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

ID:728875

大小:2.94 MB

页数:48页

时间:2021-06-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邯郸市 2009—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 5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共 50 分) 1. 右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 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 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 A.牛尊的制作材料上 B.牛尊的腿上 C.牛尊的鼻子上 D.牛尊的背部 2.“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 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 ①缴纳租税的需要 ②商品交换的需要 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 下列我国古代水利工程中,位于西南地区且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井渠 D.筒车 4. 我国古代的纺织原料最早是用 ①麻 ②葛 ③蚕丝 ④棉花 A.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5.“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陆龟蒙)是赞美 A.白瓷 B. 青瓷 C.唐三彩 D.秘色瓷 6.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官民合营 7. 下列对“工官”制度描述不正确的是 A.“工官”指的是历朝历代设立的专门管理社会上手工业生产的官员 B.其产品是官家和皇室私用的物品,平民无权享用 C.“工官”的制作工艺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顶峰 D.“工官”工场的经营对朝廷财政是一大支出 8. 秦统一中国后,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广泛流通的货币样式是 9.“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种现象不可能出现在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10.右图(棉花图·收贩)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农业生产 的发展趋势是 A.棉花种植区域在明朝中后期进一步扩大 A B C D B.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农村扩展 D.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广泛种植 11.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稀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出现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成长 D.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壮大,逐渐取代了自然经济 12. 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的含义的理解,主要是 A.产生、发展于中国近代社会 B.由私人投资兴办 C.受到西方企业的影响 D.是机器生产的企业 13.观察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 D.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利推动 14.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 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15.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合作化方式 B.公私合营方式 C.赎买方式 D.土改方式 16.请仔细观察下面漫画(画中文字:中国好比巨龙,英国好 比臭虫,巨龙一日千里,臭虫爬也爬不动),这幅漫画应 创作于 A.“一五”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7.1980 年,中央决定在珠海、汕头、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是基于它们 A.经济发展水平高 B.最先对外开放 C.临近港澳 D.已有外资企业 18.1992 年初,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 质区别。”这说明 A.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 B.计划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是矛盾的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没有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19.20 世纪 50—60 年代,苏式服装一度倍受中国人民青 睐主要取决于 A.新中国与美国关系紧张 B.反帝的社会大背景及当时政治外交上向苏联“一 边倒” C.广大人民追求艰苦朴素 D.苏式服装体现了时代潮流 20.引起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有 ①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②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③重大的历史事件,如辛 亥革命的推动 ④人们的愿望与追求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强调的原则是 A.实事求是 B.强化党群关系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发展生产力 22.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最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谐人际关系的措施是 A.整顿银行,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D.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23. 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部分的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不但没有受到工人和农民的反对, 反而得到了他们的拥护和支持。这表明 A.俄国不存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B.新经济政策和俄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 C.广大工人和农民不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要恢复以前的资本主义经济 24.“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它将通过一系列具 体的成就来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欧洲人为“实际的联合”迈 出的第一步是 A. 成立国联 B. 成立联合国 C. 成立欧共体 D. 成立欧盟 25.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是 A B C D 第 II 卷(非 选择题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其中第 26 题 16 分,第 27 题 18 分,第 28 题 16 分,共 50 分) 26.(16 分)卢作孚创办于 1926 年的民生实业股份公司是近 代中国重 要的轮船公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生实业股份公司发展概况(1926-1947 年) 年份 只数 吨位(吨) 股数 航运范围总计 官僚地主 资产阶级 1929 3 230 304 147 89 …… 1935 44 16,880 2,390 884 881 占川江航运总额的 61% 1937 46 20,000 35,100 11,614 13,393 占川江航运总额的 70% 1947 120 58,000 776,566 136,281 546,973 航线遍及长江各口,并有船 只航行于日本和东南亚 材料二 民生实业股份公司主要事迹表 年 份 事 迹 1927-1936 民生实业股份公司在竞争中挤跨了美商的捷江公司,并迫使怡和、太古等外 国公司退出川江,基本垄断了川江航运。 1938 年 10 月 武汉失守后,面对恶劣形势,卢作孚亲赴宜昌指挥抢运,经过四十天的奋战, 终于在宜昌沦陷前夕,将全部内迁人员和物资抢运到了四川。这次抢运被人 们誉为“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 1945 年 卢作孚赴美国参加国际通商会议,提出了维护我国航运利益的三条议案,获 得大会一致通过。 1947 年 组成了“太平洋轮船公司”,航行于东南亚及日本。 材料三 “以个人影响社会,以事业影响环境,以社会影响国家”。“个人为事业,事业为 社会;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利益的”。 ——《民生公司的章程》 “我们要努力于民生公司,有如努力于自己的家庭;要忠实于民生公司,有如忠实于 自己的家庭一样!” ——卢作孚《一切要有计划与预算》 “中国人有两种美德是可以战胜世界任何民族的:一个是勤,一个是俭”。 ——卢作孚《大胆生产,小心享用》 ⑴ 根据材料一,概括民生实业股份公司的发展趋势。(6 分) ⑵ 据材料二,指出民生实业股份公司主要活动的作用。(6 分) ⑶ 合你的理解,谈谈材料三倡导的精神对我们今天有何借鉴意义?(4 分) 27.(18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上古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而没有全球性大国。公元 1500 年前后 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在此过程中葡萄牙、西班 牙首先成为世界性大国。 ⑴葡萄牙、西班牙崛起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 分)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19 世纪的世界领导国 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 1860 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 40% —50%,或欧洲的 55%—60%。