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蔡教书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蔡教书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ID:807516

大小:167.5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文导入】[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做简要分析。(4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14.(1)[答案]①艳丽 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此题考查分析“景物形象”。分析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2)[答案]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就本题来说,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注意诗下的注释,根据“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诗中描写“陈居士”动作、神态的具体诗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作者简介】施耐庵(1296—约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本名彦端,汉族,兴化(今江苏兴化市)人,原籍苏州,元末明初小说家。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36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并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题目解说】原章回题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为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章回。讲的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和富安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两人。可以说,正是这次事件,才使得林冲对官场的仅存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不得已只得投靠梁山。【前因后果】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高俅及手下陆虞候设下一条毒计,让林冲买了一把宝刀,然后高俅命令林冲带宝刀入府,乘机诬陷林冲阴谋行刺,林冲因此被刺配到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押送的公人被陆虞候买通,多次想杀害林冲,幸亏被鲁智深救下,安全来到沧州。以下是本文的情节。后来林冲逃到柴进庄上,柴进又把他介绍到梁山,成了农民起义军的一员。 【字词整理】赍发:(jifa)迤逦:(yili)亲眷:(qinjuan)玷辱:(dianru)酒馔:(jiuzhuan)。尴尬:(ganga)连累:(lianlei)洗漱:(xishu)彤云:(tongyun)阴云。朔风:(shuofeng)北风。庇祐(课本)庇佑(词典):(biyou)保佑。天理昭然:(tianlizhaoran)迷信说法,认为天能分辨善恶,主持公道,会给善恶以相应的报应。课文中是说善人必有好报的道德法则是再清楚不过了。央浼:(yangmei)恳求,请托。【课文解读】话说①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①话说:说书人说长篇故事,在每段的开头都用“话说”这个习惯语表示提起,写章回小说的人,一般也把它用到每回的开头。)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①李小二。(①酒生儿:酒店里的伙计。)当初在东京①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②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③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④,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⑤他盘缠⑥,于路⑦投奔人。(①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时称为东京。②不合:不应该。③官司:官府。④主张陪话:出头做主,为他说好话求情。陪话:赔罪道歉。陪,同“赔”。⑤赍发:资助,赠送。赍,jī。⑥盘缠:旅费。⑦于路:沿路。)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小说开笔写林冲被诬陷下狱,刺配沧州,在危难中忽然间遇见故人李小二。作者顺笔交待了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李小二,使其免遭官司,还为他赔了钱财,又接济他路费。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侠义心肠的性格特征,又为下文写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张本。]林冲道:“小二哥,你如何也在这里?”李小二便拜道:“自从得恩人救济,赍发小人①,一地里②投奔人不着,迤逦③不想来到沧州,投托一个酒店主人,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④。(①小人:这里是对自己的一种卑称。封建时代平民对官吏、仆役对主人都得自称小人。②一地里:一路上,到处。③迤逦:yǐlǐ,曲折连绵。这里有颠沛流离的意思。④过卖:堂馆,酒食店里招待顾客的伙计。)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①,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顺当,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①汁水:指羹汤一类东西。)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①在营前②开了个茶酒店。(①权:暂且。②营前:沧州牢城营前面。牢城,收管发配囚犯的地方。)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这段对话叙述交代了李小二现状,表现小二对林冲非常热情,是一个知恩必报之人;“营前开了个茶酒店”,为下文写林冲与小二亲密来往、陆谦在店里密谋埋下伏笔。]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①了高太尉②,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③到这里。如今叫我管④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在此见你。”(①恶:wù,触怒,得罪。②高太尉:即高俅,浪荡子出身,因踢得一脚好球为宋徽宗赏识,抬举为殿帅府太尉。太尉,宋徽宗时为武官的高级官阶。③刺配:宋时官府在被流放、被充军者的脸上刺字,然后押解到指定的地方去,叫“刺配”。刺,古时肉刑的一种,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色,也称“黥”、“墨刑”。配,发配,发送到边远地区充军。④管:看守。)[林冲对自己遭受统治者陷害的冤情,讲述中虽含有怨意,但更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由此可以看出,林冲此时的思想性格,还没有完全摆脱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的一面。他心中仍旧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显示了他淡泊容忍的性格,而“未知久后如何”,流露出他对于当前处境和未来前途的渺茫心情。但这句话也使李小二明白了林冲的仇人是高俅,为后文写小二识破陆谦阴谋埋下伏笔。]李小二就请林冲到家里坐定,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两口儿欢喜道:“我夫妻二人正没个亲眷,今日得恩人到来,便是从天降下。”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①你夫妻两个。”(①玷辱:沾污。玷,dià n。)[小二夫妻对林冲非常热情,但林冲却怕连累小二夫妻,表明林冲不仅有扶危济困的美德,而且还有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此时还有些自惭形秽的感受。]李小二道:“谁不知恩人大名?休恁地①说!但②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①恁地:如此,这样。恁,nèn。②但:这里是“只要”的意思。)当时管待①林冲酒食,至夜送回天王堂。(①管待:款待,招待。)次日又来相请。自此林冲得店小二家来往,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林冲因见他两口儿恭敬孝顺,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钱。[叙写林冲和小二夫妻的密切交往,感情得以进一步加深,为下文写小二夫妻对林冲命运的关注继续造势。]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与他做本钱”)写林冲在沧州与李小二相遇。本篇开始以林冲与李小二异地邂逅相逢引出故事,着重写二人的关系。先通过一段补叙,交代了林冲与李小二的老交情。从林冲曾经帮助李小二免受官司又接济他路费的叙述中,一方面说明了作为禁军教头的林冲,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有所同情,显示了林冲救贫助弱的本色;另一方面也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为后文情节发展作了准备。随后详述林冲与李小二的对话,介绍了林冲当时的处境,点明了林冲与高俅的矛盾以及林冲对流放生活的态度,反映林冲性格中忍辱求全、逆来顺受、缺乏反抗意识的软弱的一面。最后作品交代了林冲从此与李小二的往来,为下文叙写李小二报信准备了条件。作家在叙述完毕之后说:“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其实,这里的所谓“闲话”是作家的刻意安排。这一部分是故事的必要交代,李小二是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物,作品从描写林冲与李小二关系入手,为主要矛盾冲突的展开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倘若没有这一“闲笔”,林冲扶危济困的火热心肠便无法插入;故事情节的发展链条上,小二为报恩而留意来者,陆某等人诡秘言行的亮相,林冲由委曲求全、心存幻想到奋起反抗、弃暗投明的性格裂变等重要情节也就无法自然、巧妙地展现出来。正如金圣叹所说:“酒生儿李小二夫妻,非真谓林冲于牢城营,有此一个相识,与之往来火热也,意自在阁子背后听说话一段绝妙奇文,则不得不先作此一个地步,所谓先事而起波也。”看似不经意的“闲笔”,个中蕴涵着作家胸有经纬、笔笔不闲、丝丝相扣、文先意后的艺术腕力。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前文是故事引子,作者借用说书人的这句惯用语,自然地转入故事主题。]光阴迅速,却早冬来。[简洁地点明了季节,为下文写风雪埋下伏线。]林冲的棉衣裙①袄都是李小二浑家②整治缝补。(①裙:古时男女都穿裙,这里是指男子的下衣。②浑家:妻子。)[此句承上段续写林冲与小二家关系,特地补写李小二浑家,为她阁子后偷听做铺垫。棉衣二字,呼应“冬来”。]