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与《谈诗》文艺随笔群文阅读教学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谈中国诗》与《谈诗》文艺随笔群文阅读教学反思

ID:900527

大小:2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谈中国诗》与《谈诗》文艺随笔群文阅读教学反思围绕工作室的题“群阅读教学”,我从艺随笔这类体的群阅读探究入手,选取了《谈中国诗》(钱钟书)和外的《谈诗》(钱穆)两篇艺随笔展开具体教学。在这次公开后,听取了师傅和各位同伴的评意见,我又再次拿出教案,回看堂实录,反思自己这次教学,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教学反思:一、议题的确定。这次的议题是“听君一席诗话,品诗一番风流”,在完成教学后再反观该议题,发现与教学目标和内容不完全吻合。首先,本次的旨在启发学生学习中鉴赏诗歌的方法和学习读艺随笔的方法,但议题后半部分“品诗一番风流”,更像是一堂品鉴诗歌的堂,与艺随笔阅读未扣紧。之所以用这个议题,还是我不够严谨,为了让题目形成互对应,听上去好听,而忽略了对议题咬嚼字的重要性。议题应是教学目标的直观字呈现,这次的议题应表达出通过读《谈中国诗》和《谈诗》后让学生探寻到一些读中国诗和艺随笔两种体的方法。结合本次的教学目标看,我强调的是体裁,所以议题应当从体裁入手命名,比如“艺随笔阅读方法探究”之类的题目。二、的选择。 群阅读的议题确定之后,选哪些作为材料又是一个关键。蒋军晶老师说,群阅读强调的是互性。互性是法国符号学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提出的,她说:“任何作品的本都是像许多行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都是其他本的吸收和转化。”也就是说,单篇的本是不自足的,应当与其他本相互对比阅读。本次选的两篇有共性(对象相同——谈中国诗,体相同——艺随笔,诗歌阅读方法有相同等)和差异(受众不同——分别为外国人和中国人,选取诗歌不同,对诗歌特点的理解等),正因如此才有可比性,适合做群阅读,因为他们满足了互性特点中的——明显的整合性和便于发现规律。明显的整合性体现在:两篇虽都是评中国诗的,但《谈中国诗》主要谈中国诗有自己的特点,和西方诗也有共同的特点;《谈诗》则只选取不同朝代的中国诗分析,解读背后隐藏的“人”是怎样的?所以,两篇有不同的倾向,可以互补,在艺随笔这种体下整合。三、教学流程的设计。整堂的教学流程是:辨清对象——理清脉——领悟随笔——回顾方法。首先,辨清对象是为了让学生找出两篇的共同点之一——对象相同,尤其对于《谈中国诗》说,不仅举了中国诗的例子,也举了许多西方诗,学生很可能会有疑惑“题目谈的对象是‘中国诗’ ,为何还举西方诗的例子?”,这就需要在开始往后读时,认清写作对象,才能进一步理解内容。其次,理清脉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的整体架构,了解基本内容;另一方面是为了对比两对中国诗特点的看法,比较异同。所以这部分设计了“两位钱先生都在谈中国诗,那么他们认为中国诗有什么特点?请分别归纳两位先生的观点。”的问题,以此理出脉。再次,在基本清楚主要内容之后,就想让学生从这两篇随笔的学习中,发现规律,这也是群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设计了“这是两篇同为谈中国诗的艺随笔,它们在写作手法上有没有共同点?请你找出并总结。”这个问题,但是学生寻找、归纳艺随笔体裁特点的时间或不足,以至于这个环节有点匆匆 而过。最后,在堂即将结束时,打算做个总结,让学生回顾堂教学过程,发现借助两篇所获:学习中国古诗的方法和艺随笔的阅读方法。这一环节是为了提升堂效率,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宣讲的内容,希望他们一一得,用于今后的阅读中。所以最后总结了读艺随笔的方法:整体感知(浏览全)——重点探究(跳读精读)——整体回望(浏览辨析)重点能力——析例明理:搜索事例,结合观点,咀嚼领会。这些方法的提出,是我对学情把握不足,不了解这个第一次上的班级,把他们当做自己平时的学生教,让同学们简短回顾学习两篇的过程后,直接点出了阅读此类的方法,忘了他们平日对这些方法的关键词平时可能没有听过,也没有进行过这个阅读流程的总结。这是由于我的疏忽和急于结束堂导致的,应当引以为鉴。四、教学效果评价。在这堂上,学生有一些收获,同时也有一些迷茫。从我的观察看,学生的收获主要有:1、对群的阅读方法有初步认识,探索了一些方法。比如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学生回答了两篇鉴赏中国古诗的方法有“对比阅读、知人论世、借助生活中的事”等。2、发现一些快速、准确筛选信息的方法。两篇容量较大,且旁征博引,具有学术性,与高考论述类本阅读类似,需要快速、准确筛选信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低头速读、跳读、勾画、旁批,已经学到了一些阅读方法。学生的迷茫主要是:1、对艺随笔的阅读方法总结。由于我的问题,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匆匆总结阅读方法,部分学生还需要更多时间再反应。2、别的同学回答的内容未必能清晰记忆,比较探索。上回答问题的同学很多,答案各式各样,但未抓住关键词,板书呈现,让学生更直观看到其他人的思想火花,碰撞更多的火花。这堂是第一次呈现这两篇的群阅读构想,面对这样一块未经打磨的“顽石”,感谢师傅和伴们的用心点评,让我这个当局者发现了自己今后打磨“顽石”的方法,努力争取磨去的外壳,呈现润泽光滑的“宝石”模样。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