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比喻的动态研究
加入VIP免费下载

《聊斋志异》中比喻的动态研究

ID:908950

大小:67.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聊斋志异》中比喻的动态研究史媛娜摘要:比喻作为一种动态言语活动,作者是言语活动的表达者,读者是言语活动的接受者,言语的表达者和接受者处于不同的时间、空间,这种差异性影响了接受者对话语涵义的理解;表达者在言语表达的过程中会考虑到接受对象的需要,不断调整表达的方式。教关键词:《聊斋志异》;语用;比喻;动态《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使其形成了精炼含蓄、典雅优美的语言风格。比喻的使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例如作者用了“纸圆如镜”这个比喻,起码是把自己的观点或一个事实告诉给读者,读者在理解接受的过程中会对句内词义进行扩展解释,这种解释会因读者知识的多寡、身份职业、思想教养等不同而产生差异。这已经超越了语言自身所表达的静态意义。本文将运用修辞学、语用学的相关理论,以搜集到的比喻实例为基础,对《聊斋志异》中的比喻进行动态的分析研究。一、关于语境的研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这样的论述:聊斋志异》;语用;比喻;动态《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使其形成了精炼含蓄、典雅优美的语言风格。比喻的使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例如作者用了“纸圆如镜”这个比喻,起码是把自己的观点或一个事实告诉给读者,读者在理解接受的过程中会对句内词义进行扩展解释,这种解释会因读者知识的多寡、身份职业、思想教养等不同而产生差异。这已经 超越了语言自身所表达的静态意义。本文将运用修辞学、语用学的相关理论,以搜集到的比喻实例为基础,对《聊斋志异》中的比喻进行动态的分析研究。一、关于语境的研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这样的论述》中指出普通作文书上的“六何说”。②他还进一步论述说,“修辞学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不应是仅仅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的修饰。”③明确提出“语境”一词的是波兰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1923年)。他把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两类。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语境定义为“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④二、语境影响比喻的表达1.语境影响比喻句式的省略“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语用人一般会自动遵循经济原则,总是尽量用最简单的语言形式来尽量多地表达他想表达的思想或意思,因此说话人的最简形式表达和受话人的最大内容拓展,就成了语用者之间的社会心理默契。”⑤比喻句式中有的要素可以省略,但这种省略必须依赖于语境。本体的省略比喻的本体在上下文语境中出现过,为了表达的简洁,本体可以省略。(1)大王不以为宝,臣以为连城之壁不过也。《(王成》)例中本体省略,依据上文“王乃索取而亲把之,自嚎至爪,审周一过,问成曰:(王成》)例中本体省略,依据上文“王乃索取而亲把之,自嚎至爪,审周一过,问成曰》)上例中把正妻改变性格比喻为“化鹰为 鸠”。比喻的本体没有在例句中出现,我们通过上下文“冢室凌折之,鞭挞横施”“妻尤骇甚,悔向之迷于物色。由是善颜视妾”可以推断出来。相似点的省略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作者和读者双方都认可的,读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可以推知,不会产生歧义或是难以理解的比喻义。“相似点在比喻句中是否出现,应以接受对象是否能正确理解比喻句为依据,否则就容易引起误解。但是作为读者和听众也要紧紧把握住相似点来理解这个比喻。”⑥这是相似点省略的前提。(3()虫)虽连城拱壁不啻也。《(促织》)上例把促织与“连成拱璧”作比,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虽然没有出现,但是读者凭借经验不难联想到,比喻义是即使价值连城的玉璧也不如促织珍贵稀有。(4)公子豺狼,不可狎也。《(辛十四娘》)例中把公子比喻为豺狼,依据上下文语境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很容易联想的到,形容公子如豺狼般凶残。