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凡的世界》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论《平凡的世界》

ID:913968

大小:46.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论《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的人生超越意识内容摘要:本文先将孙少平的人生历程分为四个生活场景:即县立高中——学生生活场景,双水村——民师生活场景,黄原县——揽工汉生活场景,大牙湾——煤矿工人生活场景。并依次分析四个场景中他是怎样不断认识自我、抗争现实苦难、并超越自我的。由此得出孙少平身上闪烁着自我超越意识。然后指出孙少平的人生超越意识体现了路遥对“平凡”与“幸福”的反思和由此引发的人生追寻。“平凡”中不断地超越了自我,便做到了“非凡”即“平凡”中的“伟大”。“幸福”,可以通过抗争现实中的苦难获得,这就是超越世俗的“大幸福”。这些反思与追寻,又指向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美德。即做人要“忍”、“韧”、“仁”地劳动着生活。关键词:孙少平;人生超越意识;抗争苦难;平凡与幸福;反思与追寻一、引言《平凡的世界》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它是路遥先生花费了六年的心血写出的巨著。路遥生命不算长,著作不算丰。他出身农村,他的作品主要写农村题材。他关注农村、农民,所以他的作品在青年人尤其是农村出身的青年人中影响很大。今天,他仍借着一部《平凡的世界》与我们交流对话,讨论着人生的诸多问题,并激励着我们不断抗争苦难,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向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追求。我也想借此文表达我对路遥先生的怀念与崇敬。路遥精心选取我国建国史上变动最剧烈的时期,对“文革”末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十年,展开全景式的描述,反映了这一时期“城乡交叉地带”政治、经济生活的巨大变迁和这一变迁对普通人生的巨大影响。国家大事、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青年的情感纠葛、黄土高原上的风俗人情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出来了。这部巨著构成了中国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此书值得谈的很多,本文主要探讨孙少平这一线索人物也即主人公身上的人生超越意识与其文化上的社会现实意义。二、具体分析与论述孙少平的人生经历可分为四个场景:县立高中——学生生活、双水村——民师生活、黄原——揽工汉生活、大牙湾煤矿——工人生活。四个场景中,少平都在认识自我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而且后一场景中又是对前一场景的超越。(一)县立高中——学生生活7 初到高中,少平因出身贫困、自卑又敏感。他对小县城都充满好奇的恐惧。他常感觉别人在嘲笑他寒酸。因此对家境好的同学,他产生了一种对立的情绪。顾养民点名时,他故意不吭声以示轻蔑。田润叶请他到田福军家吃饭,他感到恐惧。在田晓霞面前,他显得拘束窘迫,觉得自己就像乞丐。田福军同他握手,他紧张得手都出汗。这是少平第一次走出双水村后的自卑阶段。随着生活不断深入,少平能够反观他原有的认识。大量课外阅读,使他有机会给同学说故事,这使他认识到自己并非什么都低人一等。同晓霞交往,是他的最大的收获,小霞推荐给他许多有意义的读物,使他在精神上获得从未有过的满足。他可以用比较广阔的目光多角度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因此对生活也增添了自信和审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少平已经不是初入高中时的他了。