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九台师范高中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阶段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阅读(7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9 分)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然而“言”却绝不是能够完全表达“意”。因为言是固定的, 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 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 所应希求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 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得详细一点,孔子也许会这样说: “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 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而比较起来,“逝者知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 田居》用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 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 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别有幽愁暗 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 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的同样的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而是注重于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 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 男女都是瞎了眼睛。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 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 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的巧。 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公例,就是:艺术表 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 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 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 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推广地说,艺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 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无言之美。 (摘编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明了文字不能完全 地传达情感的道理。 B. 《琵琶行》所描写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感受, 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 C. 文学要以言达意,但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语言和抽象情感却有很大差别,文学创作者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 表情达意。 D. 欣赏者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时,所产生的印象常常特别深刻,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 者刻意为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文学不追求用文字语言来全部传达情意拓展开来,论述了一切艺术作品都不需要尽量充分地表达 情意的道理。 B. 文章在分别举出了文学、音乐、雕像的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点,顺势解释了“无言之 美”的内涵。 C. 围绕着无言之美这个话题,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 性。 D. 文章运用了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艺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不露的道理,使抽象的美学原理浅 显易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雎》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荇菜之形,用直白的语言抒发思慕之情,做到了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 了深刻美。 B. 《归园田居》写景的精妙之处证明了中国古典诗词蕴含丰富的无言之美,这种美体现在许多优秀的古诗 文中。 C. 已表现出来的美和无言之美,都属于艺术作品的美,这两种美各有特色,如果能够协调融合,那将更有 感染力。 D. 要想让欣赏者获得的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就需要创作者在表现思想情感时,稍微含蓄,甚至留有一些空 白。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错误,由原文第二段“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 境”可知,原文是说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意思就是说大部分心境还是表达出了, 不是“没有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 C.曲解文意,“文学创作者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达意”错误。由“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 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可知, 文学创作者不是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达意,而是文字语言要讲究含蓄,不必尽量表现情绪意旨。 