2.语境影响喻体的选择言语活动表达者的身份、职业、思想、教养、心态等主观因素及其所处的时间、地点、民族传统文化等客观因素,会使话语带有表达者的印记,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体现在比喻的运用上,是喻体选择的倾向性。(1)樱唇欲动《(画壁》)(2)樱口中一点香唾《(莲香》)(3)忽见朱樱乍启《(鲁公女》)以上三例中,都是把嘴唇比喻成樱桃。因为按照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点,像樱桃一样轻巧可爱的嘴巴才称得上美丽。(4)娇波流慧《(娇娜》) (5)秋波流慧《(青凤》)(6)女秋波转顾《(连城》)以上三例,都是把女子的眼神比喻成秋天的湖波。这一比喻频繁的出现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苏轼《百步洪》:(促织》)上例把促织与“连成拱璧”作比,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虽然没有出现,但是读者凭借经验不难联想到,比喻义是即使价值连城的玉璧也不如促织珍贵稀有。(4)公子豺狼,不可狎也。《(辛十四娘》)例中把公子比喻为豺狼,依据上下文语境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很容易联想的到,形容公子如豺狼般凶残。2.语境影响喻体的选择言语活动表达者的身份、职业、思想、教养、心态等主观因素及其所处的时间、地点、民族传统文化等客观因素,会使话语带有表达者的印记,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体现在比喻的运用上,是喻体选择的倾向性。(1)樱唇欲动《(画壁》)(2)樱口中一点香唾《(莲香》)(3)忽见朱樱乍启《(鲁公女》)以上三例中,都是把嘴唇比喻成樱桃。因为按照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点,像樱桃一样轻巧可爱的嘴巴才称得上美丽。(4)娇波流慧《(娇娜》)(5)秋波流慧《(青凤》)(6)女秋波转顾《(连城》)以上三例,都是把女子的眼神比喻成秋天的湖波。这一比喻频繁的出现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苏轼《百步洪》》:“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秋波几乎成为眼神的代名词。(7)但得故物即已,勿得陇复望蜀也。 《(赌符》)上例用“得陇复望蜀”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得陇复望蜀”出自《后汉书·岑彭传》:(赌符》)上例用“得陇复望蜀”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得陇复望蜀”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上例的前后文是:“女戏掬脐下,曰:‘惜可儿此处阙然。’语未竟,触手盈握。惊曰:‘何前之渺渺,而遽累然!’生笑曰:‘前羞见客,故缩;今以诮谤难堪,聊作蛙怒耳。’遂相绸缪。”“蛙怒”的比喻义我们可以上下文语境得以确定。作者之所以用如此含蓄隐讳的比喻,与他的身份、教养(知识分子)有密切的关系。(9)使者反身鹗顾,似将搜匿。《(画壁》)(10)狐也,酣醉而犬卧。《(酒友》)(11)家人鼠窜而去。《(红玉》)上例中的喻体“鹗”、“犬”、“鼠”都是动物,在《聊斋志异》中有许多动物作喻体的比喻,这与作者的创作心态有很大的关系。三、语境影响比喻的接受1.上下文语境使比喻义得以明确(1)(小人)连臂归,飞上面,如蜂蚁之投穴者。《(瞳人语》)例中把“(小人)连臂归”比喻为“蜂蚁之投穴”。仅从这个比喻句中,不能明确“穴”的所指。依靠前文的叙述“渐觉两鼻中蠕蠕作痒,似有物出,离孔而去。久之乃返,复自鼻入眶中”,才知道“穴”指的是鼻孔。 (2)拘僧讯鞫,亦辨给无情词,笞之,似击鞔革。《(珠儿》)例中把鞭子打在“眇僧”身上比喻成“似击鞔革”。为什么鞭子打在人身上像打在蒙鼓的皮革上似的。通过下文“小儿”的叙述“偶戏门外,为妖僧迷杀桑树下,驱使如伥鬼,冤闭穷泉,不得脱化”,我们得知“眇僧”身怀妖异之术,不似常人。2.情景语境可以加深对比喻义的理解(1)恐罹炎昆之祸。《(野狗》)例中用“炎昆之祸”比喻像玉石俱焚一样不加区别的滥杀无辜。如果不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就很难准确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事件发生在清顺治年间,山东地区爆发了一次颇具规模的农民起义,时间长达15年之久。起义失败后,朝廷株连兴狱,对该地区人民进行了血腥屠杀。3.读者的身份、职业、思想、教养、心态等影响对比喻的理解(1)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叶生》)例中“非战之罪”引用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垓下战败后曾说:(画壁》)(10)狐也,酣醉而犬卧。