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概说
加入VIP免费下载

《红楼梦》概说

ID:823819

大小:24.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红 楼 梦 》 概 说  我国是有着悠久又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回头望去,就会发现诗歌从《诗经》开始,散文从《尚书》开始,形成源远流长的两条精神长河,茫茫九派争相纳入,灌溉着千载文化的沃野,孕育着历代艺术的生命。  它,终于流到了十八世纪,流到了我国封建历史的终期。经过这样长时期文化的积淀,在这片沃土上诞生了一部堪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毛泽东选集》五卷287页)并列之《红楼梦》,甚至于舍此优势,其他都让人骄傲不起来了。  是的,《红楼梦》是一部可以令人从少年读到老年的作品,它可以给不同思想修养、文化水平、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的读者,以不同层次的艺术享受,这是一部非常奇特的书!也是弹性最大、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书!  如果把我国小说的发展史比做一道流水的话,那末,到了曹雪芹的手中突然烟波浩渺,江面宽阔。那种从张家说到李家,锅碗瓢盆一一毕现的平面故事,早已被曹雪芹鄙弃。无论多么奇巧的情节,如果只由作家单纯的介绍叙述,也不会是动人的。因为故事也就只是这样一个故事罢了!由于它的内容全部裸露的结果,使它表现得十分肤浅,缺少弹性、缺少令人思维的余地、缺少了囊括和包容的气魄。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过:“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壮观,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而有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红楼梦》是足以当得起壮观的美誉了。多少年来读者对这座雄伟的冰山,特别是潜在那海中的八分之七,试图着去探索,不同读者理解的差异甚至到聚讼纷纭的地步。大家仿佛循着各种不同的途径潜入海底去计算这座庞然大物的总体积,敲敲东边,听到了噌宏钟鼓之声;敲敲西边,听到了坎镗之声,众音繁会,万籁齐鸣,使这部包罗万象的鸿篇巨著,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而且有着无限的外延。  曹雪芹以其艺术家的天才手腕,为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几千年的文化,到了曹雪芹的笔底,终于涌起际天狂澜!这部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无论是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它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两百多年来,我们从这部书中懂得了什么叫做艺术的魅力!这一方面形象地说明了《红楼梦》令读者产生一种欲罢不能、不由自主的沉醉感;另一方面又有一种诱发读者不倦探索其奥秘的吸引力!作者在第一回就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去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时至今日,解“味”的工作,不仅没有终止结束,反而出现超越鸿蒙,笼盖宇宙的奇观,这实在量一种罕见的文学现象,围绕着这部书,展开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工作,红学至今已成为一种显学,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关注。  这部书为什么诞生后会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原因之一是它内容的丰富,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书反映了十八世纪中叶封建末世的诸种社会矛盾,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正统思想与叛逆思想的矛盾、甚至地主与农民的矛盾,以及虚伪吃人的封建礼教,男女不同的道德标准,误尽人才的科举制度等,都真实地、艺术地反映了极为深广的社会生活。   