D.混淆是非,“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错误。由原文“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 不用意识而自然碰的巧”可知,这是创作者刻意为之。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逐层递进”错误。通览全文,其论证结构是应该是“并列结构”。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错误。结合文意可知,歪曲了《关雎》的含蓄美,情意决不是 完全可以言达的。 故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按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划分的级别,自动驾驶技术一共可以分为 5 级。 第 1 级被称为辅助驾驶。这类技术可以帮助驾驶员实现某项单一功能,现在常用的自适应巡航功能就 属于这一级别。 第 2 级被称作部分自动驾驶。它可以实现部分自动驾驶功能,但驾驶员双手不可脱离方向盘。它能实 现自动减速、规避其他车辆等功能,但是驾驶员得盯着点。万一有麻烦就得赶紧自己动手。 第 3 级属于有条件自动驾驶。这类技术不仅可以自动规避车辆,更重要的是可以自主作一些决定,比 如依照其感知到的路况自动更换车道等。不过,第 3 级的自动驾驶依然需要人类“看护”,比如天气糟糕, 传感器可能就会不大灵光,或者当路面车道线不够清楚时,就可能出现判断失误。 第 4 级可以算作高度自动驾驶技术。在这个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已可以基本“自主操控”车辆,不过 仍需相对安全和单纯的行驶环境,比如突发情况不太多的路段。从第 3 级进化到 第 4 级,需要跨越巨大的 鸿沟。 第 5 级自动驾驶技术叫作全自动驾驶,能在所有环境、条件、路况下实现安全自动驾驶。只有第 5 级 自动驾驶技术才能叫无人驾驶。无人驾驶的车辆已无需方向盘、踏板等传统配件,甚至不需要人坐在驾驶 舱就能开走。到这个阶段,你坐上车,告知目的地,然后你就可以低头玩手机,等着车辆自动把你送往目 的地。 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3 级到 5 级的自动驾驶呢?业界普遍认为,目前我们离全自动驾驶即无人驾驶 还很遥远,甚至连接近都算不上。依据各家公司公布的计划,2020 年可能成为 3、4 级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 关键年份。一些专家预计,到本世纪 30 年代,将会有 15%出售的新车可以实现 5 级的完全自动驾驶。 (摘编自郭爽《新闻分析:自动驾驶这个“小孩”有多大了》新华社 2017 年 01 月 09 日) 材料二: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网站、《连线》杂志在线版 8 日消息称,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自动 驾驶汽车项目 Waymo,已经在公路上测试了其“真正无人”自动驾驶汽车。 日前,该公司 CEO 约翰•克拉富西克在全球网络峰会上,宣布了这一里程碑事件:他们已让其自动驾驶 汽车在凤凰城的部分地区自由行驶,不局限于一条或两条路线,方向盘后也完全没有坐着驾驶员以应对突 发状况,从而展现对“真正无人”条件下自动驾驶技术的信心。 (摘编自张梦然《谷歌“真正无人”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科技日报》2017 年 11 月 10 日) 材料三: “未来的汽车是轮式的机器人,会开车、会交互、会学习、有个性、有悟性,能够自主驾驶,能够跟 人友好相处。”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德毅说。 车联网通过 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收集车辆信息,并通过网络实现人与车、车与 车、车与环境之间的交流通信,从而能够实现车辆智能化控制和交通智能化管理。 “车联网将给社会出行体系带来颠覆性改变,能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张瑾所在课题组在本届智博 会上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通过车辆之间的相互通信。公路交通容量可提高 50%—80%;视距范围之外的 传感和通信,可减少交通安全事故 50%—80%,提升交通效率 10%—30%;因为交通更加有序,自动驾驶 将减少车辆低速行驶的频次,燃料消耗将降低 28%,减少污染物排放近 20%。 (摘编自周洪双、张勇《带你体验未来“车”生活》《光明日报》2018 年 08 月 25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动驾驶技术共分 5 级,从第 3 级进化到第 4 级,需要跨越巨大的鸿沟,而只有第 5 级自动驾驶技术才 能叫真正的无人驾驶。 B. 2020 年将成为 3、4 级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关键年份,到本世纪 30 年代,将会有 15%出售的新车实现 5 级的完全自动驾驶。 C. Alphabet 旗下的 Waymo 开发的自动驾驶技术已达到 4 级,他们已让自动驾驶汽车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 在部分地区自由行驶。 D. 车联网要想实现车辆智能化控制和交通智能化管理,离不开 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 置来收集车辆信息。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遇到恶劣天气,传感器灵敏度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进一步突破传感器技术难关,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 B. 业界普遍认为,目前我们离全自动驾驶即无人驾驶的目标还很遥远,甚至连接近都算不上,无人驾驶技 术的研发任重而道远。 C. 未来汽车不仅能自主驾驶,有交互、学习的智商,而且有个性、悟性,有较高的情商,能跟人友好相处, 完全不需要人的管理。 D. 通过车辆之间的相互通信、视距范围外的传感和通信,可大幅度提高公路交通容量、减少交通事故,以 获得交通、环保等综合效益。 6. 以上关于无人驾驶的三则材料,其内容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C 6. 材料一以新闻分析的视角,从整体上概述自动驾驶技术的分级、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展望。材料二以科技 新闻的视角,报道美国 Waymo 公司自动驾驶技术实现里程碑式新突破。材料三立足于展望未来,预测将来汽 车的人性化功能以及车联网将 能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 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 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 项,“2020 年将成为 3、4 级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关键年份, 到本世纪 30 年代,将会有 15%出售的新车实现 5 级的完全自动驾驶”错误,从材料来看,材料一最后一段 说的是“依据各家公司公布的计划,2020 年可能成为 3、4 级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关键年份。