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讲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聊斋志异》讲稿

ID:908554

大小:35.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走进《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引入:清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史上一座大放异彩的丰碑。其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色彩斑斓的生活画面,离奇旖旎的艺术境界,但其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蒲松龄在文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清新、鲜活的女性世界。有狐女鬼女、仙女花妖,还有蛙神、鼠精等等,也有现实生活中的女性。这些女子大都柔情似水,仪态万千,除了外表美,更可贵的是她们都有着一颗美丽善良的心灵,是真、善、美的化身。她们大胆追寻心中所爱,勇于冲破封建藩篱,追求和向往自由自主的生活。而风情万种的女性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题。一、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父蒲弃学经商,然广读经史,学识渊博。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20岁时,与同乡学友王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等人结“郢中诗社”。后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读书。31~32岁时,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还结交了一些南方下层歌女。北归后,以到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7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二、作品简介《聊斋志异》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今人搜集编定为《蒲松龄集》。《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被评为“中国文言小说的集大成者”。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塑造了数百个人物形象。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典型形象,在这一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中,女性形象更为文人们所津津乐道,在中国文学史上始终熠熠生辉,因此蒲松龄被称为写女性的铁笔圣手。其中多为描写花妖狐媚,神仙鬼怪,奇人奇事等奇幻故事,神巧玄奇,让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妙不可言。给笔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作者所精心塑造出的大批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型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主人公大致可分为四类:人(如芸娘),物(花妖狐媚如青凤、葛巾),鬼(如聂小倩),仙(如翩翩).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其所具备的优秀个人品质,超越和颠覆了传统的封建思想,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女性意识。三、蒲松龄笔下女性产生的原因一、时代因素 由于清朝统治者的愚昧和保守,对外推行了顽固保守的闭关政策,对国民又采取极力压制的所谓封建保守的正统思想,对国民的生活和思想进行严密控制,严重地压抑了人性;另外,以程朱理学为核心的封建婚姻观念还广泛而深刻地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女性在感情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中依然背负着传统的精神重荷,她们仍然摆脱不了被歧视和被奴役的命运。在那个时期,女性根本没有丝毫的人身自由,更谈不到有什么自由美好的爱情婚姻生活了,而且其正常的生命欲望和对恋爱婚姻的追求也遭到了压抑和扭曲。二、自身因素蒲松龄一生未考取功名,生活一直很贫困,他大半生的工作就是做私塾先生和写作《聊斋志异》的故事,可谓是一个标准的穷书生,他在贫困线上挣扎了一辈子,在科举这条路上拼搏了50多年,真可谓是屡战屡败。让正值壮年时期又想努力求得功名的蒲松龄为了逃避人生不得志的现实,努力发愤著书,从而在埋头撰写《聊斋志异》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于是有了穷困潦倒而文才灵气的书生邂逅一个甚至几个丽绝人寰的异类女子,两情欢好之后,异类女子不仅让书生享受,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乐趣,还任劳任怨地帮助书生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助书生度过难关,给他带来财富、功名或是干脆和他共登仙界。这就是《聊斋志异》中最为典型的“爱情模式”的故事。三、他人的影响蒲松龄对女性的关注和喜爱,与他人生当中碰到的两位女性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一位是歌姬顾青霞,一位是蒲松龄的妻子刘氏。1、顾青霞顾青霞原本为一歌妓,不仅能歌善舞,而且与其他歌妓不同的是,顾青霞还喜欢吟诗写诗。可能是歌妓的特殊身份,使她身上较少有封建礼教的束缚,她虽然地位低下,却多才多艺,在性情上又保存了女性的本真,也更具有女性的魅力,深受蒲松龄的喜爱。蒲松龄与顾青霞交往颇深,对她很有相知之情,甚至称之为“可儿”。可儿就是让人称心满意的人,在蒲松龄的诗文中,直接写到顾青霞的就有十二首之多。