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聊斋志异》中的精灵形象
加入VIP免费下载

简析《聊斋志异》中的精灵形象

ID:909052

大小:32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简析《聊斋志异》中的精灵形象姓名张婷婷学号P学院文学院专业班级09级2班指导教师多洛肯 简析《聊斋志异》中的精灵形象摘要:《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小说的巅峰之作,作为一部集志怪和传奇于一体的小说,它所取得的成就与影响是后世之作所不可逾越的。他运用了传奇的笔法创造了一系列花妖狐媚、创造了一个幻想的世界。所以,作者对花妖狐媚的描写篇章可谓不占少数。在作品中,对狐狸精的描写叫人对这一生物有了新的认识;对鬼魅的形象勾勒也叫人过目难忘;但其中对精灵的描写更是叫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本篇则选取《聊斋》中的精灵这一形象,选取作品中的相关篇章并对精灵这一形象进行研究分析。关键词:《聊斋志异》精灵形象在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谓不在少数,无论是四书五经,还是到后来的四大名著,它们所取得的成就都应该是令中国人所引以为傲的。《聊斋志异》虽然没有四书五经和四大名著那样被人所熟知,但它所取得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小觑的。《聊斋志异》一书是由清代的蒲松龄撰写而成的。在作品中,作者描写了一系列花妖狐鬼的形象,这种使用传奇笔法的描写使人进入了别样的世界,带给读者一种新鲜、刺激的感觉。由于《聊斋志异》所产生的影响,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都对作品有一定的研究,这样就使作品被更多人所熟知。而本篇则重点选取作品中关于精灵的篇章,并对精灵这一形象进行研究分析。关于“精灵”这一形象,很多人以为是外国文化中的一种,其实不然,因为其本身就有“鬼怪”的意思,所以就选取“精灵”作为翻译用的词。而在中国,其实古时就有关于精灵的传说,所表达的意思更近于“精魂”。在《聊斋志异》中,描写动物的篇章约有三十几篇,而其中描写精灵的篇章就更是为数不多了。如描写青蛙精的《青蛙神》、描写香樟精的《花姑子》、描写鱼精的《白秋练》、描写花精的《荷花三娘子》《香玉》《葛巾》《黄英》等,这些都是关于精灵的篇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也是描写精灵的,现就将这些篇章进行分类表述,并对每一类进行分析已达到研究目的。通过对作品中精灵的了解,现将它们分为:“情”与“义”的化身、“物、人、妖”之间的变换、永恒的主题——爱情,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情”与“义”的化身“仁”“义”“礼”“智”“信”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而义是道德的代表,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因此它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在人与人交往的社会中,我们理应做到一言九鼎、言之有信和知恩图报这最基本的两个方面。但在蒲松龄生活的时代,人与人之间不讲信用、不讲道德规范、不讲礼仪伦理,讲求的是私利、是独善其身,即使是多年的老朋友也有可能为了一己私利而落井下石。在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里,蒲松龄却按照理想主义的思想创造出了一个个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形象,而这些形象却不是人,而是重情义、讲义气的精灵。这些精灵能够为了一个“情”字、能够为了一个“义” 字、甚至为了一句玩笑的话而来到人间,在人间它们上演了一出出令人荡气回肠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故事去启迪人、感化人,叫人们怎样做人、怎样待人,作品中所传达出的这种思想一直沿用至今。在《聊斋志异》中,《花姑子》可谓名篇。《花姑子》一篇主要描写的是香樟精,作者抓住“异类”的特有气质对其进行了描写。在《花姑子》一篇中,作者主要写了章叟、花姑子和安生三者之间的故事。