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

ID:1167577

大小:2.49 MB

页数:50页

时间:2022-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词作背后的故事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亦在广州正式成立。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诗句激昂豪迈,慷慨铿锵,掷地有声。炼字精当形象,笔力雄浑,气势磅礴。上阕写壮景,分为三层:第一层(“独立寒秋”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以及特定的环境; 第二层(“看”字领起的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第三层(“怅寥廓”三句)由写景转向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抒豪情,也分为三层:第一层(“携来百侣曾游”两句)概写往事;第二层(“恰同学少年”七句)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第三层(最后三句)勉励战友们激流勇进,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整首词的思路是:上阕作者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发问“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对革命豪情的抒发,艺术地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主题1:欣赏诗歌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1.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明确: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2.研习“湘江秋景”图(“看”字所领的七句),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景的呢?明确: 3.请简要分析《沁园春长沙》是如何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明确: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有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作者与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 4.“自古逢秋悲寂寥”,文学作品中的秋景,不少是萧条、肃杀的。本词的秋景却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为什么?明确: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与“悲”“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如“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而这首词写的虽是寒秋景物,诗人的情感却是豪迈昂扬的。在作者笔下,秋虽然给人以“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万类霜天竞 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有关。毛泽东不是普通的书生,他是一个立志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他有博大的胸襟和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词作也气势磅礴,充满豪情,他眼中的秋景是蓬勃绚烂的。 主题2:品味精彩语言,分析对比手法1.“看”和“忆”二字在词中有何作用?明确:“看”和“忆”这两个字属于领字,起到统领下文的作用。在词的上阕,一个“看”字领起后文七句,描绘了作者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在这里,有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有近看“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有仰望“鹰击长空”,有俯视“鱼翔浅底”。作者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由远及近,自上而下,动静结合。特别是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从眼前的山、树、水、船、鹰、鱼,一下子扩 展到了世间万物,并对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的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括。这首词的下阕,一个“忆”字与上阕的“看”遥相呼应,同时又领起下面七句。作者用高度概括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往昔的“峥嵘岁月”,流露出对往昔战斗生活的无限怀念。 2.毛泽东用词精妙传神。《沁园春长沙》中语言运用非常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试着找出这些词语,并分析鉴赏其表达效果。明确: 3.本课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请试着把它们找出来,并体会赏析其表达效果。明确:词中含有多处对比,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的色彩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这些对比的恰当运用,不仅使得描绘的形象鲜明,而且在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对大自然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命运的由衷关怀。 发挥想象,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将下面一句诗扩写成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枫叶荻花秋瑟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天边挂着一轮孤月,似罩上了一层淡淡的云霜,又像蒙上了挥之不去的茫茫雾霭,总是那么朦胧。江风袭来,枯败的枫叶纷纷滑落,漂浮在江面上顺流而下,几朵枯败的荻花也随风躲躲闪闪地晃动着,风过后,枝干光秃秃的,只留下几分孤寂。 有人认为,毛泽东的这首词在描写秋景时固然很成功,但也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只有视觉描写,而没有听觉描写,从而使“图”中景物单一,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观点交流:观点一:认为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既然词上半部分主要是描写“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情景,就不能忽略对各种生命的声音的描写,因为声音能更好地突出“竞”字。如王维的《观猎》,一开始就写声音:“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先声夺人,突出了将军骁勇的形象。故此词中无声音描写应为一大憾事。 观点二:这首词不是没有写声音,只是没有明写罢了。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句,我们可以想象红叶在秋风中的簌簌声。