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①,只见一个人闪将②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①下饭:名词,指下饭的菜肴。②将:助词,无意义。)[这几个句子写法非常高明,首先是动词“闪”用得形象,把搞阴谋诡计的坏人那种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了。其次是不将两个人合在一处写,而用反复的手法写着“一个人”“又一人”次第“闪”入,足见来人行动极欲掩人耳目,秘不可宣,这种诡秘的行动不能不引起旁观之人的注意,使故事在平静中陡然掀起波澜,以挑动读者心弦。]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李小二入来问道:“可要吃酒?”只见那个人将出①一两银子与李小二道:“且收放柜上,取三四瓶好酒来。客到时,果品酒馔②只顾将来,不必要问。”(①将出:拿出。将,动词,拿,取。下文“将来”“将汤”的“将”,也是“拿”的意思。②馔:zhuàn,饭食。)[“银子”句点出来人财大气粗,与众不同。“客到”句暗示来人蹊跷,不可捉摸。]李小二道:“官人①请甚客?”(①官人:本来是指有官职的人,但是后来变成了对一般人的尊称,跟现代汉语的“先生”相似。)那人道:“烦你与我去营里请管营①、差拨②两个来说话。问时,你只说:‘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①管营:看管牢城营的官吏。②差拨:chāibō,管牢狱的公差,职位低于管营。)[来人要请的客人是管营、差拨,“你只说”三字吞吞吐吐,见出暧昧,“专等,专等” 反复丁宁,见出急切,种种迹象说明这两位陌生之人的身份非比寻常,所奉使命也非同小可,情节由此进一步布了疑团。]李小二应承了,来到牢城里,先请了差拨;同到管营家里,请了管营,都到酒店里。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个讲了礼①。(①讲了礼:行了见面礼。)管营道:“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那个道:“有书在此,少刻便知。且取酒来!”[管营、差拨来了,他们也与来人素昧平生,问有何事又是含而来露。写到这里,不仅读者与小二一起狐疑,管营、差拨也是一头雾水,情节至此,已够玄妙。]李小二连忙开了酒,一面铺下菜蔬果品酒馔。那人叫讨副劝盘①来,把了盏②,相让坐了。(①劝盘:敬酒时放酒杯的托盘。②把了盏:敬了酒。)小二独自一个穿梭也似伏侍不暇。那跟来的人讨了汤桶①,自行烫酒。(①汤桶:热水桶。汤,热水。)约计吃过十数杯,再讨了按酒①铺放桌上。(①按酒:下酒的菜肴。)只见那人说道:“我自有伴当①烫酒,不叫,你休来。我等自要说话。”(①伴当:随从的差役。)[来人和管营、差拨喝酒酣畅兴浓,“小二独自一个穿梭也似伏侍不暇”,但偏在最需要人服侍的时候,来人却将李小二支使开,这便不能不进一步激起李小二的怀疑,也进一步勾起读者的悬念。这段文字的高明之处在于,作者全从李小二的眼里写陆谦等人的行动,四个“只见”,一个“看时”,表现了李小二冷眼旁观,暗中揣摩的神态,最后写来人把李小二支开,暗示这“营前酒店”里将酝酿一场不可告人的诡计,写得若隐若现,扑朔迷离。]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①。”(①不尴尬:这里是鬼鬼崇崇,不正派的意思,有时也写作“尴尬”或者“不尴不尬”。尴尬,ɡānɡà。)老婆道:“怎么的不尴尬?”小二道:“这两个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初时又不认得管营,向后我将按酒入去,只听得差拨口里呐①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②?我自在门前理会③,你且去阁子背后听说甚么。”(①呐:这里指小声说出。②干碍:关涉,妨碍。③理会:这里是照顾的意思。)[这里写李小二的怀疑和推断。来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早有伏笔,小二亦是东京人氏,家乡话入耳便知。“高太尉”补前文未写,虽则三字,却很关键,小二忍不住产生联想:这两人从东京远道而来,行动诡密,莫非是奉高太尉之令与林冲的现官现管密议什么?出于对林冲的关注,自然会想方设法进一步窥探。]老婆道:“你去营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李小二道:“你不省得①,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②便要杀人放火。倘或叫得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甚么陆虞候③,他肯便罢?做出事来,须连累了我和你。你只去听一听,再理会。”(①省得:晓得。省,xǐnɡ。②摸不着:说不定,动不动。③陆虞候:即陆谦,本来是林冲自幼结交的朋友,后来给高俅父子做帮凶,谋害林冲。虞候,官职名,掌管侍卫。)老婆道:“说得是。”[这是写李小二夫妻密谋,表现了他们的机智和对林冲的关心,同时通过李小二之口引出林冲性格的另一方面:“性急”,“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为下文写林冲“大怒”,寻觅陆谦报仇和在山神庙前大开杀戒埋下伏笔。]便入去听了一个时辰①,出来说道:“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只见那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去伴当怀里取出一帕子物事递与管营和差拨。帕子里面的莫不是金银?只听差拨口里说道:‘都在我身上,好歹②要结果他性命。’……”(①时辰:相当两个小时,这里是一些时候的意思。②好歹:不管怎样,无论如何。)[这场隔墙戏写得极为精彩。“交头接耳”,愈见诡密至极;一个时辰尚未定论,可见事情关涉重大。“只见”二字,写出小二妻听不清楚时则紧贴门板,从门缝中细细观察,而且一边观察细看一边分析推断,关心林冲之状由此可见。一个时辰,只听得一句话;而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却巧妙地与文章末尾“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遥相呼应,真是细针密线,神来之笔。]正说之时,阁子里叫:“将汤来!”[作者借用这个句子收束对小二妻偷听情节的叙述,将几个诡密之人由台后又推到台前,同时巧妙地衔接了上文“讨了汤桶,自行烫酒”句,行文榫接缝合,缜密无隙。]李小二急去里面换汤时,看见管营手里拿着一封书。[照应前文“有书在此” 句。文中故意将书、帕二物件,写得断续超忽,挑逗读者猜测其中内容。]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又吃了半个时辰,算还了酒钱。管营、差拨先去了,次后①那两个低着头也去了。(①次后:接着。)[开头“闪将进来”,酒后“低着头也去了”,前呼后应,写出来人的闪闪烁烁,鬼鬼崇崇。这段文字写陆谦、管营等策划于密室,小二妻隔墙偷听于幕后的情景,前者贼人心虚,怕人听到,只能暗中窃语;后者隔墙之耳,也怕打草惊蛇,只听得一言半语,整个场景藏头露尾,朴朔迷离,唯其如此,才更见逼真。试想,如果小二妻完全听清了陆谦等人的密谋,那么下面的故事发展就会索然寡味;但要是连半句也听不到,那么情节也就无法曲折起伏地发展下去了。只有听得不清不楚,隐隐约约,似是而非,才能在李小二夫妻、林冲和读者的心中,都产生一个共同的疑团──这些人到底要干什么?林冲有没有生命危险?这样才能造成悬念,扣人心弦。所以金圣叹说:“阁子背后听四个人说话,听得不仔细,正妙于听得不仔细。”]转背①不多时,只见林冲走将入店里来,说道:“小二哥!连日好买卖。”(①转背:离开,离去。这里指管营等离开。)李小二慌忙道:“恩人请坐,小二却待正要寻恩人,有些要紧话说。”林冲问道:“甚么要紧的事?”李小二请林冲到里面坐下,说道:“却才①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差拨口里呐出‘高太尉’三个字来,小人心下疑惑。又着②浑家听了一个时辰,他却交头接耳,说话都不听得。临了,只见差拨口里应道:‘都在我两个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那两个把一包金银递与管营、差拨,又吃一回酒,各自散了。不知甚么样人。小人心疑,只怕在恩人身上有些妨碍。”(①却才:刚才。②着:使或叫的意思。)[小二把自己的见闻转告林冲。从话中看出,小二经过了一番梳理,原来不明朗的地方变得明朗起来,因此他断定“只怕在恩人身上有些妨碍”。]林冲道:“那人生得甚么模样?”李小二道:“五短身材①,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那跟的也不长大,紫棠色②面皮。”(①五短身材:矮个子。五短,四肢和躯干都长得短。②紫棠色:黑里带红的颜色。)[小说至此才补写出二人模样。由此可见,哪些材料该写,哪些不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哪些此时写,哪些彼时写,作者极有章法。]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①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①泼贱贼:歹毒无赖的奸贼。)[只认出陆谦一个,留下富安一个不猜出,又留给读者一个疑团。金圣叹说:“此书用笔奇谲,每每如此。”]李小二道:“只要提①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②,走路防跌?”(①提:dī。②噎:yē,食物塞住了嗓子。)[这一段是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林冲走将入店里来”,李小二告知事情原委,二人核对来者相貌,证实确是陆谦。林冲不由“大惊”,情节陡起波澜。]林冲大怒。[李小二面告陆谦四人密商之事,犹如鼓风机煽起了林冲内心深处潜在的怒火,反抗的种子猛然萌发出来。]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①,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①解腕尖刀:一种小型的防身用的尖刀。)[买刀、带刀、寻仇,连续的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林冲恨不得立刻将仇敌碎尸万段的激愤心情,又与前文李小二言“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遥相照应,矛盾冲突的浪头一下子漫涌而起。]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情节发展至此,必以为下文该有生死搏斗,血肉横飞,“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读者也捏着一把汗。]当晚无事。[在读者,必以为第二日该“有事”了。]林冲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①,团团②寻了一日。(①夹巷:大街两旁的小巷。②团团:转来转去。)牢城营里都没动静。又来对李小二道:“今日又无事。”[偏又无事。]小二道:“恩人,只愿如此。只是自放仔细便了。”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①,林冲也自心下慢了②。(①消耗:消息,动静。②心下慢了:渐渐放宽了心。慢,这里是轻忽、松懈的意思。)[林冲寻了三五日,仍无消息,诡秘之人突然“蒸发”,管营、差拨也不见动静。读者不禁怀疑,是不是小二弄错了?是不是小二多心了?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此虚晃一枪,陡起的波澜又趋平静,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第二部分(从“且把闲话休题”至“也自心下慢了”)写陆谦等人又追来沧州谋害林冲,林冲闻讯,买刀寻仇。作品先透过李小二夫妇的所见所闻,写陆谦等人的酒店密谋,一方面维妙维肖地描写了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帮凶贿赂公行必欲把林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险恶用心和鬼蜮伎俩,另一方面也生动地表现了李小二夫妇对林冲命运的关切和同情。其次,写李小二向林冲面告危机。最后,写林冲反抗思想的萌芽。林冲从李小二口中得知陆谦等人欲加害他的阴谋后,在大怒之下,买把解腕尖刀,“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四处找寻仇敌,林冲的性格随着矛盾的激化而进一步发展,反抗的情绪逐步高涨起来。