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五校2020-2021学年高一6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作文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辽宁省沈阳市五校2020-2021学年高一6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作文范文)

ID:737208

大小:151.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度下学期沈阳市五校联考 6 月月考高一年级 语文 命题人:康平县高级中学 李岗 校题人:李岗 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总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算法推荐成为信息分发的重要途径与方式,有一种说法甚嚣尘上,即算法加剧了信息茧房的产生 与泛化。由于缺少直接观测信息茧房的量表,所以需对信息茧房的公认特征进行剖析。 在信息供给端,当前,传统媒介、社交型媒介、算法型媒介等不同模式的传播渠道并存。不同媒介的 信息分发各有侧重,满足着用户不同维度的信息需求。例如倚重人工的传统媒介,强调社会共性信息解决, 通常扮演了“压舱石”的角色。而社交媒介则成为各类偶发性信息与意见交换的重要场所。因此,媒介使 用的多样性意味着用户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信息与观点,为了解和评估事实提供了多维度的参照。 但是,对算法持负面态度者坚持认为,算法型媒介通过刺激多巴胺分泌致使用户成瘾,并“收割”用 户有限的空闲时间。这种时空的侵占降低了用户与其他类型媒介接触的可能,信息渠道变窄,使媒介多样 性受到影响。 在信息茧房中,“每个人的世界图景都只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而不是世界本来应该拥有的样子”。 基本上人们提到信息茧房时,都会涉及到信息偏食等致的视野局限,以及由此对观念、态度与决定等的影 响。 认知均衡理论认为,网络带来了信息大爆炸,面对复杂纷乱的信息,人们容易感到无所适从,为缓解 心理焦虑,往往根据个人喜好或既有经验进行筛选和过滤,以保持认知的平衡。技术忧虑者担心算法推荐 加剧了上述心理认知,用户将信息选择的权力交给算法,算法根据用户惯习投其所好,形成所谓“过滤气 泡”。 如果“过滤”仅涉及个人的娱乐爱好,倒也无可厚非。但算法忧虑者关注的重点在于,算法的“价值 无涉”可能等致舆论治理的危机,尤其使得传统媒介“压舱石”功能失灵。但一些观点认为,用户对于不 同信源的信任程度并不一致,用户未必就相信自己日常接触的媒体。 在人工智能主导信息分发的时代,所谓把关的权力并未轻易让渡给智能算法,而是通过开放算法原理、 加强人工审核、优化推荐系统,引入专业内容生产团队,为算法持续注入了人本与理性的价值。 实际上,信息分发所依赖的算法,已具有越来越多元的发展趋势。不同的算法型信息分发平台很少会 使用同一种算法,采用多种算法的信息分发平台所具有的社会构造,从信息流动来说,总体上能够有效地 避免“茧房效应”的发生。 在传统的新闻生产中,传播的主导权掌握在新闻媒体手中,媒体控制着传播渠道与传播内容,受众在 很大程度上只能作为新闻文本的“解码”者而存在。算法则将媒体的传播主动权部分分流到了受众手中, 使用户自身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自己的议程设置者。同时,由于不同用户的需求与个性是各不相同的,经由 算法推送的新闻经过用户的分享,使得多种声音同时存在。 (摘编自喻国明:《算法是信息茧房的缔造者,还是打破者?》) 材料二: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生活世界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一个层层过滤、慢慢引导、逐渐 上瘾、摆脱不掉的“阿得拉社会”(阿得拉是一种会让人上瘾的“聪明药”)正在全方位渗透我们的日常 生活。 在这样的智能过滤机制中,也潜藏着一系列的问题:封闭性——用户被孤立和隔绝,个性化的过滤泡 里只有你一个人;隐蔽性——你置身于过滤泡内部,却几乎看不到它是如何运作的;强制性——算法的决 策权在过滤程序手里,你无法选择,也无处可躲。 其实,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有关“信息茧房”、“回音室效应”、群体极化,确认偏误等的论述,或 多或少都指向“信息过滤”的问题。然而,在智能时代,当这个问题以过滤泡的形式非常直观地呈现出来 的时候,一个更为深层次的忧虑在于,当这样的信息过滤机制成为常态,我们该如何生活其中? 首先,要分清“技术趋势”与“技术事实”。技术发展是一个多种矛盾相互激发的过程,存在着一个 大的趋势,同时还蕴藏着多样的可能。在未来,过滤器将渗透进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这是一个技术趋势,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要求掌握过滤技术的实践主体考虑公共利益、关注人类生存状态,给出更加优化的过滤 方案, 其次,在自动化时代要保有“健康的怀疑精神”。在智能时代,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自动化”可能 会导致我们丧失“生命知识”。我们沉浸在被“编排”好的知识体系和感官体验中,也在失去批判思考的 能力。