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它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 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⑵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近代迅速崛起的原因?(6 分) 材料三 美国在 19 世纪已经具有世界经济大国的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当之 无愧的世界霸主……从现在起到 2030 年或 2050 年,美国将是惟一的世界领导国,这是毫无 疑问的。 ⑶二战后到二十世纪 50 年代,美国为维持其世界大国地位,对外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6 分) 材料四 据新华网报道,中国领导人强调,“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我们要走一条和一 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中国外交 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维护和平”。 ⑷ 上述大国兴衰的历史,对今天的中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有哪些启示?(4 分) 28.(16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麦道公司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示意图: 材料二 据联合国《2000 年世界投资报告》,1980 年全球已有 15000 家跨国公司,35000 家分支机构;2000 年全球有 63000 家跨国公司,分支机构达 70 万家。跨国公司的生产总值 已超过工业世界总产值的 30%。目前,全球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的 90%。 跨国公司的贸易量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 40%。 材料三 漫画:资本的跨国运动 材料四 智利反全球化大游行 明白 去利润最高的地方 这些家伙出境从来不签证 请回答: ⑴ 据材料一,为什么麦道公司要如此多的国家为其生产飞机零部件?(4 分) ⑵ 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4 分) ⑶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8 分)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6. ⑴公司拥有的船只数、吨位数持续增加;资产阶级所占的股份比重逐渐超过官僚地主, 并占绝对优势;航运范围从川江扩展到长江各口,并发展了远洋运输业务。(6 分) ⑵与外国轮船公司竞争,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积极参加抗日战争,为维护国 家主权做出了贡献;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中国近代航运事业的发展,维护我国航运业的 利益。(6 分) ⑶对个人事业的崇高追求;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企业的热爱;艰苦创业,勤 俭办厂。(4 分) 27. ⑴开辟新航路和殖民扩张。 ⑵英国: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经济上:最 早完成工业革命,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拥有广阔的殖民地作为原料产地和市场。军 事上:有一支强大的海军。(6 分) ⑶实行马歇尔计划,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 林体系);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6 分) ⑷反对霸权主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重视科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适合本国实际的政 治经济制度。(4 分) 28.⑴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分工客观上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国际分工也使得 各国的技术和生产具有比较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高的生产 利润。(4 分) ⑵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 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4 分) ⑶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不能阻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C B C B C A A A B D D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A B C D B D D C B C A 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面临严重的 挑战。(8 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C B C B C A A A B D D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A B C D B D D C B C A 26. ⑴公司拥有的船只数、吨位数持续增加;资产阶级所占的股份比重逐渐超过官僚地主, 并占绝对优势;航运范围从川江扩展到长江各口,并发展了远洋运输业务。(6 分) ⑵与外国轮船公司竞争,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积极参加抗日战争,为维护国 家主权做出了贡献;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中国近代航运事业的发展,维护我国航运业的 利益。(6 分) ⑶对个人事业的崇高追求;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企业的热爱;艰苦创业,勤 俭办厂。(4 分) 27. ⑴开辟新航路和殖民扩张。 ⑵英国: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经济上:最 早完成工业革命,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拥有广阔的殖民地作为原料产地和市场。军 事上:有一支强大的海军。(6 分) ⑶实行马歇尔计划,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 林体系);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6 分) ⑷反对霸权主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重视科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适合本国实际的政 治经济制度。(4 分) 28.⑴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分工客观上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国际分工也使得 各国的技术和生产具有比较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高的生产 利润。(4 分) ⑵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 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4 分) ⑶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不能阻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面临严重的 挑战。(8 分) 增城市 200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 本试卷共 54 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题,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 C.精耕细作 D.铁 犁牛耕 2.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大量公田被抛荒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 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3.《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 A .牛耕的出现 B.牛耕的推广 C.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 的日益衰微 4.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 ) 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 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 ) A.粤商和徽商 B.徽商和晋商 C.闽商和粤商 D.台商和港商 6.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使 B.市舶司 C.市长 D.十三行 7.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 行后,“庄园” 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 中央直接管理 8.清初,地主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 A.导致农民逐渐贫困 B.手工工场发展缺乏技术力量 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 9.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 ( )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10.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务 D.封闭边疆 固守疆域 11.15 世纪末到 16 世纪初,人类历史地域性分散发展的格局开始改变,以国别和种族为主 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世界历史。