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变形的故事(用)
加入VIP免费下载

《促织》:变形的故事(用)

ID:808281

大小:1.74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短篇小说欣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5 2《促织》:变形的故事 走近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小说家。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始成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以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故事主要来自民间传说,也有根据前人传奇或现实生活进行创作的。形式多样,除小说外,还有笔记、杂文、寓言故事等。作者继承“传奇”、“志怪”的传统,以说狐谈鬼的方式,抒发内心的愤懑。 作品主要内容:①揭露当时官场腐败黑暗,贪官污吏残害人民,如《席方平》、《促织》、《梦狼》等篇。②暴露科举制度弊端及试官的昏庸无能,如《考弊司》、《叶生》等篇。③描写爱情作品,多为人与鬼狐的恋爱故事,数量多,成就最高,如《婴宁》、《莲香》、《阿宝》等篇,都写得委婉动人。 作者主要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驰骋丰富的想象,又与现实密切结合。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这部书基本倾向是进步的,但也宣扬了忠孝节义的封建道德和因果报应等迷信思想。 预习检查 课文解读一、结构图解1.学生齐读全文,理清情节。起因(第1段):征虫开端(第2段):觅虫发展(3—4段):求虫—得虫高潮(5—7段):失虫—得虫—斗虫结局(第8段):献虫尾声(第9段):因虫得福 2.据情节,可以看出文章始终围绕的一条主线是什么?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这样安排有何妙处?提示:(1)故事始终围绕促织得失这一主线安排情节。(2)情节波折: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路,“山重水复疑无路”;神巫指点,成名得虫,“柳暗花明又一村”;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成家陷入绝境;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福。 (3)这样写的妙处:这样曲曲折折、跌宕起伏的描写,避免了一览无余,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它的跌宕起伏充实、丰满了故事,深化了思想内容,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情节得曲折变化,又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需要,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充满波澜的。作品中的波澜,就是在揭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变化,就是在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课文探究1.文章开头交待“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有何用意?提示:这几句话虽然精练简短,却是整个故事的起因,自皇帝荒淫无道,下面官吏趁机搜刮百姓,表明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像成名这样的百姓,只能倾家荡产。故事背景的简要交代为全文作了极好的铺垫。 2.怎样看待“求神问卜得佳虫”和“成子魂化成促织”这两个情节?提示:求神问卜,虽带有迷信色彩,但作者并非宣扬迷信,而是借奇幻的想象寄托作者的“孤愤”,揭露、抨击现实社会的黑暗丑恶的;成名一家遭受的大苦难,精神所受的大折磨,不是因为别的,仅仅是因为皇帝的一点小小的爱好、小小的乐趣,成子魂化促织正是大苦难与小乐趣的矛盾无法解决的产物,有了这头小促织, 皇帝的小乐趣得到了满足,成名的大苦难才能中止,这是荒唐的,却又是深刻的;这是可笑的,却又揭露了血淋淋的现实。这两处想象使主人公绝处逢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反映了作者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良好愿望。 3.文章始终围绕促织一条主线,成名一家忽悲忽喜,喜而转悲,悲而复喜。请细读课文第六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成名心理变化的词依次填入横线上(每条横线只填一个字)。 悲怒成名听说儿子误毙促织则,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见子气息惙然则转而为,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视之,意似良,又转而为。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愁喜喜劣恐喜 4.朗读课文第9段,再对照朗读第1段。读后回答:“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请从第1段和第9段中找出证据。提示: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第1段提出“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说明祸患起宫廷,统治者为满足宫中享乐而“岁征民 间”,末段尖锐地指出:“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贪官对上的阿谀奉承,“科敛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落入“贴妇卖儿”、倾家荡产的悲惨命运。 5.既然如此,为什么作者给故事安排一个喜剧的结局?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说明原因。提示:①这个结局是虚幻的,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其一,从全文看,作者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读者:成名因无法纳贡而“忧闷欲死”,继又“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甚至“转侧床头,唯思自尽”;接着成名子因死一蟋蟀而吓得投井自尽,成名夫妇“抢呼欲绝”,“茅舍无烟,相对默然”, 统治者为一小虫而逼得成名家破人亡。其二,成子化蟋蟀,大家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作者写此虚幻的事实,其意图在于证明,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民命如玩小虫。这个“结局”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而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②退一步讲,成名“因祸得福”即使是真,也是偶然的。结尾明明指出“独是”以促织富,“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 这有力地说明,百姓的生死祸福,竟系之于区区小虫,封建统治的腐败已到何种程度!③“喜剧”的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一出丑剧,请看“成名裘马扬扬”,连“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泽”,这岂不荒唐可笑!综上所述,本文结尾以及异史氏的评论,是在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和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有人把异史氏的一段评论说为“以因果报应来规劝人,无异是愚民,无异是助纣为虐”。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 三、布置作业1.思考课后题。2.完成练习册。 责令,要求,动词索取,动词责任,差事,名词责备,责罚,动词县令,名词让,动词时节,时令,名词美好,形容词 回头看,动词看,环视,动词但是,只是,动词考虑,顾虑,动词探望,拜访,动词回来,回去,动词再,又,副词恢复,动词 岁,名词作状语,每年。才,名词作动词,有才能。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倾,使动用法,使……倾尽。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