是直接影响,之后再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D正确。故选D。10.(2021·全国)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下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A.调节地表径流量B.减少地下径流量C.减少水的下渗量D.减少地表水蒸发【答案】A【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中新天津生态城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易发洪涝,公园内的湖泊可以在汛期分流洪水,枯水期可能补给河流,,调节地表径流,A正确,B错误。湖泊较为封闭,水流速度慢,利于下渗,C错误。湖面水面面积较大,会增加地表水蒸发,D错误。故选A。【点睛】试卷第7页,总8页 二、综合题11.(2021·河北石家庄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北京段总长度约170千米,多年来很多河道处于干涸状态。2020年3月15日,位于永定河上游的山西册田水库开闸放水,标志着永定河生态补水集中输水正式开始,此次输水持续到6月底。说明永定河生态补水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答案】永定河生态补水,加快河流水体循环净化速度,改善河流水质,补给地下水,促进地下水位止跌回升,增加流域湿地面积,促进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分析】湿地减少的治理措施,主要措施有充分认识到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详解】随着河流水量增加,能促进河道及其附近的植被恢复,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美化沿岸环境;调节局部环境,使沿岸的气候变得更加温和湿润;补充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的问题;河流流速加快,增强水体净化能力,加快原有污染物的分解净化速度,改善河流水质;恢复北京母亲河的风貌,给市民提供休闲旅游的去处等。【点睛】12.(2021·山东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下表:赛里木湖1989-2014年湖泊面积及变化试卷第7页,总8页 年份(年)198919941999200420092014面积(km2)457.1457.8458.9460.2460.8461.2(1)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赛里木湖面积变化对周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2)列举适应赛里木湖面积变化的产业结构调整措施【答案】(1)湿地面积增大,土壤荒漠化减轻;调节局部小气候,湖区的空气湿度增大,昼夜温差减少;植被覆盖率增加;生态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2)减少第一产业比重,控制农作物的种植规模;禁止“三高”企业的生产,优化工业体系;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可以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湖泊的生态效益,可以从气候、植被、土壤、生物等角度入手。【详解】(1)西北地区风沙多,湖泊面积增大,可以有效减少风力作用,减轻土地荒漠化。湖泊水量增加,蒸发作用变强,空气湿度变大;比热容变大,昼夜温差减小。局部气候改善后,有利于植被的生长,覆盖率上升。生态环境整体变好,动植物栖息环境变好,生物多样性增加。(2)第一产业:河流沿岸布局有绿洲农业,需要对农业规模进行限制。第二产业中的污染型企业要严格把关,关停、外迁或者整改达到环保要求。赛里木湖面积变大,生态变好,可以适当开发旅游业。【点睛】13.(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色林错位于西藏中部,色林错周边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个湖泊,湖区周边至今仍保持了较好的原始牧业生态环境。每到冬春季节牧民会迁移到色林错周边草场放牧,其他时间则迁移到另外的牧场。近几十年,色林错湖水面积显著扩大,已超过纳木错成为西藏第一大咸水湖。下列两幅图分别示意1976年和2014年色林错和其附近河流形态。(1)说明每到冬春季节牧民就迁移到色林错周边草场放牧的原因。试卷第7页,总8页 (2)根据湖岸线和河流的变迁推测当前色林错湖水较浅的部位,并说出其原因。(3)比较①②③三处水温的日变化大小并说明理由。(4)分析色林错湖水面积增大的原因。【答案】(1)湖区周边海拔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湖区周边水分和热量条件较好,牧草产量和质量较高。(2)东部。北部湖水较浅。近几十年来由于湖水增多,湖泊面积扩大,湖水后期被淹没的地方一般较浅;图中东部,北部两条河流位置变化较大,原先的河口处都成了湖泊。(3)三地水温日变化大小依次为①>②>③。影响水温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体量和比热容,①位于河流下游,水量小且受陆地影响明显﹐日温差最大;③地位于湖泊中间,水体量大,受陆地影响小,日温差最小。(4)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剧﹐湖泊补给水源增加;气候异常﹐局部地区降水增加;湖水淹没周边湖泊,色林错湖面积扩大。【分析】本题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及变化。考查图形信息的读取和应用能力,考查核心素养的区域认知与综合分析能力。【详解】(1)相对青藏高原其他牧区,湖区周边海拔较低,冬春季节气温相对较高;加上湖区周边水分和热量条件较好,牧草产量和质量较高,能满足牲畜过冬。(2)东部、北部湖水较浅。由于湖泊不断扩大,原来的周边陆地逐渐被淹没成为湖泊,从图的分布来看,后来淹没的部分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这些地方湖水相对较浅。(3)三地水温日变化大小依次为①>②>③。影响水温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体量和比热容,水体量主要看湖泊的深浅进行判断,①位于河流下游,水量小且受陆地影响明显﹐日温差最大;②位于湖泊边缘地带,水浅,水体量少,日变化较大,③地位于湖泊中间,水体量大,受陆地影响小,日温差最小。(4)湖泊面积增大主要与全球变暖与降水增加有关。首先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融化加剧﹐束融水量增多,湖泊补给水源增加;全球变暖,气候异常﹐局部地区降水增加;湖水淹没周边湖泊,色林错湖面积扩大。【点睛】试卷第7页,总8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