茅盾说:“如此全面深刻地从制度本身层层剥露其丑恶原形不能不数《红楼梦》为前无古人。”(《关于曹雪芹》),作者写着这一切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极不平静的,他把善恶是非都化为生动鲜明的形象,借以表达深邃的意旨、寂寞的情怀。“总的看来,他所不满和反对的都是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的黑暗的事物,他所肯定和赞扬的是对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叛逆和反抗,是被压迫和被埋没的有才能的妇女,是带有理想色彩的爱情和人对于自由幸福的生活的渴望。虽然他的头脑里也仍然带有一些封建思想和其他消极思想,对于已经失去的繁华贵族生活有时也流露出一些留恋,但《红楼梦》里面的积极的进步的内容却是压倒了这一切的。”(何其芳《论红楼梦》)。因此,这部书的思想意义及历史价值赢得了古今中外读者的一致肯定。  《红楼梦》第一回中作者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衩裙”。在两百年前的封建社会,这此话不啻是石破天惊的人权宣言!那一时代,从经济基础到精神文明都给妇女以深重的压迫,“三从四德”是法定的道德标准,男尊女卑已成为顽固的习惯势力,而曹雪芹独能对众多女子所遭受的种种迫害和不幸,寄予深切的同情,提出了血泪的控诉,不仅认为男女是平等的,而且毫不含糊地举起“女尊男卑”的旗帜,这种反封建之道而行之的创作思想,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和卓绝的胆识!需要多大的膂力,才能肩起那黑暗的闸门,让那些“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的女儿,得以见到天日!当这些“异样女子”占据着作家的心灵的时候,纸上流泻出奇光异彩,他写出水做骨肉的女儿们,所生活的那一片奇异的世界,她们有纯洁的心灵和爱情,绝世的风姿和才华,这是那一时代最富于人生价值的东西。然而,曹雪芹却只能令其一一毁灭,金陵群钗几乎无一能逃脱红消香断,花落春残的结局,作者把她们统统都归入到薄命司中,听凭她们的眼泪由秋流到冬,由春流到夏。  十八世纪这一历史时期的低气压正挟着浓浓的湿度向地面上迅猛地压过来,这样,旋转回荡在读者心头的只能是那极端悲怆的旋律,每一个字犹如一个小小的音符,竟化成一把把沉重的小捶子,敲打着人们的心扉,究竟是谁制造了这“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社会人生的大悲剧?逼真的现实主义的光芒,不断地把读者引进了深沉的、深沉的思考。也就是在这里,体现了作者与传统观念决裂的巨大思想深度与严肃的批评精神。  书中主人公贾宝玉,以他特有的风采站在世界文学不朽形象的最前列,他已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名字,在他身上融进了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经过了艺术的概括而形成不朽的典型。对于宝玉的评价,确实众说纷纭,但我们应该承认他是一个具有一定叛逆思想的贵公子。他的理想追求、生活道路、思维方式,都闪耀着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新的光彩。他虽然不是杀赃官,除恶霸,以拳脚打出江山的英雄好汉,但他的叛逆思想却是十分令人换新眼目的。  封建社会读书出仕、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显赫道路,对他来说都丧失了吸引力,他在繁华丰厚之中,屡屡与“无常”觌面,“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而把叛逆性格发展到一个贵族公子所能达到的最大强度,这是因为在他的生活中涌起了一道狂澜------碰到了绝代悲剧典型林黛玉。”(蒋和森《红楼梦论稿》)与黛玉的相遇相爱,愈发地促使他朝着叛逆的道路走下去,他和黛玉在思想感情上、人生理想是互相吸引,非常默契的,虽然他们的爱情始终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淫威下,痛苦地、曲折地发展着,几乎是用眼泪、生命去换那渺茫的希望,虽然这种爱情有一定缺陷的,但它毕竟代表了那一年代迫切而又广泛的历史要求,对封建礼教及婚姻制度等,都产生着深刻地批判作用。这一爱情故事对当时及以后的青年来说,犹如五彩朝霞,辉煌于天际,以一种理想的光芒,催促着人权的觉醒,预示着将来的希望。但是,严酷的现实对宝玉的性格来讲,无异是一付催化剂,他终于“仰面大笑” 地走出了荣国府这座樊笼,以遁入空门表示对封建主义的决裂。