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授课者:李玉平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叱咤风云、短小精悍、博闻强识”等的词音、词义。2、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3、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八段。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5、学习用批注式方法,来体味描写手法的表达效果过程与方法:1、采用小组讨论,互助释疑2、师生互助,共同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梁启超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学术专研精神。学习重点: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学习难点:文章引用部分的内容及作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全班集体朗诵《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同学们知道作者是谁吗?对,梁启超,上个世纪,正当我们华夏民族处于孱弱挨打时,梁启超满怀豪情与希望地说:“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师,领略大师的演讲风采。(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梁启超的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2、梁实秋的简介;梁实秋(1902-1987),中国著名的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梁治华。3、重点字词的字音、字义:4
叱咤风云、短小精悍、博闻强记莅临三、走进课文。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一下问题:1、大家从题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如果你是作者,你将会在文章中安排那样的一些内容?你是读者,又会对作者提出那样的一些问题。2、梁启超先生的这次演讲的效果是怎样的,从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加以佐证。明确:深刻印象从课文中找原句 ①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③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④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⑤ 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3、为什么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那么多,作者独独只写梁启超先生的演讲,梁启超先生的演讲有什么特点?演讲的特点: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人物的特点:人物的特点:⑴ 外貌: ① 身材──短小精悍② 眼神──光明四射 ③ 步履──稳健 ④ 气质──潇洒 ⑵ 演讲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而谦逊、博闻强记、自由洒脱)4
4、难点:文中的三处引用的作用。(1)《箜篌引》,请同学朗读。这是东汉文学家蔡邕的作品。选自他的《琴操》,但是现在据韩国学者研究,这是他们的《古诗源》上记载的朝鲜悲剧。不管事谁的作品,这都是一篇值得回味的小文章。诗的大意是一白发狂夫披发提壶,欲渡滔滔江水,他的妻子紧追其后,想要拦阻他,但是他还是渡河了。于是伤心的妇人在岸边拿出箜篌,唱出这首悲凉的哀歌。《箜篌引》这一纯系发自内心的作品,没有雕饰,作为乐曲用的是哀伤凄婉的“瑟调”,乐器又是以悲著称的箜篌。歌词和音乐的完美结合,更加增强了其艺术感染力,更多的引起听者心中的共鸣,“闻者莫非堕泪饮泣”。表现了梁启超至情至性……(2)《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主角侯方域,李香君。“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他们的爱情为主线,政治变化为暗线。南明小朝廷的灭亡,标志着明朝的结束。结局一道士对男女主人公说:“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它不断吗?”于是两人双双入道。联系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国难当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再次表现梁启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率真、奔放、激情澎湃……(3)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安史之乱后,作者听到唐军收复了河南等地,欣喜若狂。梁启超在讲到此诗时“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同样表现了他对收复祖国大好山河,实现祖国统一的渴望。通过以上三处引用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梁启超先生,忧患、变革、爱国贯穿了他的一生。也就不难理解热心肠的含义了。从中可以看出梁启超是一位怎样的人?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的……学者形象。5、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梁启超怎样的情感?作者又是怎样抒发这样的情感的? 敬仰、欣赏、赞美之情 答案:①直接表达 A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B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C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②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A 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B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C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③完全含蓄的表达 A 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B 4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 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6.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有病句,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明确:⑴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⑵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⑶ 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四、总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用语要准确生动。同时也明白了不要迷信大师,大家的文章也有错,因此我们同学们在写文章和阅读时要树立正确的批判价值观,要仔细检查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五、 作业:请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哪位老师的一节课或哪位同学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六、板书:演讲的特点: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人物的特点:人物的特点:⑴ 外貌: ① 身材──短小精悍② 眼神──光明四射 ③ 步履──稳健 ④ 气质──潇洒⑵ 演讲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而谦逊、博闻强记、自由洒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