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与句式(1)..教程文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言词语与句式(1)..教程文件

ID:904941

大小:361.5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言词语与句式(1).. 精准判断词类活用类型二①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③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过秦论》)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鸿门宴》)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①~③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句④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例句⑤~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就是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 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什么样使动用法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拓展练习:(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小) (2)不远万里(认为……远) (3)鱼肉百姓(以……为鱼肉) (4)春风又绿江南岸(使……绿) (5)烛之武退秦师(使……退) 实词词义1、①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②拔剑切而啖之(《鸿门宴》2、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 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③党同伐异3、①收天下之兵。(《过秦论》) ②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赤壁赋》) 5、(年全国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李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广不近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卫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4、①故山殊可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②《过故人庄》孟浩然③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陈情表》)④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卖官鬻爵危言危行 二、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包含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两种。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所谓否定句,是指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带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代词“莫”的句子叫否定句。在这种句式里,宾语前置于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例句:①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③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古汉语中,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它还有“谁、孰、安(什么、什么地方)、胡(什么)、奚(什么、哪里)、曷(什么)”等。例句: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③彼且奚适也?(《逍遥游》)④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⑤沛公安在?(《鸿门宴》) 3、用“之”或“是”或“之为”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此种情况古汉语并不多见)例句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师说》)②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③惟命是听(成语) (2)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他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叫做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后。但文言文中也有介词宾语放在介词前,这也是宾语前置。例句:①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③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④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 (二)状语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宾短语作状语,应该放在谓语的前面,如“比水寒冷”,而在文言文则把介宾短语放在谓语的后面,如“寒于水”。这样的介词常用的有“于”“以”“乎”等。例句:①今王鼓乐于此②具告以事《鸿门宴》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三)、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定语常放在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面,起修饰限定作用;而古代汉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词后,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定语后置.形式如下:例句:①中心词+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   ②中心词+之+定语+者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③中心词+之+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三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  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解析:“于”字表被动,译文是“六艺经传都通读学习它,不被时代风气所拘束,向我学习”。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解析:“受……于……”表被动,译文是“我不能拿着所有吴国的地方,十万的军队,被人制约”。 2、用“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①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解析:“为”表被动,译文是“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身体死了,国家灭亡了,被天下耻笑”。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解析:“为”表被动,译文是“吴广平素痛爱下人,士卒大多被他所利用”。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解析:“为……所……”表被动,译文是“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人的积久的威势所胁迫”。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解析:“为所”表被,译文是“否则的话,你们这些人都要被人俘虏”。 3、用“见”“见……于……”表被动。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解析:“见”表被动,译文是“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白白地被欺骗”。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解析:“见……于……”表被动,译文是“我确实担心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解析:“见……于……”表被动,译文是“我长时间地被有学问的人家所耻笑了”。 4、用介词“被”表被动。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   ③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5、句意表被动。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解析:译文是“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四、省略句1、省略主语 ①承前省廉颇为赵将,(廉颇)攻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蒙后省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③对话省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2、省略谓语 ①承上文省。A、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消耗尽了。B、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几个人行走,则一定有我的老师啊,选择哪些好的东西而学习它,选择哪些不好的东西而改正它。 ②蒙下文省。A、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译文:杀人惟恐杀不完,处罚人惟恐用不尽酷刑。 3、省略宾语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得多是代词“之”字。 ①动词宾语省略。 A、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不如趁机好好地对待他,让他回到赵国。B、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陈涉世家》)译文:军尉拔剑挺起,吴广站起来,夺下剑而杀了军尉。②介词宾语省略。 A、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译文;这小子不值得跟他谋划大事! 4、省略介词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这些介词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当这个介词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略。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鸿门宴》)②试与它虫斗,虫尽靡,又(以)鸡试之,果如成言。(《促织》)③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三峡》)④虽大风浪不鸣(之)也《石钟山记》⑤狗尾续(于)貂 其它句式(略)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