可是,过了几天,看看没有动静,便又“心下慢了”,这表明他内心仍存幻想,反抗意志和斗争决心仍不够坚定稳固,思想的发展出现了曲折。在这一部分里,林冲和陆谦等人尚未发生直接的正面冲突,作品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写新的矛盾冲突的酝酿,故事情节逐渐展开。到第六日,只见管营叫唤林冲到点视厅①上,说道:“你来这里许多时,柴大官人②面皮,不曾抬举得你。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料场③,每月但是纳草纳料的,有些常例钱④取觅,原是一个老军看管;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你在那里寻几贯盘缠⑤。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⑥。”(①点视厅:点验犯人的大厅。②柴大官人:柴进,书中说他是周世宗的子孙,喜欢结交英雄好汉。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庄院,曾得柴进殷勤接待,并写信给沧州大尹和牢城管营、差拨,请他们好好照顾林冲。抬举:这里是关照、提拔的意思。③大军草料场:存放军用草料的场子。北宋时,沧州靠近宋王朝的边界,驻扎军队,所以有草料场。④常例钱:按惯例送的钱,是旧时官员、吏役向人勒索的名目之一。⑤几贯盘缠:这里指一些零用钱。贯,古代把铜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叫一“贯”。⑥交割:办交接手续,打移交。)林冲应道:“小人便去。”当时离了营中,径到李小二家,对他夫妻两个说道:“今日管营拨我去大军草料场管事,却如何?”李小二道:“这个差使又好似①天王堂,那里收草料时,有些常例钱钞。往常不使钱②时,不能够得这差使。”(①好似:胜过,比……好。②使钱:行贿。)林冲道:“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李小二道:“恩人,休要疑心。只要没事便好了。只是小人家离得远了,过几时,那工夫①来望恩人。”(①那工夫:抽空。那,这里同“挪”。)就在家里安排几杯酒,请林冲吃了。[这一段写陆谦、管营开始实施计谋。管营终于露面,说明计谋已然安排妥当,却用柴大官人四字将其险恶用心遮掩得天衣无缝,必欲害之,却先抬举之,关照之,体贴之,不仅林冲不解个中奥妙,连李小二也误以为“没事”,故事就用这种外弛内张的手法慢慢引向高潮。]话不絮烦①,两个相别了。(①话不絮烦:这是作者依照“说话”的体例插入的话,意思是不再罗嗦。)[小说借此收束对李小二的叙述。金圣叹说得好:“衬入一句闲话,不知者以为可删,殊不知前文特地插入李小二夫妻,止为阁子背后一段奇文耳。今已交过排场,前去草料场,更用不着小二矣,则不如善刀而藏之,故以此一语为小二作收束。”]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①,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①花枪:较短的一种枪。)[点出尖刀、花枪,既与林冲武士身份相符,又为山神庙血刃仇人埋下伏笔。]正是严冬天气,彤云①密布,朔风②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①彤云:浓云,阴云。②朔风:北风。)[课文题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此处开始照应题目写雪起,从此文势也如这雪,满天风雪象征高俅之流构成的社会环境如刀风剑雪,暗示林冲处境极其险恶。同时因为风狂雪大,天气严寒,导致林冲市井沽酒,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又没买酒吃处”并非闲笔,有此句,便使老军投东一语不谬,为后文写林冲沽酒必欲投东埋下伏笔。]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① ,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①仓廒:收藏粮食的仓房。廒,áo,仓库。)[接连点出三个“草”字,为后文起火预作布置。]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①。(①向火:烤火。)[草,最怕是火,偏又点出火字。]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①。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①官司封记:官府的封条。官司,旧时对官吏和政府的泛称。)老军都点见①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①点见:点明。)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意在点出火盆二字,却用锅子碗碟陪衬,行文自然,如风行水上。]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二三里便有市井①。”(①市井:小市镇。)[大葫芦,及投东大路一句,看似信手写来,可有可无,却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因为天冷,林冲自然想到沽酒驱寒,因而路过古庙;因为外出买酒,草厅坍塌才未伤及林冲;因为无处过夜,林冲只得折回古庙;因为寄宿古庙,高俅的诡计才未能得逞,又因为投宿古庙,林冲才能隔墙偷听,洞悉敌方计谋,于是毅然奋起,手刃仇敌。所以此三句乃是故事机关所在。]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这一段写差拨带领林冲来到草料场和老军交差,一切都很平静,不见丝毫杀机,处处显示大战之前的宁静。]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①,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①被卧:被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火字渐写渐大。课文选自《水浒》第七回,回目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读至老军向火,犹不以为意;及读至此处,未有不动心,这“火”莫非是林冲失火而为?]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极写屋旧摇摇欲坠,为后文草屋倒塌设下伏笔。]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个句子反映了林冲随遇而安、心存侥幸的性格特征。敌人已经磨刀霍霍,刀把子搁到了脖子上,他却还在想着如何冬去春来,长久在此安身立命,可见虽然炉内之火在熊熊燃烧,但他内心刀劈仇人的怒火却已经熄灭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①些酒来吃?(①沽:买。)[这个句子看似信笔写来,却是如诗如画的绝妙文字,先写天寒,再写身有寒意,再写心头寻思,方才写到沽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情生文,文生情”。]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①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②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③,迤逦背着北风而行。(①拽:zhuài,拉。②信步:任着脚步。③碎琼乱玉:比喻落在地上的雪花。琼,美玉。)[将火炭盖了,里门拽上,外门锁好,出门时的一连串动作,写出了林冲的精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一再交代“投东”这个方向位置,含意颇深: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而林冲在草料场出出进进都是向东,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那雪正下得紧。[再次写雪,一个“紧”字,见雪大,更见雪密雪急,为后文伏笔。]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①道:“神明庇祐②!改日来烧纸钱。”(①顶礼:跪拜。②庇祐:保佑。)[这为下文草厅倒塌后林冲来庙中投宿埋下伏线,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也表现了林冲孤苦无依的心态。武艺超拔的堂堂英雄,被人陷害,万里为囚,挣扎在急风暴雪之中,孤身一人,无依无助,只好在现实世界之外寻求山神的庇护,作者借以揭露人间的不平和丑恶。]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①在露天里。(①草帚儿:当酒旗用的草把,旧时用来挂在酒店门前做招引顾客的标记。)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辨物识人,一来省去许多自我介绍的文字,二来可增加生活的风趣。]店主道:“ 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①三杯,权当接风②。”(①酌:zhuó,斟酒,这里指饮酒。②权当接风:就算当作欢迎你。接风,原指设宴接待远方的来客。)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细写林冲慢慢喝酒,用以挪延到雪重屋塌。“留下些碎银子”,说明林冲有长久打算,准备他日再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再一次用一个“紧”字写雪,虽属粗画浅描,但却形象地描写出雪愈下愈猛,铺天盖地的气势,烘托出林冲这位落难英雄的困窘,另一方面这个“紧”字最易使人联想到陆谦等人正在紧锣密鼓,暗中策划,形势越来越紧,林冲的命运到了生死紧要关头。所以鲁迅说:这个“紧”字极富“神韵”。]第三部分(从“到第六日”至“到晚越下得紧了”)写林冲接管草料场。这一部分,作者以圆熟灵动、细腻入微的笔触,描写了林冲雪夜向火,老军留赠酒葫芦,草料场风吹屋动,林冲市井沽酒等一系列生活细节,写得平淡、轻松、若无其事,表现了高潮到来前夕却越发“密云不雨”般地平静。林冲在寻不见仇人,思想有所松懈的时候,突然被抬举去管草料场,内心疑惑:“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于是“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去草料场,表明林冲并没有完全放松对仇人的警惕。但是,他心存侥幸,接管草料场后,看到四下崩坏风吹摇动的草屋时,仍然准备雪晴了,去城中唤泥水匠来修理,以便过冬;沽酒途中,路过山神庙,求“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吃完酒后,留些碎银在店中,准备他日再来,这一切都说明林冲在风雪紧逼生命攸关的境遇中,仍旧想安安稳稳的过活,后来走上反叛的道路全是逼迫无奈之举。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忽听得林冲叫一声苦,却不知有何灾难临头,让读者大出意外,大为心惊,好比十二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金圣叹赞道:“意外,惊才怪笔!”]原来天理昭然①,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①天理昭然:指老天爷明明白白,能主持公道。这是封建的宿命论思想。昭然,明白的意思。)[此处交代事由。雪大、雪密、屋旧、吃酒时间长,四者相加,压倒草厅。这个偶然的变故,却使林冲意外地绝路逢生、免于死难。所以,作者忍不住兴致大发,感慨系之。]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写花枪葫芦,又带写雪,一石三鸟。自林冲来到草料场,文中前前后后写花枪处不下七次,真是人在枪在,枪在人在,但读者不厌其烦,不厌其详!因为这样写,既符合林冲枪棒教头的身份,又表现了他的谨慎、警惕、细心的性格特点,为后文枪挑仇人埋下伏笔,使故事情节肌理缜密,天衣无缝,合情合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首先想到的不是行李物品,不是今夜何处投宿,而是担心“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这个细节突出地写出了林冲性格精细的一面。