而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一种“健康的怀疑的精神”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再次,要敢于反视结构,能够反思自身,信息理论家维纳有句名言:自然世界由“无数可能与信息有 关的人”组成。这句话阐明了两层关系:在一个信息和控制主导的世界里,人是由与信息相关与否的关系 来定义的;而这样的关系形态,最终被建构成了“自然世界”,取得了合法且坚固的优势地位。 最后,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关注个人应有权利。算法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存在着技术门槛和社会 边界,但同时又是一种集体生产;它使用技术语言为现实世界打造了一个“数字孪生”,是一个多行动者 共同组成的“网络”。 在过滤泡的运行过程中,不仅是科技公司、程序员,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个体都对算法进行了集体建设。 虽然目前阅读和开箱算法都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但算法时代的每个个体,都可以从现在开始,及时更新 我们的知识结构,关注法律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保持对这种“在 20 世纪发挥了核心作用”的技术形 式的了解、监督和评估,这也是成为数字公民的应有之义。 (编自方师师《如何在“算法过滤”的世界里生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技术忧虑者担心算法推荐造成人们进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和理解时,往往根据个人喜好或既有经验进行 筛选和过滤信息。 B. 智能过滤机制中,隐藏着封闭性的问题,用户置身于过滤泡内部,却几乎看不到它是如何运作的。 C. 有关“信息茧房”、“回音室效应”、群体极化、确认偏误等的论述,都与“信息过滤”有关联。 D. 在智能时代,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自动化”会导致我们丧失“生命知识”,沉浸在被“编排”好的知 识体系和感官体验中,失去批判思考的能力。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媒介、社交型媒介、算法型媒介信息分发各有侧重,对于交换偶发性信息与意见,不少人选择社交 媒介。 B. 对算法持负面态度的人主要是认为算法媒介使用户获取信息渠道变窄,使传统媒介“压舱石”功能失 灵。 C. 算法将媒体传播的主导权交给了受众,使受众不再是新闻文本的“解码”者,而成为自己的议程设置者。 D. 阅读和开箱算法对我们数字公民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但我们应该保持对算法的技术形式的了解、监督和 评估。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滤气泡”现象的一项是( ) A. 微博、知乎上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关注内容和用户 B. 淘宝网首页个性化精准送达的广告 C. 百度搜索关键词,不同用户呈现的信息并不相同 D. 今日头条的首页推送新闻 4.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信息茧房下一个简要定义。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1. C 2. C 3. A 4.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人们只关注他们希望看到的世界的样子, 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5. ①首先提出通过剖析信息茧房的公认特征来探讨算法加剧了信息茧房的产生与泛化的问题。②其次指出 信息茧房使信息渠道变窄,影响媒介多样性。③再次指出信息茧房会让人们因为信息偏食导致视野局限。 ④最后提出算法的优势和多元化趋势。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银 洋 陆涛声 江南小城毗陵有个姓汤的人,开了一爿小小的南北杂货铺子。他有个交情很深的老朋友,姓宋,在离 城七八里的乡下种十亩水田,日子过得还算富裕,每逢上城来买点什么,总要到汤老板店里来坐坐聊聊天。 汤老板也总要备一些小菜与他一道小酌两盅。老宋自酿的米酒,逢年过节总要给汤老板送上五斤十斤;汤 老板到外地添货捎回上好的高粱烧,也总要给老宋留三两瓶。老宋早年曾走南闯北到过大半个中国,很有 些见识。汤老板遇到什么疑难事,总要找老宋商量。 汤老板开了十年杂货店,段祺瑞当民国总统时,年终结算,积攒了三百块银洋。他想用这笔钱做市面 大些的生意,究竟做什么好,拿不定主张。新年正月初五,老宋来拜年,汤老板想与老宋私下商议,特地 在房内四仙台上备下小菜两人对酌。喝酒时,汤老板就向老朋友吐了心事,还兴冲冲地从枕头下取出用布 卷着的银洋让老朋友也过眼。 老宋停杯凝望着银洋愣了好一会儿,说:“当年‘长毛造反’,江南被烧了不少屋,如今砌房造屋的 人家逐渐多起来,需要用木材的多了,你这后门处就是城河,可以放木排,不妨到江西山里进一批木头开 一家木行。这生意大进大出,赚钱快,又没有风险。”汤老板觉得是好主意,当即说:“过几天就到江西 山里去买。” 