与此相关的重大历史事 件是( )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欧洲宗教改 革 12.英国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 ) A.西班牙、荷兰、法国 B.荷兰、法国、葡萄牙 C.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D.葡萄牙、法国、西班牙 13.下列航海家的活动最能证明地圆学说的是(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郑和 D.麦哲伦及其船 队 14.美国芝加哥为庆祝哥伦布航行到美洲 400周年而发行了一枚邮票。该邮票所反映的历史 事件的意义主 要在于( ) A.发现了美洲 B.促使世界开始联成一个整体 C.为西班牙王室带来巨大财富 D.是殖 民扩张的开始 15.1992 年,许多国家举行纪念哥伦布成功远航美洲的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 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印第安人后裔这样说的 理由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各种病菌大量传入美洲,印第安人数量大减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到美洲 C.美洲大量金银被掠夺 D.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 灾 16.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的机器是( ) A.水力织布机 B.水力纺纱机 C.珍妮纺纱机 D.飞 梭 17.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 18 世纪 80 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 年 52 家,1809 年 64 家,1830 年 99 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18.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 ) A B C D 19.1851 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现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20.史学界认为,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对该说法表述正 确的一项是( ) A.垄断组织使人类社会进入到电气时代 B.垄断组织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 C.垄断组织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D.垄断组织提高了国家干预经 济的能力 21.下列现象,不属于19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重要变化的是:( ) A.洋务运动兴起 B.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C.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建成 D.自然 经济开始解体 22.下列早期企业中,不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 ) A.继昌隆缫丝厂 B.发昌机器厂 C.轮船招商局 D.贻来 牟机器磨坊 23.“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 年)江浙、湖 北等省,缫丝、纺织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的主 要问题是:( )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 的排挤和压迫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 本 24.1882 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 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洋务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 障碍 25.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 因为(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 阀割据混战 26.右图中的顺口溜“中国好比巨龙,英国好比臭虫,巨龙一日千里, 臭虫爬也爬不动”:以下对图片反映的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英国因二战经济凋敝 B.“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取得巨大成就 C.大跃进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英国经济陷入“滞胀” 27.下图反映的是 1956—1965 年间我国:( ) 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石油生产的基本状况 28.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初步改变人们这一传统观念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 C.中共十四大 D.中 共十五大 29.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 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 展宏图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30.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 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31.以下那些运动或派别参与倡导并支持“废止缠足”主张的?( ) ①洋务派 ②顽固派 ③戊戌变法运动 ④辛亥革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2.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是在( ) A.1907 年 B.1909 年 C.1911 年 D.1920 年 33.1933 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 1500 万-1700 万人,还有许 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这表明 30 年代大危机:( ) A.波及范围广 B.持续时间特别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加剧了世界局 势的紧张 34.1929 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 ) 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 盾决定的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 强 35.1933 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36.“罗斯福新政”主要“新”在( ) A.实行计划经济 B.实行社会福利 C.发展知识经济 D.国家干 预经济 37.下面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③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④根除了经济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③④ 38.“1929~1933 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假如你是当时纽约的一 位市民,下列哪项最符合你的心态(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39.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 1948 年以来的英国国民。这主要是突出英 国是一个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 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 工作积极性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宇 D.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40.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其本质区别是( ) A.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B.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基础 C.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 生产 41.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 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 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42.列宁曾经指出:“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取粮食, 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 为此,当时苏俄政府(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取消 义务交售制 43.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 20 世纪三十年代苏联 的国民经济状况。该状况是:( )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经济出现重大滑坡 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 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44.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 ) A.农业 B.工业 C.教育 D.军事 45.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 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发生 46.