前写林冲离开草场“盖上火盆”,此处写林冲回到草场又探摸火盆,两处提到“火盆”的细节,这不是作者信笔写来,而是独运匠心的安排,知微显著,以小见大。就情节而言,盖上火盆,火种浸灭,说明草场起火,不是因火盆之故致使自行失火。无此交代,读者会生疑问;经此轻轻点笔,就让人不生歧义,明了必是陆谦放火无疑,情节合情合理,严密周到,无懈可击。再就性格而言,林冲一盖火盆,二寻火种,说明他管草场,战战兢兢,不敢造次,事事留意,处处小心,生怕由于自己不慎而酿成大祸,吃罪不小。长期的曲折遭遇,培养了他心细如发的性格特征。这里的两处火盆细节,就是出色的点染。明代评论家袁无涯认为,这样的交代“不独用心细腻,又伏后火种无根”。]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为一夜计,唯此为急。]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黑”字极关紧要,紧张气氛越来越浓,所谓风高放火、月黑杀人,陆谦、差拨这类夜游的魑魅魍魉蠢蠢出动了。]寻思:“又没打火处①,怎生安排?”(① 打火处:烧火做饭的地方。)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再提古庙,与前呼应,才知刚才“神灵庇佑”乃是掩护,目的旨在为后文安排一合适场所。]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①将过来靠了门。(①掇:duō,拾取。这里是搬的意思。)[掩门、掇石,用以防盗防风雪,既合情理,又为少顷陆谦、差拨推门不开,林冲得以隔墙偷听埋下伏笔。]入得里面看时,殿上朔着一尊金甲山神①,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①金甲山神:披着金色甲衣的山神。)[此为下文林冲祭神埋下伏笔。]团团①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①团团:周围。)[虽然天黑,但值雪夜,故能看见。前文交代山神庙离草料场仅半里之隔,此处又交代周围没有邻舍,这便说明了林冲为何只能夜宿山神庙,而陆谦等人也为何独来此处观火,为仇人最终相遇于此作了周密交代。]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①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①上盖:上身罩着的外衣。)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林冲脱衣铺被,放枪取笠,饮酒吃肉,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表现此时悠闲到了极点,根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来应付突发的事变,正所谓与人无患,与物无争,而不知大祸已在数尺之内。如此盘马弯弓,蓄势待发,便于表现下文情势急转,林冲长久压抑在内心深处的仇恨之火猛然爆发。]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仅半里路程,故能听见。]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跳”的动作,写出武人特有的警觉;“壁缝里看”,表现林冲特有的细心。]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前面一再写火盆内之火乃是虚火,直至此时方引出回目题中之真火。]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先听说话声,后听脚步响,写林冲细致处。]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与前写林冲掇石照应。因有此石压门,才有下面隔门偷听之戏。]三人在庙檐下立地①看火,数内②一个道:“这条计好么?”(①立地:站着。②数内:其中。)[本是走卒向主子表功,但却道出了全部阴谋,原来假惺惺提拔林冲来管草料场就是要用火将其烧死,然后再栽诬是林冲自己不慎失火所致。]一个应道:“端的①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②没得推故了!”(①端的:真的、确实。②张教头:林冲的岳父。林冲刺配以后,高太尉的养子高衙内屡次威逼林冲妻子嫁他,张教头总是以尊重女儿的意愿,等林冲回来团聚为理由推托。)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①!”(①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这回可真被我们收拾了。吃,被。)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①,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②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①应承:答应。②央浼:恳求,请托。浼,měi,央求。)[从陆谦、富安之口补写东京林冲家中及高衙内近况,交代高俅派人赶来沧州谋害林冲的原因。]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①!”(①待走那里去:能逃到哪里去。走,逃跑。)[走狗献媚邀功。]那一个道:“这早晚①烧个八分过了。”(①这早晚,这时候。)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此语暴露了这伙奸人计谋的歹毒:要林冲死也是死,活也是死。林冲已经被逼到无路可走的境地。]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不仅要将林冲害死,而且竟然要拿了他的尸骨去向主子邀功,此语最充分地暴露奸人的残忍狠毒,也最能激发林冲的深仇大恨。请读者在意了,如果没有这句话,读到前面,精细的读者也许会想,林冲不是正可以将计就计,假托被烧死而从此隐姓埋名吗?但现在告诉你,林冲的这条路也被堵死了!所以,这句话最能显示作者文思的周密。这段文字写林冲隔墙听声,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文字,等于是贼人的自我招供,一连九个“一个道” ,字字分明,声声不漏,句句入耳,使林冲终于真相大白,猛然觉悟,一下子点燃起胸中的复仇烈火,不顾一切地挺枪杀死仇人,思想性格发生飞跃的突变,故事立即进入高潮。]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①。(①富安:高衙内身边的帮闲,与陆谦一起参与谋害林冲的勾当。)[前文猜出陆谦,此处补出富安,行文前后照应,疏密有法。]自思道:天可怜见①林冲!(①可怜见:向人乞怜的词,就是“可怜我”。)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照应上文“天理昭然,佑护义士善人”句,林冲把这使自己死里逃生的偶然巧合当作天意,天不灭林冲,天要林冲灭恶人,这与《水浒》反复宣扬的高举义旗,替天行道的主张吻合。]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前文反复叙述花枪全是为此一笔。]左手拽开庙门,[胸中有万丈怒火冲天,行动却是轻风掠地,悄无声息,这掇、挺、拽,动作蝉联而下,表现了林冲临阵谨慎心细,如此才可出敌不意,一击而制众敌于死命。]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空旷苍茫的荒野,寂静无声的夜晚,这声张正义的猛然一声“大喝”,如火山爆发,如五雷轰顶,这是林冲造反的宣言,复仇的号角,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些丧尽天良、心虚胆怯的贼人不由不吓得呆若木鸡。]林冲举手,肐察①的一枪,先搠②倒差拨。(①肐察:形容枪扎下去的声音。肐,gē。②搠:shuò,刺,戳。)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差拨、富安,皆一气叙完,独陆谦作两半叙述,此先顿下半句。笔法摇曳多姿。]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①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①劈胸:照准胸口。)[自李小二店中吃酒买刀,来草料场之日带上刀,此后草料场买酒来往文中,只勤叙花枪葫芦,更不以一字及刀。直至杀陆谦时,忽然掣出刀来。前后遥遥相照,细针密线,天衣无缝。]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①’!”(①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成语,意思是说,即使杀人可以饶恕,你这种作恶多端的行为也是情理难以宽容的。)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①,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①剜:wān,挖、削。)[林冲杀陆谦,先用脚踏住胸脯,把那口刀搁在他的脸上,来一番义正辞严的训斥质问,这等于是正义的法庭对死有余辜的奸贼所进行的罪行判决和道德审判,“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八个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受尽奸贼迫害的英雄,举刀杀人行动的理直气壮,正义凛然;充分揭露了高俅、陆谦这些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的卑鄙、狠毒和罪恶。接着写林冲不仅将其杀死,而且掏出他的心肝,处之以人世最残酷的极刑,旨在看看他是怎样的一幅狼心狗肺,表明了林冲对这个趋炎附势,攀龙附凤,因而背亲弃友,恩将仇报的奸佞小人的切齿之痛,不如此不足以解心头之恨。]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①,且吃我一刀!”(①恁的歹:这样坏。)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以上写林冲击杀仇人时,动作干练利落,迅雷不及掩耳,几声大喝,威震敌胆,气撼五岳,其英武之态,活现眼前,使林冲的性格在连贯性的动作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写陆谦三人惊呆,连用两次“走不动”,生动地表现了这些惊弓之鸟在气丧胆破之余的痴呆。对于在精神崩溃时的人物,这样刻画,确是于事合理,于情不乖的传神笔致。金圣叹评论这段描写:“以一个人杀三个人,凡三四个回身,有节次,有间架,有方法,有波折,不慌不忙,不疏不密,不缺不漏,不一片,不繁琐,真鬼于文,圣于文也。”]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与前文“神明庇佑!”句照应,在林冲心中,此次逢凶化吉,报得大仇,全是神灵庇佑,因此以仇人头颅祭告神灵,以示虔诚,同时也向世人显示,自己手刃仇敌,是得神灵暗示的神圣之举。金圣叹评点:“三个人头,安放得好,又算示众,又算祭奠,又算结煞。”]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① ,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①搭膊:一种布制的长带,中间有个袋,可以束系在腰间,又称“搭包”。)[前文写林冲脱衣,逐件叙述一遍,表现他的悠闲,此处叙林冲穿衣,又逐件叙述一遍,显出林冲杀人之后沉静坦然。后来林冲辗转到柴进家,躲避官府的追捕。由于官兵追杀很紧,要挨家搜查,柴进就把他介绍到梁山泊白衣秀士王伦处。从此林冲加入到农民起义的队伍。]第四部分(从“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至末尾)写林冲杀人报仇。这一部分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作品先写草厅倒塌,林冲借宿山神庙,借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草料场火起,把故事引向高潮。陆谦、富安和差拨三人在庙门外得意忘形地对话,把高俅、陆谦等人的阴谋和盘托出。林冲隔门倾听,血淋淋的事实,打破了林冲的幻想,封建压迫者的步步紧逼,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真面目,思想性格发生了根本转变,由动摇到坚定,由忍让到斗争。