老宋却又叫他莫慌,到江西去批货,路途遥远,这季节砍伐下的木头都还堆在山里,用人力往外运很 麻烦,花用又大。不如等两三个月,雨季发水时,他们那边就会有大批木排顺山涧水流放出山,从河道撑 运过来,沿河在各城镇兜售,经过我们这里。到时只要多留心河道里过的木排,就地收买,既方便成本也 低。 汤老板又佩服又感激,收起三百块银圆放到枕头下,陪着老宋一杯又一杯喝了个痛快。一瓶酒不够, 汤老板又出去到货橱里拿了一瓶。 眼睛一眨,三个多月过去了,果真有一批江西木排经过毗陵城河。汤老板和木材商谈妥交易,便到枕 头底下去取那三百块银圆。哪知晓,翻遍床上床下,一卷银圆竟不翼而飞了!十年积蓄,一下丢失,怎么 了得! 汤老板一时急得浑身冷汗直冒。想来想去,这钱除了妻子只有老宋一人知道。记得那天把银圆摊在台 上时,老宋一直盯着发愣。他又想起他把银圆放在枕头下时,老宋也看见的。他还想起,那天他出去添第 二瓶酒时,姓宋的曾一个人留在房里的。汤老板想去报官,怎奈无据无凭。他便先叫木材商等两天,然后 备了点酒菜,连夜赶到乡下,把老宋请来。三杯酒过后,他客客气气的说:“哎,宋兄,我枕头底下的三 百块银圆,是你借去用的吧?” 老宋一脸愕然:“银圆?” “嘿嘿,你当时……你当时可能跟我说了的,都怪我酒喝多了,记不清了。” 老宋愣愣地望着他,一言不发,嘴唇一直微微动着似在品酒。 汤老板又皱起眉头,苦苦哀求道:“老兄啊,你知道,我苦了十年,才积下那么点儿钱。刚才找不到, 急的我正想投河上吊,想到是你老兄借的,才稍微放心。只是眼下与木材商谈好了交易,正等这笔钱用。” 老宋紧皱眉头,连喝了几口酒,突然笑着说:“老弟别急,三百块银圆……既然你有急用,我后天一 早一定送来。” 果然,第三天老宋送来了三百块银圆。 汤老板买下几排木头,木行开张,生意兴隆,当年就赚了一大笔钱。自从有了三百块银圆的纠缠,他 再也看不起老宋。老宋也不再露面。 汤记木行,越开越兴旺。三年之后,便着手扩大店面和改善住宅。拆除旧屋撬起地板时,汤老板突然 发现地板下有个布卷,解开一看,三百块银圆一块不缺。原来房里的地板年久失修,床头下靠墙有一条三 指宽的裂口。显然是他当时放的银圆,不知何时从床头落下掉了进去,而且滚到了另一块地板下。 汤老板醒悟到自己冤枉了好朋友,想想自己这几年生意发达,本是靠老宋指点,而且是用了老宋的本 钱,万分愧疚,准备诚诚恳恳赔罪还钱。 汤老板带上三百块银圆,匆匆来到老宋住的村上,大吃一惊:三年前,老宋为凑足三百块银圆给他应 急,除了倾一生积累,竟还卖掉了三间堂屋和十亩上好的水田,如今住着简陋的茅草屋,只种三亩薄田, 生活十分清苦,人也苍老得多了。汤老板望着老朋友,悔恨不已,不由落泪,双膝一屈跪下,捧上银圆说: “老兄,我害苦了你,我真该死!这三百块钱你收下,我要加倍还你,还要……” 老宋连忙和蔼地把他搀起:“老弟不必这样。三百五百块钱,与你我之间交情相比又算得了啥?别再 提它。我有三年不到你家喝酒了,走,上你家喝几杯。”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两次描写老宋发愣,第一次是老宋为给好友出谋划策而冥思苦想,第二次是对汤老板怀疑自己偷窃 银洋而感到意外。 B. 丢失银洋的汤老板急怒攻心,因无凭无据没法报官,于是借酒局向老宋索要,这一做法说明汤老板有狡 诈、奸猾的一面。 C. “嘴唇一直微微动着似在品酒”这一细节,表明老宋内心为选择替自己辩解还是选择隐忍不语成全朋友 而作激烈地斗争。 D. 小说以“银洋”为线索,通过老宋和汤老板对待“银洋”丢失一事的不同态度,揭示小说“银洋有价, 友情无价”的主题。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部分不避其繁,详写了汤老板和老宋密切交往的细节,与下文两人因丢失银洋出现“嫌隙”形 成对比,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立体生动。 B. 小说采用全知视角,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能清晰地感知人物情感的细腻变化,因此,故事情节虽曲折 跌宕,充满悬念,却并不显得突兀 C. “当年长毛造反”“急得我正想投河上吊”“老兄,我害苦了你,我真该死!”人物对话简洁明快、质 朴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D. “酒”是两人友情变化的见证,也是小说价值判断的窗口。文中三次写两人对饮,末次采用虚写,将把 酒言欢、互吐衷肠的场景留与读者想象。 8. 汤老板的银洋并非老宋所拿,这个结局可谓“情理之中”。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答案】6. B 7. D 8. ①第一段写老宋见多识广,既有经营之道又有商业本钱,却未自己做木材买卖发财,说明此人淡泊名利。 ②汤老板索要银圆时老宋“一脸愕然”,可见他也是突然听到这一消息并十分震惊。③“既然你有急用, 我后天一早一定送来。”老宋未承认是自己所拿,也未加以辩解。 9. 示例一:汤老板。 ①人物形象方面:汤老板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小说从心理、语言、神态、动作等多方面,刻画了汤老 板精明干练,知错能改的形象。②故事情节方面:全文主要故事情节“失银洋—索银洋—还银洋”发生在 汤老板身上,使其成为矛盾冲突产生和结束的关键人物。③主旨方面:汤老板的所作所为及情感变化最能 体现小说主旨,即真正的友谊是对朋友的信任与真诚。 示例二:老宋。 ①人物形象上,小说虽然对老宋着墨不多,但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细致刻画,令人印象深刻;通过 汤老板的言行衬托老宋淡泊名利,重友轻财的人物形象。