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中的细节描写
加入VIP免费下载

项脊轩志中的细节描写

ID:939852

大小:37.5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2-03-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项脊轩志》中的细节描写《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抒情散文,借对项脊轩变迁兴毁的描绘,写出了对轩的深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三代亲人的深沉怀念。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似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形散而神聚。或喜或悲,作者极善于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简朴生动的人物对话,传写人物神情、仪态,抒发至真至诚至朴的情感。  作者起笔就抓住项脊轩的独特细节来勾绘其特点。“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体现其"小”;“百年老屋”表现其“旧”;“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以至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的地步。突出其“破”;“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写出其“暗”。这“渗漉““下注” “顾视无可置者”等细节极形象地写出轩的惨境,你一定会问:既然项脊轩如此可怜、可悲、可叹,为什么作者对它有着如此深挚的眷恋之情,并且专门为它写一篇志来歌咏它,纪念它呢?这就是作者设下的一个悬念,也是为下文写轩的幽静美景作铺垫,用的是欲扬先抑手法。   他不象一般的作者那样急于解除读者的悬念。而是很从容地描述他是怎样地对小小项脊轩大加修葺的:“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娓娓道来,如拉家常。语言描绘之细致入微,叙事状物之精美周到,仿佛是归有光亲自在对我们讲解他修房的经过一样。他的口气是那样亲切自然,哪里补,哪里修,哪里开窗,哪里植树,说得是那样委婉动听,毫不罗嗦,在浅淡清新的笔墨中饱含了深深的爱美怜惜之情。尤其令人欣喜的是,作者还“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锦上添花,美中溢彩 ,集香花翠竹、佳卉美木于一室,安能不使“旧时栏?,亦遂增胜”呢,令小小的项脊轩增添了无限使人伶爱的风雅之情。  在用词造句方面,精练准确,上下文词词相扣,句句相联。文中的“上”、“前 ”、“垣”、“周”、“南日”、“反照”、“洞然”等词与上文的漏、暗、旧老、小窄相对照。一改项脊轩的可怜、可悲、可叹,为可爱、可喜、可亲 。写法上是欲擒故纵,充分体现了作者行文如用兵,善用虚实曲折善变的驾驭语言的非凡能力。  有了这草木荫荫、香风阵阵、明亮又新美的项脊轩,作者再“借书满架”,冥然思索,读累了可“偃仰啸歌”,可一览轩外美景:“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作者不愧是个细节描写的高手,将苦读沉思并长啸高歌之事,与小鸟、圆月、白墙、香桂、摇枝动叶、徐风舞影之景高度和谐地融为一体,淡淡写来,层层绘出,不用浓墨重彩,只有月白风清,树绿墙粉,桂香浮动,疏条掩映,整幅画面以冷色为景,淡彩为图。集色、香、声、光、影为一轴,色为淡彩,香为暗香,声为啁啾,光为朦胧,影为疏影,还寓情志于一炉,真是浑然天成。其可喜、可爱、可亲、可恋之情,十分清楚明了、痛快淋漓。心存悬念的读者读到这里,也会恍然大悟:噢 !原来作者之所以深爱项脊轩,不惜花费大量心血来修葺它,写志来歌咏它,是因为这小小书斋,十分可爱,颇有情趣,确实是个读书求知明志的好地方!  然而,好景不长,喜去悲来。“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笔锋一转,给欣欣然的读者当头一瓢冷水。悲在何处呢?作者历历叙出件件悲切琐事,可归为四类:昔日几代同堂钟鸣鼎食之家,如今四分五裂衰微破败;幼年丧母,慈母爱儿之情久久难忘;祖母离世,物在人亡,疼爱勉励之音如犹在耳,“令人长号不自禁”;爱妻永诀,使人痛不欲生。件件悲事,都先后发生在这小小的项脊轩里,与这轩紧密相关,使作者睹物思亲,见景伤人,怎不深感“亦多可悲”,悲胜于喜呢。  值得学习的是:这四件悲事,各各不同,能从这万千日常琐事中筛选最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正是归有光最善长之处。他借助了哪些最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写景状物,怀人抒情的呢?  昔日几代同堂钟鸣鼎食之家,如今四分五裂衰微破败。家庭之衰败,分家之缘由,前前后后的矛盾,家家的悲苦,作者统统没有写,只选取分家之后,宽敞的老屋被分割得肢裂破碎、满目凄凉这方面的细节来深入刻画,形象地活画了一幅家庭衰败没落之图。请看:“内外多置门,墙往往而是”。如此一来,交通被阻断,人情被冻绝,令人拍案叫绝的细节是,连鸡犬也不宁了:“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三个对象:犬、客、鸡,都是日常家庭细事,然而东家的犬对着西家叫个不停,东家的客人必须越过西家的厨房才能到达东家的饭桌前,鸡大模大样地在正厅昂首阔步,乱拉乱飞,一个大家庭几代同堂钟鸣鼎食和乐相处的景象荡然无存。