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学反思(二)[《囚绿记》教学反思(二)]《囚绿记》教学反思(二)我给《囚绿记》一课考虑了4个思路,仅供参考,《囚绿记》教学反思(二)。 一、抓住“绿”字,突出“绿”的象征意义。课文“绿”的象征意义,共有三层: 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2.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3.永不屈服于黑暗。 但是这种解读方式,势必涉及文章的背景分析,并且将它图解为一篇充满政治色彩的革命宣言。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是否有这个意图,我们的解读是否为误读? 二、抓住“囚”字,层层深入,分析作者内心的冲突,教学反思《《囚绿记》教学反思(二)》(..)。作者在《〈囚绿记〉序》里说:“我是感情的奴役,也是理智的仆隶。我没有达到感情和理智的谐和,却身受二者的冲突,我没有得到感情和理智的匡扶,而受着它们的轧轹;我没有求得感情和理智的平衡,而得到这两者的轩轾。我如同一个楔子,嵌在感情和理智的中间,受双方的挤压。”。《囚绿记》就是一篇表现作者理智与感情冲突的作品,通过对词语句子的解读分析,挖掘作者的从“
喜欢”到“留恋”到“占有”的心理历程。这是一个不错的解读方式,但是仅仅分析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不仅课时安排上时间有多余,而且对文章的理解也仅限于表层,如何把课文分析与学生自身生活结合起来,我也存在很大的疑惑。 三、抓住“抒情散文”,传授有关抒情的知识。抒情式表达方式的一种,也是学生作文比较欠缺的一个方面。但是把《囚绿记》简单的肢解成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或是肢解成正反对比、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那么就会将语文课变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 四、拈出一个主题“快活”,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品读,分析作者在绿色中获得快乐的原因,分析他在囚绿时失去快乐的原因,从而联系生活,懂得如何在生活中获取快乐,并避免不快。 课后有老师提出,是否应该介绍一下作者,联系时代背景。但是我以为,最后一个思路虽然突破了传统对《囚绿记》的解读方式,但是这样主题式的语文教学,既没有脱离课文文本,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整个课堂学生能够有话说,乐意说,并且最终有所得。如果介绍作者并联系抗日背景,不仅主题解读比较牵强,而且因为作品距离学生年代久远,所以学生反而不能理解文章主题。造成教育的无效。
一篇文章的解读应该是多元的。这次备课冥思苦想了很久,就在快要放弃时,灵感忽现,有了一个比较满意的教学思路,这也是提醒备课要多下苦功吧。 《囚绿记》教学反思(二)2 第2篇《囚绿记》教学反思(一) 〖预览〗《囚绿记》教学反思(一)最近听了刘老师的《囚绿记》,还是有话想说。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阵地,而文本则是最主要的载体。课堂教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语文素养低下,尤其是文章阅读能力不强,这与文本教学的空泛性与无效性有很大关系。其主要表现是: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吸引学生关注文本、走进文本;往往以结论代替了字斟句酌,以泛泛理解代替了准确研读;或者在很多时候,根本没有理解文本;更有甚者,对文本只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所谓的“拓展”
上。因此设计本课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文本的解读上。教学思路逐层深入,环环相扣。先由作家的经历入手,可以为解读文本埋下伏笔。其次是文本内容的几个层次,可以有一个问题统领: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分三个层次。作者喜欢绿是绿自身的原因;和作者的处境有关系;还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系。第三是作者为什么要放绿?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第四是品味文中含义丰富或自己喜欢的句、段。旨在让学生咬文嚼字,体会语言运用之妙。从课堂效果来看,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学生对一些语句的理解,超出了我的想象。据听课的老师统计,上课发言的次数达32次。课下有的学生还说,老师我还想说呢,你都没有叫我。这堂课的教学实……《囚绿记》教学反思(二)3 第3篇《囚车里的人才》读书笔记200字 〖预览〗《囚车里的人才》读书笔记200字读了《囚车里的人才》这篇文章,令我感到了鲍牙叔和小白的大度,鲍牙叔不仅大度而且还很谦虚还很聪明,而管仲却自私自利,光想着让自己的主任当上齐国国军,卑鄙到去杀小白。当小白当上了国军,就把管仲关在大牢里,当鲍牙叔知道以后就请求齐国国军放了管仲还说:那回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式对公子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齐国国军就是听了鲍牙叔的话才封了管仲为相,以后在管仲的代理下齐国变得越来越富强了。……《囚绿记》教学反思(二)4 第4篇囚绿记教案 〖预览〗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教学方法: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现在……《囚绿记》教学反思(二)5 第5篇《囚绿记》教案1
〖预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2、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囚绿的经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味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情感。2、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教学重点1、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2、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意义。教学难点1、理解“绿”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2、结合作者赞美“绿”的历史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教学方法讨论法、品读法教具准备课文录音带、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安排一个课时一、导语设计“春来江水绿如蓝”,“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总是和春紧密相连,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在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散文《囚绿记》中,绿又有什么特殊含义呢?二、文本解读(一)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陆蠡(1908-1942),……《囚绿记》教学反思(二)6 第6篇《囚绿记》教案2
〖预览〗《囚绿记》教案教学目的:1、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2、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3、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教学设想:1、这是一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散文,含蓄优美。借助于多读,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2、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一常春藤盆栽。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常春藤盆栽。)同学们知道这种盆景植物的名称吗?(常春藤)这是老师喜欢的一种植物,老师喜欢它的原因有两点,我先说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颜色——绿色。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2、指明一学生上黑板写上课题和作者名字。教师给作者名正音。3、简介作者有关情况。(学生圈划、朗读课文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