毕业时,孙少平不愿再回到双水村,他对县城不再恐惧,而是依恋。他拥有双水村无法给他的思想感情,他怕再次同世界隔绝。他开始向外面的世界张望,并对远方充满向往,他觉得自己身上有股劲在积攒着,想闯荡世界。至此,孙少平由自卑到自审,对县城由恐惧到认识再到依恋。这已证明他完成了他县立高中生活的人生超越,是知识和友情为他提供了超越的内在、外在动力。(二)双水村——民师生活毕业后又回到双水村,孙少平不因自己在高中读过书、有知识,就自视为双水村超人。他深知自己在这块天地里所处的位置,他认识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他严格地把自己放在孙玉厚家二小子的位置上,要求自己做一个在舆论上的好后生。在家里,他敬老、尊长、爱小;在村中,他按照世俗观点来有分寸地表现自己的修养和才能,人情世故滴水不漏。在清醒认识自我基础上,少平又超越了自我。他身在双水村或教书或下田劳动,但他的思想早插上了翅膀飞翔于更广阔天地。民师生涯结束后,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苦闷和闯荡世界的激情。他不甘心在双水村度过自己的一生。这并不是说在双水村没有发展的机会。相反,改革开放了,凭着他的体魄、勤劳和智慧,做位安分守己的农民,还是有创立家业的好机遇的。他可以和少安合伙经营砖窑。但他没有接受少安的邀请,而是决定到外界闯荡。这种难以消除的苦闷和闯荡世界的激情,体现了他作为农村有知识青年自立自尊意识的觉醒。他想探讨新的人生与生活。这样,少平完成了他双水村民师生活的自我超越。而且这次超越又是对他高中时人生超越的再超越。这次超越,除了青春的激情和自尊自立意识觉醒外,还有其深刻的文化蕴含。千百年来,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他们辛勤劳动,收获的却是饥饿大于温饱,苦难大于幸福。正如张养浩所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①再回到双水村的民师生活,加深了他对此的体验和感悟,他无法消除内心深处对那块土地的不信任感。他更受不了双水村的闭塞落后和文化上的窒息。“那是一种内心深处的躁动,对命运的挑战,对外面的世界向往。”②一旦有远行的可能,即便有创家立业甚至发财致富的良好机遇,也无法消除他自立自尊意识觉醒后的苦闷、躁动、向往,所以他要远行要闯荡世界。(三)黄原——揽工汉生活7 初到黄原,孙少平首先遇到问题是向别人也向自己证明他是位合格的揽工汉,他没有闯荡世界的经验和谋生的技能,而他又要面对严酷的现实,他对这种生活无法也无力把握,对自己能否闯荡世界难以肯定。马顺带他到曹书记家时,想为他争取每天两元的工钱,他却抢着说一块五。试工时,他背石头,受累受苦受辱,他咬紧牙关忍受着牛马般的考验。这样做,就是为了证明他是位合格的揽工汉,胜任揽工生活。到第二家工地时,他更是如此。“尽管他脊背的皮肉已经稀巴烂,但他忍受着疼痛,拼命支撑这超强度的劳动。每一回给箍窑口的大工被石头,他都狠心的比别的小工背的重。这使他赢得了工头的好感。”③经历半年的揽工生活,少平才确信他是合格的揽工汉。同时,他也对自己的生存处境有了清醒认识。“在他灵魂深处,他并没有低看自己”。④他不认为他所走的路就比上大学低贱。少平作为农民的儿子揽工汉,他在地委书记的女儿大学生田晓霞面前,再也没有世俗的窘迫和自卑,而是肯定自身处境及抗争该处境的人生价值。他对自己说:“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他已不仅仅将此看做谋生活命的手段——职业的高贵与低贱并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过千辛万苦而酿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的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⑤由对揽工汉的不自信到胜任该生活,到清醒认识到这种生活的人生意义,这又是少平的人生超越。1、他自觉地挑战和抗争生活中的苦难,从而形成深刻而成熟的苦难意识,并由此获得了高层次人生幸福。