维克多·雨果曾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 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 欧洲的友爱关系……。”从这段引言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欧洲统一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B.欧洲各国将不存在差异 C.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共处 D.主张建立欧洲联盟 47.下图两个国际组织共同构成了:( ) A.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B.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48.以下标志代表不同的国际组织,中国没有参加的是( ) 49.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 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0.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 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 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 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个小题,共 50 分,其中 51 题 12 分,52 题 10 分,53 题 15 分, 54 题 13 分。) 51.(12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 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缘 南亩:从事农业生产),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 — 贾 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不许官民私自出 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正常的海外贸易一度陷于停顿。 — —《 人民 教育 出版 社·历史必修 2》 请回答: (1)材料一贾谊建议西汉政府应该实行什么经济政策(2 分)? (2)材料二实际上反映了清朝当时推行什么政策?(2 分) (3)结合史实评价这些政策。(8 分) 52.(10 分)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 32 周年。32 年来,我国从实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建 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了改革开放,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材料一】首创包产到户的小岗生产队所在的安徽凤阳县,长期以来属于贫困县,22 年没有给国家贡献 1 斤粮食,倒吃国家 3.8 亿斤粮食。实行包产到户后,1979 年凤阳全县 粮食产量比 1978 年增长 49%,卖给国家粮食 4450 万千克。 ——《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史》 【材料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 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 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 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重大决策?(2 分) (2)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 分)为什么会取 得这样的成效?(3 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3 分) 53.(15 分)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 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 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 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 —《苏联史》 【材料二】针对 30 年代大危机,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采取了复兴、救济和改革的政府 干预政策,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 —《美国史》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 了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 —《世界史》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 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3 分) (2) 概括除材料二外罗斯福新政的其他措施(6 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 (2 分) (4)上述调整措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4 分) 54. (13 分)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 球化发生在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 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 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 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2008 年 1 月 1 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正式生效,墨西哥 4 种 农产品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场对美国、加拿大完全开放。1 月 31 日,墨西哥农民举 行大规模示威,要求政府就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展开重新谈判。 — —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德国城市)组装的, 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 1991 年到 1995 年,就 失去了 30 万个工作岗位。 — — 摘自新华网 【材料四】(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有一个词开始走红:既得利益。…… 据说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既得利益)指的是病假工资、子女补贴费、对不当 解雇的保护、失业救济金、国家创造就业机会、每周 5 天工作制、每年 30 天法定休假,…… 1996 年 4 月出台的政府施政纲领使用了这样的标题:《为了增长和就业》。科尔和他的部长 们现在开始剥夺这些既得利益,全面削减各种社会福利和工资。……(这些政策的)核心理论 之一是德国的社会福利国家变得愈来愈昂贵了,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 工作。 ——《全球化陷阱一一对民主 和福利的进攻》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 (4 分) (2)据材料三、四分析,德国总理科尔为什么要“剥夺这些既得利益”? (4 分) (3)材料二表明全球化运动在发展中国家有大批的反对者,但也有大批的支持者。如果你是 一名这样的支持者或反对者,请阐述你的理由。(5 分) (只能选择反对者或支持者一方作 答) 增城市 200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答卷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学 校 ______________ 班 别 ____________ 座 号 ___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满分 100 分,每小题 2 分,共 50 小题)(另外用卡的学校请填涂在卡上)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0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2 9 3 0 3 1 3 2 3 3 3 4 3 5 3 6 3 7 3 8 3 9 4 0 4 1 4 2 4 3 4 4 4 5 4 6 4 7 4 8 4 9 5 0 二、非选择题(满分 50 分,共 4 个小题,其中 51 题 12 分,52 题 10 分,53 题 15 分,54 题 13 分。) 51(12 分).(1)(2 分): (2)(2 分): (3)(8 分): 52(10 分).(1)(2 分): (2)(5 分): (3)(3 分): 53、(15 分)(1)(3 分) (2)(6 分) (3)(2 分) (4)(4 分) 54.(13 分)(1)(4 分) (2)(4 分) (3)(5 分) 湛江市第二中学 2009 -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期末测试 理科历史答题卷 (答题时间:60 分钟 总分:100 分 M])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16 世纪,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文艺复兴 2. 星盘(右图)在新航路开辟中主要的作用是 A.海上航行 测定方向 B.祈祷上帝 保佑平安 C.测定星座 预测吉凶 D.遇到危险 防御敌人 3.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首先横越大西洋的是 A.麦哲伦 B.达•伽马 C.哥伦布 D.迪亚士 4. 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 17 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 A.法国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荷兰 5.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先进交通工具的发明 D.殖民扩张与掠夺 6.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正确的是 A.陆路→海路 B.地中海→大西洋沿岸 C.