宝玉以独特的反抗形式,说明了封建主义认为可以“规引入正”的继承人,已是悬崖上撒了手,世家大族真正是“运终数尽,不可挽回!”显示着后继无人之虞!  在封建统治如此长久的历史重压下,《红楼梦》能唱出这样与众不同的异调,确实振聋发聩!当然,在贾宝玉身上还存在着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但究竟体现着作者的美学理想,因此这一形象对读者的启迪作用弥足珍贵。  不能不令人惊叹的是:曹雪芹手里那支旋转的笔,犹如活动的镜头,它可以从不同侧面拍摄下那一社会的整体画面,在歌唱美好和希望的同时,对丑恶及腐朽又一一加以挞伐,使《红楼梦》成为立体直观、不断转动、不断变幻的历史舞台,正如列宁称赞托尔斯泰时所说的那样,它是一面“历史的镜子”!  是的,曹雪芹没有辜负传统文化对他的哺育,他十分负责地考虑了:在三千年悠久又优秀的文化之后,究竟在前人的基础上应该迈出什么样的步子!他几乎是踩在三千年文化的肩膀上跨出了第一步,他以雄视百代的气魄纵向寻求,横向借鉴,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用擘窠大字,不受绳墨的框束,若痴若狂地写下了“创新”两个大字!他在古典小说方面的贡献,不是人诞生着和他相仿相似,有着遗传基因的后代,他的贡献仿佛从猿进化到了人,从爬行当中产生了突然直立的变化;从简单的思维,突变成复杂的大脑;从量的积累,突变到质的飞跃。三千年的文化经过他的钻研、吸收,融会贯通之后,加以创造和发展,于是诞生了不同凡俗的新品种-----------《红楼梦》!  这本书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是在传统文化厚厚的沃土中,孕育发展之后,在脱离母体之前,做了最合理、最积极的选择,因此开出和哺育它的土壤完全不同的鲜花,铺成了和哺育它的土壤完全不同的绿茵芳草!  曹雪芹冲击了陈旧,突破了因袭,甩开了羁绊,迈出了超越时空的大步,闪耀着灼灼逼人的光辉,散发出芬香馥郁的气息,他的《红楼梦》爆发式的,从传统文化的地平上一跃而出!这朵东方奇葩独步世界文坛,放射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美的光焰,我们面对它会油然而生起一种庄严的民族自豪感。《红楼梦》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结晶!是世界文学的瑰宝!曹雪芹的名字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  当然,在曹雪芹的世界观里不无矛盾,消极宿命论的思想、虚无主义的因素,不能不占据着一定的比重,对没落的家族仍存在着惋惜和留恋之情,但是积极、进步的内容,确实已经压倒了这些,正象一座巍峨的宫殿,也会有断井颓垣的部分,但不失其庄严伟岸,仍然呈现出金碧辉煌的壮观景象!  基于上述原因,《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与其称之为宝库,不如尊之为土壤,宝库是取之有尽而用之有竭的,而土壤却永远有着再生的力量,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无数的宝贵经验,而化为自己的血肉,以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曹雪芹是善于从我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中汲取积极营养的人,他几乎把历代文化的精华,各类文学艺术独到的技巧一齐抓在手里,自然纯熟地融化在艺术形象的创造之中,《诗经》、《楚辞》、先秦诸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元人杂剧,以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等各类知识,都被他轻轻拈来,自然化入,成为《红楼梦》肌体的组织和细胞。   在封建社会里,知识素养造诣很高的学者确实不乏其人,但象曹雪芹这样经过胸中炉锤,进行熔铸,使充满生命力的文学形象,成群地跃上文学殿堂者,能有几人?!知识修养并不等于艺术创造,只有象曹雪芹这样具有丰富的形象思维和智能结构的人,经过艰苦的创作实践。才能的涵博的知识转化为艺术的结晶!  比如汉代乐府有一首民歌叫《上邪》,那是一个痴情的女子向她的爱人所表示的山盟海誓,她说:“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才大如海的曹雪芹,对这些诗,直如悉数家珍一般,但难得的是,他把这首诗化成了艺术形象,他让迎春的丫环司棋禀赋了《上邪》的精神而生,但又加以发展和创新,同样是痴情女儿,不同时,不同名,甚至她们的身份和境遇也是各不相同的,却有着如此相似的精神气质,而且《红楼梦》中的司棋已发展成一个有名有姓,有血有肉,有情节,有故事的人物和形象,当那司棋“当”的一声向墙上撞去的时候,在她的人生历程中,天地确实已隆隆然合拢在一起,再没有什么多余的空间了。