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作者的思想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课文分析写作特点
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孔子的“仁礼”思想,发展为“仁政王道”学说,主张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宣扬性善,反对功利和战争,提倡民贵君轻,强调士人人格的独立和个人的精神修养。他是继孔子之后最著名的一位儒学大师。
孟子的仁政思想一、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评析:孟子在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的安居乐业。
孟子的仁政思想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君王只有“与民同乐”,才可以“王天下”。
三、反对不义的战争。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的仁政思想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要考虑到普通百姓。
《孟子》《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其中主要是对话式论辩文,每章围绕一定的中心展开。它的写作特色主要有:一)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辩论方式多样,逻辑谨严。特别是发问方式灵活多变。二)善用比喻和寓言引君入毂,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易读错的字粟sù好hào弃甲曳yè兵胜shēng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养生丧sāng死衣yì帛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孝悌tì不王wàng者饿莩piǎo
课文鉴赏梁惠王于国尽心移民移粟结果民不加多邻国之君不用心民不加少疑问:何也?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
特殊句式或……或……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或命巾车,或棹孤舟。例子:有些峰峦得着阳光,有些峰峦得不着。或者驾着篷车,或者划着小船
特殊句式直……耳,是……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是跑啊例句: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只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我不是喜欢先王(喜欢的音乐),只是喜好通俗乐曲罢了
孟子仁政具体内容措施效果——————,——不可胜食也。养生——————,——不可胜食也。丧死无——————,——不可胜用也。憾不违农时,谷数罟不入洿池,鱼鳖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
孟子仁政具体内容措施效果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排偶句式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所产生的效果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作用: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第六自然段中四个结尾连用“……矣”也属于排偶句
特殊句式“是何异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与杀了一个人说:“不是我的缘故,是兵器杀人。”有什么不同呢?这与……有什么不同?
君王的态度对比狗彘食人食(诸侯贵族)涂有饿莩(下层百姓)比喻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施仁政除虐政(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课文结构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②③④斯天下之民至焉。⑤⑥⑦梁惠王于国尽心移民移粟民不加多邻国之君不尽心民不加少五十步笑百步王道之始王道之成君王的态度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王道之始王道之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本文写作特色一、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善用比喻。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五十步笑百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三、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叙述王道之始时的三组排偶句、王道之成时的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