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恨歌〉》
加入VIP免费下载

《白居易〈长恨歌〉》

ID:913284

大小:1.73 MB

页数:43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 第4课 白居易 长恨歌 鉴赏宝典比 喻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比喻的作用为可以化未知为已知;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易懂;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形象。 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此诗运用比喻使画面更形象生动,更易于彰显诗歌的主题。 又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再如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课堂互动探究艺术特色鉴赏写作素材积累第四课基础自主学案知能优化演练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眼珠。形容肌肤细腻润泽。花样的美貌。分地受封。古代京城以外供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微明的样子。有法术的人。仿佛。纵横的样子。人间。剖开。 三、名句默写①回眸一笑百媚生,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三千宠爱在一身。③春风桃李花开日,________________。④遂令天下父母心,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在地愿为连理枝。⑥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______。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秋雨梧桐叶落时不重生男重生女在天愿作比翼鸟此恨绵绵无绝期 四、文学常识白居易(772~846),字_____,号__________。是杜甫之后,唐朝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上,白居易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与元稹一起倡导“_____________”,揭露时弊。和无稹友谊甚笃,与之齐名,世称“_____”。晚年与_______唱和甚多,人称“刘白”。有《____________》。乐天香山居士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乐府运动元白刘禹锡白氏长庆集 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长恨歌》开篇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在整首诗中有怎样的作用?【提示】开篇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原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接着写重色轻国的帝王,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终于如愿以偿,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以致酿成安史之乱,这一动乱便导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毁灭。 2.诗中的杨贵妃是怎样的人物形象?【提示】在诗中,杨贵妃是一个忠于爱情的美丽女子形象。在仙境中,她已位列仙班,但她仍不高兴,“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她的内心是凄苦、悲怨的,她不能忘记过去的美好爱情。她临别赠给使者一半钗、一扇盒,让他交给玄宗,以表达她坚定不移的信念,“天上人间会相见”,并希望玄宗牢记他们的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些描述充分展示了杨贵妃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3.在诗歌的结尾部分,描写仙境中杨贵妃的形象,采用的是什么艺术手法?【提示】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杨贵妃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4.从“闻道汉家天子使”到结尾部分对于刻画杨贵妃的形象和表现长恨的主题有何作用?【提示】①这一部分中唐玄宗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杨贵妃。杨“闻道汉家天子使”,殷勤迎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了长恨的主题。②此部分极力刻画杨震惊、激动、委屈等心理活动,以及信誓旦旦的爱情告白,突出了杨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是对前文她娇媚恃宠的补充,更加丰富和完善了这一人物形象。 5.《长恨歌》作为一首长篇叙事诗,字里行间处处充溢着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名师点拨】这首诗以景写情,情中见景。在作者笔下,感情的抒发往往与景物的描写融为一体。马嵬坡兵变后,玄宗怀着无限伤感,前往西蜀,“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在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上,萧瑟的秋风卷起漫天的风沙,天昏地暗,这既是实写秋天的黄土高原,更是为了衬托玄宗孤寂凄凉的心境,可谓虚实相间。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则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玄宗的内心是悲凉的,所以他见到的景色也都显得黯淡无光,令人伤心欲绝。