面对着残忍狠毒的仇敌,长期积压在胸中的满腔怒火象火山一样迸发,化为反抗的行动,亲手杀死仇人,终于在逼迫之下不得不走上了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道路。【高考知识点初涉之小说标题】一、标题作用答题思路指津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如《黄昏渡》:“作者以‘黄昏渡’为题目有何用意?”(1)标题“黄昏渡”至少包括时间“黄昏”和地点“渡口”,这就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创设特定的活动背景。(2)“黄昏”作为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其实也是一种夕阳西下的景象,加上地点在人迹罕至的荒郊野渡,无形中形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画面,渲染了萧索的氛围。(3)对于小说主人公老何而言,隐喻他的人生已是“黄昏”,在人生的黄昏幡然醒悟,配合警方抓捕逃犯,守候黄昏迎接美好的明天;同时也隐喻年轻盗贼的命运已到“黄昏”——穷途末路,不可能逃脱法网,给人以警醒作用。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如《半张纸》:“小说标题‘半张纸’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分析。”(1)半张纸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先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2)半张纸是主人公对爱妻思念之情的载体;(3)半张纸与“两分钟”“两年”一起深化了小说主题。如《炊烟》:“你认为小说为什么要以《炊烟》为标题?”(1)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中写到饥荒年代吃人时升起的炊烟,让人印象深刻;(2)有隐喻象征的作用,炊烟代表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温暖宁静生活的向往;(3)有揭示主题的作用,小说中今昔不同生活的对比,能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如《白痴》:“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为什么以“白痴”作为小说的标题。”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白痴,故事就是围绕发生在白痴身上的事来铺开故事情节的。(1分)并且以“白痴”为题与文中他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白痴” 相呼应,(1分)展现了少年的心路变化历程,突出了作者对不文明行为的无比愤怒。(1分)同时小说中白痴的热心奉献、行为文明、情感丰富,(1分)跟正常人的情感冷漠、爱心丧失、无视文明的现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1分),以“白痴”为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从而能够引起读者深思,深化了主题。(1分)总结: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二、标题含意答题思路指津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如《梦非梦》:“如何理解小说标题‘梦非梦’的含义。”题目的本意是“梦不是梦”,小说内容叙述的是关主任做了个梦,可现实中小李、小金并没有把它当做梦来看待(“梦非梦”的第一层含义);而后关主任竟然也把梦中的事情作为衡量、提拔下级的依据,也就是说关主任也没有把梦仅仅当做梦而已(“梦非梦”的第二层含义)。这两层含义,实际上都是“梦非梦”在文中的指代意义。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如《锁》:“小说题目‘锁’有什么含义?”这里的“锁”表面意思是小说中写的“门锁、双保险锁”,实际上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心锁”;一实一虚,一表一里。《暗记》:“试分析题目‘暗记’的含义。”“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指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而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也是一实一虚,一表一里。总结: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①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②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③一语双关,双层含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小说标题】【答案】1、语义双关在于突出了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激烈的思想斗争和思想飞跃,2、“风雪”叙述了主人公由面临逆境、险境、又象征着成为了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3、“风雪”既是恶劣的自然气侯,又暗喻黑暗的社会政治。【解析】这一标题,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是“林教头”,故事发生的环境是“风雪”之夜,人物活动的处所是“山神庙”。创造了一种凄凉、悲壮的诗的意境。风雪一词语义双关在于突出了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思想飞跃,领略了作者命题的苦心,在于突出林冲性格的逆变。把“风雪”看作动词,应该怎样理解其内蕴才更为妥贴呢?《水浒传》第十回原文有这样一段情节:林冲用尖刀先后把差拨、富安、陆谦的头都割下来,插了尖刀,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金圣叹对此是这样评点的:“三个人头,安放得好,又算示众,又算祭赛,又算结煞。”据此,我以为,在林冲看来,陆谦等人干了丧天害理之事,竟然在山神庙前津津乐道,是对山神的亵渎;也是他自己在山神庙这块净土杀人(尽管是该杀该剐的恶人)后,祈求山神谅解他对神灵的不敬。深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题意应是:林教头愤怒地报仇雪耻、疾风般地洗刷下被亵渎的山神庙。动词说不仅在语言形式上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陆虞侯火烧草料场”视为工对,而且窥得了林教头的主导性格是安分守已、正直忠厚。 同时“风雪”叙述了主人公由面临逆境、险境、乃至绝境而变泰发迹的坎坷经历,都是抒 写的主人公经受了一场空前的劫难,而这场“劫难”便成为了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其遭遇从表面上看,与自然中的“风雪”密切相关,而其厄运实质上并非“风雪”所致,而是“人事”造成的。具体地说,是人物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决定的,是人物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境遇造成的。拿林冲的遭遇来说,那场“风雪”使他受尽酷寒,大雪压倒茅屋,不得不投宿山神庙。但“风雪”之灾并不危及林冲的性命,而高俅指使陆谦策划的恶毒阴谋,则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是以高俅为代表的反动统治者把林冲逼上了一条死路(“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风雪、山神庙”是林冲人生道路的转折点,造成转折的根本原因不是“风雪”,而是横行不法的邪恶势力。因此,作品的“风雪”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即用“风雪”这一恶劣的自然气侯暗喻黑暗的社会政治,从而用虚实相间的含蓄笔法,写出了人物所遭受的险恶境遇。如此看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题意,我们不妨可以理解为:林教头遭难山神庙,或林教头在山神庙劫后余生、逢凶化吉。这样理解,也合乎作品“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主旨。 【高考真题2014年浙江卷】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5分)走 眼王伟锋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赵老板声名日隆。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 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扬扬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被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本文有删改)答:①“走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③“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主题。【高考知识点初涉之人物形象】(一)归纳方法 1、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2、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征。3小说人物的所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4、文中作者或其他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解析。【林冲人物形象分析】林冲武艺高强,富有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同时又有奉公守法、忍辱负重、软弱善良的一面。(课文解析)林冲的才能和社会地位,使他养成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思想性格。他不满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社会现实的黑暗,明知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也只是淡淡地说一句“我因恶了高太尉”而已,并且自认是“罪囚”。对李小二,尽管有恩于他,还“恐怕玷辱”。甚至在调他去草料场时,他不但没有意识到是新的阴谋,反而认为是“好差使”,还想“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等,这都说明他的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还有服完刑后与家人团聚的幻想。然而,他毕竟是一个耿直、磊落、血气方刚的汉子,是一个“摸不着便杀人放火”的“性急的人”,他的“涵养”也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当他得知陆虞候前来追杀时,先是“大惊”,要“叫他骨肉为泥”,既而“大怒”,带刀“一地里去寻”。当他明白火烧草料场的真正原因时,再也无路可走,“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只有拼个你死我活,才可能绝处逢生。一声断喝,表明林冲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经过这场血的洗礼,他彻底摆脱了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之风,走上反抗的道路。