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涉江采芙蓉》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创新设计《涉江采芙蓉》

ID:797022

大小:48.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感知层次:1、了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涉江采芙蓉》。二、感受层次:1、 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2、 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三、感悟层次:1、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2、古诗中“思乡怀人”情感的审美价值。【教学重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情感,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教学设想】1、教具:多媒体。2、教法:诵读法、讨论法、赏析法。3、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课文(投示:“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文选》,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二、诵读感知1、多媒体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试背诵。3、提问:诗歌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是谁?(诗歌中出现可能是“思妇”也可能是“游子”形象。以下我们是从“思妇”的角度来鉴赏。)三、 鉴赏品味1、 朗读“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一句,思考: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在什么环境下登场了?她要做什么?结合多媒体图片明确:抒情主人公在芳草萋萋的江边出现了,她要去采摘芙蓉花。2、 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作用?讨论、交流4 :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3、朗读“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回答:提问:抒情主人公采芙蓉花做什么?讨论、交流:送给“所思”之人。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明代郭登《送岳委方还京》:“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陆凯《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又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甚至是红豆,都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既可以传达对亲朋的关怀和思念,又可以寄托对亲朋的美好祝愿。提问:这两句的语气如何?在诗歌结构上具有什么作用?讨论、交流:自问自答,语气缓和。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4、朗读“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讨论、交流:“旧乡”“长路”。“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提问:全诗其他六句都可以理解成“思妇”的语言,惟独这一句像“游子”的口吻。你能试着理解这一句吗?讨论、交流: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而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5、朗读“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句,思考: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讨论、交流: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讨论、交流:思妇对远在外地的游子的思念。(或:游子思念爱人、家乡的思想感情。)诗歌前四句描绘一位思妇采摘芙蓉花送给在外的游子,却又无法送到的情景,以乐景写哀情,间接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五、六两句采用“悬想”的手法,设想游子在外的情态,表现思妇的痛苦思情。最后两句先叙述了“同心离居”的生活现状,后直接抒发无尽忧伤之情。4 四、 问题探究1、古代诗歌从情感上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类:思乡怀人之绪、怀古伤今之悲、羁旅闺怨之愁、怀才报国之愤、边塞征战之壮、即事抒怀之慨、隐逸出世之恋、吟山咏水之美、描花绘鸟之趣等。《涉江采芙蓉》属于哪一类?(明确:思乡怀人之绪)2、说说同学们知道的“思乡怀人”的诗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讨论“思乡怀人”诗情感的审美价值。提问:朗读上面的诗句,你是不是觉得它们很美呢?为什么?讨论交流:(1)借助优美的形象来表现美好的情感。(2)唤起人们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普遍的、美好的情感。五、拓展阅读我们一起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谈谈这首诗和课文在抒情上有何异同?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六、板书设计涉江采芙蓉思妇无尽忧伤游子思芙蓉真挚笃厚望乡以乐写哀悬想七、教学后记“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夫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乍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故“十九首”4 虽此二意,而低回反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言情能尽者,非尽言之为尽也。尽言之则一览无遗,惟含蓄不尽,故反言之,乃足使人思。盖人情本曲,思心至不能自已之处,徘徊度量,常作万万不然之想。今若决绝,一言则已矣,不必再思矣。故彼弃之矣,必曰亮不弃也;见无期矣,必曰终相见也。有此不自决绝之念,所以有思,所以不能已于言也。“十九首”常言情,惟是不使情为径直之物,而必取其宛曲者以写之,故言不尽而情则无不尽。后人不知,但谓“十九首”以自然为贵,乃其惨淡经营,则莫能寻之矣。——【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