类似的描写都极富诗情画意,有很强的感染力量。 6.通读全诗,分析诗歌是怎样来表现“长恨”的?【名师点拨】(1)从“重色”说起,用“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极力铺写和渲染李、杨之乐,反衬后面无穷无尽的恨。(2)以“血泪相和流”的死别场面来衬托后面那没完没了的恨。“别”愈痛,说明“恨”愈深。 (3)通过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来表现“长恨”。玄宗奔蜀,内心愁惨;路经马嵬坡,凭吊贵妃;初回长安,睹物伤情;时光流逝,思情更长;极思不得,寄于梦境。(4)用浪漫主义手法,把爱由人间写到天上,从杨玉环思念李隆基的角度进一步渲染两人的忠贞爱情,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长恨”的主题进一步深化。(5)诗歌的末两句,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即“长恨”的主题。 [细剖·深析][楼主]应该怎样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是讽刺玄宗的荒淫误国,还是同情两人不幸的爱情?[沙发]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板凳]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判。对李、杨之娱乐误国,作者显然是意在批评而语含讥讽的,这从“汉皇重色 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等语句中可明显看出。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悲剧的发生,作者对李、杨的态度也由批评讽刺转向怜悯同情。这从“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到此踌躇不能去”、“不见玉颜空死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等大量饱含感情的描述中,可以获得非常明显而强烈的感受。 [三楼]这首诗的主题明显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正是作者世界观矛盾的体现。作为一个封建臣僚,白居易从根本上不反对皇帝,他只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当他看到唐玄宗重色误国,酿成“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时,他自然要揭露讽刺,希望后来的君王能引以为鉴,不重蹈历史的覆辙。但当写到唐玄宗自食其果的时候,他反而同情,为之叹惜。作为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具有浓厚的忠君思想,所以他这样写也是可以理解的。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诗歌的前面写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欢爱生活和自食恶果,意在讽喻,手法是写实;后面写两人生死不渝的爱情,具有理想色彩,特别是写方士招魂,更是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现实主义的深刻描绘和浪漫主义的瑰丽想象相结合,使作品波澜起伏,摇曳多姿,虚实相生,引人入胜。艺术特色鉴赏 2.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是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长恨歌》首先打动我们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这一特点给了这部作品以小说色彩和诗歌特质。从叙事方面看,本诗情节完整、曲折,详略得当。对李、杨的爱情生活是浓彩艳抹,对安史之乱、杨贵妃之死等则是一语带过,显示了诗人高超的叙事技巧。从抒情方面看,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来折射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 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以表达之情。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从“太液芙蓉未央柳”到“迟迟钟鼓初长夜”,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对爱情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在苦苦求索之后,诗人又在最后,用浪漫主义笔法,给我们一点点慰藉,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真正爱情的凄婉、美丽与高贵。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反复抒情,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最终达到了高潮。 写作素材积累技法借鉴渲染烘托“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这四句描写的是在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渲染了惨淡萧索、了无生机的氛围,烘托了玄宗的伤心之情。 ●随堂练笔请运用渲染烘托的手法,将“秋雨梧桐叶落时”扩写成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表现玄宗的痛苦思念之情。 素材积累1.课内素材开发居不易当时,长安有一个文学家顾况,很有才气,但是脾气高傲,遇到后生晚辈,常常倚老卖老。白居易听到顾况的名气,带着自己的诗稿,到顾况家去请教。顾况听说白居易也是个官家子弟,不好不接待。白居易拜见了顾况,送上名帖和诗卷。顾况瞅了瞅这个小伙子,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两个字,皱起眉头打趣说:“近来长安米价很贵,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啊!” 