一些专家预计, 到本世纪 30 年代,将会有 15%出售的新车可以实现 5 级的完全自动驾驶”,文中说的是“可能”和“专家 预计”。故选 B 项。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 “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 项,“未来汽车…… 完全不需要人的管理”错误,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材料三中说的是“并通过网络实现人与车、车与车、 车与环境之间的交流通信,从而能够实现车辆智能化控制和交通智能化管理”,由此可知,选项“完全不 需要……”错误。故选 C 项。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 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以上关于无人驾驶的三则材料,其内容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题干问的是“侧重点”,这就要求考生要结合三则材料的出处概括三则材料的内容,然后再分析各自的侧 重点是什么。从材料来看,材料一源自《新闻分析:自动驾驶这个“小孩”有多大了》,由“新闻分析”这 一内容可知,本则材料是从新闻分析的视角入手,前五段解说自动驾驶技术的分级以及研究的现状,第六 段开头说“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3 级到 5 级的自动驾驶呢”,这是对自动驾驶技术未来的展望;材料 二源自《谷歌“真正无人”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科技日报》,由“科技”可知,这是从科技新闻的视角入 手,第一段相当于新闻的导语部分,概括事件,即“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自动驾驶汽车项目 Waymo, 已经在公路上测试了其‘真正无人’自动驾驶汽车”,第二段进行具体解说;材料三源自《带你体验未来 “车”生活》《光明日报》,由“未来‘车’生活”可知,这一则材料主要是对未来的展望,一、二两段是 预测将来汽车的人性化功能,第三段是预测车联网将能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考生围绕这些内容答题即可。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 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 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 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 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 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 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 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 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 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 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 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 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 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 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 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里 李德霞 春天里,秀田回了村。 秀田进村时已是中午,村里的幼儿园正好放学。孩子们排着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大门。幼儿园门 口,早围了一群接孩子的老头儿和老太太。秀田听婆婆在电话里说过,儿子亮亮去年也上了幼儿园,秀田 在老人堆里看了一遍,没有看见婆婆,就想顺便把儿子接回家。 幼儿园门口,大部分孩子已经被爷爷奶奶接走,只剩下四五个孩子还在翘首张望。秀田一眼就认出了 儿子,那个圆脸、大眼睛的小男孩不就是亮亮吗?秀田几步过去,一把拉住儿子的手说:“亮亮,妈妈回 来看你啦。走,跟妈妈回家!” 亮亮并没有表现出秀田想象的那种惊喜,而是歪着脑袋,眨巴着眼睛说:“我妈妈?可我没见过你呀!” 秀田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没掉下来。秀田抬手抚摸着亮亮的小脸蛋说:“妈妈在你一岁时就去了南方, 忙着打工赚钱,一直没回来看你。家里不是有妈妈的照片吗?傻儿子,你不会连妈妈都不认识了吧?” “你跟照片上的妈妈不一样,你不是妈妈!”亮亮抽回手,转身跑到老师跟前。女老师对一身城里人 打扮的秀田说:“大姐,对不起,你不能接走亮亮!” 秀田急得大叫起来:“你有没有搞错啊,我可是亮亮的妈妈呀!” “可亮亮不认识你呀!”女老师说,“亮亮上幼儿园快一年了,每天只有他奶奶接他送他,风雨无阻。 除了他奶奶,我们没见过他的任何家人。亮亮的奶奶还特意叮嘱过我们,说除了她,别人不能接走亮亮……” “可我……真的是亮亮的妈妈啊!” 秀田一抬头,看见后院的五奶拄着拐棍来接孙女,秀田像遇到了救星,赶忙迎上去,拉着五奶的手说: “五奶,你还认得我吗?你说,我是亮亮的妈妈吧?” 五奶眯着老眼,上一眼下一眼地打量着秀田,然后扁扁嘴说:“我老啦,眼神不好,常常认错人。” 说完,五奶摆摆手,领着孙女蹒跚而去。 儿子不相认,老师不相信,连前后院住着的五奶也认不出她来了,秀田的心里一阵难过。 女老师说:“大姐,你还是走吧。我陪亮亮再等一会儿,如果亮亮的奶奶还不来,我就送他回家。” 秀田近乎哀求地说:“老师,你怎么就不肯相信我呢?我真是亮亮的妈妈!你仔细看看,亮亮的眼睛, 亮亮的鼻子,还有亮亮的嘴巴,哪一点不像我?” 女老师说:“不是我不肯相信你,是我们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你知道吗,去年,就有一个自称是孩 子舅舅的人贩子差点拐走了一个小女孩,幸亏我们发现得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自从出了那件事以后, 我们幼儿园规定,除了我们认识的家长外,别人一律不准接走孩子……” 秀田无话可说了。又有几个孩子被老人接走。空荡荡的幼儿园门口,就剩下亮亮一个孩子。 起风了,早春的风乍暖还寒,刚刚吐出嫩芽的柳树条儿在微风中摇啊摆啊。秀田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一抬头,终于看到了婆婆。