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课件1
加入VIP免费下载

《书愤》课件1

ID:919896

大小:696 KB

页数:36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一单元自主赏析 书 愤 高考导航 (2014年高考全国卷〈大纲〉)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1)《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螯”“鳝”“躁”字易错。(2)注意虚词“乎”“亦”“从而”等易漏。 【答案】(1)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2)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平时背诵名句名篇时要注意领悟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虚词的位置、语句顺序等。 学习目标 1.了解七律的特点及用典的含义。2.背诵全文,提高研讨鉴赏能力。3.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前预习 3.走近作者陆游(1125-1210),南宋最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现存诗约9300余首。《金错刀行》《送七兄赴扬州师幕》《胡无人》《病起书怀》《关山月》《出塞曲》《夜泊水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纵笔》《陇头水》《示儿》《书愤》这类诗,堪称最能体现其创作精神的代表作。他还有很多诗别具风采、呈现着自然流畅而又清新俊逸的风格,如:《临安春雨初霁》《春晓》《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枕上作》等。他现存词共有130首,最有名的是《钗头凤》《卜算子·咏梅》。 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傅给事外制集序》等皆是;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小品文,如:《烟艇记》《书巢记》《居室记》等,写乡居生活之状,淡雅隽永,颇富有情味。《入蜀记》6卷,笔致简洁而又宛然如绘,不仅是引人入胜的游记,同时对考订古迹和地理沿革也有帮助。《老学庵笔记》则是随笔式的散文,笔墨虽简而内容甚丰,颇有史料价值。有《陆放翁全集》。 4.了解背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作了此诗。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课堂互动 (一)自主思悟1.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法上的特点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恢复中原之志表露无遗。 2.如何理解“书愤”之“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报国无门,功业无成;国土沦陷,王廷偏安东南,主和派势力强大。 (二)深入探究1.诗的五、六句使用了典故,试分析这个典故在诗中的作用。“塞上长城”是用南朝宋文帝冤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怒斥“乃坏汝万里长城”的典故。诗人借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忠心为国,却不得重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惆怅。 2.《书愤》一诗抒发了诗人既“悲愤”又“豪壮”的思想感情,诗人是怎样将这两种感情抒发出来的?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全诗虽通篇不见“愤”字,但细品之,愤慨之情无处不在。首联回忆过去,塑造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暗写其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形成全诗的基调。 颔联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画面,这联承接“气如山”,将诗人的报国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首联相比,悲愤之情更加强烈。颈联从回忆到现实,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悲愤中蕴含着豪壮之情。 随堂练习 2.眼泪是表达感情的最好工具之一,古往今来有很多诗人创造了描写眼泪的名句。下列诗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②故国梦重归,觉来泪双垂。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④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⑤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⑥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⑦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⑧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A.①③④⑦/②/⑤⑥⑧B.①②④⑦/③⑤/⑥⑧C.①②③④⑦/⑤⑥⑧D.①④⑦⑧/②/③⑤⑥【答案】A 3.下列诗、词、文集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剑南诗稿》②《送元二使安西》③《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④《李义山诗集》⑤《秋浦歌》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⑦《诉衷情》⑧《书愤》⑨《鸟鸣涧》⑩《行路难》A.王维:②⑤⑨B.陆游:①⑦⑧C.李商隐:③④⑩D.杜甫:③⑥⑧【答案】B(陆游①⑦⑧,王维②⑨,杜甫③,李商隐④,李白⑤⑩,刘禹锡⑥) 4.对下面诗句中“空”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空”字让景物具有了浓情,在“景语”之中蕴含了令人寻味的“情语”:尽管鸟鸣草绿春色满园,但却无人欣赏。B.“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空”字写尽了今之萧条之景,于今昔对比中写出了世事变幻之慨。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空”字写出了年华已逝报国无时,一切成空的悲愤之情。一个“空”字,沉痛之极。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字写出了山的空旷、静谧、寂寞、冷清,渲染了悲怆凄凉的意境。【答案】D(应是恬淡、清新的意境) 5.对下面各首诗主题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登高》写出了去国怀乡、病魔缠身、漂泊潦倒之辛酸,全诗句句充满着凄楚悲凉和伤感孤独。B.《蜀相》是怀古之作,诗人虽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却报国无门,追念名相(诸葛亮)的同时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渴望为国建立功业的感情。 C.《锦瑟》或名“无题”,给人“往事如梦,昨日如烟,春心成空,斯人远逝”的凄婉迷蒙之感。D.《书愤》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答案】A(第二联有豁达和坦荡的意思) 6.下面对《书愤》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世事艰”点了诗题中的“愤”字。B.颔联集中描写宋军英勇抗金的战斗情景,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C.颈联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忠心为国,却不得重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惆怅。D.尾联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说明千载以来,只有自己堪与其相比。【答案】D(最后一句错) 阅读下诗,回答问题。书 愤陆 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7.对这首诗中词语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气如山”指的是北面天上的云气形状如山。B.“楼船”指的是高大的战舰。C.“世事艰”、“空自许”、“衰鬓已先斑”都是题目“书愤”的“愤”的内容。D.诗题中“书”是书写的意思。“书愤”即抒发内心的郁愤之情。【答案】A(“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8.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共分两层,前四句是回顾往事,表现青壮年时期抗敌豪情和战斗经历;后四句写不被重用的悲愤和壮心不死的感情。B.这首诗的题意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岁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C.词人在这首诗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D.全诗感情沉郁,气韵雄厚,与杜甫的诗风相近。【答案】C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9~10题。春日思归(唐)王翰杨柳青青杏花发,年光误客转思家,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耶①?春日斋中(宋)林逋空阶重叠上垣衣②,白昼初长社燕归,落尽海裳人卧病,东风时复动柴扉。【注】①若耶:浙江省绍兴市南若耶溪。②垣衣:青苔。 9.两首诗所表达的“愁”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王诗表达的是旅客的思乡之愁和羁旅之愁,②林诗表达的是病人的孤处之愁和惜春之愁。 10.两首诗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何异同?请加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相同:都有触发人物情感、乐景反衬哀情的作用。①王诗用柳色青青、杏花艳放的乐景反衬旅客的春愁,②林诗用绿苔满阶、社燕飞翔的乐景反衬病人的春愁。不同:林诗景物描写还有哀景衬托哀情的作用。用海棠落尽的哀景衬托病人的春愁。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