林冲性格的发展和生活道路,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课外延伸】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出场,这个大家要注意,要充分地理想化的话,那么一开始,写一个正面的英雄人物,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水浒传》人物出场,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  你想想看,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军官妻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以后,他把这个人、把调戏他妻子的人肩胛扳过来。这个地方有一句描写非常精彩,怎么写的呢?就是“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 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这个小说写得非常好,因为刚刚认识鲁智深,大家好武,而且讲义气,新认识的结义兄弟。鲁智深就带着一帮泼皮来帮他打,结果鲁智深来了以后,他把高衙内放走了。  但是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怎么说呢?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我不怕。他说“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你看,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水浒传》不只是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据。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所谓上山就是造反的意思,就是反叛统治阶级,就是敢于起来抗争。林冲上山是走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水浒传》写人物,我在这儿提一句,大家注意,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性格,上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这个不同的道路是跟他性格有关系的,这个性格又是跟他的家庭出身、他的生活境遇有关系的,这个写得非常好的。你看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是最曲折的,我就不细说了,大家去看,很曲折。鲁智深是最爽朗的,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样;李逵是最痛快,鲁智深是非常爽朗,一点都没有瞻前顾后,凄凄惨惨切切,那种情景一点没有,非常爽朗、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主动地向统治阶级出击。军官当不成就当和尚,和尚当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但是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大家不要忽略了。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过,他说“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所以你看小说写得很好,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那个对立面、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  所以接着就写他想苟安,忍。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就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就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的家,骗到陆谦的家里面楼上,要想强暴,想侮辱。这个时候他也不加追究,只是气愤地把陆谦的家里砸了个粉碎。因为在陆谦的家里,把陆谦的家砸一个粉碎。这时候有一段描写,小说有一段描写也是值得注意的。就写“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大家注意这个解腕尖刀很有文章的,“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 。找陆谦去了,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注意这个地方,写得非常准确、非常精彩。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你应该找高衙内,对不对?你怎么去找陆谦?这里边有两个意思我觉得大家要体会。第一个意思,还是怕高衙内,吃着他的请受,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这就是写林冲重义。通过这个情节,还有弦外之音,还有潜台词,就是说陆谦是我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注意,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么到了以后,他发配沧州以后,作者又一次点示我们林冲好义。就是什么呢,大家读过很熟悉的“风雪山神庙”。他到了沧州以后,正好有一个卖酒的李小二,李小二称林冲是“恩人”,而且报告他陆谦、高俅他们、高衙内派陆谦到沧州杀害他。那么李小二为什么要跟他报告呢,因为这个很冒险的、冒生命危险的,就是因为过去林冲救过他,他吃了官司以后,他帮助了他,而且给了他钱,所以他称林冲是恩人。那么这就写出了林冲的克己好义、乐于助人的这种侠义心肠、讲义气。所以后边是明点,前面有暗点,这都是写林冲思想性格转变的依据。  所以作者就是通过这么一个情节,通过林冲妻子被花花太岁高衙内看得长得漂亮,去加以调戏,这样一个情节,写出了林冲的性格。既写出了林冲的性格,又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统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这样也就揭示出来梁山起义事业为什么会逐渐发展壮大,很多人都要投奔梁山,梁山事业壮大,就是因为逼上梁山。逼上梁山在林冲的身上体现得最鲜明、最突出,走投无路了,然后才上山。但是,林冲到这个时候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你看小说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这样的话,读者就对于罪恶势力更加憎恨。  你看我们读到“野猪林”,就记得这个情节。一路上押监他的是董超、薛霸,两个差人,一路上对他真是非常地厉害,虐待他。水也很烫的,用烫水让他洗脚,烫得非常厉害。后来走到什么地方呢?走到野猪林,就是笼罩着烟雾的野猪林,这时候受到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所以你想,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所以《水浒传》写人物在特定情景之下,不同的人物会说不同的话,这个很多的。比如说武松打虎,打虎之前在酒店里面喝酒,喝了很多酒。店老板叫他不要上山,因为山上有老虎,这儿有政府的文告,他不信。他说你是开黑店的,想我留在这儿晚上害我,他走了。而且说就是有虎,老子也不怕,豪言壮语。但是快上山的时候,小说写得很准确,看见印信榜文,他在路上看见两次公告,一次只有白纸,没有盖章的。第二次看见印信榜文,这个小说写得很准确,就是政府盖了官印的,这个是真的,这个时候就写武松他有思想斗争。武松是非常好面子的,在生死关头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上山,但是这个面子还是要要的。大家想想,如果是李逵和鲁智深,那就痛快得多,不怕就上去,要怕就回去,没有那么多讲究。所以《水浒传》写人物在特定情景之下,特定的人物性格他会说什么话,不能换的,是性格化的。  然后这个时候,一路保护他的鲁智深到了野猪林,就要跳出来,跳出来以后,想把杀害他的两个人干掉。你看这个时候,林冲又出来跟他说好话。林冲的这个能忍的性格我们读者都不能忍,对他这种性格不能忍,把你迫害成这样,马上就要把你杀掉了,你还替他们说好话,这种能忍的性格,真是无以复加,简直叫我们读《水浒传》的人都不能忍。但是现在他忍了,不断地写他这种能忍的性格,同时也揭示他善良的一面。一直后来到草料场,让他到草料场,也是个阴谋诡计,放火烧死他,他不知道。他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结果去了以后,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亲耳听见,说要把林冲的骨头,烧死了以后,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个时候是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你看林冲转变以后,从“火并王伦”开始,到以后,以后反对招安也是很坚决的,判若两人。但是这种性格的巨大转变,是一步一步写出来的,有生活的依据,令人信服,这才是有血有肉的英雄。   第二点,我想讲一讲《水浒传》的细节描写。细节可以说是生活的血肉,我们在生活里边,并不是每天都是那种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总是普普通通,平凡的生活琐事比较多。所以细节是生活的血肉,也是小说艺术的血肉。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离开了细节描写,就没有小说的艺术。“风雪山神庙”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中学里面就学了。那个戏真是非常细腻。让他管那个草料场,我刚才讲了,他以为是好差事,实际上是一场阴谋,放在那儿去准备烧死他。他去了以后是一个什么情况呢?外边下着大雪,进屋以后,他就拿起柴炭点火,生起焰火来。但是这个草棚已经坏了,风都可以刮进来,很冷,所以当时写林冲怎么想呢?怎么过冬呢?他就想等到天暖和以后,待雪停了以后,到城里边去要唤一个泥水匠来,把它修好。这是什么意思啊?这是想在这个地方好好过日子,对不对,不是凑合,想等雪停了以后,把这个草棚修好。然后就写他烤了一会儿火,烤了一会儿火以后还是冷,就想到前面那个老军指示他五里之外有一个卖酒的地方,可以去买酒喝。他因为太冷,就想到那儿去买酒。走以前,你看写这个林冲性格非常精细。把这个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信步投东”。注意他锁门,前后两次写他锁门,这个门有什么好锁的,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而且都破了,他还锁,林冲这个人很谨慎。然后在半路上经过一个古庙,就是山神庙,他还怎么呢?还进去顶礼膜拜,求这个神来保佑他,保佑什么呢?就是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都走到这步田地,简直是走投无路了,他还是这种心思、打算。然后喝完酒以后,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两块牛肉,迎着风又回到草料场。结果一看雪下得越来越大,把草厅压倒了。他这个时候想,怎么办呢?就把这个花枪,注意这个花枪,花枪、葫芦放在雪地里边,生怕那个火没有灭,伸着手从破败的墙壁伸进去摸一摸,摸到雪水已经把火完全浸灭了,他才放心。然后抱着一床破棉絮,挑着他的那只枪,挑着他的酒葫芦,然后到山神庙去。这个金圣叹读《水浒传》我劝大家好好去看看,他有的批语很精彩的,他这个地方读得很细。他就批了一句,他说:“只拿一条破絮被,说明过一夜,第二天还要回来。”他读得很细,那就是说什么呢?就是今天晚上暂时过不下去了,我到山神庙躲一个晚上,我还得回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能够忍受,还是要想平平安安地在这个地方过日子。  所以通过“风雪山神庙”,一系列的非常细腻的细节描写,揭示了林冲的内心世界。