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脉络,进而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2、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教學目標
过程与方法: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熟读的基础上品味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亲人的眷恋之情、感受亲情的美好,感悟生活真谛,懂得感恩三、說教學目標
教学重点:领会细节,把握课文“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教学难点:学习并掌握作者写作时真情实感的表现手法和能力說重點難點
教法學法教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创设情境法、点拨归纳法等。课前导学案预习与课堂思考讨论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生生、师生互动,发挥想象、质疑创新、尽情展现,让课堂灵动起来。引导学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入探究,让学生有所收获。
学生自读课文,参照导学案,细看注释,梳理文言知识,理解背景材料。一、自主阅读
汤显祖《牡丹亭》里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有这样的感受,当你在欣赏一部感人的作品时,往往会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冲击着你的心扉。这种力量一方面是作品的情感魅力,一方面是那些准确表达事实而又富有情感的语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项脊轩志》,就是这样一篇文章。它平淡朴实,却蕴藏着一份刻骨的深情。二、情境导入
三、走进文本,合作研讨1.学生大声诵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点明作者情感的字眼、词语或句子。2.《项脊轩志》是作者两个时期所写。前一部分写于19岁,后一部分写于32岁。在作品细腻的描写中,我们能读到他从少年到中年时期的心境变化,作者说“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归有光的悲喜之处。3.从文章结构上看,“可悲”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请你研读“可悲”部分,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明理由。4.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有极深造诣,被称为“明代最杰出的散文家”,“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项脊轩志》作为他的代表作更是被奉为经典,文章“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我们能够从平淡的叙述中感受到深厚的感情,通过以上的分析,请你思考,这种深厚的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四、拓展探究这篇课文的原文本来还有一段文字(见导学案),在选入教材时这段文字删掉了,你认为教材这样处理合不合适?说说理由。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五、学以致用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回忆让你动情的人与事,写一个最能表现亲情的片段作文。要求:1.要有具体的细节描写2.要有真情实感3.字数不少于100字
项脊轩,作为一处心灵憩息的家园,承载了两种悲喜交加的情感,见证了三世家道中落的变迁,记录了四个刻骨铭心的女人。几多憧憬几春秋,一度思亲一怆然。正所谓:方丈小屋,寄人心头悲喜;八尺枇杷,寓人身后忧愁。六、归纳总结
七、布置作业写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几个画面,抒发你对故居或亲友的眷恋、怀念之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
情典型细节真情实感项脊轩可喜怡然自得恬然自安可悲家道中落怀念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