还有“百舸争流”“鹰击长空”中的“争”和“击”都暗写了声音,船桨声、船夫的号子声、鹰掠过长空的风声,我们都应该想象得出来。 一、基础积累(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què)空白(kōnɡ)僧侣(lǚ)沁人心脾(qìn)B.遒劲(qiú)峥嵘(zhēnɡrónɡ)看护(kàn)百舸争流(kě)C.重阳(chónɡ)碣石(jié)中伤(zhònɡ)浪遏飞舟(è)D.逶迤(wēiyí)气魄(pò)尽管(jìn)稠人广众(chóu)﹒﹒﹒﹒﹒﹒﹒﹒﹒﹒﹒﹒﹒﹒﹒﹒﹒﹒ 【解析】选C。A项“空”读kònɡ;B项“看”读kān,“舸”读ɡě;D项“尽”读jǐ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候爵竟赛绿洲挥斥方遒B.慷慨拜谒惆怅中流坻柱C.携带翔实懦弱苍海桑田D.陶冶精练萧瑟白浪滔天【解析】选D。A项,候—侯,竟—竞;B项,坻—砥;C项,苍—沧。 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3分)()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借代、比喻)【解析】选B。B项用的修辞手法是设问。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沁园春长沙》开头三句就点明了时间、地点、特定的情景,突出了词人卓然独立、深沉思索的形象。B.词中描写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深秋争相蓬勃发展,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C.上阕一个“看”字引领了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的各种景色。D.“独立寒秋”中的“寒秋”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的秋天,也暗指当时的政治气候,含义深刻。 【解析】选D。D句分析颇有牵强附会之感,“寒秋”联系全词来看,是写词人登上橘子洲头,远望湘江秋景的时令。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2009年12月26日,在毛泽东诞辰116周年之日,一座32米高的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在长沙橘子洲头落成,再现了一代伟人青年时期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英雄气概。B.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崇明县纪委、监察局联合县文广影视局、县教育局于日前举办了“激浊扬清”廉政书画大赛。C.地质勘探队员的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D.如今,看过多少人,经过多少事,再也没有书生意气,再也没有万丈豪情。打开《大秦岭》,随它的镜头重新走进养育了我的这一方山水,竟满怀感恩和愧疚。【解析】选C。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改为“不以为意”。﹒﹒﹒﹒ 6.按照提示默写词中的句子。(5分)(1)写词人所见的景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总写所见景物特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当年活动具体内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4)总写当年活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2)万类霜天竞自由。(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4)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7.这两首词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相同点?(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ɑ.写美景,抒豪情。上阕都以写景为主,即景抒情,下阕以叙事议论为主,抒发豪情壮志。b.运用对比手法,使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如“万户侯”与“同学少年”的对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与“风流人物”的对比。 8.试比较两首词在结尾所抒发的感情。(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甲词以设问句结尾,对上阕“谁主沉浮”的提问作了巧妙的回答,即主宰国家未来命运的将是我们“同学少年”。乙词通过对历代“豪杰”的否定,直接提出真正的英雄人物是无产阶级。当然“今朝”的“风流人物”,我们也可以当成是毛泽东的自况。 9.这两首词都写到了梅花的生存环境,这些描写对表现梅花具有重要的作用。请从词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看看它们分别表现了梅花的什么特点。(4分)参考答案:陆词:驿外、断桥边、黄昏、风和雨;遗世独立,寂寞孤独。毛词: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坚强不屈,以苦为乐。 10.毛泽东说他的咏梅词是对陆游词“反其意而用之”,结合词句请简要分析“反其意”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首先表现在立意上,陆词借梅花抒发受压抑之苦,表达屡遭打击而坚贞不渝之志;毛词却是借梅花抒发斗风雪迎春到的战斗豪情,表现无私奉献却不居功,愿与民同乐之志。其次梅花所处的环境不同,词的格调也不相同,陆词显得寂寞、孤独、苦闷,毛词乐观自信,胸襟博大。均“反其意而用之”。 三、语言表达(10分)11.班级举行“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主题活动,现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要求:①要引用毛泽东的诗词;②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③不少于50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结束语与开场白相呼应,其作用类似于闭幕词,它是由活动主持人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而作的小结,要求语言简洁、准确、得体。 参考答案: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词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篇章,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与“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让我们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2.(2010·湖北卷)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诗句改写成散文语段的题目,不可简单翻译诗句。正确的做法是:①疏通字句,理解字面意思;②发挥联想与想象,把诗句转化成一个个图景;③把握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话描绘图景,表达原诗句的感情。 答案:月光在竹林中洒下斑斑光点,四周一片寂静。一阵风吹来,传来洗衣归来的少女的喧哗。话音如玉盘落珠般清脆,笑声如银铃摇动般响亮,是这般地无忧无虑。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