②故事情节上,由老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汤 老板遇到问题时由老宋解决,汤老板只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③小说主题上,以老宋对汤老板的怀疑与忏 悔的包容揭示了主旨,真正的友谊是对朋友的信任与真诚,发人深思。 一、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刘行本,沛人也,起家武陵国常侍,与叔父璠同归于周,寓居新丰。每以讽读为事,精力忘疲,虽衣 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府记室。累迁掌朝下大夫,周代故事, 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大夫取以进之。及行本为掌朝,将进笔于帝,承御复欲取之, 行本抗声谓承御曰:“笔不可得。”帝惊视问之,行本曰:“臣闻设官分职,各有司存。臣既不得佩承御 刀,承御亦焉得取臣笔。”帝曰:“然。”因令二司各行所职,及高祖践阼,迁黄门侍郎。上尝怒一郎, 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上不顾,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曰:“陛 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臣所言非 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三百 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并 发明诏,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礼。”上嘉之,赐绢百匹,拜太子左庶子, 领治书如故。皇太子虚襟敬惮。时唐令则亦为左庶子,太子昵狎之,每令以弦歌教内人、行本责之曰:“庶 子当匡太子以正道,何有嬖昵房帷之间哉!”令则甚惭而不能改。时刘臻、明克让、陆爽并以文学为太子 所亲。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卿等但解读书耳。”复以本官领大兴令,权贵惮其方直,无敢 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未几,卒官,上甚伤惜之。 (选自《隋书》,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 也/ B. 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 也/ C. 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 也/ D. 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 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御坐:指皇帝的座位。古代常用“御”来指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如御制、御赐。 B. 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记录将上奏的话,以防遗忘。 C. 文:古代铜钱一枚为一文。除“文”外,古代用来作为货币单位的词还有贯、缗、吊、串等。 D. 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卸任离职,文中的“下车之始”指的是刚刚离开任所。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行本学习刻苦,安贫乐道。他寓居新丰时,只是一心读书,即使衣服食物缺少甚至没有,也能安然面 对。 B. 刘行本直言进谏,受皇帝信任。他驳斥雍州别驾元肇,受到皇帝的嘉奖;他死在官任上,皇帝非常伤心 痛惜。 C. 刘行本性情刚烈,意志坚定。担任掌朝下大夫时,他拒绝将笔交给承御大夫,认为交给承御大夫不合周 代旧例。 D. 刘行本端方正直,令人忌惮。他担任太子左庶子,太子对他很是敬畏:担任大兴令,权贵没人敢去他家 求情送礼。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 (2)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 14. 刘行本为什么认为元肇请求对违法官吏增加处罚这一行为不是人臣之礼?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这个人一向清白,他的过失又很小,希望陛下稍稍宽恕他。 (2)因此私下嘱托办事的路子断绝了,法令清明简要,官吏百姓都很感念他。 14. 刘行本认为律令的施行都有发布明确的诏令,元肇的这一行为是重视自己的政令、轻视法律条文的体现, 树立了个人的威权却使国家法律受到损害。(依据原文答出大概意思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注】 黄庭坚 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替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宋哲宗绍圣年间,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又改移戎州安置。此词即写于戎州贬所。 15.