好端端的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一个美好的、幸福的家庭,被高俅、高衙内迫害到这种凄凄惨惨的地步,还没有想到要反抗,还要想到安安生生地过日子。你们看,作者是到无以复加之处还要加一笔。一直到草料场火起了,他听到火起的声音,想起来了。一般的人,人之常情,想到这个情况,我是看草料场的,现在草料场火起了,赶快逃跑啊,对不对?他不,他首先想到的是赶快去救火,你说林冲忍受到什么程度,善良到什么程度,他想到要去救火。我刚才讲了,亲耳听到门外陆谦他们说,这次把林冲烧死了,我要拣他的骨头去请赏。这一下子,怒气爆发出来了,打开门出去报仇,这才最后进行了转变。  所以这个细节描写,“风雪山神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他的动作、他的心思、他的整个发展过程,都写得非常细。下边就是写林冲最后打开庙门出来杀人了,林冲出来以后先是举手一枪,先把那个差役杀死。作者在这个地方写林冲杀陆谦写得很细的,比那两个人要细。这就说明他不是为写杀人而写杀人,而是通过杀人写林冲思想性格的转变,写他走上革命的道路。所以他满腔的怒火、满腔的怨愤、满腔的仇恨,一下子爆发出来,是要痛痛快快地报仇。所以他对付这两个人以后,就来对付陆谦。他就大声地喝道,“好贼,你待哪里去”,往哪儿跑,“批胸只一提,就把他提起来,然后丢翻在雪地上”。这个时候小说写林冲杀陆谦写得很有讲究。他这个时候不要花枪了,他把枪拿来插在雪地上,“脚踏陆谦的胸口上”,踩在他的胸口上,然后从身边取出一口刀来。我前边讲,你们要注意这个解腕尖刀,这个时候取出来解腕尖刀在陆谦的脸上割着,先不杀他。然后发表了一篇革命的宣言。   所以作者写林冲杀人,不是一般的杀人,是写他革命造反的革命性和正义性,他杀人杀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写出一个英雄人物。所以这里写林冲杀人写得是很有讲究的。有这么几点:第一,他能分清主次,主要敌人是陆谦,我先不对付你,我先把两个次要的解决了,然后集中力量来收拾主要的仇人陆谦,这是一点,能分清主次;第二,不是不明不白地就把对方杀死,而是先问罪谴责。刚才我讲的,杀得光明磊落、理直气壮,革命宣言,我为什么要杀你?你太坏了,背信弃义;第三点,就是写他杀三个人的杀法是不一样的,用的武器不一样,杀法也不一样,详略也不一样。所以总体来说,林冲杀人杀得有身份。什么叫有身份?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有斗争的经验。有性格,他很精细,很讲究策略。有思想,那就是为正义而杀人,不是不明不白,随随便便地去杀人。有思想,有章法,就像我们写文章一样,主次、详略都要搞清楚。哪个为主,哪个为次,哪个详、哪个略,先杀谁、后杀谁,很有章法。  大家想想看,如果换成李逵报仇,是一种什么杀法?显然是另外一个样子。所以《水浒传》写人物完全是性格化的,写得非常好。《水浒传》对一些小的物件的处理,也是非常精细的,很值得我们注意。前面我提到挑酒葫芦的花枪,不断地写,不是随便的。不断地写他用花枪挑着酒葫芦,几次写到。这个地方你要注意了,我们读得不细的话,就以为那个花枪是挑酒葫芦的,实际上不是,实际上报仇要杀人的。还有就是李小二报告林冲说陆谦他们追到沧州来了,可能要害你。林冲是专门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到了最后报仇的时候,一只脚踏在陆谦的胸口上的时候,这个时候从身上拿出解腕尖刀来了。特意为你准备的,此时不用更待何时,对不对?所以俄国的大作家契诃夫讲剧本创作的时候,他有一句话,他说,你如果在第一幕里边,写墙上挂着一把枪的话,那么你在后边一定要放枪,要不你这把枪就不必挂在这儿。所以我说前面写的挑酒葫芦的花枪,还有那把解腕尖刀,都是墙上挂着的“一把枪”,后边就派上用场了。所以我们读《水浒传》要读得很细,作者有艺术匠心的地方,不要马马虎虎读过去,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谢谢。 (二)解题思路分四步走:  1、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如果从文中能够直接找出能概括人物特点的词语,就不要再概括。3、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4、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三)答题模式 ①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型 如:(2009年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总括身份)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分述性格特点) ②单句下定义型 如:(2007年宁夏、海南卷《林冲见差拨》)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⑴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2分)(2)对比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4分) ③分点概括型(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 (2011全国卷)“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 (四)误区 1、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  2、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 3、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高考真题:2010安徽卷】11.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的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5分)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确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子,左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鸣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烦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的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 ⑤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要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什么时候能成?”“打今儿个算,要十日。”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纸片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成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就不再理罗永才,低下头,又一锤一锤,洗手下的那块石碑去了。 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试题答案】技艺高超,讲究信誉,为人朴实,心地善良,从容淡定。【试题解析】根据文中作者的介绍,王石匠是一个普通的靠洗碑为生的农村手艺人。文中罗永才认为他“手艺很好”,下文两次石匠的劳动场景描写确实显示了他的高超手艺。通过罗永才与王石匠的对话及神态描写,可以看出王石匠为人真诚质朴,没有多余的言行,没有做作的表情。通过王石匠指点罗永才上山调整心绪,可以看出王石匠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通过“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的神态及行为描写,可以看出王石匠是一个心理淡定的人,待人对事有一颗平常心。从承揽洗碑之事,有可以看出他做事讲究诚信和敬业。再例如:【高考真题:2014·江西卷】概括文中铁良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抻 面①阿 城铁良是满族人。问他祖上是哪个旗的,他说不知道,管它哪个旗的,还不都是要干活儿吃饭。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面是随时有客要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铁良原来有几股钱在店里,后来店叫政府公私合了 营,铁良有些不太愿意,在一个公家人面前说了几句。公家人也是以前常来店里吃铁良抻的面的主儿,劝了铁良几句。几年以后,铁良知道害怕了,心里感激着那个公家人。抻面最讲究的是和面。和面先和个大概齐,之后放在案子上苫块湿布醒着。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醒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_醒好了的面,内里没有疙瘩。面粉一掺了水,放不多时就会发酸,所以要下碱。下了碱的面,就可以抻了。有人用舌头试碱放多了还是少了,舔舔,有一股苦甜香,就是合适了。铁良试碱不用舌头,一半儿的原因是抻面是个露脸的活儿,是公开的,客人看着,当面的。铁良用鼻子闻闻,碱多了,就再放放,醒碱。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铁良不含糊,一手揪出一拳头面,“啪”,和在一起,搓成粗条儿,掐着两头儿,上下一悠,就一个人长了——人伸开胳膊的长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铁良两手往当中一合,就是两股,再抻再合,就是四股,再抻再合,八股,十六股,三十二股,六十四股,一百二十八股。之后掐去两头,朝脑后一甩,好像是大闺女的辫子飞落到灶上的锅里,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锅边儿的伙计用一双长筷子搅两下,大笊篱把面捞出盛到海碗里。海碗里有牛骨高汤,入好面,撒几片芫荽、葱丝儿、带红根儿的嫩菠菜,浇上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绿、白,“啪嗒”,放在了客人面前。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铁良呢,和街上的熟人聊了有一会儿了。20世纪50年代,犯人被押去刑场的时候还允许点路边的馆子,吃最后一口人间食。有个老头子被押在车上,路过铁良的店,说是去阴间的路上得吃口抻面。于是押进去,老头子张口要龙须面,铁良也不说话,开始抻。铁良几下就抻好了,亲自放面下锅,瞬时捞起,入在汤里双手捧了碗放在老头儿面前。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就招呼上路了。铁良后来跟人说:“这就是当初借钱给我学手艺的恩人,他就是要我抻头发丝儿面,我也得抻出来。”(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注】①抻(chēn)面:用手把面团抻成面条。抻,拉长。[答案]抻面手艺高超;本分敬业;知恩报恩;有生存智慧。(答对其中三点即可)[解析]从小说第一段可看出他的朴实;从因抻面而出名可看出他的自强自立;从他一系列抻面的细节描写中可看出他的手艺高超和认真敬业;从他对公家人及对待被定为反革命的老人的行为可看出他知恩报恩的品质;从他对“反省”的解释可见其生动幽默的特点;从学徒到很有名气的人,从一开始对公私合营的不太愿意到听人力说后的接受,表现出他的生存智慧。【人物形象升华型考题】这类题,是综合型的,属于概括内容、分析层次兼筛选信息①,也属于探究人物内涵兼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抑或属于分析探究人物形象与主题、人物形象与技巧的相互关系②。B、答题思路,①弄清楚题干的指向——概括内容、筛选信息?分析人物内涵?分析人物作用?人物形象与情节主题、人物形象与技巧混合?