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

ID:73103

大小:9.3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  题 《蜡烛》     西蒙诺夫 教学目标1、积累“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等词语,把握其读音、词义。 2、.把握记叙的要素,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3、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5、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难点探究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播放苏联卫国战争影像资料片断,请学生谈谈观后感受。 (“二战”期间,德军同样把炮弹倾泻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就在那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之间,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在了一位苏联红军战士的坟头。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随作者一起穿越时空,共同用心去感受吧。)    二、简介课文背景资料: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积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驻希腊的“Ε”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      代表作有剧本《我城一少年》长篇小说《日日夜夜》。《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等均获斯大林奖金。 四、明确文体:   《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 通讯是记叙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时效性),但报道 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注重故事性和生动性。     通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 五、整体感知: 1、掌握下列词语:   鞠躬(jū gōng)   瓦砾(wă lì)    鞠躬(jū gōng)   地窖(jiào) 精疲力竭( jié ):形容非常疲惫,身上一点力气 也没有。    名副其实( fù ):名声,名义和实际完全一样。 副:相称,符合。 永垂不朽( chuí):形容人的名声、精神、事迹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颤巍巍(chàn wēi  wēi ):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2、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本文的主要事件是写一位苏联青年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一位南斯拉夫妇女不忍其暴尸战场,不顾年老体弱,艰难地将其掩埋,并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燃在战士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3、这篇战地通讯,你能概括其内容,并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六、个性阅读: 请认真阅读课文,可从内容、语言等方面感受文章的美,并勾画相关词句,深情朗读。 七、合作探究 1、  文中的老妇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老妇人渴望解放、和平、对苏联红军烈士满怀敬意,奉献爱意。表现出深沉、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2、再读课文,思考: 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理解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对德军炮火的11次描写 对蜡烛的6次描写 对黑围巾的4次交代 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3次“爬”、3次“跪”) 对炮火的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在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的象征。  “黑色的大围巾”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劳力衰;3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深痛哀悼。) 3、谈谈你对文中老妇人对烈士的情感的理解。   (老妇人饱受法西斯侵略之苦,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和平,她对苏联红军充满敬意;战士牺牲,她心情无比沉痛,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进入一种忘我境界,不顾安危,出入炮火,献出心爱之物,彻夜守坟。) 4、怎样理解文章的主题? (本文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战斗友谊,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5、再读全文, 其中是否有些片断令你感动?请你为大家朗读一下,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学生任意选择片断朗读,原因的说明言之成理即可。可选择重点语句作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6、课文倒数第二小节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勾画了战后的环境、烛光的背景,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再次点出烛光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胜母子,它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八、教师小结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 九、布置作业 把你设想的老妇人的心理写下来,整理到练习本上,300字左右即可。               组长意见: 教学后记: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