他三次拒绝少安的邀请;他的言行让晓霞钦佩;在信中,他告诉兰香苦难会让人崇高;他感激和赞美苦难。少平再次离开双水村,拒绝少安第一次合伙经营砖窑的邀请,就已初步体现了他挑战苦难的勇气。因迁户口又要分家回去时,少平已经体会到揽工汉生活的艰辛与痛苦。他回头同少安合伙经营砖窑,且不说前途,起码要比揽工舒适的多,而且挣钱来得快。但他还是拒绝了少安的邀请。后来,因扩大砖窑,少安专程去黄原请他。少安目睹了少平的惨境。“少平正背对着他们,他在麦秸上的一堆破烂被褥里,在一粒豆大的烛下聚精会神的看书。那件肮脏的红线衣一直卷到肩头,露出让人触目惊心的脊背——青紫黑淀、伤痕累累!”⑥这使强者少安为之哽咽。他认定少平跟他回去更有把握。宾馆里,兄弟两思想交锋后,少平仍然没有接受少安的邀请。因为生活已将挑战并抗争苦难的精神,注入了他年轻的血液。田晓霞钦佩少平,觉得他不平凡。正因为少平在言行中体现出的挑战并抗争苦难的精神。他对苦难有着超越世俗的深层的理解。她觉得孙少平是带着悲壮的激情,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搏斗。他认定少平是真正的男子汉。她对少平的赞誉和钦佩,不正足以证明少平的挑战和抗争苦难精神吗?少平在告诫兰香的信中写道:“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我们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紧咬牙关坚持下去。”⑦这不仅直接表达了少平挑战并抗争苦难的精神,还流露了他对苦难的彻悟。少平还感激和赞美苦难,去大牙湾前,他再次来到关东桥头,与之告别。“别了,我忧伤的辛酸之地,我的幸运和苦难之邦,我神圣的耶路撒冷啊!你用严酷的爱的火焰,用无情而有力的锤砧,烧炼和锻打了我的体魄和灵魂;给了我生活的力量和包容苦难而不屈于命运的心脏!”⑧2、7 他不仅自由地支配金钱,而且超越了对金钱、对物质的局限认识。他可以让给曹书记五元钱;为了救小翠,他拒绝胡氏叔侄的利诱。在曹书记家结账时,少平不愿接受曹家的馈赠,却又让给曹家五元钱。看起来这是他男子汉式的对好人的感激,其实这是他对金钱的自由支配。这更突出表现在他搭救小翠的情节上。胡永州念同县老乡之情,把买菜的好差事给了少平,又允许他搬到楼上单住。这对揽工汉来说,是特别的恩惠。但少平得知胡氏侮辱小翠的真相后,他拒绝了胡氏让他做监工的利诱,而且痛打胡氏叔侄。他不因为自己在胡氏那里干活和受到“恩惠”,而容忍胡氏对小翠胡作非为。初到黄原时,少平最怕失去揽工挣钱的机会,而此时为搭救苦难中的别人,他放弃了这一切。这是“萝卜花”们所不愿做也做不到的。他有知识、有正义感,在灵魂深处他不同于一般揽工汉。3、虽然他认识到自己农民的儿子漂泊的揽工汉和地委书记的女儿省报记者之间,在家庭条件和个人条件上的悬殊。但是他抗争世俗,勇敢地爱着超现实的爱。这也体现他抗争命运,有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和悲壮。“他绝不会向他的哥哥一样,为了逃避不可能的爱情,就匆忙的给自己找个农村姑娘。无论命运怎样无情,他绝不准备屈服,他要去争取自己的未来。”⑨4、他觉得劳动不仅仅是谋生、活命的手段,还是自我存在价值的最佳体现。他替润叶认真组织好那次夏令营活动。他主要想借此证明他并不比某些城市青年逊色。他也不在乎地委行署的一般干部到局长们是否留意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他。他只是用劳动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现在很多人工作一心为了给上司看,以求得垂青,继而提拔重用。相比起来,这不能不说是少平对劳动及其意义的自我超越。综观少平揽工期间的人生历程,他不再是一般的揽工汉,他对苦难、对金钱、对爱情、对劳动有着超出世俗的体验和认识。这样他又超越了高中和双水村的两次超越。(四)大牙湾——煤矿工人生活刚进大牙湾,少平面临的是无异于战场的矿井生活,且不说艰难困苦和劳累,这里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这将少平推向苦难的极致。但他仍渴望在这里工作,固然有正式工作、安稳住宿和“高工资”的因素,我们更应该看作是他再次自愿走进世俗苦难的深渊,抗争带有死亡威胁的苦难了。