《(酒友》)(11)家人鼠窜而去。《(红玉》)上例中的喻体“鹗”、“犬”、“鼠”都是动物,在《聊斋志异》中有许多动物作喻体的比喻,这与作者的创作心态有很大的关系。三、语境影响比喻的接受1.上下文语境使比喻义得以明确(1)(小人)连臂归,飞上面,如蜂蚁之投穴者。《(瞳人语》)例中把“(小人)连臂归”比喻为“蜂蚁之投穴”。仅从这个比喻句中,不能明确“穴”的所指。依靠前文的叙述“渐觉两鼻中蠕蠕作痒 ,似有物出,离孔而去。久之乃返,复自鼻入眶中”,才知道“穴”指的是鼻孔。(2)拘僧讯鞫,亦辨给无情词,笞之,似击鞔革。《(珠儿》)例中把鞭子打在“眇僧”身上比喻成“似击鞔革”。为什么鞭子打在人身上像打在蒙鼓的皮革上似的。通过下文“小儿”的叙述“偶戏门外,为妖僧迷杀桑树下,驱使如伥鬼,冤闭穷泉,不得脱化”,我们得知“眇僧”身怀妖异之术,不似常人。2.情景语境可以加深对比喻义的理解(1)恐罹炎昆之祸。《(野狗》)例中用“炎昆之祸”比喻像玉石俱焚一样不加区别的滥杀无辜。如果不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就很难准确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事件发生在清顺治年间,山东地区爆发了一次颇具规模的农民起义,时间长达15年之久。起义失败后,朝廷株连兴狱,对该地区人民进行了血腥屠杀。3.读者的身份、职业、思想、教养、心态等影响对比喻的理解(1)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叶生》)例中“非战之罪”引用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垓下战败后曾说》的人来说,是无法理解这一比喻的。(2)使妾得以申返哺之私。《(青凤》)例中“返哺”借用的是幼鸟长大后衔食喂养老乌的传说,比喻子女对父母尽孝。如果读者不知道这个故事传说,那么就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比喻义。(3)所操之业,即不母而子亦有损焉。《老饕》例中把本、息分别比喻为“母”、“子”。因为经商以本生息,所以才有这样的比喻。对于别的行业的人来讲,可能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障碍。4.上下文语境能够促使比喻义的生成 (1)妾堕玄海,求岸不得。(《聂小倩》)上句小倩把自己被鬼姥威胁驱使比喻为“堕玄海”,下句顺延使用了属于同一语义范畴的“岸”作比喻。(2)奉赠一股会稽藤簪绾髻子。《(杨千总》)上例把箭比喻为“藤簪”,下句顺延使用了“绾”作比喻,指把箭射入“髻子”中。比喻辞格的运用,与作者的写作习惯、身份素养、经历遭遇等主观因素和社会风气、文化习俗等客观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钱钟书说:(青凤》)例中“返哺”借用的是幼鸟长大后衔食喂养老乌的传说,比喻子女对父母尽孝。如果读者不知道这个故事传说,那么就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比喻义。(3)所操之业,即不母而子亦有损焉。《老饕》例中把本、息分别比喻为“母”、“子”。因为经商以本生息,所以才有这样的比喻。对于别的行业的人来讲,可能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障碍。4.上下文语境能够促使比喻义的生成(1)妾堕玄海,求岸不得。(《聂小倩》)上句小倩把自己被鬼姥威胁驱使比喻为“堕玄海”,下句顺延使用了属于同一语义范畴的“岸”作比喻。(2)奉赠一股会稽藤簪绾髻子。《(杨千总》)上例把箭比喻为“藤簪”,下句顺延使用了“绾”作比喻,指把箭射入“髻子”中。比喻辞格的运用,与作者的写作习惯、身份素养、经历遭遇等主观因素和社会风气、文化习俗等客观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钱钟书说》的比喻的过程中,不但要看到比喻的表层意蕴,还要把它放在一个广泛的语境中去理解把握其深层意蕴。引文注释 ①刘勰.文心雕龙.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259.②③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7-8,11.④⑥索振羽.语用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22-23,4.⑤袁晖.比喻.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10.⑦钱钟书.七缀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1-2.(作者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