婆婆晃动着一头如雪的白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这边跑。 这时,秀田包里的手机突然响起来,掏出来一看,是男人宝柱从南方打来的。宝柱说:“秀田,到家 了吧?儿子好吗?嘿嘿,他长高了吧?咱妈身子骨还硬朗吧?哦,对了,工厂下个礼拜要加班,给三倍的 工钱哩,没啥事儿的话,你可要早点赶回来啊!” 秀田没来由地火冒三丈,冲着手机大声喊:“赶,赶,赶你个头!告诉你宝柱,我不去了,给六倍的 工钱我也不稀罕!” 挂了电话,秀田已是一脸的泪水。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以秀田回乡的故事,侧面展现了当代社会中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群体的生活现状,故事虽然简单, 但描写细腻、触动人心,引发读者思考。 B. “早春的风乍暖还寒,刚刚吐出嫩芽的柳树条儿在微风中摇啊摆啊”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了秀田内心进退 两难的心境。 C. 秀田与宝柱的对话表明了宝柱是一个只知道赚钱,却不懂得亲情的人,而秀田对宝柱的这种行径极为厌 恶。 D. 本文以点带面,借助秀田回村看儿子这件事,引发人们对当代--些年轻父母只顾生计,疏于照顾孩子的 现象的思考。 8.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秀田这一人物形象。 9. 小说以“春天里”为题目,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秀田是一个因打工常年和孩子分开的有责任感,充满母爱的母亲形象。①有责任感,吃 苦耐劳,为了赚钱养家常年在外奔波劳碌;②充满母爱,关爱并时刻惦念孩子,虽然很久未见,可在孩子 中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儿子;③有理性,在金钱和亲情面前有清晰的判断,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9. ①为故事的发生设定环境。春天是一个阳光和煦、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②用万物生长的春天喻 指孩子变化成长之快,暗示家长不要错过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③春天里也寄托了作者一个美好的愿望, 希塑人们在提高自己经济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 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 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 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项,“宝柱是一个只知道赚钱,却不懂得亲情的人,而秀田对宝柱的这种行径极为厌恶”不准确,说法 过于武断。宝柱赚钱也是为了家庭,秀田最后流泪不是“对宝柱的这种行径极为厌恶”,而是因为儿子不 认识她而伤心难过。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了故事情节就抓住 了分析人物的突破点;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典型环境可以揭露人物的典型形象;要分析小说 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要分 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此外,还要注意人物形 象的衣着、外貌、神态等外在形象。本题要求简要分析秀田这一人物形象,根据原文“秀田抬手抚摸着亮 亮的小脸蛋说:‘妈妈在你一岁时就去了南方,忙着打工赚钱,一直没回来看你’”,而当秀田回来时儿 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可知秀田是个勤劳能吃苦的人;从“秀田一眼就认出了儿子”“就想顺便把儿子接回 家”可知,秀田是个爱孩子的母亲;从“我不去了,给六倍的工钱我也不稀罕”可以看出,在秀田眼里亲 情比金钱更重要。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文本标题的内涵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 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 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 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 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 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 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结合原文“春天里,秀田回了村”,首先题目点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原文中秀田和宝柱为了生计外出打 工,将年幼的儿子交给奶奶抚养,等秀田再次回家时的那个春天,儿子已经上幼儿园了。“起风了,早春 的风乍暖还寒,刚刚吐出嫩芽的柳树条儿在微风中摇啊摆啊”,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孩子就像“刚刚 吐出嫩芽的柳树条儿”,成长的时间很快,需要父母的陪伴。春天是希望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秀田因 外出打工错过了孩子成长的时光,作者借秀田一家的事情引起人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期盼人们在提升经 济生活水平的同时,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给予孩子精神财富,收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四))文言文阅读(共 5 小题,19 分)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 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 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 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 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 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 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 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 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 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 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 中守。 ——《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 虫出:指死不得葬。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 以故死者数百人 B.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 故死者数百人 C.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 故死者数百人 D.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 故死者数百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赭(zhě)衣,古代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又指囚犯,罪人。 B. 先帝,是尊称已死的帝王父亲。 C. 长者,既可以指年纪大或辈分高的人,也可指德高望重的人。 D. 拜,是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表授予官职的有“授、除”等;表罢免官职的有“罢、免、拜”等; 表提升官职的有“拔、迁、左迁”等。 12.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手下人听从赵王的制止,但 赵王也因此获罪于高祖。 B. 孝文帝知人善用。在与田叔交谈时,了解到孟舒是忠厚的人,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C. 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 他也是忠心耿耿。 D. 田叔为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他人交往。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 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2)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答案】10. B 11. D 12. A 13. (1)恰逢事情被发觉,高祖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于是赵午等人都自杀了,只有贯高被抓。 (2)忠厚的人原本杀人吗?你凭什么说孟舒是忠厚的人呢?”田叔叩头回答说:“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 的原因。”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为边害”为动宾结构,“边害”做“为”的宾语,结构完整;“孟舒知士卒罢敝”为完整的主谓宾结构, 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 A、D; “子为父”与“弟为兄”为并列结构,且分别为完整的主谓宾结构,中间应该断开。故排除 C; 故选 B。 参考句意:匈奴冒顿单于刚收服了北方少数民族,前来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卒都很疲惫,不忍心说出战, 士卒据城拼死抵抗,如同孩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死的人有几百。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表罢免官职的有‘罢、免、拜’等;表提升官职的有‘拔、迁、左迁’”错误,“拜”是授予官职, “左迁”是贬官。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手下人听从赵王的制止”错误,根据原文“卒私相与谋弑上”可知,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才 令赵王也因此获罪于高祖。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会”:恰逢;“群臣反者”:定语后置,谋反的众臣;“系”:逮捕。 (2)“固”:原本;“何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是”:代词,这;“乃”:表判断, 就是。 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为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他人交往。赵王张敖让他作郎中。 汉七年时,高祖路过赵地,赵王张敖亲自拿着案板进献食物,非常有礼貌,高祖很傲慢地坐着骂他。 这时赵相赵午等几十人都很生气,对赵王说:“您事奉皇上的礼节很完备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 我们这些人请求作乱。”赵王咬破手指说:“我们的祖先失去国家,(如果)没有皇上,我们这些人都会死 无葬身之地。你们这些人怎么说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于是贯高等人说:“王是忠厚的人,不肯违背 道德。”最终私下里一起商量弑杀皇上。恰逢事情被发觉,高祖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于是赵午 等人都自杀了,只有贯高被抓。这时高祖下诏书说:“赵地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 叔等十余人身穿囚衣,自己剃光头发,脖上带锁,称自己是赵家的奴仆。贯高的事情弄清楚后,赵王张敖 得以释放,王被废掉作了宣平侯,于是向皇上称说田叔等十余人。皇上全都召见了他们,同他们谈话,感 到汉朝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很高兴,全都封他们作了郡守、诸侯的谋臣。田叔作了汉中太守十 多年。 孝文帝即位后,召见田叔问他说:“你知道天下谁是忠厚的人吗?”田叔叩头回答说:“以前的云中 太守孟舒,是忠厚的人。”这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情况最严重,被免了官。皇上说:“先 帝让孟舒作云中守十多年了,敌人曾一度入侵,孟舒不能坚守城池,无故使战死的士卒有几百人。忠厚的 人原本杀人吗?你凭什么说孟舒是忠厚的人呢?”田叔叩头回答说:“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 贯高等人谋反,皇上发下明确的诏令,赵地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然而孟舒自己剃光头发、脖子带 锁,随着赵王张敖到了他去的地方,想要为他而死,自己哪里知道能作云中太守呢!汉和楚相对抗时,士 卒都很疲惫。匈奴冒顿单于刚收服了北方少数民族,前来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卒都很疲惫,不忍心说出 战,士卒据城拼死抵抗,如同孩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死的人有几百。孟舒哪里是故意驱赶他 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于是(孝文帝)又召见孟舒让他作了云中太守。 (五)古代诗歌阅读(共 2 小题,9 分) 喜雨诗 曹植 太和二年大旱,三麦不收,百姓分为饥饿。 天覆何弥广,苞①育此群生。 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 庆云②从北来,郁述③西南征。 时雨中夜降,长雷周我庭。 嘉种盈膏壤,登秋毕有成。 注①苞:通“包”,容。②庆云:祥云,此指雨云。③郁述:同“郁律”,雷声。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喜雨”之情源于旱情消除,百姓不再饥饿,反映出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关切。 B. 天旱不雨,颗粒无收,百姓生活凄苦,诗人以悲伤的笔触揭露社会的黑暗。 C. “弃”与“惠”、“憔悴”与“滋荣”对举,突出了天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D. 诗中的“时雨”与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好雨”,都有“及时雨”的意思。 15. 全诗运用哪些写作手法表现“喜雨”之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对比手法。开篇小序先总体展示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关切,结尾部分“嘉种盈膏壤, 登秋毕有成”,表现了对久盼的雨水及时降临的喜悦以及丰收的渴望期待,鲜明的对比间突出了喜悦之情; 颔联意思是老天不管它们必憔悴,老天施爱它们就健康,“弃”与“惠”“憔悴”与“滋荣”间形成鲜明 的对举关系,凸显了及时雨的重要性。 ②直抒胸臆。首联意思是苍天如盖多大多宽广,万物有幸长得这样旺盛,直抒胸臆;尾联意思是快把良种 洒下沃土去,秋天定有丰收好景象。首尾两联直抒胸臆表达及时雨降临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③白描手法。“庆云”句意思是今天北风吹来五彩云,翻翻滚滚奔向西南方;颈联“时雨”句意思是及时 好雨至夜下起来,绵绵雷声响在我屋旁。以上两联叙述描写相结合,简笔勾勒,表现了及时雨的降临场景 和令人兴奋的画面。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诗人以悲伤的笔触揭露社会的黑暗”错误。后六句写天降喜雨,可及时播种,丰收有望,字里行间洋 溢着久旱得逢及时雨的喜悦。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对比手法。小序说“太和二年大旱,三麦不收,百姓分为饥饿”,交代当时的写作背景,写出百姓的总体 状况,字里行间表露出对百姓的关切;结尾说“嘉种盈膏壤,登秋毕有成”,表现了对久盼的雨水及时降 临的喜悦以及丰收的渴望期待,鲜明的对比间突出了喜悦之情; 此诗前四句概言“天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诗人认为,天地苞育万物,如久旱不雨,禾苗必枯槁惟悴; 风调雨顺,则万物生长繁茂。这既是对其时大旱,庄稼绝收,农民万分忧苦的现实的触发,也包蕴着对天 降甘霖的企望。颔联老天对待万物的态度形成对比,万物的生长情况也形成对比。“弃”与“惠”、“憔 悴”与“滋荣”对举,突出了天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直抒胸臆。此诗首尾两联均直抒胸臆。首联写“天覆何弥广,苞育此群生”,诗人认为,天地苞育万物, 直接抒发对天地孕育万物的感激之情;尾联“嘉种盈膏壤,登秋毕有成”写天降喜雨,可及时播种,丰收 有望。字里行间洋溢着久旱得逢及时雨的喜悦。首尾两联直抒胸臆表达及时雨降临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白描手法。如“庆云”句描写雨云从不北方覆盖过来,雷声滚滚向西南方向而去,直接描摹即将下雨的情 景;颈联“时雨”句意思是及时好雨至夜下起来,绵绵雷声响在我屋旁。直接描写下雨的事件及雷声在屋 顶响彻的情况。以上两联叙述描写相结合,简笔勾勒,表现了及时雨的降临场景和令人兴奋的画面。 (六)、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 默写。 (1)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箫 声能使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孤舟中的寡妇听了落泪,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2)杜甫《登高》一诗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 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舞幽壑之潜蛟 (2). 泣孤舟之嫠妇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为国以礼 (6). 其言不让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书写:“壑”“蛟”“嫠”“常”“作”。 第Ⅱ卷 表达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共 5 小题,20 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随着我国惩治贪污腐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我们时常可以在各类媒体报道中看到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 B. 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经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只是冰山一角....,大 量珍宝还珍藏地下。 C. 亚洲杯预选赛上,中国足球队虽然没能在客场战胜印尼队,但小伙子们的拼搏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客 观讲应是余勇可贾....。 D. 她提问时总会把脸转向他,她的问题不难,又同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耸人听闻”指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到了感到震惊。语境反腐的消息是事实,没有“夸大或捏造事 实”,故成语不和语境; B.“冰山一角”,比喻人们所了解到的事实或知识的真相与实际情况还差得很远。语境中跟“珍藏地下” 的大量珍宝比起来,考古大发现的还是很少的,故使用正确; C.“余勇可贾”,余勇:剩下来的勇力;贾:卖。原意是说,我还有余力可卖,谁要就可以来买。表示还 有力量没有用完,语境使用的是该成语的表面意,使用错误; D.“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也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此处语境形容“答案”,使 用对象错误。 故选 B。 18.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光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 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 B. 