在大牙湾煤矿,少平利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由揽工汉到合格工人的人生超越。少平因为劳动成为本宿舍的权威,成为强者。1、较之黄原时期,他彻悟生与死的意义。王世才用生命换取安锁子生命的瞬间,少平目睹了煤矿工人的伟大。师傅的献身及由此所体现的牺牲精神,使他的灵魂受到震撼并得以升华。他体验到矿井之于生命的严酷与危险,也知道怎样同它抗争,即合作与牺牲。因此,他没有考虑地承担了王世才家庭的责任,他用劳动治愈了惠英的精神创伤,帮助她走出夫死天塌的阴影。这一时期,他又承受住了晓霞牺牲的打击。那是他至爱真爱的逝去,这几乎掏空了他的心脏。但他“赴约”后,立即投入到他的生活和工作中去,用牛马般劳动来医治精神创伤。作者故意用“第三类接触”,表白和观照少平内心。这虽有点浪漫与科幻,但这也是少平常看书多思考的结果。是知识最终使他平静地彻悟生死,将生命置于整个宇宙中去思考!他最终认定“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的短促,思念早逝的亲人,应该珍惜生活的每个时刻”。⑩2、7 他对苦难的理解已超越个人层面,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价值。他到省城参加乒乓球比赛时,他与同龄人一起体验到大城市的幸福,为他们的幸福而高兴。同时,他又回到现实中,认定煤矿的黝黑沉默和大城市的繁华喧嚣,都是生活。别人幸福他不再嫉妒,反为他们高兴;自己的苦难,他不再埋怨,反而在其中追寻幸福。吴仲平和兰香也劝他到省城工作,但他谢绝。他认定不幸与痛苦也都是生活,并且更加昂扬地投入其中。3、少平思考贫与富,思考财产的馈赠与继承。他为暴富后的少安解决有了钱怎样花的问题,为他指明向善爱人的道路。他打消少安出资拍摄《三国演义》的念头,让他先为贫困家乡捐资建学校。这样少安就将自己挣的钱,奉献给社会,实现了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少平不会接受父兄财产馈赠,他要靠自己劳动度过一生,实现他所追寻的人格尊严和生命的社会价值。4、少平进一步体验到劳动不单单是谋活命的手段,不单单是个人生命存在的最佳体现,劳动还是治愈精神创伤的良药。劳动埋藏了他内心的痛苦,使他忘记痛苦。劳动使他成为受人尊重的“青年突击手”。他认识到自己的劳动给社会带来了光明和力量,具有社会意义和价值。为此,他常感到自豪。少平已经将自己的劳动放在整个社会层面,考虑其价值和意义。这些是他对劳动的再次超越性理解和领悟。至此,少平完成了他大牙湾时期的人生超越,这也是对他黄原时期人生超越的再超越。他对生死、对苦难、对金钱、对劳动的理解较黄原时期,具有更深广的社会意义。而黄原时期主要是为了证明自我、实现自我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带有浓重的个人奋斗色彩。这个时期他将个人的奋斗、劳动、抗争等人生问题,放在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中去思考。当然,少平不会就此停步,他仍会继续超越自我。他已关注整个煤炭技术和能源事业……三、归纳与提升综观少平的人生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在少平身上洋溢着人生超越意识、认识自我意识、坚韧的抗争意识和超越世俗的苦难意识。其中人生超越意识是他精神的核心,它统摄着另外的三者。可以这样说,少平是在清醒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通过坚韧顽强地抗争世俗苦难,从而不断地超越自我,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地提升和完善。他也在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的人生中,获得了超越世俗的大幸福。这就是他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少平的伟大也正在于他能够突破世俗的观念,从完全自我的角度作出人生的选择,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⑽路遥在少平的人生中极力张扬自我超越意识,这演绎了他对于“平凡”与“幸福”的反思。