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教案(人大附中中学组徐翔宇)
加入VIP免费下载

旅夜书怀教案(人大附中中学组徐翔宇)

ID:924290

大小:106.7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北京市中小学第一届“京教杯”大赛教学设计姓名:徐翔宇学科:中学语文课名:《天地一沙鸥——杜甫赏析》学校:指导教师:廖昌燕白辽玲 课程名称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赏析教师姓名徐翔宇年级高一年级学科语文教师年龄29教龄5职称中教一级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基本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诗歌模块教学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内容和文字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散文,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注重培养学生学会用现代的观念和历史发展的观点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语文教学应符合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鉴赏”的发展目标要求;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选择性、自主性、探究性。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作为高二下半学期讲授的古诗文选修课,其教学定位应是必修阶段的延续拓展、审美鉴赏能力的综合提升,备考前的诗歌教学的有效准备,教材内容上倾向于专题教学。孤立的学习《旅夜书怀》并不能落实选修教材对于学生积累整合和综合鉴赏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学中会将《旅夜书怀》放在杜甫晚年漂泊专题下进行。选修教材中杜甫的6首诗歌,分别编放“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三个单元。《旅夜书怀》一诗按照教材编者规划应着重突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鉴赏能力培养,实际情况《旅夜书怀》一诗无论在韵律节奏、诗人独特历史时期、艺术造诣上都具有独特地位,三种鉴赏方法并不可分割。在鉴赏层面本节课将联合三种鉴赏方法进行赏析,以落实学生完整的鉴赏能力培养。杜甫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价值不仅包括他在文学领域的杰出成就,以他为代表的诗圣情怀和文化寓含,更应是高年级学生必备的能力层面。具体在《旅夜书怀》这首诗歌,应在对诗歌的语言层面、艺术层面的鉴赏基础上,引导学生借由此首杜甫晚年的飘零之作,感悟以杜甫为代表的古代士人飘零状态背后的文化内涵。(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必修阶段初步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对杜甫其人其诗其人有一定了解。需在此基础上通过此类诗歌整理杜甫诗歌中常见的用字、意象等(文字);培养学生相对完整的鉴赏能力体系(文学);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杜甫晚年漂泊状态,对杜甫文化形成一种认同感,从心灵和人格上得到滋润,继而生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文化)。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目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孤独”的情感基调。意象整合,归纳诗歌的意境画面;缘景明情,赏味孤情。咬文嚼字,品析诗歌的语言密码;涵咏诗境,感悟孤情。比较拓展,感受诗圣的生命情怀;知人论世,深悟孤情。教学重点:品析诗歌的语言密码,涵咏诗境,感悟孤情。感受杜甫的生命情怀,知人论世,深悟孤情。教学难点:感受杜甫的生命情怀,知人论世,深悟孤情。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初高中教材杜甫诗歌,关于杜甫的现当代诗歌、散文、研究专著。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主要依靠学生探讨研究和教师引导的互动式教学手段。主要教学方法:朗诵法、品鉴法、比较法、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本课为杜甫专题的第五课时) 杜甫专题研读(六课时)课时教学内容教学主题课型呈现1复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再次走进杜甫,小组汇报展示吏》感受早年杜甫意志2《月夜》、《春望》感受中年杜甫讲授课鉴赏杜诗艺术魅力3《蜀相》、《咏怀古迹》怀古诗感受杜诗写作赏读课魅力4《登高》、《登岳阳楼》登高诗感受杜甫晚年赏读课形象5《旅夜书怀》品析杜诗情景艺术讲授课研读杜甫生命情怀6学生习作及古人评杜诗歌的研讨古今评杜甫讨论课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流程图)教学主题: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赏析》开始阶段:初读浅味孤情外显活动:内隐目的:因声求气诵读+围绕诗眼多层次提问唤醒:整体感知情感基调展开阶段:析境赏味孤情外显活动:内隐目的:缘景明情诵读+画面描绘+练字四法明理:缘宏大之景明沉郁之孤情深入阶段:追问品味孤情外显活动:内隐目的:涵咏诗情诵读+追问法导行:借助追问法涵咏孤情拓展阶段:比读深味孤情外显活动:内隐目的:知人论世诵读+比较阅读+层层追问内化:体味晚年杜甫生命情怀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导入:雪莱曾经说过,一首诗是生一、初读浅味孤情命的真正形象。