②概括出人物形象、主题;③把题干、人物形象、情节、主题四者结合起来答题【高考真题:2011安徽】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级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你先要五十比索,”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这辈子见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就去看个究竟。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域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可真有钱啊!”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仅吃了一惊。开门一看,之间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青岛屋里,“我这一辈子都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呢。”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是什么呀?”“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那女人疑惑地瞧他一眼:“是谁的?”“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室走了出来。“彼贝!”他大喊了一声。“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 “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蒙铁尔!”妻子埋怨了。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抱歉得很哪,巴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量一下嘛。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打交道。”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谁就卖给谁。”②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到在地,嚎啕大哭。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母亲想上去抚慰一阵。“别管他。”蒙铁尔毫不妥协。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头害了传染病的牲畜。“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鸟笼递给他。那孩子一跃而起,抱住跟他差不多大小的鸟笼,透过密集的铁丝瞧着巴尔塔萨,不知说什么好。“巴尔塔萨,”蒙铁尔轻声说,“我不是说了吗,你把鸟笼拿走吧。”“还给人家吧。”母亲吩咐孩子。“你留着吧。”巴尔塔萨说。“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蒙铁尔边说边拦住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嘛。”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路,走了出去。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候,他还在想,他做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让蒙铁尔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没什么新鲜的。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发现这类事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吧。”“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刚擦黑,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漫无边际地胡扯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然后,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索。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头。大家举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走运,幸福。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有人告诉她,她丈夫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大伙儿喝啤酒呢。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来没有喝过酒。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灯火通明的台球房里,一步也动弹不得。他花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欠款。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五点钟,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分析】此题型实质是考察人物形象的丰富性、人物形象与主题之间的关系的,①先把内容分为题干与题干之外两部分;再分别梳理出情节、概括出人物形象②而后找出情节、人物形象异同以及分别与主题的关系;注意题干中的人物、情节、主题与非题干中的人物、情节、主题之间的联系性③最后从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角度切入分点拟出答案。①题干中的情节是巴尔塔萨在酒吧請大家喝酒,体现巴尔塔萨的爱面子、冲动、不顾个人情况地大方;文中的情节是巴尔塔萨精心做出精美的鸟笼意欲卖个好价钱,巴尔塔萨不把鸟笼卖给老大夫希拉尔多,巴尔塔萨把鸟笼送给彼贝,这些情节体现了巴尔塔萨技艺精湛、心地善良、信守承诺②区别比较发现,有了题干中的人物举动,故事的情节就更曲折、人物形象就更丰富,主题就进一步明确突显了;③最后得出答案——【答案】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故事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尝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角度三:使小说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时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矛盾。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转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高考知识点津】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就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从描写的方式上有:细节描写和白描【高考知识点】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作用: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⑤揭示主旨。小说的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③渲染气氛、衬托主题。④照应开头或题目使文章结构完整。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手法:1、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2、观察的角度、顺序,(如从远到近,从高到低,或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等。或者从时间的顺序)。3、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正面和侧面描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环境描写】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因此,对风雪的描写是环境描写的重点。文中对风雪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给人风大雪紧的印象。①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A、初到草料场:纷纷扬扬—雪大。卷—风烈。一天—范围之广。B、出门沽酒写雪势:“那雪下得正紧。”C、沽酒返回:“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② 侧面描写,衬托风雪之大。A、初到草屋,四下里崩塌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动。B、再回草料场,草厅被雪压倒,火被雪水浇灭,风烈雪大。③用人物的感觉、动作写风雪之大。A、林冲向火,仍觉得身上寒冷,用感觉暗写风雪。B、林冲去沽酒,踏着碎琼乱玉,背风而行,去毡笠抖雪。用人物的动作写风雪之大。3、作者多角度写风雪的作用。①突出风雪之大,烘托气氛和人物的心境,为人物的活动渲染气氛,构成一种“杀气浸人冷,悲风透骨寒”的意境,人物就是在这样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背景下展开活动的。②推动情节的发展,风雪与情节的发展紧密联系。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去沽酒御寒,才会在途中见到山神庙;又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倒,林冲才被迫去山神庙安身,从而听到陆谦等人的谈话,促使林冲杀敌复仇。【高考真题2014年重庆卷】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5分)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东坛井的陈皮匠》--何 晓)答:(1)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蕴。(2)为陈皮匠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环境的特点和作用。从第②段中的有关句子可概括出古城“古奥”“有传统文化色彩”“历史丰厚”等特点。本题要求分析古城环境的描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第②段中最后一句点出了哪怕是绱鞋掌钉的小皮匠也有古城人的恬静与自信,由此可以得出古城为人物性格的形成提供了特定的环境依据这一要点。【高考真题2013年山东卷】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答案】1、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2、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规律3、深化了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4与开头环境描写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解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衬托形象、推动情节、深化或升华主旨,照应开头或题目使文章结构完整等,结合具体文本,注意选择作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