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 的两个名额。 C. 桃花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 乡,制定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D. 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需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协助,帮助我们让生 活更加便捷轻松。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光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并列不当,不合逻辑,“留学生吟诵社” 不是朗诵爱好者,应在“留学生吟诵社”后面加“的社员”; B.“录取……名额”搭配不当,将“名额”改为“学生”; C.成分残缺,“按照”缺少宾语,在“生态乡”后加“构想”。 故选 D。 1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杂剧的剧本由曲词、宾白、科介组成。现代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 独白、旁白等。 B. 曹禺,现代剧作家,代表作《雷雨》创作于 20 世纪 30 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 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C. 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诗人、戏剧家,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 《麦克白》。 D. 关汉卿,“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四折一楔子,每折 的主角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共四折一楔子,每折的主角不同”表述错误,标准的元杂剧每折主角一致。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① 。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 莱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 要求。② ,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幕不蒸”的说法。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 蒸出采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③ ,以便能更快地蒸熟。比如将萝 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 酱等 【答案】 (1). “蒸”这种烹调方法更值得推崇 (2). 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 (3). 上锅蒸的蔬 菜体积不要太大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连贯即句与句的组合衔接恰当,要兼顾话题,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解答此题, 通读全语段,掌握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思考,第一空格处,前半部分讲到“烹调方法多种多样”由“但 -”进入语意转折,而空格后则讲到“蒸”这一方法,可判断,空格处要体现“蒸”这一中心意;第二空格 后有“无幕不蒸”一词,再读后一句,可判断,空格处是一过渡语,语意要体现后者的意思; 第三空格处,前为一完整句,可结合后面的意思辨析,由”比如“后的意思来辨析,三个例子都是讲得” 以大变小“,可依此组织语言。本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要先认真阅读语段,了解大意,然后再理 解上下句的意思,最后要使语段的意思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注意字数限制。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新华社消息:2020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将于 9 月上旬在北京举办。据介绍,以 “智慧新服务,引领新贸易”为主题的 5G 展区将以应用场景为特征,以人们的生活、工作轨迹为线索,设 立 5G 生活、5G 乐园、5G 智行、5G 新消费、5G 新城市和 5G 新工业六大板块,融合智慧城市、家庭生活、 健康医疗、金融消费、社交传播、教育娱乐、交通物流、生产制造等 5G 应用服务场景。展区将打造实景互 动展示空间,注重身临其境的 5G 真实体验和沉浸式参与感,使参观者在近 2000 平方米的“微缩 5G 世界” 里全方位体验 5G 智联时代。 【答案】[示例] 2020 年 “服贸会”将于 9 月上旬在京举办,参观者将在以“智慧新服务,引领新贸易” 为主题的 5G 展区里体验智联时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的能力。 这是一则新闻报道,新闻报道的内容一般由导语和主体构成,导语是内容的概括,主体是对导语的解说和 补充。这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一句“2020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将于 9 月上旬在北京 举办”,这里包含时间和事件,即“2020 年‘服贸会’将于 9 月上旬在京举办”;新闻的主体部分重点介 绍以“智慧新服务,引领新贸易”为主题的 5G 展区,参观者可以“在近 2000 平方米的‘微缩 5G 世界’里 全方位体验 5G 智联时代”。考生可以综合这两块内容,即可概括出这则新闻报道的主要信息。 三、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内容,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文惠君从中悟得了养生之道。你学习了《庖丁解牛》之后,从中 获得了哪些启示呢?请你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经历和大家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庖丁解牛的启示 世界上的事情纷繁复杂,处理不当无形中会给人带来烦恼,如何摆脱烦恼,潇洒的处理好一切事情呢? 就得像《庖丁解牛》一样做。牛是复杂的,但是只要掌握了牛的肌理,就可以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 简单的解牛了。世上的事情也是一样的,不管它多么复杂,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充分认识和掌握事情的内 在规律,处理起来就游刃有余了。 