安生是一个喜欢放生的人,如果看到捕猎者捕到动物则不惜重金将动物买回来然后放生。章叟就是安生放生的众多动物中的一个,所以当安生夜行马上就要误入蛇精口中之时,曾经被救的老獐精挺身而出幻化成章叟挡住了蛇精。安生被救之后被章叟带回了家中,安生便在家中见到了章叟的女儿花姑子,并对她一见钟情。按照以往的常理说,安生对章叟有救命之恩,现在安生又与章叟之女一见钟情,章叟理应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安生以报答安生曾对他的救命之恩。但作者却并没有这样写,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套路而是另辟蹊径的反对他们在一起,而这一描写也正体现了蒲松龄所撰写的《聊斋志异》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作品中,作者的描写充分的做到了同树不同枝、同枝不同叶,即使是篇章有相似的地方但作者在细节的处理上却大不相同就像本篇中作者对安生和花姑子恋情的描写。花姑子不仅是一个美丽年轻的女子,更是一个纯洁善良可爱的女子,她还不懂得要在男子面前装羞涩,而是第一次见到安生就是“嫣然含笑,殊不羞涩”[1]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聊斋志异》(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98,P634。在两次“沸酒”的情形及动作反应中充分显示出来花姑子的善良可爱。第一次是真沸,章叟为接待安生让花姑子温酒,花姑子用薥蕊插紫姑,随挨了章叟的责骂,但安生却看出来花姑子的机灵。而第二次则是假沸,安生因对花姑子一见钟情,所以他趁章叟不在就对花姑子求爱,进行强吻,花姑子就大声疾呼。花姑子本想叫章叟,但真当章叟来时却又说是酒沸了,并说是安生帮了她。两次酒沸使读者对人物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在关于两次酒沸的描写中,不仅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尤其是花姑子,还写出了花姑子对安生的感情。在安生辞别章叟和花姑子回家之后就得了相思病,茶饭不思,只想见花姑子一面;而花姑子也是冒险来看安生并未他治病。花姑子两手按住安生的太阳穴,安生顿时觉得“脑麝奇香,穿鼻沁骨”[2]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聊斋志异》(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98,P635,在按了一会儿之后觉得“汗满天庭,渐达肢体”[3]同上,之后花姑子告知三天之后会再来。就这样的往复使安生的病渐渐的好了。在花姑子为安生治疗时使用的麝香,但凡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从香樟身上提取的,而奇香的麝香应是从雄獐那里获得的,所以由此可以得知所用的麝香是老章叟的。老章叟虽受了安生的救命之恩,但在安生和花姑子的恋情上却又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像一个封建的家长一样不同意。 认为报恩和礼教是不可相比的。但当安生被蛇精害死时,章叟立即跑到阎罗面前要求哀七日,坏道代死。章叟的这一行为是令人为之感动的,在那个礼崩乐坏的社会,没有人会为了报恩去这样做,或许也可以说在那个社会报恩是不存在的,而一个异类却为了报恩做出了这样的有情有义的事,这不仅是令人感动的,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悲凉的气氛,而像动物之间这种温情、这种知恩图报的心,应该是这个社会所努力追求的。人和动物之间存在的差别就是那么一点点,动物受到了恩惠它不会忘记,它会报答,即使牺牲了也在所不惜;而人则不同于动物,她们的这种知恩图报的心是远远不及动物的。而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描写希望唤醒人的良知、启迪人心。“点滴之恩,将以涌泉相报”这在《花姑子》一篇中充分体现了出来,而《阿英》却是鸟因人类的一句玩笑话而到人间寻找真爱。《阿英》篇中的阿英是一只鹦鹉,她是为寻找真爱而来。甘珏是一个书生,他在路上遇见了年轻貌美的阿英,阿英还告诉他,他的父亲和她有婚姻之约。于是甘珏就回家告诉了哥哥甘玉,甘玉却记不起父亲在世时为弟弟定了什么婚姻之约,但甘玉却发现阿英长得世间罕有,所以就欣然同意阿英做自己的弟媳妇。