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
加入VIP免费下载

《滕王阁序》

ID:897654

大小:7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清镇市卫城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二单元《滕王阁序》科目语文年级高二年级班级1—5班教学时间执教教师课标要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选取了包括《滕王阁序》在内的四篇古代抒情散文。其中《滕王阁序》是传统名篇。大部分教师是采用学生预习,课堂精讲的方式学习。殊不知,这种教师掌握课堂话语权的做法,违背了课堂教学的规律,无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滕王阁序》这样的优秀美文,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创造性地开启导学之路。学习者分析与教学环境分析学习者分析通过高一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本单元的主要要求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领略文言作品在抒情、叙事中显示出来的艺术魅力。教学环境分析对于文言文教学,必须以诵读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诵读和讨论这两种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化知识,背诵全文。2、过程与方法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在特征—对偶与用典。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感知作者发出的人生感慨。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难点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在特征—对偶与用典。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效果导入新课PPT展示图片:中国古代四大名楼:蓬莱阁、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分析楼与文人之间的关系:自古就有古人登高望远,把酒感伤的习俗。说说哪些文人写过有关楼的名句。加强学生对文化古迹与文人轶事之间的联系,从文化中去感受文人。5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第一课时一、滕王阁的由来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二、走近作者1、初唐文学家,少有才名,神童。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2、9岁鉴赏力超群,读古注《汉书》,作《指瑕》以正其失。3、14岁应举及第,受朝散郎。17岁为沛王侍读。4、26岁往交趾探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5、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三、关于骈体文:骈文,亦称“骈体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六字句,故又称为“四六文”。它以双句为主,对仗工整,声律和谐,崇尚藻饰,多用典故。四、朗读与预习:让学生熟读课文,教师可适当出一些关于断句和字形字音的习题。五、作业熟读成诵在课下了解更多有关王勃的生平事迹。边听边记。自由朗读,查工具书,解决最基本的字音字幸问题。学生可协作同桌尝试翻译每个自然段的含义。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走近文人,积累写作素材。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5 第二课时一、学生尝试逐段翻译课文,理解每段的大致内容,学会划分层次,以及找出重点实词和虚词。二、作业:完成《名师伴你行》练案10第三课时一、讲读课文(边读边讲解)(一)第一段中有几个典故明确:1.豫章故郡2.龙光射牛斗之墟3.控蛮荆(二)思考第一段写了什么,这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明确: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二)分析第二段和第三段各写了什么内容?又有哪些典故?明确:第二段: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一(1)述宾主之美;二(2-3)绘山川之美;三(4-5)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四(6-7)叹知己难遇,盛宴难再学生在第一段中结合注释找出典故,并掌握其含义。同桌之间相互探讨举一反三,找出典故,并能概括大意。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积累典故,指导如何运用到写作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探究能力。5 第三段:近距离地开始了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及周围景色推上美的极致。一、作业读课文2~3段,争取背诵,理解1~3段中的典故的含义。第四课时一、讲读课文(一)分析第四段内容(二)分析第五段内容设置问题:1.写冯唐、李广的目的是什么?2.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3.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4.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么?(三)分析第六、七段1、理解本段中出现的典故的含义。2、思考问题①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②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③作者写孟尝、阮籍的目的是什么?④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⑤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二、总结全文内容1、理解典故2、小结内容合作探究,前后左右讨论培养学生理解文本,学会思考,能从文章中去解读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感情倾向。5 诗与画的统一;景与情的统一;神与形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环境与气氛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山水与人文的统一;欢快与凝重的统一;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这是本文脍炙人口、千古不衰的魅力所在。三、作业:课后练习。试分析本文有哪些写作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查看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理解程度。教学反思5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