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常用句式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言常用句式

ID:905339

大小:1.56 MB

页数:74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言常用句式 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题型:翻译题文言文句式 课前小练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1、亚父者,范增也。2、沛公军霸上。3、沛公安在?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判断句宾语前置被动句省略句 考点分析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文言句式常式句变式句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①……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者,……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③……,……也和氏壁,天下共传宝也。④……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注意:“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3、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肯定“非”表否定判断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是乃狼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梁父即楚将项燕。此亡秦之续耳。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4、直接表判断荀卿,赵人。刘备天下枭雄。秦,虎狼之国。臣本布衣。 被动句 1、用“被”表被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2、用介词“为/为……所……”表被动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3、在动词前用“见、受”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如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受+谓语+于”的形式。 4、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表被动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5、动词本身表被动,根据上下文判断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翻译下面句子: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句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吾属今为之虏矣。注意下面句子: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④重为乡党所笑。wéi被动句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信而见疑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翻译下面句子:被动句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①戍卒叫,函谷举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③城陷而虏4、用介词“被”表被动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被动句 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4、用介词“被”表被动。5、动词本身表被动。小结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如:1、府吏见丁宁(我)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1、诚请见教。2、望见谅。3、请勿见笑。翻译下列句子:诚挚地请求教导我。希望原谅我。请不要讥笑我。[温馨提示]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1、()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C、帝感其诚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2、()A、同舍生皆被绮绣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忠而被谤D、受制于人AA 3、()A、行将为人所并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4、翻译下面的句子。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年广东高考)答: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省略句 省主语廉颇为赵将,(   )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廉颇承前省公蒙后省 省主语(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孟子》二章孟子王对话省 省谓语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列子·歧路亡羊》承上文省略蒙下文省略为乐追之 省宾语项伯乃…私见张良,具告(   )以事。《鸿门宴》竖子不足与(   )谋。《鸿门宴》之之注意: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 省介词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促织》注意: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 倒装句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中心词“主─[状]─谓─(定)中心词─“宾”,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何操”“操何”“安在”“在安”“何为”“为何”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句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豫州今欲何至?B、童子何知?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C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小试身手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忌不自信。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不自信”“不信自”“未之有”“未有之”“不余欺”“不欺余”“未之闻”“未闻之”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之”,它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句 小试身手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城中皆不之觉B、时人莫之许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未之多见也C 宾语前置句规律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何陋之有?3、无乃尔是过矣?4、唯利是图。 1、()A子何恃而往?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唯才是举。D尔何知?B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1、何以战?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何以”“以何”“谁与”“与谁”2、微斯人,吾谁与归?“东向”“向东” 宾语前置句小结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小试身手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1、()A之二虫又何知?B卿欲何言?C安得广厦千万间。D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C (06年广东卷)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A(06全国卷一)翻译句子: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答案: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是近代未有的过的事。小试身手 小试身手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师旷撞晋平公①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②!惟其言而莫之违③。”师旷侍坐于前④,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⑤。公曰:“太师谁撞⑥?”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⑦,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⑧之言也。”左右请除之⑨。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注:①选自《韩非子》②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人君再快乐的了。③莫之违——没有人敢违背他。④师旷侍坐于前——师旷(名乐师)陪坐在前面。⑤琴坏于壁——琴在壁上撞坏。⑥太师——师旷。谁撞,即撞谁。⑦言侧——于侧言。⑧是非君人者——这不是统治者。⑨除之——除掉他。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亦雁荡具体而微者。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①用“之”使定语后置。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用“……之……者”的后置。6、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④、"中心词+数量词5、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③用“……者”定语后置句 1、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B)一试身手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D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一试身手 翻译下列句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具告以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标志性词语:“以”、“于”、“乎”等。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 一、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公幸教晞以道。4、于其身,则耻师焉。5、得复见将军于此。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一试身手 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不仁哉!梁惠王也。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倒装句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定语) 巩固练习: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君何以知燕王?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豫州今欲何至?4、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5、孜孜焉唯进修是急。6、会于西河外渑池。宾语前置宾前宾前定后宾前状后7、未之尝闻。8、以为莫己若也。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10、何以自托于赵。宾前宾前状语后置宾前+介词结构后置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资治通鉴》)指出这个句子有哪些特殊句式被动句:被兵势所逼定语后置句:荆州附操之民判断句:不是心里臣服 孟子受教免休妻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母其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引自《韩诗外传》[译文]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翻译红色的句子 杨朱之弟杨布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韩非子·说林》故事一则1天下雨,脱去白色的衣服,穿黑色的衣服回家.2如果刚才使你的狗出去时是白狗,回来时却是只黑狗,你难道不觉得奇怪吗? 文言文的固定格式:1)表示疑问: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王曰:“何以知之?”B、孰与……?(与……相比,哪个……?)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表示反问:A、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何……为?(……干什么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C、何……之有?(有什么……呢?)例:孔子云:“何陋之有?”文言文的固定格式: 3)表示感叹: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B、独……哉?(难道……吗?)例: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G、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文言文的固定格式: 4)表揣度:A、得无……乎(耶)?(该不是……吗?)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B、其……欤?(不是……吗?)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文言文的固定格式: 5)表示选择:其……,其……也?(是……呢,还是……呢?)例: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文言文的固定格式: 复音虚词而已译为“罢了”,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所以1、表原因,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凭借,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复音虚词何其用于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深,译为“多么”,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如: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复音虚词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如:何以战?《曹刿论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以译为“因此”,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复音虚词若属译为“你们”“你们这些人”,如: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夫译为“像那”“至于那”,常用于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议论。如:若非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复音虚词于是1、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的连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相同。如: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2、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属介宾短语,做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不同情况译为“从这”“在这”等。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复音虚词然后一般用在一句话的开头表示承接,意为“然后才”。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说》然则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然而常用在句首表转折,相当“(虽然)这样,可是……”如: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复音虚词得无译为“莫非”“恐怕”如: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无乃译为“莫非”“恐怕”,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庶几译为“差不多”,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文言文翻译方法一:对译学 不可以已。学习不 可以停止。 文言文翻译方法二:移动宋何罪 之有?宋国 什么罪过 有? 文言文翻译方法三:补足为击破沛公军。替(我)打败沛公的军队。 文言文翻译方法四:替换不复挺者,揉使之然也。再也伸不直,是用火烤弯曲使它这样的。 文言文翻译方法五:删减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出现意外变故。 文言文翻译方法六:保留不译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等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保留不译。庆历四年春,庆历四年 春天,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被贬为……太守巴陵郡。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