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学设计-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学设计-教案

ID:883613

大小:29.5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培养训练学生掌握议论文里记叙的写作方法。能力方法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不同,提高学生作文写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爱的可贵,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学会爱的表达,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2.  教学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通过比较学习议论文里记叙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把握文体规范的习惯,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三)教学难点:在议论文中进行对爱的记叙。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  教学过程(一) 导入:课前放《爱的奉献》歌曲,同时不断播放一些有关“爱”的主题的图片,渲染一种情感氛围。 师说:同学们,谁能说说这组图片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生(七嘴八舌):母爱,不对是亲情…… 是友情、还有人与人互相帮助……               那组军人图片是说保卫国家,应该是爱国……               那徐本禹和感动中国呢? …………  生答:是关于爱的方面 师说:不错,是关于爱的方面。那么同学们,今天就以“爱的奉献”为话题,来写一篇议论文如何? 生答:老师,还是写记叙文吧。 生答:就是,要不议论文写出来也象记叙文。 师问:为什么? 生答:老师,这个话题太有话说了,一举例子就收不住了,怎么看怎么象记叙文。 生答:就是,再用一点形容词,就更象了。 众人乐。 师说:那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一生小声说:还不是我们笨,不会写。 师说:不是笨,也不是不会写,你们想为什么记叙文就会写,一到议论文就不会了,那是因为同学们没有明白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同,所以一写起议论文中的记叙,还是按照记叙文的写法写作,这自然就不行了。那好,今天我们就从如何写议论文中的记叙讲起。 教学进度: 师说:老师先放两段文字,大家来看看各是什么文体。(放幻灯片) 材料一:     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从小我便住在外婆家。7岁那年,因为妈妈工作的关系,我回到了家——一个全然陌生的家。父亲的脾气不好,妈妈处处忍让,但也没见他脸上露出过笑意,仿佛自己成为家中的元老是名副其实的。     他规定每晚六点以前必须开饭。有一次,母亲因烧鱼而晚开饭,父亲便一言不发,坐在那太师椅上。微胖的身驱,仿佛一个生锈的大水壶,只要一经加热,便可以沸腾。我不敢靠近,害怕会一触即发。那闸门式的嘴,好像只要一经打开,愤怒之词便会如潮水般涌来。  于是,每天我都循规蹈矩,不敢有丝毫犯规。一日,因汽车误班,我回到家时已六点半,我犹豫着,始终不敢进门,徘徊在家门口。父亲拖着生病的身子开门张望,发现我在门口。我转身想逃,还没来得及,就觉得肩头一松,书包已被拿下,莫非他要打我?我不敢往下想,但父亲只是拍拍我的头,带我进门。“饿了吗?”见我点头,便不住往我碗里夹菜。 材料二:     爱,是我们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崇尚爱,尊重爱,奉献爱。正是因为有了爱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才得以延续到今天。     上到爱祖国、爱人民,下到爱父母、爱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无不存在爱。正是这点点滴滴发琐碎的爱,才谱写了不朽的生活篇章。     徐本禹正是怀着一颗无私的爱心,只身一人走向大山里,用温柔的双肩担负起不该属于他的那份重担;邰丽华对艺术的热爱为我们勾勒生命的蓬勃和人生的高洁;李春燕对父老乡亲们的爱使她成为照亮苗乡的月亮……     世界需要爱,我们人人都需要爱的呵护、爱的滋润。没有爱的世界,将是怎样的黑暗,我不敢想象。我只知道,有爱的世界就有光明,有爱的地方就有天空,你我伸出手来,让世界充满爱。 师说:谁告诉我,这两个材料各是什么文体? 众生答:材料一是记叙文,材料二是议论文。 师说:这里你们怎么分出来了?材料二也有记叙啊。 生答:材料一有人物、故事情节,有描写,用了很多形容词,写得很详细、生动,材料二有论点,而且记叙也没有这么复杂。 