但在二人成亲后,家人却发现阿英会分身术,所以甘玉就怀疑阿英是妖并请求她不要伤害自己的弟弟,幻化成鹦鹉的阿英便飘然而逝了。其实,阿英是甘玉父亲在世时所养的一只鹦鹉,这只鹦鹉很聪明,当四五岁的甘珏问他父亲为什么要喂鹦鹉时,他父亲开玩笑说为了长大当你妻子。聪明的鹦鹉阿英记住了这句话,并信以为真,为了兑现这句玩笑话,阿英努力修炼只为修炼成人可以来到人间寻找真爱兑现当时的“诺言”。阿英在嫁到甘家之后尽职尽责,并且尽善尽美,她很端庄又娇婉善言;还很懂事,对待嫂子就好像对待母亲一样;而且由于她不能生育所以主动离家,让甘珏取姜氏为甘家传宗接代,由于甘珏不喜欢姜氏,阿英还未本应为“敌人”的姜氏梳妆打扮。而这些都体现了阿英的通情达理,为了自己的爱人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作为一只鹦鹉,阿英做的却比一般的女性做的更多、更令人敬佩,让人不禁对这些小小的精灵刮目相看。作品中不仅写了鸟类阿英,也写了秦吉了,两只善良的鸟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作品中描写的人与鸟的和谐相处是我们所向往的。在《聊斋志异》中,有着可贵感情的异类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它们不但可以和人类平等的交流,而且它们身上具有当时人们所缺少的纯洁善良;在《聊斋》中除了《花姑子》、《阿英》描写的是这样美妙的精灵,还有《蛇人》、《二班》、《赵城虎》等都描写的是这样的精灵,虽然他们没能幻化成人形,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体现出了精灵所具有的品质。如在《赵城虎》中,由于老虎误吃了老人的儿子所以老虎就像儿子一样守在老人的身旁,并为老人养老送终,在老人死后仰天咆哮,就好像儿子为母亲哭丧一样。一只动物都具有这样的情感,这是现实社会中有些人所不及的,所以即使没有幻化成人形,但对于它的行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也是精灵所具有的。“情”与“义”的化身,在那些小小的为数不多的精灵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虽然它们只是作者所刻画出的理想的化身,但这也正是这个社会所缺少的。“知恩图报、一言九鼎” ,这两个词在当时社会乃至当今社会是有多少人可以做到的;所以,作者通过对这一理想形象的描写,希望可以教育人类、让人们受到启发,使社会变得更加的温暖,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变得更加的和谐。二.“物、人、妖”之间的变换《聊斋》整部作品可以说是有物、人、妖三者组成的,而在描写精灵的篇章中也出现了物、人、妖之间的相互变换,这种变换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忘记它们本来的面目,从而被它们的一些特质所影响,留下一些独特的印象。在蒲松龄所描写的这些关于精灵的篇章中,通过对精灵描写,让人们感受到人间的祸福悲常。作者还通过亦物亦人、亦人亦妖的不断变换描写使读者受其障眼法的迷惑,让小说变得更加的妙趣横生,使人读着津津有味。在对这些精灵的描写中,作者由于抓住了她们的某些特质,使在作品中与它们相搭伴的人也很难把它们当成是异类来另眼相待,反而由于他们在某些方面较突出,所以有时竟连人也与它们难舍难分。《白秋练》是一只白鳍豚,她有着鱼类所共有的特质——不能离开水。白秋练和慕生相连并随慕生回到家中,在家中吃饭时白秋练必须加入一些家乡的水,这就暗示了她是鱼类的特质。在白秋练家乡的水用尽之后,她就像失去了水的鱼一样奄奄一息,在她将死之时交代道“如妾死,勿瘗,当于卯、午、酉三时,一吟杜甫诗,死当不朽。候水至,倾注盆内,闭门缓妾衣,抱入浸之,宜得活”[4]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聊斋志异》(下),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98,P1463。由于白秋练的临终交代,慕生在她死后便按照她所说的照做,果然白秋练之后复活了。白秋练与慕生相恋不是像《阿英》一样为一句话寻找真爱,而是因为他们两个有共同的爱好,是诗让他们走在了一起,就如同白秋练是离不开水的鱼类一样,她也离不开诗,而杜甫的诗对她竟像保鲜剂一样,在她死后竟有保鲜的作用。在白秋练的一生中,诗和水好像组成了她的全部,水保证了她的生命可以延续,而诗则使她的生活充满乐趣。