庖丁顺利解牛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是一种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也是一种对于追求充满自信的境界。这也是人生希冀的境界。如何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呢?就得象庖丁一样 学会用“刀”。“刀”是生存的武器,用刀是生存的技能。会用刀,刀常新,就活的洒脱。如果不会用刀, 砍坏了刀子,就失去了生存的武器,就会陷入苦恼的泥潭不能自拔。那么如何掌握这用刀的生存技能呢? 就得研究“牛”的结构,摸准牛结构的肌理,牛结构的肌理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有牛又无牛,也 就是有事也不妨,化繁为简,轻松自如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能够掌握好这把洒脱之刀呢?世界上的事情虽然千差万别,不尽相同,但是每件事都有规律 可循,要善于掌握它的规律,顺着它的规律疏导,遇到难解的节设法绕道沟通,避免违背它的规律硬砍硬 碰。如果不按规律办事,不知道拐弯,拼着力气砍坏了解牛的刀,没有了武器,不但解不了牛,就连鸡也 杀不了。这样做势必会陷入尴尬而没有回旋的余地。 那么如何研究牛的结构掌握其规律呢?“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这就是说,不管对于任何人或任何事,要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首先找到门和路,也就是说要知道从哪进, 从哪走,从哪拐弯。比如学习,比如处理人事关系,都是这样的。“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 行。”这里说得是熟悉,熟悉到心领神会,而不是盯住不放。盯住不放会使牛引起错觉,好像在下套。知 道下套,牛就会反感不配合,而这种套子也会把解牛的人套住,不知如何下手。比如要化解人事关系的矛 盾,也是这样的,盯住对方不放不但自己没有回旋的余地,而且会给别人造成一种下套的错觉,引起反感, 要知道任何人都不愿意被人套住。正确的方法是顺着对方的思路迂回引导,这就是“官知止而神欲行。” 其实用感官的间隙距离沟通,比物碰物的沟通更有效。对于人事来说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那么遇到筋结和股骨怎么办呢?“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这就是庖丁解牛的技术 关键,沿着牛体内的空隙走刀。对于人事来说,这就叫绕开障碍走路,绕开障碍走路,比跨越障碍省力而 且顺畅,即使对方割爱也不会觉的疼痛。绕开障碍走路既是解决问题的捷径,也是解决问题效果最佳的方 法。“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解决问题不要在硬节上碰,硬碰不但自己费力丧气,更糟糕的是 容易击到对方的最痛处,致使对方对你不依不饶;那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在合作的关键的门路上打 上难以解开的死结。 所以,做事要象“庖丁解牛”一样,既不能把自己刀子的锋芒磨损,还要把牛顺利解开,达到一种踌 躇满志不败的境界。对于人事要善于掌握规律,运用规律。运用规律办事就顺利,办事顺利心情就愉快, 这也就掌握了“养生”之道了。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庖丁解牛》给我们的启示其实很多。 解牛本来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在庖丁眼里变成了一种艺术享受,为什么,因为他完全掌握了解牛的 规律。做事不仅要掌握规律,还要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规律的同时,更 要去反复实践,向庖丁“所解数千牛矣”一样,不停地重复,终究会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 全生、养亲、尽年。 “善刀而藏之”,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在文中是说不要过分炫耀自己的技能。当今世界,只有具备 真才实学才会有光明的前途,只有不断地磨练自己才可能成功。在课堂上,在社会上,你不展示才华,就 无人能发现你的才华。当你踌躇着该不该把握机会时,早已被别人抢先一步。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庖丁解牛的技术之所以能达到“游刃有余”的另一个因素,即 内在因素,因为庖丁经过长期解牛,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认识和掌握好解牛的内在规律,所以能“游 刃有余”。 总之,学生要善于分析“庖丁”解牛的过程,抓住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联系当下进行思考,就能够得到 有益的启示。 任务要求,本题要求“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经历和大家分享”,写作时注意把《庖丁解牛》中的认识与自 身学习和生活的体会相结合,得到生活的启示。 【立意】1. 做事要合乎规律; 2. 勇于展露才华; 3. 坚持不懈的努力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素材】1. 这个世界上存在两种人,一种人是埋头苦干,只知道做事,不去探求事情背后的规律,结果是 人累得半死,事情没有做好。一种人是做事前研究规律,然后按照规律去做事,不仅事情做得好,而且充 分享受做事过程中的快乐。这两种人实际上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前者是辛苦型的,由埋头苦干到被 动挨打,最后悲观厌世;后者是智慧型的,先做人,后做事;先研究规律,再研究方法,最后充分享受做 事的过程。 2. 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急功近利,认不清自己工作中的规律,累垮了身体,成效甚微。这些人正像是“乌 鸦喝水”这则寓言故事中的那只乌鸦。这只乌鸦想要喝杯子里的水,但当它把嘴伸进杯子里时却发现够不 到。它费了半天的劲,最终的结果依然是徒劳无功。这就好比是《庖丁解牛》中的“良庖”与“族庖”。 他们未能看透事物的本质及道理,只知道蛮干,“岁更刀”、“月更刀”,技艺没有得到提升,而且自己 也累得筋疲力尽,可谓是事倍功半。 3. 在学习过程中,不要采取“题海战术”,我们需要理解各门学科的学习要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高 效率的学习。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们要学会挖掘工作中的技巧,不盲目硬做,而要用正确的理论指导 自己的实践活动。在社会上,我们要顺应自然,遵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要以客观规 律为前提。这样才能建设起一个和谐的社会。庄子称赞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诚然,人生中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也应当是一种艺术,应当有其自身的节奏与韵律。社会中的人既要投入 地生活,又要“善刀而藏之”——诗意地享受着人生。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