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贯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黄菊”二字点明时节是菊花盛开的秋季,“寒”字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B. 全词笔暴简洁,风格疏宕豪迈,表达了词人和友人相聚的轻松快乐、无拘无束。 C. 尾句“付与时人冷眼看”表明词人知道自己的行为和“时人”相比,是格格不入的。 D. “人生莫放酒杯干”和李白的“莫使金樽空对月”有异曲同工之妙,含意相仿。 16. 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作答。 【答案】15. B 16. 本词刻画了一个被贬的狂士形象。①“人生”句,劝朋友、也劝自己酒杯莫停,词 人在酒中求安慰、醉中取乐;②“风前”两句,写词人风前横笛及醉后的狂态,头上插花倒戴帽,不拘世 俗,放浪形骸;③“黄花”两句,讲自己要与高洁傲霜的菊花一起携手归去,不理会世俗冷眼,既表达了 词人洒脱不羁的情怀,也从侧面反映了他被贬的苦闷和抑郁不平之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文采焕然,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 手法,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 (2)杜牧《阿房宫赋》指出,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__________”,则六国能抵御强秦; “________”,则秦可江山永固。 (3)苏洵在《六国论》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诸侯奉送给秦的土地越多,秦对诸侯的 侵犯就越厉害。 【答案】 (1). 覆压三百余里 (2). 隔离天日 (3). 使六国各爱其人 (4).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5). 诸侯之地有限 (6). 暴秦之欲无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经百年鼎革方有今日恢宏人文气象的清华大学校园,早已跻身全球最美校园之列,这是数代清华人 __________、孜孜营建的心血成果,在对清华校园做出卓越贡献的建筑家中,论作品数量之盛、规划筹谋 之妙、设计淬治之精,关肇邺院士的功劳__________。 作为一校文脉之所系,大学的图书馆往往成为校国人文景观中最令人瞩目的文化地标,标示出一所大 学的思想深度与视野广度,是大学精神的守护者,1982 年,清华大学图书馆三期扩建工程启动,这个重担 落到了刚刚从美国访学归国的关肇邺的肩上,面对重重考验,关肇邺近乎完美地完成了图书馆三期的设计, 建设时间跨度将近百年的清华大学图书馆与庄严肃穆的中央主楼、雄伟壮观的新天文台等众多建筑作品, 以令人惊叹的手法精心组成整体群落,__________,实显出清华学术传统的延绵启承与博大精深。 时光的磨洗没有使关肇邺设计的建筑__________,相反,他对清华园空间文化的“结构性创造”与“基 因级贡献”被时间擦拭得愈加清晰、明亮。关肇邺设计了清华建筑,不单是清华人心灵故乡中一代代最珍 贵的记忆背景,更成为推广中国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文化标尺。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千方百计 一枝独秀 相得益彰 黯然失色 B. 殚精竭虑 一枝独秀 珠联璧合 相形见绌 C. 殚精竭虑 首屈一指 珠联璧合 黯然失色 D. 千方百计 首屈一指 相得益彰 相形见绌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关肇邺设计的清华建筑,不单是一代代清华人心灵故乡中最珍贵的记忆背景,更成为推广中国当代大学 校园建设的文化标尺。 B. 关肇邺设计了清华建筑,不单是清华人心灵故乡中一代代最珍贵的记忆背景,更是量度中国当代大学校 园建设的文化标尺。 C. 关肇邺设计的清华建筑,不单是量度中国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文化标尺,更是代代清华人心灵故乡中最 珍贵的记忆背景。 D. 关肇邺设计的清华建筑,不单是一代代清华人心灵故乡中最珍贵的记忆背景,更成为衡量中国当代大学 校园建设的文化标尺。 20.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您的大作收悉,语言隽永,弟自愧不如,我冒昧地做了一点雅正,谨供参考。 B. 学生看望多年未见的班主任,紧握老师双手说:“老师,久仰了,很是想念。” C. 喜闻敝校五十周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诚表歉意。 D. 今日家父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特略备薄酒,以敬答厚意。 【答案】18. C 19. D 20. D 21. 请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①____,“端”的意思和“初”相同。“五”字又与“午”相 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②____,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祀说;起于三代夏 至节说……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 船去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示纪念。