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暑假巩固作业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一语文暑假巩固作业13

ID:746450

大小:37888

页数:2页

时间:2021-07-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语文暑假巩固作业 13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6 分) 幽居初夏 陆游①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①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宋代著名的诗人。②箨(tuò)龙,就是笋。木笔, 又名辛夷花。两都者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3 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6 小题。(18 分) 诗与直觉 朱光潜 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见”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 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 诗的“见”必为“直觉”。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直觉必须是 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例如,看见一株梅花, 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 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都是“名 理的知”,都可用“A 为 B”公式表示出来。认识 A 为 B,便是知觉 A,便是把所觉对象 A 归纳到一个概 念 B 里去。就名理的知而言,A 自身无意义,必须与 B、C 等发生关系才有意义。我们的注意不能在 A 本 身停住,必须把 A 当作一块踏脚石,跳到与 A 有关系的事物 B、C 等等上去。但是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 义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 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 心中所现的“意象”。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崔 颢的《长干曲》,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 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 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我自己曾经 被一位不相识的人认为同乡”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世界和实 际世界了。 这番话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 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但是在用思考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 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一种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 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 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 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被人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灵感亦并无 神秘之处,它就是直觉,就是“想象”,也就是禅家所谓的“悟”。 一个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 界。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不能算是好诗。 古典派学者向来主张艺术须有“整一”,实在有一个深埋在里面,就是要使在读者心中能成为一种完整 的独立自足的境界。 (本文有删改) 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 )(4 分) A、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从事物间的联系中概括出来的意义,都不属于“直觉”。 B、“知觉”可用“A 为 B”的公式表示,就“名理的知”而言,A 自身没有意义。 C、“‘直觉的知’的内容”的获得并非易事,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 D、灵感就如同禅家所说的“悟”一样,常常突现于眼前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 E、在古典派学者看来,“独立自足的境界”应当包含在艺术须有的“整一”之中。 4、下面对诗的赏析,符合“直觉的知”的一项是 ( )(2 分) A、在欣赏《诗经·蒹葭》时,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 B、在欣赏曹操《观沧海》时,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 C、在欣赏杜甫《望岳》时,感觉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雄伟壮丽。 D、在欣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时,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 5、在“诗的境界”形成的过程中,只能有“直觉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这种说法正确吗?为 什么?(6 分) 6、“见”升华为“诗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6 分)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十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20 分)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 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 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 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 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 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 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 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 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 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 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 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 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 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 适:通“谪”,贬谪。 C.绐载行市 绐:欺骗。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①上发兵以御之 ②杀之以应陈涉 B.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①其意不在错也 ②齐国其庶几乎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 4 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3 分)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 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③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 分)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 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 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子。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 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 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5.翻译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 分) ①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运用(6 分) 6、下面一段文字在遣词造句方面有一些错误,请指出二处并加以改正。(2 分) ①北京市规模最大的污水净化再利用工程建成后,②可以每天向城区输送“净化水”30 万吨水。②除 向第一热电厂输水 20 万吨外,④还可用 10 万吨水来满足部分地区园林绿化,冲刷马路用水。⑤园林绿 化和道路喷洒用水将不再使用自来水,⑥取而代之的是“经过污水处理的净化水”。 ⑴将________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将________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句式和比喻形式,另选对象,写两个句子,分别填在⑴⑵两处后的横线上,使 之与画线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4 分) 每个人都应该有高尚的理想和科学的信仰。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是人生 大厦的支柱;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是 因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理 想 和 信 仰 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 因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理 想 和 信 仰 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 1.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