师说:很好,大家能区分议论文和记叙文了。材料二中的记叙能不能象材料一那样写? 生答:不能。 师说:为什么? 生(七嘴八舌)答:材料二是议论文,要有论点,记叙的内容要为论点服务。 师说:很好,同学们说的很对。那么怎样在议论文中组织记叙的内容? 生答:议论文中的记叙,不要太长,最好短一些。 生答:最好概括。 生说:记叙的部分要和论点有关,要为论点服务。  师说:大家说的都很好,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议论文中的记叙应注意什么。在议论文中表达方式必须以议论为主,如果偏离了这一点,那么,就可能喧宾夺主,造成对自己观点证明的损害,有时候,过分生动的记叙,在议论文中的作用,却偏偏是负的。严重的还可能完全破坏了读者对这篇文章的良好感觉。所以在议论文中的记叙应注意—— (放幻灯片) 第一,议论文中的记叙性文字不得超过总字数的1/3,否则视为文体不当。 第二,议论的论据材料必须牢牢抓住跟论点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加以必要的复述,一般说来,作论据的材料都不适宜采用描写的方法复述,而应该是简明扼要的叙述。 师说:同学们,现在还能不能再把议论文写得象记叙文了? 众生笑答:不能了。 师说:那好,接下来现在我们看看今天的话题:“爱的奉献”,你怎么理解,你想从那个角度写? 生答:人类生活离不开爱,需要关爱。 生答:真爱不是占有,而是无私的奉献。 生答:爱能让绝望的人重燃生命之火,可以让落魄的人重新奋起,只要你我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充满爱。 生答:人人多些善心和爱心,让社会充满爱。 师说:大家说的太好了,老师不及你们,说明同学们对于“爱的奉献”理解的很透彻,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相关的材料,同学们看看,从中选出一些材料看看哪些能够为自己的论点服务,你怎么把这些材料改造成适合支持自己论点的论据或者用已有的材料引出自己的论点。 材料(放幻灯片): 1花园广场上,以为年轻的母亲正在教可爱的儿子学步,儿子走路一摇一晃,很不稳定,母亲在前面招着手示意儿子向前,突然,儿子摔倒了,哇哇的哭的很伤心,小手不停的挥着要母亲拉他,而母亲虽然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却并没有向前扶他,而是说:“好宝宝,自己起来!”儿子正大了眼睛,似乎听懂了母亲的话,艰难的爬了起来。母亲笑了,拍拍儿子的小脑袋,儿子也“咯咯”的笑了…… 2唐山大地震的某监狱,狱墙倒塌,有许多犯人都爬出来,但他们并没有逃跑之意,而是在唯一的一 名狱警的指挥下去营救被压在废墟中的狱友和狱警。有的犯人被弄的鲜血淋漓,有的犯人的伤口化脓要用吸管去吸,一个当过医生的犯人毫不犹豫的用嘴吸,解除了那个人的痛苦。 3 伊拉克战争后,废墟一片,到处是简陋的大棚,饥饿的难民。终于,有一天,一辆辆卡车快速驶来,把一批批货物,送到每一个难民的手中,难民们都感动了,在泪光中看着一颗颗来自四面八方充满友爱的心。 4  一场森林火灾后,护林员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只像雕像般保持着一种姿态的烧焦的鸟儿,惊奇的护林员用树枝轻轻的拨了拨那只鸟,没想到几只雏鸟从已经死去的母亲翅膀底下钻了出来。原来为了不让灾难降临到幼小的孩子们身上,它把几只小鸟带到大树底下,用自己的翅膀为它们撑起了一个保护伞。鸟妈妈本可以展翅飞走,但它没有。 5美国有一位亿万富翁,匿名捐款25年,总额达2.7亿美元。一家慈善机构在多次接到他的捐款后,找到了他。 身份暴露后,记者蜂拥而至,当问到:“你在什么情况下捐款时。”他说:“在我感到最富的时候”。     “那么何时是你最富的时候?”     “在我想捐款的时候!”     金钱代表着富有,然而一个人最富的时候不见得是钱最多的时候,只要有一颗朴素的爱心,那他就是最富有的人。 6一个教授带着他的学生到黑人难民营搞调查研究,其中一课题是对该区200名黑人孩子前途作预测,结论令人沮丧,200名孩子无一例为地被认为“无所作为”“终生碌碌”等。   很多年过去了,老教授的继承者带着好奇心又来到这里,令人惊奇的是,200名孩子大都已成功,而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小学教师,继任者找到了这个迟暮乏年的教师,她说了很平常的一句话:“我爱这些孩子。”  7一个叫邦妮的少女,身患重病,不久就要离开生活了16年的小镇,一想到自己的病,她不禁十分辛酸。     她来到镇上的一家俱乐部,观看那里的篮球训练。当她看到一个被同伴轻视的小男孩不能上场时,同情之意油然而生。在门口,她听到了这个叫罗杰的男孩与母亲的对话。从中了解到,罗杰家要搬家,他想明天得到上场的机会,尽管他知道这不大可能。邦妮很想帮助他,于是找到了罗杰的队友,与他们协商。      想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邦妮想最后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她答应那些孩子,只要他们让罗杰上场,自己就将一串价值不菲的紫水晶项链送给他们。