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欧阳修
实词积累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难句讨论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哎!王朝盛衰的道理,虽然可以说是天命,难道不是和人的作为有关吗?推究后唐庄宗得到天下的原因,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了。
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这三个人,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庄宗接受了箭把它藏在祖庙中。那以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它冲锋陷阵,等到凯旋时再把箭放入祖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当他用绳子捆绑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王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把成功的消息禀告先王的时候,他的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见叛军,士卒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到了对天发誓割断头发,流下眼泪沾湿衣襟的地步,多么衰颓啊!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宠溺伶人才如此吗?
结构梳理
提出论点:强调盛衰之理在于人事。举例论证:后唐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1)背负父亲的遗志,发奋努力,艰苦奋战。对比(为国忧劳)——得天下(2)壮志已酬,天下太平,沉溺酒色,宠任伶人。(贪图逸豫)——失天下结论:谦受益,满招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写作目的:借古讽今,借历史影射现实,引出教训——“祸患常积于忽微,而知勇夺困于所溺”
小结:学习要点文体:序、史论文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论证手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写作目的:借古讽今,劝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模拟高考
联系《伶官传序》,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雠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参考答案1.实词释义:(1)度:制作。(2)用事:当权。(3)格:搁置,阻止。(4)屈:委屈。2.翻译句子:(我)身陷仇敌之中,能够不死而活着回来,是教坊使陈俊、内圆栽接使雠德源的功劳啊。希望请求用两个州来报答这两个人。3.庄宗的形象特点:具有音乐和表演方面的艺术才能;能够接受臣下的劝谏,但为伶人所诱,宠任伶官,失心于天下。
作业:确定一个主题,将文本素材化主题参考:盛衰之理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而多困于所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