前几节课,我们通过几首诗歌了解杜甫早年及中年时期的生命状态与情怀,今天我们通过《旅夜书怀》一诗来杜甫的暮年生涯。1.以诵读开引诗歌教1.一读学,引导学生整体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诗歌。感知诗歌情感基2.扣题调,进入诗的赏析;(1)从题目看,本诗描写了怎样的2.浅味诗情的一种技事件。时间:夜法:抓住诗眼,明确情感;人物:杜甫3.借助写作背景、题事件:漂泊生感(旅、书怀)目与诗歌意象,了(2)抒何种情怀;解思想情感产生原(板书:孤苦)因。(3)何处直接得出;学生活动:朗读诗歌抓住诗眼:并思考教师提问。危樯独夜舟,天地一沙鸥3.设问:(1)缘何孤苦。(答案:晚年漂泊)(2)如何得知。借助背景:因漂泊而生孤苦之情(提前为学生制作导学学案,补充本诗的“写作背景”,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思想情感。)(多媒体展示写作背景:杜甫这首五言律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后的第二年,公元765年五月,好不容易在成都草堂安定来的杜甫,由于好友严武的去世,失去了依靠,而不得不举家迁回中原。这首诗歌就是他在返乡途中的有感而作。)回扣题目:旅夜4.点拨其实除了写作背景,还可以通过诗歌中意象来判断。请同学查找相关意象。(ppt展示:危樯—船—漂泊沙鸥—离群—漂泊孤独)5.二读:读出漂泊孤苦之感我们通过分析,认为本诗的情感基调是“孤苦”,孤苦的原因是“晚年漂泊”。下面请一个同学读一遍这首词,看 是否可以读出情感。引导评价,指出不足,过渡到下一环节。1.设问仔细分析诗歌,请思考本诗通过几1.教会学生概括诗二.析境赏味孤情幅画面抒发了孤情。歌画面的一般方ppt展示:法,并锻炼学生的我们的活动:提取诗人所见我们的活缘景明情的鉴赏动:提取诗人所见学生活动:提取诗歌能力,进一步领会画面作者孤独之感。画面拟题应包含:主要意象+主要意象2.通过画面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杜甫特点+意象间关系诗歌的写景风格:2.学生展示:以雄浑阔大之景诗歌用五幅画面来展现旅夜,分别抒发情感。有:微风细草、独舟危樯、野阔星垂3.引发学生思考盛江流月涌、天地沙鸥。唐之音的另一侧面:沉郁雄浑。(幻灯片展示:微风细草、独舟危樯、4.炼字是理解杜甫野阔星垂、江流月涌、天地沙鸥。)诗歌特色的一个关3.教师提问:同学们,与诗人同行,我键,也是诗歌鉴赏中们提取了五幅画面。继续欣赏课文,常常涉及的题型。屏幕显示:学生活动:代诗人描5.借助描绘法、换字我们的活动:代诗人描绘。绘。法、翻译法、联想法师:怎样代诗人描绘呢?就是设身处有效品字,提升学生涵咏能力。地,描绘作者的所见所感。像我手里这把折扇,描绘的过程就是把骨架间填充以扇面。请同学读这几幅画面,请按照下面的组合画面进行描绘。屏幕展示:“微风细草、独舟危樯”“野阔星垂、江流月涌”“天地沙鸥”师:我看到有的同学在打腹稿,有的同学在打草稿,这些方法都很好。学生赏析。老师评价引导。“微风细草、独舟危樯”(1)设问黑夜之时,如何可以观清岸草之细?细:主观感受映射而非客观特征本为孤舟,如何船樯会高?学生活动:运用练字危:照应“孤”四法体味杜甫诗歌工“野阔星垂、江流月涌”于炼字的艺术特色。借助换字法,品读动词“垂”、“涌”。(1)挖空填字 垂:缀、悬、嵌、笼、布涌:泻、照、随、融(2)比较分析“天地沙鸥”从诗歌来看,一字包含了怎样的感叹。一+沙鸥,即为孤独。一+天地,亦为执着。我再找一位同学来读一遍这首词,看看感情能不能把握得更好一些。1.教师追问1:同学们代诗人所描绘的画面有的三.追问品味孤情细腻,有的婉约,有的不失诗意,有的动人,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发1.通过教师追问,引导现这五幅画面每幅画面在景物组合上学生深入了解杜甫孤独有什么特点?的独特性。(1)这些画面有什么共性特点。学生活动:通过比较a.景物元素:天、地、人讨论,品析晚年杜甫b.景物组合方式:大小对比孤独的独特性。细草(小)——岸(大)独舟(小)——江(大)星(小)——平野(大)月(小)——大江(大)沙鸥(小)——天地(大)C.外部景观都是作者内在主观情感的投射。2.教师追问2:诗人的写作用意,对孤独的传达有什么效果呢?比较阅读文段1:PPT展示: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教师总结:诗歌拥有一种宏大开阔的意境,更是杜甫壮阔心灵世界的折射,这也是盛唐之音的客观反映。这样的夜空之下、这样的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可是他眼中的风景居然如此壮丽。 这就是以壮阔之景写哀痛之情。诗2.体味层面让学生读歌拥有一种宏大开阔的意境,更是杜甫全词是为了整体感知,壮阔心灵世界的折射,这也是盛唐之音“品味”环节后,朗读的客观反映。全诗,是为了展示分析鉴赏的成果,学生此时6.三读:读出壮大开阔之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感情把握更准确,表达更充分。教师追问3:这五幅图画分别来自第一第二第四联,你们有没有关注到这三联四.比读深味孤情和第三联的抒情的区别?学生活动:我想说。1.通过对学生的朗读,前三联:借景抒情——通过比较法归纳自然过渡到“深味”环第三联:直抒胸臆疏离杜甫孤独背后展节。“深味”环节主要是通过对比杜甫三首诗ppt展示:示的生命状态。