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夜归鹿门歌
加入VIP免费下载

置身诗境夜归鹿门歌

ID:921458

大小:1.48 MB

页数:32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通过对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意”和“象”的统一。 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是物与我、情与景、形与神、情与理相互交融、相互统一所达到的艺术境界。简言之,就是一系列意象构成的艺术境界。 什么叫“置身诗境”呢?置身诗境,就是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沉浸在想象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置身诗境 什么叫“缘景明情”呢?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品味作品中描绘的景或物或人或事,也就是抓住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吟诵意象(抓特点)想象与联想意境明情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之感。“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心犹壮”的乐观与旷达。 鉴赏步骤1:找出诗句中的基本意象。2:抓住意象的基本特点和组合关系。3:把握整幅画面的特点,进而把握诗的意境,理解人物的情感。 释题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用典。 1、在诗歌的画面里,作者身居何处?选择了哪些基本意象?从船上到岸上再到鹿门山中山寺、鸣钟、渡头、江村、夜月、烟树、岩扉、松径 2、展开联想,说说山中是什么样的景象?江边是什么样的景象?请用“山中有____;江中有___”的句式来回答。3、作者是喜欢江边景还是山中景?作者是怎样通过意象的组合表达这种情绪的?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 山中有悠然的钟声;山中有朦胧的月光;山中有烟云缭绕的树木;山中有开在岩石上的门;山中有松林间的小路;山中有远离红尘的隐士…… 1、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2、江边有小贩的叫卖;3、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4、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5、江边有……江边景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此二句,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中,使人联想起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悠然的钟声————嘈杂的人声对比佛门清静————尘世喧嚣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此二句,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同是乘舟,两个方向归宿不同,心境不同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此二句,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觉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处,这两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此二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这两句营造了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但在这样的环境中,“惟有幽人夜来去”,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进仕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歌通过描写洞庭湖周围的景色,借景抒情,表达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构造了一种平淡自然,优美恬淡的意境,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小结 比较阅读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读懂诗歌清澈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 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 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 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 夕阳的余辉映着经秋的重山。 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 决心归隐谢绝来客把门闭关。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这次的归隐,似乎是他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景象。诗人并不是被逼出走,落荒而逃,也不是愤然离去。正是这种从容的心境,才使诗人在出发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平和清静之景。车马“闲闲”——从容的心情河水长流、草木繁生——平和清静之景。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流水”、“暮禽”都被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有人的感情:怕诗人路上孤单,与诗人结伴同归。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流水好像懂得“我”的心意,缓缓地流淌着,陪“我”前行;黄昏中的鸟儿飞回草木茂盛的沼泽,伴“我”一道回家栖息有流水和鸟儿的陪伴,诗人悠然自得。但归途漫漫,仍不免孤单。渐渐地,他的心绪开始低沉,这时的他看到: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归途中会遇到很多东西,诗人独独选择了这些。一切景语皆情语,当归隐之地嵩山渐渐就在眼前,诗人心中开始生出一股抑制不住的悲凉。——充满凄凉色彩的景物 知人论世虽然决意归隐,但终究是失望而归,失落而归。回顾王维前三十多年的经历,并不得意。虽少年得志,却屡经曲折;人近中年,却青春赋闲。曾经的豪情壮志,如今的黯然收场,怎么不叫人心生悲凉?王维之前也曾在诗里劝慰友人孟浩然归居田园:“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送孟六归襄阳》)但对于王维这样一个想象着“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不遇咏》)的人而言,再怎么平抑心情,也无法全然超脱地面对这次的归隐。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且含有闭门谢客之意。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感情趋向冲淡平和事实上,王维隐居嵩山的时间并不长。次年,他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出任右拾遗,结束了这次短暂的隐居生活。 比较《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在意境上的异同同:意境优美恬淡,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异:《夜归》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等景物,构成了诗境的平淡自然,优美恬淡,脱尽尘世烟火,但“惟”句也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归》诗寓情于景,意境充满变化。清川,离归的车马,结伴而返的暮禽,这些景象构成了自然恬淡的意境,反映了归山之始的悠然自得;归隐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景物,又使得诗歌意境带上黯淡凄凉色彩,从而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 赠孟浩然8.诗中的第二联一“弃”一“卧”可谓形象生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答:“弃”刻画孟浩然宁弃仕途而隐逸的形象,“卧”活画出孟浩然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情致。一“弃”一“卧”,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孟浩然对人生所作出的抉择。其欲摆脱世俗羁绊的高风亮节,其迷恋山水的自得之貌,呼之欲出,形神毕现。9.结合对最后一联的理解,谈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答:尾联以“高山’’喻对方,流露无限敬慕之情,又与首句呼应;‘‘安可仰”又翻进一层,以己之惭愧不如孟夫广进行反衬,表达了自己只能徒然向他清幽芬芳的人品拜揖的赤诚。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