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重要知识点整理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六国论》重要知识点整理

ID:936062

大小:49.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六国论》知识点整理整理:刘涛校对:陆亚兵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如果)(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2.古今异义(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今义:实际上(2)思厥先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义:至:到;于:引出结果今义:连词(4)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先例,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两次今义:又,又一次(7)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8)刺客不行古义:不去行刺今义::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日削月割(一天天地,一月月地)(2)名词作动词。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义不赂秦(坚持正义)/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最终)(3)形容词作动词。不能独完(保全)(4)形容词作名词。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的方面,大的方面)(5)动词的使动用法。李牧连却之(使…退却)4.一词多义(1)兵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2)暴暴霜露(动词,曝露)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酷的)(3)事以地事秦(动词,事奉)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4)犹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还)(5)始始有远略(名词,起初)始速祸焉(副词,才)(6)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如果)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 二.文言虚词1.而(1)连词,表修饰。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2)连词,表转折。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3)连词,表并列。二败而三胜(4)连词,表承接。赂秦而力亏2.之(1)结构助词,的。破灭之道也/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胜负之数,存亡之理(2)定语后置标志。苟以天下之大(3)代词。子孙视之不甚惜(指土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前一个代“秦”,后一个代“贿赂的诸侯”)/此言得之(指上文说的道理)/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前一个代指“秦”;后一个助词,的)3.以(1)介词,因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2)介词,凭借。秦以攻取之外/苟以天下之大(3)连词,才。以有尺寸之地(4)连词,来。举以予人(5)介词,用。以地事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4.为(1)动词。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为国者(治理)(2)表被动。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则(1)连词,就。小则获邑,大则得城(2)连词,那么。则秦国之所大欲6.与(1)动词。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2)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与战胜而得者(3)连词,和,同,表并列。六国与秦皆诸侯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用“也”表判断)(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用“也”表判断)2.省略句(1)举(之)以予人(省宾语“之”)(2)(子孙)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省主语“子孙”)(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秦)郡(省定语“秦”,秦国的)3.倒装句(1)其势弱于秦(于秦弱,介宾后置)(2)赵尝五战于秦(于秦五战,介宾后置)(3)苟以天下之大(大天下,定语后置)4.被动句(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表被动)(3)洎牧以谗诛(动词“诛”本身具有被动语态)《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字音缦回màn  不霁何虹 jì 焚椒兰jiāo妃嫔媵嫱 pínyìngqiáng   辘辘 lù 剽掠 piāo杳不知 yǎo尽态极妍 yán鼎铛chēng    迤逦yǐlǐ 锱铢 zīzhū    架梁之椽 chuán横槛jiàn 囷囷 qūn呕哑ōu yā在庾之粟粒yú sù  参差 cēn cī鬟 huán 二.重点字词六王毕:灭亡四海一:统一蜀山兀:山高而上平阿房出:出现,建成直走咸阳:趋向二川溶溶:河水缓流的样子廊腰缦回:萦绕回环的样子各抱地势:占据囷囷焉:曲折回旋的样子不霁何虹:雨后天晴春光融融:和暖的样子高低冥迷:分辨不清气候不齐:相同为秦宫人:成为雷霆乍惊:忽然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对待杳不知其所之也:远,去、往尽态极妍:美丽缦立远视:久立而望幸焉:皇帝到某处(临幸)剽掠其人:抢劫掠夺倚叠如山:积累弃掷逦迤:连续不断,有“到处都是”之意使负栋之柱:让、承担族秦者:灭族日益骄固:更加,骄横顽固函谷举:被攻占绿云扰扰:纷乱的样子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传递,顺着次序秦人不暇自哀:没有空闲,哀叹。 高二文言文知识整理(必修二)三.词类活用四海一:数词用作名词,统一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作状语,从北面,向西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未云何龙:名作动,出现云,出现龙不霁何虹:名作动,出现彩虹辇来于秦:名词作状语,乘辇车朝歌夜弦:名词作状语在白天,在晚上,名作动弹奏(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动词作名词,指金玉珠宝等物鼎铛玉石:名词作动词,把宝鼎看作,把美玉当作日益骄固: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楚人一炬:名作动,放了一把火而后人哀之:为动,为….哀叹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意动,把….当作借鉴,以….为鉴四.古今异义词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韩魏之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齐楚之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五.文言虚词1.焉(1)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2.而(1)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连词,表承接。(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连词,表转折。3.于(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介词,到。(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介词,作比较,比。5.之(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往,去。(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助词,的。(3)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代词。五.特殊句式长桥卧(于)波,复道行(于)空省略句明星荧荧,梳妆镜也。判断句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判断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判断句5 高二文言文知识整理(必修二)秦人不暇自哀宾语前置句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状语后置句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5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