在读者读完本篇之后并没有因为她的生物属性而对她印象深刻,反而是她的深情、风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大自然中,有各种不同的生物。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还是水里游的,它们的存在都使自然界变得多姿多彩。在《聊斋》中描写水里的精灵有白秋练,而描写天上的精灵则有《绿衣女》,并且它还是《聊斋》中“物亦人”的突出代表。《绿衣女》描写的是一只蜜蜂精。绿衣女是一只绿蜂,于生由于“夜方披诵”,听见有一个女子说话,他就想在这个深山中怎么没会有女子。在他想时女子已经进来了。于生很惊奇,看到她“绿衣长裙”,而这就暗示她是一小绿蜂。由于绿衣女长相非凡,所以于生就怀疑她是非人类,并一直追问她到底是谁,于是绿衣女回答他说:“君视妾当非能咋噬者,何劳穷问?”[5]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聊斋志异》(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98,P673由于“无夕不至”,所以二者之间多了一些了解,于生发现她“谈吐间妙解音律”,所以于生要求她唱一曲,绿衣女便唱出了“树上乌臼鸟,赚奴中夜散。不怨绣鞋湿,只恐郎无伴”[6]同上。有这句可以看出绿衣女是一个失去伴侣的小绿蜂,由于被乌臼鸟吃掉了伴侣所以她不得不来找书生做伴,并且由于夜深露重,所以她的绣鞋也被打湿了。这就是绿衣女的命运,通过这一句充分的表现了出来。由于绿衣女还是精灵形象中物而人的著名篇章,所以她在描写上也表现了一定的人物特征。在作品中“绿衣长裙”一词变现了她是一只绿色的蜜蜂;“腰细殆不盈掬”一句中,“腰细”一词说明蜜蜂的特征就是腰细;“谈吐间妙解音律”说明声音小且美妙。这一系列的描写都充分的说明了蜜蜂的各种不同的特征。在篇章最后,绿衣女被一蜘蛛所捉大呼救命,于生撕破蜘蛛网救下绿衣女,绿衣女 将身上沾满墨汁写了一个“谢”字而这就显示出了绿衣女的人性的一面。这样一个在大自然中飞行的小动物,在蒲松龄的笔下却成了一个具有人性的小精灵,让人觉得她似乎就是一个人,一个温柔善良、温文尔雅的少女。在《聊斋》中,作者也将地上跑得动物幻化成精灵表现了出来,而《素秋》就是代表作。素秋是一个书蠧虫,她有着聪明的头脑。素秋的哥哥有一个结拜的哥哥中秋之时来她家,素秋为两人准备了酒菜,两人吃完在婢女收拾桌子的时候,由于公子咳嗽,口水不慎溅到婢女的身上,婢女竟变成了剪纸。原来这是由于素秋使得小伎俩。还有就是素秋对她丈夫的伎俩,这些都体现出了她的聪明灵力。其实关于素秋是书蠹虫的事在文章中不是没有出现过。在她哥哥死后,揭开棺材看到的是“有蠧鱼径尺僵卧其中”[7]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聊斋志异》(下),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98,P1344参考书目:【1】张燕瑾《20世纪中国文献研究》(清代文学研究卷),2001【2】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3】黄霖主编《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小说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4】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5】马瑞芳《马瑞芳说》,作家出版社,2007【6】马瑞芳《马瑞芳揭秘》,东方出版社,2006,这一句就揭示了其实素秋也是一只书蠹虫,只是读者只留意了素秋的聪明,觉得她是一个聪明的少女,从而忽视了她的生物属性。作者在不同的篇章中表现出了它所描写的动物的不同特征,但在这几个例子中她们却有着共同的特性,就是首先她们都是女的;其次虽然她们都是精灵,但作者由于描写的侧重点不同使她们的某些特质更令人所注意、更具有感染力,因此在读后使读者觉得她们都是人,都充满了人性;最后,作为精灵,她们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而是默默地在人类的身旁,有时还对人类产生了一定帮助。这就是作者笔下三者之间相互转换所给读者带来的新奇的、不一样的感受的形象,通过这些形象使读者对精灵这一形象有更深入的了解。三.永恒的主题——爱情爱情是亘古不变的一个主题,即使是在《聊斋志异》这样一个集志怪、传奇于一体的小说中,它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关于精灵的篇章中,“爱情”这一主题也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无论是对爱情持怀疑态度的《葛巾》,还是同生共死的《香玉》等,她们都是存活于爱情之中的。