脑袋撞破,鲜血横流的司棋,一刹间已倒地死去!《上邪》精神对照统治阶级的三纲五常、三宫六院、三妻四妾,更加显示出它们的渺小和卑微!司棋的殉情如岩浆四溅,烈焰腾腾,我们感到火一样的炽热,海一样的深沉!  又如二十回曹雪芹之写贾芸,无疑受《战国策。秦策》苏秦事迹的影响,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他十分落拓地铩羽而归,形容枯槁,面目黧黑,回到家中“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等到他锥股学书,功成名就,再回到家中的时候,“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于是,苏秦非常感慨地得出了:“嗟乎!贫穷则父母不了,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的结论。  抄家之后,回到北京的曹雪芹,经历了贫富两极的变化,炎凉世态使他感到极大的屈辱,于是他以“步兵白眼向人斜”的态度投去蔑视!有了这样的生活经历,他才能理解苏秦的感喟,也能深深体会到人世的升沉及众生相,于是他写了二十四回贾芸向他舅舅卜世仁赊借的一节,写得口吻逼肖,入木三分。当卜世仁把贾芸数落了一顿,贾芸起身告辞时,卜世仁虚让了一句:“你吃了饭去罢.......”接着,作者写了如下一段话:“一句话尚未说完,只见他娘子说道:‘你又糊涂了!说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子还装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卜世仁道:‘再买半斤来添上就是了,’他娘子便叫女儿:‘银姐,往对门王奶奶家去问:有钱借几十个,明儿就送了来的。’”作者并没有说卜世仁是个见钱眼开,一个钱要掰成几瓣儿化的吝啬鬼,但这几句话却是十分鲜明地显示出个性,一问一答,曲折跌宕!他的娘子为了应付借钱赊欠的主儿,编就各式各样成套的台词,把逐客令表达得婉转而又极富暗示性,甚至“银姐”这个名字,也仿佛是信手拈来,但又十分贴切地寓托着卜世仁夫妻的发财发财心理,如果他们有个儿子,那必定名叫“金哥”。名字虽然只有两个字,但看得出经过筛选而恰如其分,表示出卜世仁夫妻共同的思想基础。  人物活灵活现,语言纸上有声!至于李后主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亡国之痛,也已化成宝玉、黛玉之间的绵绵情丝!我们读《红楼梦》常常有如读一部二十四史,地负海涵般的感觉,因为它的博大,它的缤纷多彩,每每唤起读者的阅读经验,给人一种似曾相识,但又迥然不同的会心的乐趣,这是一种很特殊的艺术享受。  《红楼梦》中所塑造的典型形象,即使在世界众多不朽典型之中,他们也完全可以走到第一排的位子上坐下来而接受全场惊叹赞扬的目光和掌声的。具备了古典小说前所未有的现实主义创造方法的《红楼梦》,正如鲁迅所评价的那样:“ 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六讲)人们读着《红楼梦》可以直接获得美感享受。“艺术如果不能激起人们的特殊的感受------审美感受,就是没有效果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概论》第二篇、第三章)  我们读着书中的章节会令人产生思想、感情和意志,同时发生和交融在一起的强烈的高涨。曹雪芹不仅发现了美、欣赏了美,而且创造了美!他在艺术美的发掘和体现方面,是那一时代的里程碑,标志着最高的成就!  当然,这一区域并不是任何一个平庸的作家都可以涉足的。曹雪芹所以独到是因为他具备了各种成功的因素,高度的文化修养,深厚的生活基础,艰苦的艺术实践,甚至穷苦潦倒,与其说在他生前曾这样痛苦地折磨过他,但毋宁说这是他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他的才华有如雄伟的金字塔,塔基是需要有五万三千八百多平方米做为它的基座的,只有这样,才能下穷泉壤,上接云汉,蓦然爆出,直视万里,山川风物尽收眼底之内。他那艺术家的脚步,永远没有走在圆周上,他不在传统的创作方法上就地踏步,或周而复始地驴推磨,而是驰骋在抛物线上,做放射性的伸张!  红学的研究,是一项科学研究工作,科学这条路上是没有平坦大道好走的,但因为《红楼梦》确实是一部奇书;是一部弹性大、审美价值高、思想丰富、技巧卓绝的奇书,她至今仍吸引着万千读者走上这条探索之路,相信这支队伍将愈来愈壮大,包括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相信艺术瑰宝之《红楼梦》,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