白居易被顾况莫名其妙地数落了几句,也不在意,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请求指教。顾况拿起诗卷随手翻着翻着,他的手忽然停了下来,眼睛盯着诗卷,轻轻地吟诵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顾况读到这里,脸上显露出兴奋的神色,马上站起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热情地说:“啊!能够写出这徉的好诗,住在长安也不难了。刚才跟您开个玩笑,您别见怪。” 打这次见面以后,顾况十分欣赏白居易的诗才,逢人就夸说白家的孩子怎么了不起。一传十,十传百,白居易也就在长安出了名。不到几年,他考取了进士。唐宪宗听说他的名气,马上提拔他做翰林学士,后来又派他担任左拾遗。[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才能”抓住机遇“伯乐”等相关话题作文中。 2.鲜活素材速递7旬老人写“微情书”向携手50年妻子表达爱意“扬子微情书”2月11日启动以来,受到了众多博友的关注,昨天活动截止后,本报评选出最佳的一条是今年70岁的陈义菁写给他相识50周年的妻子邓绍美的“生日贺词”,贺词写道:“吾妻七十寿,儿孙邀亲友。昔日青丝美妞,如今白了头。天山戈壁垦荒,金城科学研究,留学赴欧洲。兢业少享受,清贫乐悠悠。敬父母,育儿孙,够优秀。粗茶淡饭,任劳怨当今哪有?手拉手五十秋,老夫老妻同舟,人勤天自佑。我敬一杯酒,祝健康长寿。” 这对夫妻上世纪60年代相识在清华园中,毕业后举行了只有三个宾客的喜宴,他们还曾一起在新疆戈壁垦荒种田。“兢业少享受,清贫乐悠悠”这是陈义菁简单而朴素的快乐,“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是邓绍美淳朴而感人的爱情信仰,“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彼此包容,即便是吵架也从来不超过十分钟”是这对夫妻50年携手的最大秘诀。[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爱情”“亲情”“真情”等相关话题作文中。 知能优化演练 李白、杜甫、白居易秦荣国拿李白、杜甫、白居易与余秋雨相比,不是比较古人、今人之间文学成就和艺术造诣的高低,而是想看一看,他们仨当中谁会像余秋雨一样喜欢抛头露面,频繁接受媒体采访,特别地喜欢在电视上混个脸熟。美文佳作欣赏 不用说,三个人当中李白上电视的机会最多。一方面是因为在三人中他的知名度最高,另一方面,他不时会受到皇帝力邀,到宫里与皇上吟诗作对,谈古论今,满足皇帝附庸风雅的精神追求。就算是他自己不愿出镜,中央电视台岂肯错过。在他“仰天大笑出门去”之前,央视都会跟踪报道。当然,李白参加的活动大部分都会上“新闻联播”,也少不了“晚间新闻报道”和“百家讲坛”等相关栏目。李白挂官而去,央视当然不好再接茬报道下去,可凤凰卫视早就盯他多时了。李白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小莉、小辉她们岂能不跟着? 这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全国这么多电视台呐,国家级的、上星的、各城市电视台,哪个不惦记李白上节目啊?收视率可是硬道理啊!李白到三峡游历,三峡电视台、秭归电视台,甚至香炉电视插转台都会像跟屁虫一样紧跟不舍。还别说李白了,连他的好友汪伦都会被邀请做嘉宾,话题当然还是要围绕着李白:谈谈“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的背后故事,揭开李白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也甭说电视台啦,就是那些播客、博客自媒体、IPTV又岂肯轻易放过与这位大名人见面的机会,要知道,博客里有了李白这样真正的风雅人物,那可是会像收获真金白银一般的收获点击率的,弄好了广告商还真有可能投点真金白银。 三人中最愿意主动上电视的当推白居易。李白比较清高,白居易则十分平易近人。白居易十分善于作秀。比如他的新作要问世了,他会找到一个目不识丁的白发老婆婆,把新创作的诗歌读给她听。老婆婆当然是听不懂了,但当看到公关小姐送给她的一块花格子布,脸上乐开了花,一个劲地说:“好,好!”各家媒体现场观秀,立刻大唱赞歌,白居易诗作于是大卖。签名售书的时候连擦汗喝水的空闲都没有。像潘石屹这样的房地产商也很看中他,请他为房地产品牌代言。广告词白居易几乎是不假思索:“此地居,太容易。” 还别说房地产商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女性观众、读者、网友,白居易都很容易跟他们打成一片。他的红颜知己也最多,最著名的当属琵琶女。电视台的女主持人、女粉丝当然更吸引他,有个与他零距离的美眉记者相伴,更容易使他敞开心扉,制作出来的节目更有料,收视率也会更高。他的绯闻本来就比较多,再要弄出《××与白乐天不得不说的故事》出来,电视台和电视栏目想不火都不行。 三人中杜甫最低调,晚年生活条件也没有办法与前二位相比。差的时候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更有南村群童欺他老无力,连烧火棍都要偷他的,可见生存条件之差。他的女性朋友不多,公孙大娘是他的知音,黄四娘则是他的友邻。她们两家谁家动了荤腥,一般都会送一些给他,可怜他没有个知冷知热、懂得缝缝补补、洗洗涮涮的人照顾。杜甫的诗有很多属于社会民生题材,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之类,这类题材电视台跑社会口的记者自己也就写了,满把抓,不太需要杜甫的配合, 而杜甫也觉得自己和电视台风马牛不相及,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所以,相互之间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交道。也有“百家讲坛”的编导找到他,希望他在电视上专门谈一谈自己的诗歌创作,杜甫谢绝了,他说自己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电视台也没有强求。不过,也因为杜甫不在电视上露面,他的诗歌才备受大家关注。所以综合四个人比较,最愿意上电视的首推余秋雨,其他三人顺次是:白居易、李白、杜甫。 【赏评】此文幽默含蓄,针砭时弊,切中要害,构思新奇,别树一帜。尤其对比手法运用,不仅人物形象鲜明,更能从人物性格的角度挖掘出社会的阴暗。读之,在哑然失笑中品出世态炎凉、辛辣嘲讽。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