后来,正因为有了邦妮的帮助,罗杰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勇气,从而改变的他的一生。      学生思考,重新组织材料,师生相互交流。     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握议论文里记叙的写作方法。我们记住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是常常出现记叙的,这是非常普遍的情况。但是,写议论文就该把中间过长过细的记叙删除掉,把一件复杂的事化解成几件简单明了的事,让这些事变支撑论点的一个又一个论据。一定要明白的是,就议论文而言,写一个人也好,叙一件事也罢,再长再精彩的记叙,也只能算一个论据。这点希望同学们记住。     作业:以“爱的奉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指津】  一. 记叙文里的记叙      在记叙文中,叙述是基础。一讲叙述,首先涉及的就是叙述的对象——事情。一般说来,当我们拿到一个记叙文的题目,头脑中总会浮现出好几件符合题目要求的事情,究竟写哪一件,必须本着叙事典型的标准,作出判断和选择。怎样符合叙事典型的标准呢?首先,选写的事情在本质上要有代表性;其次,选写的事情还要有时代的特色。  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二. 议论文中的记叙      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语言。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比如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就是高度地概括化了的语言。      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还表现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运用好叙述,叙述的重点是定向转述。定向转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需要的再创作。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   从"安得广厦千万间"说起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1.从中国正直的知识分子的理想立意。论述作为正直的知识分子,都有一种忧国忧民的理想,如屈原、范仲淹、龚自珍等,别忘了从杜甫说起。 2.从中国人的住房观念立意。论述中国人为什么如此重视“住”的问题。要从杜甫的“茅屋”说起,几千年的农业立国,住的茅屋,人们多么盼望有“千万间广厦”啊!如今,农村的变化,正是人们实现“广厦千间”的景象啊! 3.从治国为民之难立意。论述要使百姓都能解决贫寒的问题,要经过多少仁仁志士的奋斗,但几千年来的希望,这种希望都是“从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舒婷《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于是就有了“安得”的慨叹! (这几个角度不宜混起来写,选一个即可。当然还有其他,仅供参考。)  范文 从“安得广厦千万间”说起    说到“安”,我的脑际和耳边,马上回荡起的是一千二百四十四年前那个凄风苦雨的秋夜,在成都郊外浣花溪一间破败的茅屋里,诗人杜甫发出的那句悲怆的呼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一个“安”字在逼问后一个“安”字:怎么办?怎么给天下苍生一份安定的生活?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面对安史之乱引发的社会动荡,乾坤浮荡,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一代“诗圣”也只能“怅望千秋一洒泪”,几多感慨,几多悲苦,几多呼号!怎么办?薪火相传,他试图效法屈子比干,“致君尧舜上,再使风物淳”,但无情的事实宣告了这条进谏求安之术的天真。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从“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黄巢,到“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从“迎闯王,不纳粮”的李自成,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洪秀全,一批批农民英雄揭竿而起。怎么办?酒酣胆热,他们拼死高张义旗,“掀开地网,撞破天罗”,但惨烈的事实宣告了这条造反求安之路的断绝。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是禁烟斗士林则徐的修身铭文吧?