南欧→北欧 D.波罗的海→大西洋沿岸 7.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不包括... A.重工业 B.轻工业 C.电力工业 D.化学工业 8. 之所以说工业革命是社会关系上的革命,主要是因为 A.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 B.引起了机器大生产的普遍推广 C.引发了社会各个阶层社会地位的变化 D.大企业取代了手工工场 9. 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 1800 年的 1000 万吨,猛增到 1856 年的 6000 万吨。导致这一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 B.相对论的提出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 10.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股票投机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分期付款和信贷危机 D.劳动人民相对贫困 11. 1929 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 B.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 C.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D.世界市场的作用 12.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这首 20 世纪 30 年代流行的民谣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A.世界经济大危机 B.罗斯福新政 C.肯尼迪执政 D.克林顿执政 13. 罗斯福新政主要“新”在 A.实行资产阶级改革 B.国家干预经济 C.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D.自由放任政策 14. 在罗斯福新政中,主要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是 A.实行美元贬值 B.规定工资标准 C.规定工作日时效 D.兴办公共工程 15. 20 世纪 30 年代,有人以“最受欢迎的人”为主题在纽约的小学生中作了一项民意测验, 结果罗斯福名列榜首,其后才是上帝。罗斯福受到欢迎,主要在于他 A.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B.领导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C.使美国成为完备的“福利国家” D.使美国逐渐走出了“大危机”的环境 16. 20 世纪,美、英政府经济职能经历了几次转变,以下比喻体现了 80 年代以来,两国政 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是 A.“守夜人” B.“中间道路” C.“大管家” D.“甩手掌柜” 17. 2003 年 4 月,德国电视二台搞了一次“最杰出的德国人”的评议活动,最后评议出 10 位,康拉德•阿登纳列首位。他在联邦德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混合经济 B.计划指导型经济 C.社会市场经济 D.政府主导型经济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9. 战时共产主义的基本特点是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高度集中物力、财力 D.高度分散物力、财力 20. 20 世纪 20 年代,苏维埃俄国的一份报纸对该国实施的一项政策发表了社论,用了这样 一个标题“道路已经指明,我们循着方向正确前行”。该政策最有可能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大规模垦荒 D.“加速发展战略” 21. 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危机 B.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22. 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23. 请仔细观察右边漫画《片面的经济》。它形象地反映了苏联长期实行的哪一种经济模式?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市场经济模式 D.斯大林模式 24. 斯大林模式的本质特征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个人崇拜 C.高度集权,通过行政手段实施计划经济 D.单一公有制 25. 导致苏联解体的改革是 A.列宁“新经济”政策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6. 有的史学家认为: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有一半是失败的,但也说明另一半是成功的。” 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C. 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7. 下列内容不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的是 A.实行政治上的多党制 B.用民主而人道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C.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 D.大量开垦荒地以提高粮食产量 28. 奠定了二战后初期美国世界经济格局中霸主地位的是 A.成立北约组织 B.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29. 下列各项中,具有向相关国家提供贷款以稳定汇率的职能的国际组织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30.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这句话反映的是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B.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合组织 31. 战后世界经贸关系三大支柱的出现所反映的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是 A.经济全球化 B.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C.体系化、制度化 D.多极化 32. 促使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大企业演变的根本动力是 A.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 C.世界市场扩大 D.殖民扩张 33.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着,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 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34.欧盟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各国间的经济竞争基本消失 C.美国被排斥在区域集团化之外 D.全球贫富差距明显缩小 35.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A.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扩张 B.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C.世界市场范围内的资源配置 D.全球经济形成为一个整体 36.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结构是 A.以美日为主的世界经济力量结构 B.美苏争夺世界经济霸权 C.美国、西欧和日本相互竞争的格局 D.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 37. 下列关于欧洲一体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 B.符合欧洲各国的利益 C.改变了世界格局 D.破坏了欧盟各国的主权,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38. 在经济全球化面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A.已平等地享受风险和机遇 B.起着共同的推动作用 C.处于不同的受益地位 D.都主张实行高度贸易自由化 39.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对抵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 义,是由于其在决策中采取 A.“求同存异”方式 B.自愿自主方式 C.“完全协商一致”方式 D.完全统一方式 40. 当代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的根本原因是 A.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 B.各国经济发展的排他性 C.生产力发展和全球生产分工 D.联合国职能的加强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41.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 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42.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 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43. 19 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 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A.煤炭已成为当时主要动力能源 B.出现了喧杂、拥挤、快节奏的城市 C.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D.要禁止污水排放并要保护环境 44. 有一张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100 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 股市中化为乌有了。”与这种现象最相对应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供不应求” B.“找工作如登天一般” C.“为共渡难关各国亲密无间” D.“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45. 