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③____。江浙地区划龙舟, 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 也有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 【答案】 (1). ①端午亦称端五 (2). ②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 (3). ③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 不同的寓意 22. 下面是高考志愿填报步骤图,请把该填报步骤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简明,100 字左右。 【答案】高考志愿填报分两步:第一步,填写志愿预填表,按照提前批次、本科批次与高职(专科)类分 别填写;第二步,到填报点网上填报:先凭座位号、身份证号与考生号登录填报系统,然后按预填表填报, 提交后安全退出,最后打印确认表并签名。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我国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显示,在所有年龄段中,21—30 岁 的年轻人在“当前获得体验”一项得分最高,在“未来获得预期”一项同样位居前列。 材料二:最新《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中的就业调查数据显示,海归的就业岗位与所学的匹配度有 所提升,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岗位开始与国际接轨,避免了留学生所学专业与国内 岗位不相关、不匹配的情况。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以上两则社会新闻展开讨论:如果你是留学生,会选择回国就业吗?请你结合 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汲西洋之精粹,燃华夏之炽火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如果作为留学生,我会选择回国就业。当今的中国早已不是清末任人宰割的羔羊,谈判桌前的羸弱无 力反驳的时期,已一去不返。更加多元的工作岗位,更富活力的市场姿态,更具发展前景的商业政策,无 一不吸引着留洋海外的群英。中国的发展与人才的回归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更多精英尽心于祖国,华夏的 赤火才能愈燃愈烈。 吸引留学生的,是逐步完善的经济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的汹涌袭来,中国抓住机遇, 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不止一次地扛过了大型金融危机,并在危机中不断进展, 从危机中汲取大道,最终破而后而立,营造出更与国际接轨、更能固本深根的市场环境。回溯上世纪,留 洋海外的学者们是满怀一腔报国热忱走出去,然后义无反顾地带着先进知识技术走回来。百年前清朝留学 生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 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字字重似千钧。而归国后,纵有千般武艺,也只能在贫瘠的环境 下艰难图存,抹上一层悲壮的色彩。“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如今,望洋兴叹不再,扼腕 叹息不再,悲壮之旅终成过去。今非昔比,国内的机遇和待遇让留学生踏上的是“自我实现”之旅。 吸引留学生的,是屡屡得到的收获感。报告显示,我国 21 到 30 岁的年轻人得分最高的一项是“当前 获得体验”,他们更热爱适合奋斗的当下,也更对未来抱有同样的美好希冀。接轨国际的就业岗位、所学 与岗位匹配度的提高,都是留学生“获得感”提升的来源。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一砖一瓦都需要在实践中 垒砌;一墨一线都需要在发展中规范;一梁一柱都需要在探索中搭建。正值青壮年的留学生们,将自身所 学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既能实现自我价值,又能成为国之栋梁,可谓不二之选。且不说万千金融风暴中 的弄潮儿,也不论扎根一线扶贫的留洋博士,单从每一个个体心怀赤诚重归祖国的那一刻起,留学生都能 拥有第一份获得感:家之温暖,国之使命。 吸引留学生的,还有祖国日渐强大的实力和独有的“安全感”。我们很难忘记疫情期间的“大国担 当”,也能切身感觉到“后疫情时代”的有序发展。中国,用自己博大厚重的胸膛为人民群众撑起一片天, 令无数海外学子的地位羡煞旁人。这份第一无二的安全感成为我们留学生归国的精神保障。 国家,这个温暖的家,既能拥有广阔的舞台,也能提供不尽的机遇,为远渡重洋的孩子们打造归途。 有一分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让我们这一点光,去汇入 燃起泱泱华夏的一束光! 谢谢大家!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