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2专题 师说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2专题 师说

ID:879351

大小:7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师  说课前准备 教学目标1.从语法的角度,落实文本中出现的文言语法现象。2.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论证结构,并对“从师之道”有一定的思考和感悟。3.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对比论证”的价值,并能够运用。 资料卡片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称郡望(“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卒谥“文”,故后世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韩愈自幼勤勉好学,沉潜诗书。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贞元末,官监察御史,因上疏请求减免灾民赋税,贬阳山令。唐宪宗元和年间,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迁刑部侍郎。不久即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朝,历官国子监祭酒、京兆尹等,官至吏部侍郎。在思想上,韩愈推崇儒学,排斥佛老;在文学上,他崇尚秦汉散文,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并因此倡导了有革新意义的古文运动,强调文学要为儒学道统服务,要求言之有物,辞必己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文内容殷实,有以反佛、明儒道为内容之长篇,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有嘲讽社会现实之杂文,如《杂说四首》《送穷文》《讲学解》。也有论述文学思想之作品,如《与冯宿论文书》《答尉迟生书》《答刘正夫书》。其文气势壮盛,风格刚健,语言练达。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对唐及后世散文创作有巨大、深远影响。参考书目:《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 知识梳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句读(dòu)    或师焉,或不焉(fǒu)老聃(dān)六艺经传(zhuàn)苌弘(cháng)官盛则近谀(yú)李蟠(pán) 作《师说》以贻之(yí)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不这样)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③吾师道也(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六艺经传(名词,解释六经的著作)【之】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其子”)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翻译为“这些”)③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取独,无义)【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指示代词,那些)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④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强调,真是)【乎】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②生乎吾前(介词,于,在)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于】①耻学于师(介词,向)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③于其身也(介词,对,对于)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4.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表方式,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大多数人)5.指出下列句中的词性活用现象,并解释。(1)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3)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