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矛盾,是因为:①社会福利政策保障了百姓最低经济 安全 ②缓解了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的程度 ③遏制了美国国内可能的法西斯势力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③ 46. 如果说美国的政府干预是摆脱 1929 年经济危机的良方,那么,美国能够保持 90 年代长 期持续增长的主要方法是 A.继续政府干预 B.寻找新的海外市场 C.吸引投资 D.寻找提高生产力的知识力量 47. 1918 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 100 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 100 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 正确的是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48. 毛泽东曾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 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所指的“苏联的办法”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农业集体化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C.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征购农民粮食 D.斯大林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策略 49. 下列苏俄、苏联历史上的农业政策或举措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①余粮收集制 ②固定的粮食税 ③农业全盘集体化 ④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来源:高考资源网] 50. 世界银行是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在成立初期,其贷款的主要对象是 A.西欧国家 B.亚洲国家 C.拉美国家 D.非洲国家 51. 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 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 52.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的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 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反映出 A.欧洲国家经济结构单一 B.战后欧洲经济发展困难 C.欧洲国家开始联合与合作 D.文本制作工序复杂 53. 1524 年,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班牙成为世界文化中心 B.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 C.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西班牙打败荷兰,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54. “17 世纪和 18 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18 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55. 有位总统在就职时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或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 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这场战争”是指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美国罗斯福新政 D.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56. 1945 年 10 月 4 日和 19 日,法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以家庭补贴的方式,由国家为有子 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国家承诺把占国民生产总值 16%的高额资金用于社会保障。该 项措施产生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A.提高了消费水平 B.增加了就业率 C.保障了经济安全 D.缓和了社会矛盾 57. 1941 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 8 天时间就征集了 530 万人入伍,仅用 4 个月 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这主要表明 A.苏联对德国的侵略有充分准备 B.苏联人民万众一心抗击侵略 C.斯大林模式具有很高的动员能力和组织效率 D.斯大林模式产生于战争环境中 58. 在苏俄(苏联)实施的农业政策或措施中,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最能够调动农民生产 积极性的是 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的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59. 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 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你认为这种观点 A.正确。因为全球化正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 B.基本正确。发展中国家最好不要参加 C.偏颇。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D.基本错误。发展中国家应无条件支持 60. 从 2005 年 1 月 1 日起,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萨拉•邦焦尔尼尝试一年不买中国制造的产 品。实验结束后,她把这段经历记录下来,站在经济全球化的立场,这个实验报告的关键词 最有可能是 A.骄傲 B.平常 C.美妙 D.历险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 2 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 1 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61. 下列关于 17 世纪荷兰的表述,正确的有 A.航运发达,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B.成为世界范围的海军强国 C.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 D.奴隶贸易使阿姆斯特丹成为最繁忙的港口和商业中心 62.以下是 1820-1850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分布表(%),该表反映 年份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20 50 15-20 ―― 10 1840 45 ―― 12 11 1850 39 ―― 15 15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非常平衡 B.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 C.英、法、德、美四国完成了工业化 D.美德在全球中的地位逐步上升 63. 如果 1930 年从中国洛阳出发,前往德国、苏联、美国,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A.日本:人民生活很贫困 B.美国:经济非常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C.德国:排着长队的求职失业者 D.苏联:机器隆隆,人们衣着非常时髦 64. 在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影响下,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其和 20 世纪 50—60 年 代西欧各国采取的社会经济政策的共同点是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得到加强 B.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C.进行了社会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 D.积极推行国有化政策 65. 1970 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象征着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与日本经济崛起 有关的因素有 A.重视科技教育 B.苏联的扶持 C.二战前的民主化改革 D.引进技术,制定经济计划 66. 斯大林体制形成的客观原因包括 A.外部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 B.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C.集中发展重工业 D.斯大林个人独断专行 67. 戈尔巴乔夫认为:“改革就是坚决克服停滞现象和打破阻碍机制,建立加快社会经济发 展的可靠而有效的机制,使它具有更大的活力。”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A.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B.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C.大力垦荒 D.推行“物质利益原则”调动积极性 68. 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关贸总协定 D.国际贸易体系 69. 下图中,分别属于亚太经合组织和欧盟标志的是 A B C D 70.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A.跨国公司发挥主要作用 B.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 C.