可悲、可叹,无不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扼腕长叹。其写景状物之妙,抒情叙怀之巧,选例之典型,写尽了人世的辛酸,世态之炎凉。在如此惨状之中,幽雅静谧的项脊轩自然也就被犬吠鸡鸣、人迹炊烟践踏得面目全非,幽静美景荡然无存,怡然自乐的读书之心也不能再平静了,久居于此竟“能以足音辨人”,这在作者内心深处是多么无奈的悲伤呀。   第二件悲事:作者八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对慈母的音容笑貌,已不甚了了。但作者却巧妙地通过曾在项脊轩居住过,抚育过两代人的乳母之口,感人至深地道出慈母那疼爱儿女之心。“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语未毕,余泣,妪亦泣。”短短几句话,二十多个字,既没有什么高深的哲理,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只是平平常常的家常口语,寻常问话,语言朴实清淡得犹如一杯白开水,而所表达的情意却是那样的缠绵悱恻,委婉深沉,其感人力量之深,胜过万语千言。状人之笔,是如此形象,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作者幼年束发读书时,祖母到项脊轩来,鼓励作者读书至仕,光宗耀祖。这件事,是亲身经历之事,采用直接抓住最有特征的三个细节层层来描写。第一个细节:祖母至轩,笑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称“束发”童为“若”,而又“大类女郎”,其爱怜欢喜之情、笑谑嬉戏之态,跃然纸上;另一个细节是祖母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老人家的喃喃自语,分明是多年忧虑中透出的殷切希望。丈夫官至太常寺卿,儿辈科举无望,反以分家为能事,闹得个钟鸣鼎食之家乌烟瘴气。今见一小小孙儿,一反诸孙的顽皮常态,静如处女,埋头读书,作为一个饱经风霜、看惯世情冷暖的老人,怎能不满怀欣喜,喃喃自语呢?而那“以手阖门”这本极平凡的动作,此时已蕴涵老人极深的情感。第三个细节:祖母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其用心之良苦,嘱咐之庄重,语气之谆谆,情意之真诚,催人泪下,怎能不使作者“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从心底发出“令人长号不自禁”呼喊呢?这三个细节,都是生活中极平常的家庭琐事;三个动作,也是自然得不能再自然的动作;三句话,更是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家常语。然而就是这平平常常的三件事,自自然然的三个动作,朴朴实实的三句话,连在一起,却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使我们仿佛亲眼看见了一个饱经风霜的老祖母,既盼望家族兴旺又爱怜孙儿的矛盾心情,看到她那且走且喃喃自语的蹒跚步履,乃至于银丝飘飘,忧喜交集的满脸皱纹。于此可见,作者摄取生活细节的功力之深,到了身手不凡炉火纯青的境界。  最后一件悲事:对爱妻的思念。他的妻子是个既好学又贤惠的好女子,自嫁给作者,夫妻情深爱笃。可是天公偏不作美,棒打鸳鸯两分离。一般人认为作者写这一段文字,是十六七年之后,他中举人后,迁居嘉定,翻检书籍,触及旧稿,拉开了记忆的闸门,引发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而写成。一个仍在轩中睹物流泪,一个却赴黄泉恩爱永诀。此情此景,虽金石也流泪,土木亦伤心。往事在目,感情如潮,文笔似剪,巧手剪出件件感人肺腑之事:“吾妻未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一“问”一“学”,绘出夫妻同学共读,心心相印,情深似海的恩爱与欢乐的图画,似乎又看到了那翩翩红裙,亭亭玉姿,纤纤倩影。而“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那温温细语,轻轻娇喘,依然在耳。这一细节更是传神之笔,几句平常话,把一群小姑娘拉着回娘家的大姐,问长问短,天真无邪,可亲可爱的神态和语言,写得逼真如画,跃然纸上;同时也把妻子得意自豪的心理情态一齐托出,那娇态,那眼神,如在眼前。其中也不乏归有光自己的几分得意呀。难得的知音!难得的知己!依此我们就能理解他妻死“室坏不修,卧病无聊”的情怀了。归有光就有这样独特的眼光,几个极平常的动作、话语,在他的笔下都能最充分地最好地展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这几事理应是可喜可羡之事,此时此刻,却令人肝肠寸断。写法上以喜衬悲,倍增其悲。结尾一笔更是堪称经典:“庭中枇杷树,吾妻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以物来传情,写景来忆人。睹物思人,物在人非,树茂人远,几多情感,几多言语……难以用文字来形容!心物完全相印,余韵悠然,感情缠绵不尽,大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之叹,孕育着惊天地而泣鬼神、感人肺腑的千钧之力。  多少悲悲切切往常事,尽在平平常常斗室中。善于剪辑活生生的悲欢离合的日常细节,用清新淡雅的笔触一一点染,传深情于其中,悲是全篇的重心,前面的喜是来衬悲的,层层相衬,环环相扣,曲折善变。笔墨至清至淡,感情至深至诚。这就是《项脊轩志》之所以被历代评论家所推崇,作为归有光的代表作而永垂史册的根本原因。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