歌,加深对于杜甫暮年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时期的生命情感状态的借助翻译法,品读副词“岂”、“应”。理解。品句意:名实因文章而著,而显示却没有因为文章显著;官不为老病而休,但实际上官非但不是因老病作罢,而在中年因论事而休。品手法:反言品效果:含蓄传达了作者胸怀经济却抱负未展的愤懑。教师追问4:《旅夜书怀》中的孤独之感是否意味着是否意味着诗人晚年生命的自我消极颓废?比较阅读文段2:PPT展示:朝憎莺百啭,夜妒燕双栖。不惯经春别,唯知到晓啼。——白居易《闺怨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李清照《声声慢》(2)引领:孤独并不意味着诗人自我生命的封闭,恰恰相反,杜甫之为杜甫就在于他始终保持着一种雄健的生命力和自身理想的强烈渴求。教师追问5:其实,孤独的情感是暮年杜甫一种常态情感,我们从他晚年很多的诗歌中可以寻其踪迹。为了更深入了 解,我们再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登高》、《登岳阳楼》两首诗歌,这三首诗歌都传达了孤独的情感,互有补充,暮年的杜甫的孤独有怎样厚重的生命力量呢?比较阅读材料3:PPT展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2.生成杜甫晚年形象,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在此基础上,为第六课——杜甫《登岳阳楼》时“古今说杜甫”之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甫形象研讨做材料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伟大的诗人总是矛盾的,强烈的政治热情、济世之心与不甘受拘束的自由天性是杜甫人生价值取向的两个方面。由此,杜甫诗中的漂泊感也体现着复杂的内涵:一方面,旅途的艰辛、身体的日渐衰弱,以及远离亲友与故里,使杜诗中饱含着天涯旅人的酸辛与寂寞。而一生襟抱未开的痛苦与生命迟暮之悲的双重折磨,又使诗人时时流露出退隐江海的愿望;但另一方面,杜甫济世的热情并未在晚年的漂泊困顿中完全磨灭,而是与其崇尚自由的不羁天性相结合,转化为对于天地、宇宙与自我的澄澈观照,晚年的杜甫,依然努力在宇宙的广大、世事的无常中追求个体人格与心灵的自由境界。杜甫暮年漂泊生涯的诗歌,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生命中的彷徨与痛苦,失落与追求,从容与执著。教师布置:作业:1.专题研读:结合晚年杜甫孤独情感主题的系列诗歌,以“孤独的五、作业涵固所学诗圣”为题谈谈你的看法。2.比较研读:圣贤志士文客的孤学生活动:纪录作业。 独有其类似,也有其不同。试着结合文学作品谈谈以下任一人物的孤独。李白,司马迁,屈原,鲁迅梵教学效果评价设计本课程对于学生学习效果和自身教学效果的设计通过三部分完成:1.专题授课前以问卷方式调查学生在杜甫诗歌、杜甫其人和诗歌鉴赏能力方面的掌握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2.课堂中密切关注教师团提问的学生反映与师生交流的畅通性,在课后及时调整完善下一课时设计;3.课后的效果评价通过作业的检测来完成,以创作有关杜甫咏怀诗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归纳整合完整的杜甫形象,涵固对于近体诗题材、体裁、语言的理解。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教学特色:教师如何以一个成熟阅读者的角度直面文本,发现有价值的语文内容,对于教者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并准确的点拨学生至关重要。在备课阶段,我深入文本内部,结合相关的资料,初步确立了《旅夜书怀》的诗歌教学价值:《旅夜书怀》非常鲜明的体现了杜甫工于炼字、融情于景的创作特色和沉郁深远的生命情怀。因此,单课时诗歌教学通过“浅味、赏味、品味、深味“四个环节学习《旅夜书怀》,落实学生细读诗歌、品鉴情感、涵咏诗味方面的鉴赏能力。同时以学生为本,从教育的视角了解学情,基于学情,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做出教材内容的甄选。学生在必修阶段初步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对杜甫其人其诗其人有一定了解。需在此基础上通过此类诗歌整理杜甫诗歌中常见的用字、意象等(文字);培养学生相对完整的鉴赏能力体系(文学);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杜甫晚年漂泊状态,继而生发出一种更为成熟的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文化)。在此基础上整合初高中阶段人教版教材中的杜甫诗歌,以杜甫早、中、晚年作为教学时间轴,以杜甫相关讽谕诗、羁旅诗、怀古诗、登高诗作为教学体裁脉络,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包含学生汇报课、讲授课、赏读课、探究课课型的杜甫诗歌专题研读。本课时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作为专题研读的第五课时,着重于景情关系的深入探究,并补充课后作业为关于杜甫形象的探讨课做准备。教学反思:本课时课容量较大,分配在课堂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会太充裕,课堂质量保证有赖于学生课前做认真预 习,或有可能因预习不充分影响课堂生成质量。评审结果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