现就选取其中的一些篇章进行分析。爱情不仅是人所需要的,就连一些妖鬼、精灵等也是需要的。只是在爱情中我们应该相信对方,而不是一味的怀疑。《葛巾》讲述的是牡丹精葛巾与爱牡丹之人常大用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常大用是一个爱牡丹如命的人,他为了牡丹不惜花光所有的钱财,他的行为感动了紫牡丹花神葛巾,于是葛巾就让常大用见到了她。常大用对葛巾一见钟情,葛巾走后他就的了病,经过一系列的曲折考验,常大用终于和葛巾在一起了,经过那么多的风风雨雨,葛巾就无所顾忌的将自己花精的事告诉了常大用,但没想到常大用却疑虑了起来;而作为花神的葛巾是一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所以就带着与常大用所生的孩子一起消失了。在爱情中,两个人都应该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这样的爱情才可以长久。而在《葛巾》中,常大用对葛巾就是失去了信任,使葛巾带着孩子一起消失,即使最后常大用是多么的后悔也都无济于事了。信任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所以在本篇中常大用失去了葛巾。但并不是所有精灵篇章中关于爱情的都是缺乏信任的,《香玉》一篇则证实与《葛巾》不相同的,她们的爱是相互信任,并且是可以同生共死的。香玉是白牡丹花神,她在作品中并不只是只有一种形态,而是变换了多种形态。但即使变换多种,黄生对她的爱却从未改变,反而是越来越深。 黄生与常大用是不同的,常大用随爱牡丹但是当他得知自己的妻子是花精时就开始怀疑自己的妻子;而黄生则不同,在香玉还是花的时候他就喜欢,随着香玉身份的不断变化,他不但没有怀疑,反而越来越喜欢她,即使是死了他也觉得自己是可以永远留在香玉身边的。这一篇正体现了所谓的“相爱不疑,生死相依”这句话。而《黄英》一篇也是与《香玉》一篇的爱情相似的。《黄英》一篇讲的是菊花精黄英、陶三郎与马子才的故事。马子才是一个爱好菊花的人,因为菊花与黄英、陶三郎相识,之后由于黄英成亲,虽然马子才开始并不知道他们是菊花精,但当他知道黄英姐弟是菊花精时却并没有害怕,反而更喜爱他们了。但由于马子才的好奇心,最后是陶三郎丧命,但他对黄英的信任是从始至终的。对爱情的信任、不猜忌使香玉和黄英都享受到了爱情的滋味,但对于葛巾来说爱情似乎就有一些的残酷,但毕竟有过快乐的时候。《聊斋志异》中精灵关于爱情的故事还有很多,如《荷花三娘子》、《青蛙神》、《阿纤》、等,在这些描精灵的篇章中多多少少都会有关于爱情的描写,因为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对于精灵这一形象,本文就主要将他们分为了以上的三类。但无论是哪一类,或者说哪一篇,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只是将他们之间所共有的一些特性进行了分类表述。而这些关于精灵的篇章随进行了分类,但他们之间也是有一定的相同点的,首先是他们作为精灵大多数都是好的、对人有益的;其次是精灵一般都为女性,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眼前出现的精灵都是美丽温柔的,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最后是作者所刻画的精灵给人的感觉是情感丰富的,不论是什么样的精灵基本上都是重情谊的,这里的情谊既包括亲情、友情,有包括爱情。虽然说他们之间有一定的相同点,但在作者所刻画的众多形象或篇章中,他却做到了同树不同枝,同枝不同叶的描写,这一点也就说明了其实他们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要不就不会有古今中外学着对《聊斋志异》这部作品各种不同的研究了。小结《聊斋志异》这部作品可以说在古今中外都存在有一定的影响力,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本作品的研究可以说从未间断过。而本文根据不同学者的研究分析,从精灵这一形象入手进行研究,找出作品中关于描写精灵这一形象的篇章,并对它们进行归纳分类。本文大致将这些篇章分为三类进行表述,其中又在各类中加入不同的有关精灵的篇章进行分析表述。以此来充实分类的根据。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