“我自横刀向天笑”,这是维新勇士谭嗣同的慷慨高歌吧?“遍地腥云,满街狼犬”,这是反清义士林觉民的悲愤绝笔吧?“天下为公”,这是革命志士孙逸仙的毕生追求吧?怎么办?先觉们为之前赴后继,但悲壮的事实宣告了这种种求安之法的失败。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师夷长技以制夷”“放眼世界第一人”的魏源主张科学救国。“中体西用”“奔走洋务”的张之洞倡导实业救国。“我以我血荐轩辕”“弃医从文”的鲁迅投身文学救国。怎么办?我们多难而伟大的民族呀,您的优秀儿女中夜悚惕,星斗阑干,幽洞微烛,披肝沥胆。但沉重的事实宣告了这种种求安之策的徒劳。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日历翻到了公元一九二一年,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集合到了斧头镰刀的旗帜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引导革命走出蜗行摸索的隧道。旧世界砸烂了,但是,人民的住房仍不宽敞,国家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国际挑战。怎么办?安民强国的新课题重又提上了求安之图的议程。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大智大勇,到“与时俱进”的继往开来,再到“创建和谐社会”的锦绣华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如旭日,喷薄欲出!看,彩旗招展的天安门前鲜花盛开,华灯初上的长安两路车水马龙,饱经沧桑的安定门在千万幢广厦环簇之间!怎么办?诗圣杜甫啊,一千二百多年后似乎终于给了你答案。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一个“安”字依然在逼问后一个“安”字:怎么才能永葆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对“建设小康社会”的理念,我们应有更深层次的思考、理解和实践。怎么办?那是科学、民主、法制、宽仁和博爱呀!唯此才能笑傲风雨,岿然不动,安定如山!    旁批   *走出隧道,找到光明,“怎么”的问题,已解开第一层。   *求安不仅是求生存,更是求发展。   *探索,第五询,解而未解。   *第六询:新时期怎样求安?   *三代领导人的勇气与智慧,将“怎么”的问题,解开了第二层。   *天安门、长安街、安定门,这些地名不再只是“天下安定”的美好愿望的寄托,而是梦想成真的现实写照!   *奋进,第六询,迎刃而解。   *第七询:新未来怎样求安?   *沉重的追问再次回荡,不是原地踏步的重复,而是求得解答后的呼应,更是引人深思的提升。   *千年探索,答案终于解开,问题却远没有结束,这再深入一步的追问,是不是给你更多启迪?   *深思,第七询,方得真解。   【总评】既然题目允许“自行选定角度”来“说‘安’”,那么除了“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之外,“安”得广厦千万间,“安”灯泡,甚至“安”娜·卡列尼娜,不都可以用来“说‘安’”?关键是,能不能、有没有围绕“安”来“说”?   此文围绕“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安”——“怎么”来说:从薪火相传的耿耿忠臣,到揭竿而起的义军领袖;从慷慨高歌的革命先觉,到呕心救国的文化精英;从无产阶级政权的开天辟地,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欣欣向荣,再到建设小康社会的思索展望……漫漫千载而下,古老的中华民族始终在探寻使天下安定的一剂良方;洋洋千字之文,睿智的文章作者层层剖析解答了诗圣仰天叩问的这一个“安”字!高屋建瓴的认识,鞭辟入里的分析,引经据典的求证,都因文章准确抓住了这个独特的“安”字视角而熠熠生辉。   【迁移片段】跑的体验(湖南卷文题)   是啊,跑向何方才能找到幸福?    从“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黄巢,到“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从“迎闯王,不纳粮”的李自成,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洪秀全,一批批农民英雄揭竿而起。怎么办?酒酣胆热,他们拼死高张义旗,“掀开地网,撞破天罗”,左右奔突,但惨烈的事实宣告了这条造反之路的断绝。   是啊,跑向何方才能找到幸福?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是禁烟斗士林则徐的修身铭文吧?“我自横刀向天笑”,这是维新勇士谭嗣同的慷慨高歌吧?“遍地腥云,满街狼犬”,这是反清义士林觉民的悲愤绝笔吧?“天下为公”,这是革命志士孙逸仙的毕生追求吧?怎么办?革命先觉前赴后继,纵横驰骛,但悲壮的事实宣告了这些变革之法的失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