冷战以后局部冲突减少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湛江市第二中学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期末测试 理科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D D B B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B D D B C A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D C D C D B B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A D A A C D C C C 二、单项选择题Ⅱ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D D C B A D B B C A 题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C C B B C B C B C D 三、双项选择题 题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答案 AC BD BD AC AD AB AB AB AD AB 河北省衡水中学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 时间 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涂在答题卡上。) 中共大政方针的制定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会议来完成,方针政策制定正确与否会对革命和建设 带来很大影响,据此回答1-6题。 1. 中共“一大”确定的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D、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2. 1927 年“八七”会议上,中共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A.这表明中共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B.主要是为了配合夺取大城市的武装起义 C.这是毛泽东人民战争路线的正确反映 D.是中共独立开创夺取革命胜利道路的开端 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在于 A 为三大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B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C 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D 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 中共"七大"政治路线提出党的任务是建 A、中华人民共和国 B、社会主义国家 C、工农民主专政国家 D、新民主主义国家 5. 下列哪项属于中国共产党“十五大”的主要内容 A、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6. 建国以来,党中央第一次纠正“左”倾错误的重要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八届二次会议 C.七千人大会 D.十一届三中全会 7.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经出现过合作、对峙的局面,据此回答 7—9 题关于第一次国 共合作,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 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其中“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①中共 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②孙中山坚持民主共和的斗争屡屡受挫 ③军阀混战给人民带 来深重灾难④共产国际“二大”通过了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的提纲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 8. 促使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转变的主要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9. 关于国共两党进行的西安谈判与重庆谈判的正确叙述是 A 两党的目的一致,但谈判结果不同 B 谈判结果说明了合则利,分则伤 C 美国对两次谈判的态度与政策相同 D 国民党都是为了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 土地问题是近现代各阶级共同关注的问题,据此回答 10—12 题。 10. 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②说明了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③证明了太平天国的反侵略性 ④反映了宗教思想的危害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1. 由于三民主义中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A 使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 B 致使革命阵营成份复杂 C 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D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让步立 12.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①体现中国共 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③维护农民基本利益 ④促进社会经济发 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据此回答 13-14 题 13.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 延缓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的进程 C 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D 改变了中国社会阶级力量的构成 14.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 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 族工业在这期间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15.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革命的核心内容是 A.进行合作抗日 B.开展土地革命 C.探索革命道路 D.进行根据地建设 16. 下列邮票中的历史人物,为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诞生作出过直接历史性贡献的是 A.李大钊 B.毛泽东 C.周恩来 D.彭德怀 17.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建立的根据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而抗日战争时期,中 共建立的根据地则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造成这两种明显不同的原因是: A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 B. 共产国际指示转移 C .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日本侵华地区的转移 18.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 20 世纪 30 年代在南方建立的 ②都是工农民主性质的政权 ③都曾遭到蒋介石军队的“围剿” ④都推动了抗日反蒋斗争的高涨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③ 19. 以下日本侵华事件按发生的顺序排列应是①《何梅协定》的签订 ②九·一八事变 ③ 侵占热河省 ④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20. 1937 年 8 月 13 日,日本以 8 月 9 日日本官兵 2 人在上海虹桥机场被击毙一事为借 口,出动大批海陆军和飞机进攻上海,是为“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由此 打响了 A.太原会战 B.淞沪会战 C.武汉会战 D. 徐州会战 21. 毛泽东说:“……使阶级斗争服从于今天的抗日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 则。”下列中共的举措中,体现这一“根本原则”的有 ①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② 实行整风运动 ③建立“三三制”政权 ④皖南事变时采取坚决回击的政策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2. 1940 年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壮烈殉国,但宜昌失守;1944 年豫湘桂战役,中方先后 在衡阳孤军奋战 47 天,但日军还是打通了大陆交通线。对国民党抗战这一现象的全面、 准确的评价应当是 A.国民党军队指挥失误,导致正面战场形势恶化 B.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是抗战失利的主因 C.国民党大部分官兵贪生怕死,只有少数将领英勇善战 D.爱国将士的浴血奋战无法扭转国民党反动政策造成的颓势 23. 在日本宣布投降,抗战进入大反攻时,蒋介石发布命令:"本委员长经电令各部队 一律听候本会命令,根据盟邦协议,执行受降之一切决定所有该集团军(指第十八集 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地驻防待命,其在各战区作战地境内之部队,并应接受各该战 区司令长官之管辖。……各部队勿再擅自行动……"这一命令的用意是: A.企图抢夺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 B.企图在对日作战中消耗共产党军队 C.企图夺取对共产党军队的指挥权 D.企图乘机拆散和收编共产党军队 24. 1945 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其主要原因有 ①中国是抗 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之一②抗战胜利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统治③抗战胜利极大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④抗战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5. 丰子恺漫画《茶店一角》中的“莫谈国事”标语,形象地讽刺了抗日战争时期 A.国民党政府片面抗战路线 B.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C.