路遥认为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又都可以做到不平凡。因为平凡,就要清醒认识自我。认识自我,便能冷静地思考、对待自我处境,从而通过抗争不断超越自我。这样,平凡人就是不平凡的。平凡人,通过抗争世俗苦难,不断超越自我,那他就从中获得人生的“大幸福”。这可能同世俗相悖论,而真正理解人生幸福的人会认定这是人生的幸福。“少平的奋斗基本上属于个人的奋斗,虽然他接近于求生的挣扎……但正是在广大的人民当中有千千万万个像少平一样,面对苦难不抱怨、不沉沦,坚守做人的良知并不懈奋斗的普通人,我们的社会才会在困难中不断进步。”⑿少平则是路遥上述反思的代言者。少平的人生超越意识被路遥极力张扬,还体现他的人生追寻:即自由自觉地劳动着生活,而且要“忍”、“韧”、“仁”的生活。他写道:“7 青年!青年!只要不灰心丧气,每一次挫折就只不过是通往新境界的普通绊脚石,而绝不会致人于死命。人啊,忍、韧、仁。”⒀“忍”,即清醒认识自我后,自觉忍受现实中的苦难。但这不是被动的逆来顺受。“韧”,即为了超越自我,同苦难命运、不公世俗,作坚韧的抗争,而且生命不息抗争不止。“仁”,即爱人,即自觉地为他人为大多数人而奉献自我甚至牺牲自我,“爱别人就叫仁。”⒁这些都离不开社会性劳动,否则“忍”、“韧”、“仁”的生活也就失去获取幸福的前提和保障。在少平的生命历程中,他做到了“忍”、“韧”、“仁”地劳动着生活。说到底,路遥关于“平凡”与“幸福”的反思,关于人生“忍”、“韧”、“仁”的追寻,关于劳动及其意义的褒扬,体现了他对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美德的反思与追寻。他把仍具有闪光价值的传统文化精髓在孙少平人生中极力张扬。这正如他的女儿路茗茗所说“他毕生用手中的笔赞美人性,讴歌土地,悲怜人生,平实无华地揭示着社会底层那平凡而又坚韧的生存状态。”⒂“文革”的浩劫,用暴力和野蛮推倒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大厦并砸碎。这使得一个时期内,国人成了精神上的流浪儿。文革后,中国曾掀起“伤痕”、“反思”、“寻根”的潮流。这表现了许多灵魂工作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们在多角度的审视与批判中寻找构建当代中华文化大厦的材料,让中国人有个明确的精神家园。作为关注人生、关注农村、对农民、对土地有着炽痛热爱的路遥,他也是在反思与追寻呀!今天,再读《平凡的世界》,我们仍会佩服孙少平这位凡者不平凡的人生。我们何不深味路遥借此所演绎的文化上的反思与追寻呢?路遥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还不能明确要建什么样的文化大厦,他似乎只是在文化的废墟上艰难地捡起几块他认为有价值却被人们遗弃的破碎残片,便匆匆离开了。我想,这些碎片也许将是正在复兴的中华文化大厦上的几颗璀璨宝珠!今天我们也会越来越发现这些在当今社会的人生意义与价值。【参考文献】1、⑴《中学古诗词分类赏析》(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年6月第一版/杨春鼎李从让王立宗主编)2、⑵百度平凡的世界吧http://tieba.baidu.com/f?kz=320306133、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2001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王何主编)4、⑿百度平凡的世界吧http://tieba.baidu.com/f?kz=1521493545、⒀于丹的《于丹全集》/于丹《论语》心得(中华书局2007年2月北京第1版/宋志军主编)7 6、⒂路茗茗《瞭望父亲的一扇精神窗口……写在路遥文学纪念馆》百度平凡的世界吧http://tieba.baidu.com/f?kz=4615333857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