顾青霞是包括蒲松龄在内的古代文人所共同心仪的对象,她给年轻的蒲松龄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认识到女性身上美好的品格,对聪慧美丽的女性产生了由衷的喜爱之情。此外,在《聊斋志异》中的《娇娜》《连城》《爱奴》等篇中,都可以看到顾青霞的影子。2、妻子刘氏的影响蒲松龄的妻子刘氏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的劳动妇女,她虽然不识字,也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为人非常贤惠。刘氏经常要靠整夜不睡觉纺线来维持生计,如果遇到家里有一点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都给蒲松龄留着,甚至有时都留坏了。他在一首七绝诗中这样写道:“少岁嫁衣无纨绔,暮年挑菜供盘飧。未能富贵身先老,惭愧不曾报汝恩。”蒲松龄在诗中表达了对妻子的感激和愧疚之情。从妻子身上,蒲松龄感受到了女性所具有的勤劳贤惠、孝敬长辈、教养子女的传统美德。从妻子刘氏身上,他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价值。蒲松龄把对现实生活女性所特有的魅力、高尚的道德品质、不可或缺的社会价值和自己独特而炽烈的情感和谐地统一起来,经过艺术加工,塑造出各种魅力无比的女性形象。在《聊斋志异》中,他塑造了许多像林氏、颜氏、阿英、乔女等贤德的女性形象,对其进行热情的讴歌和真诚的赞美。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多多少少都有蒲松龄的妻子刘氏的影子在里面。 顾青霞和刘氏,这两位女性使蒲松龄对女性的看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让他能够带有欣赏和赞叹的心态去观察和审视女子群体,并进而发现了她们具有的人格魅力和才智力量。对女性的好感形成了蒲松龄个人独特的情感世界,有着不同于别人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在欣赏女性的眼光中,他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人格理想或多或少地投射到《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上。四、前人创作成果的影响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是离不开前人创作成果的影响的。纵观历史上描绘女性形象的作品,或只有形象美而没有个性美的,如魏晋时期的小说《世说新语》、《搜神记》即为代表;或如宋明以来的长篇小说,女子要么被写成男性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如貂蝉、孙尚香,要么被写成江湖义气的交换物或被丑化,如扈三娘、顾大嫂,要么被视为淫逸、放纵情欲的贱人,如潘金莲、李瓶儿。随着王阳明心学的传播,晚明时期启蒙思潮中出现了一股“妇女解放”的观念革新,很多知识分子站在维护女性生命存在价值的立场上,抨击了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摧残和禁锢。“三言”、“二拍”等小说中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女子形象,对女性生命欲望的追求、经济才能的增长和社会地位的提高进行了正面反映,小品文中也出现了重人性、讲享受、扬个性的倾向,与这一新的时代观念相呼应,推动着文学作品中女性观念的进步。前人的创作成果给了蒲松龄塑造女性形象的成功经验,他汇集了前人塑造女性形象经验的精华,运以自己高超的艺术才华,融入自己独特而丰富的感情世界和审美理想,创造了《聊斋志异》中的女性群像这一美丽的结晶。综上所述,蒲松龄正是在这些复杂的合力作用前提下,使他专注于女性这个独特的视角,发现了女性的独特魅力,创造出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女性形象。她们拥有着美丽动人的形象、丰富的个性和才情、浓郁的人性之美和眩目的奇幻美的魔力,激起读者的自由联想,建立起一种与现实暂时隔绝的天地,让人们得到了不由自主的审美愉悦。蒲松龄创造的女性世界,数百年来让人难以忘怀,形成了《聊斋志异》的独特魅力。四、经典情节透视《画皮》、《婴宁》、《聂小倩》详见《经典篇目及译文》五、《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一)女性的分类1、凡女———纯洁忠贞,刚烈痴情作者笔下的人间佳丽并不逊色于这些仙狐鬼妖。她们虽说没有仙狐鬼妖的神异功能,可她们用情之深有时是这些仙狐鬼妖比不上的。她们身上没有仙女的仙风道骨,但比仙女多一分柔骨侠肠;没有狐女的灵活狡黠,但比狐女多一分痴情刚毅;没有鬼女的幽怨自闭,但比鬼女多一分自信执著;没有妖女的大智若愚;但比妖女多一分无怨无悔。作者寄予这些佳丽以厚望,在他们身上闪动着作者的希望与理想,也透露出作者对封建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批判。《王桂庵》中的孟芸娘是一个美丽、端庄、聪慧、多情的少女,她鄙视世俗的婚姻,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她把爱情看得很高贵圣洁,不允许爱情有任何的亵渎和玷污。具体的世俗女性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a.悍妒妇形象 《聊斋志异》中描写悍妒妇的作品为数众多,其中较突出的有《江城》、《珊瑚》、《吕无病》、《邵女》、《阎王》、《马介甫》等。她们之中,有以虐待丈夫为主的悍妻型,有以虐待婢妾及其子嗣为主的恶母型,也有以虐待公婆为主的悍媳型。其中以悍妻恶母为最多。悍妒妇性格的共同特点就是多疑善妒,奇悍无比,往往以虐待他人为乐事;擅宠专房,霸拦汉子,并迁怒于无辜的婢妾。产生悍妒妇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一夫多妻的封建婚姻制度,这是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在家庭中的延伸,这种制度是对妇女精神和感情的奴役和压迫,是违反人性的、野蛮的,正是这种不平等的婚烟制度造就了大量“弃妇”和“悍妇”。如《江城》中的高生偶与婢语,即被江城疑有私情,她“以酒坛囊婢首而挞之”,还觉不解恨,又将二人捆绑起来“以绣剪剪腹间肉互补之”害得丈夫对她是畏若虎狼。b.女经营者形象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