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拉人入党 D.国民党残害抗日群众和民主人士的活动 26. 在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中,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作战目标是 A.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B.在运动中拖垮敌人 C.保卫根据地人民生命财产 D. 放弃大中城市,占领农村 27.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曾预言:“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 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 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新中国成立之初,最能证明这一高瞻远瞩 的是 A.借整风运动攻击社会主义制度 B.刘青山和张子善被依法处决 C.反对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D.全面反对“大跃进”运动 28.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 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 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天意” B.“民意”指反蒋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D.中共通过土地改革等措施,“得人心者得天下” 29. 1951 年,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三反”运动。 这是因为国家机关和企业中①存在贪污腐败现象②官僚主义严重③浪费现象严重④有 偷工减料现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 ③ ④ 30.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 80 余年的奋 斗历程。请你作为合作学习的伙伴,和他一起共同完成年代尺上与标号相对应的内容 A.①新文化运动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③澳门回归 B.①五四运动 ②遵义会议 ③香港回归 C.①中国共产党成立 ②长征开始 ③中共“十五大”召开 D.①中国共产党成立 ②遵义会议 ③香港回归 31. 中共吸取大革命失败主要教训的是 A.《八一宣言》的号召 B.瓦窑堡会议的决策 C.党的活动分子会议的内容 D. 洛川会议的决策 32. 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 年 1 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 列强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 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 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 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33.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体现在 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②北戴河 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建议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 ④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 ①②③ B.③④ C. ①② D.①③④ 34.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信美国总统杜鲁门:“…… 中国悠久的文明和她的民主个人主义终于再显身手。中国终于会摆脱外国的羁绊,对 于中国目前和将来一切朝着这个目标的发展,你认为应当得到我们的鼓励吗?”这段 话表明 A.美国转变了对中国的根本立场 B.美国对中国的胜利感到无可奈何 C.美国准备笼络新生政权 D.美国要帮助蒋介石恢复其在大陆的统治 35. 标志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三大战役的结束 D.新中国的成立 36.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B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C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了国家主人 D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7. 某网站有一首小诗:“……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着枪奔赴 战场……今天,我们只是为了纪念这些最可爱的人”,以下谁是“最可爱的人”? A.董存瑞、雷锋 B.黄继光、邱少云 C.王进喜、焦裕禄 D.邓稼先、袁隆 平 38. 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思想 有: ①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②中共八大的路线政策 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④社 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9. 1956—1966 年,我国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有 ( 1 ) 建 成 武 汉 长 江 大 桥 (2)石油全部自给 (3)新修铁路八千公里 (4)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 弹 A.(1)(2)(3) B.(1)(2)(4) C.(2)(3)(4) D.(1)(3)(4) 40. 1979 年,在安徽玉明公社的一个社员家中贴出了一幅对联,上下联是“借新账还 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是“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A.人民公社化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绿了神州大地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41. 李建国是和新中国同时诞生的,下列关于他经历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1954 年,李建国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B.1958 年,李建国放学后,上山砍柴参加大炼钢铁 C.1977 年,李建国参加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D.1979 年,李建国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 42. 人民币是我国现行流通货币。中国人民银行 1955 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票面上采 用了汉、蒙、藏、维四种民族文字,1962 年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票面上开始采用汉、 蒙、藏、维、壮五种民族文字,至今人民币的票面上依然是这五种文字。透过人民币 票面的文字,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第二套人民币五圆券 第三套人民币五圆券 ①民族平等原则 ②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 ③民族区域自治 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43. “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不包括 A.中共党内的“左”倾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 B.毛泽东想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C.林彪、江青一伙利用了毛泽东的错误 D.阶级矛盾已成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 盾 44. 1972 年 4 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老干部是党的 宝贵财富,这一情况反映了 A.毛泽东准备纠正“文革”错误 B.周恩来着手落实干部政策 C.邓小平开始进行全面整顿 D.“左”倾思潮得到纠正 45. 胡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间,也有不属于文革的成就。科技方面 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大家看得到的。"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A.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文革的错误和成就 B.科技外交方面的成就与文革时的政治生活无关 C.文革并没有冲击到科技外交领域 D.这些成就是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 46. 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里的“伟大转折”主要是指本次全会 A.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B.明确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D.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 47.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5 周年大会上说,中国共产党在 85 年里“干 了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 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第三件大事主要是指 A.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新中国 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城乡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农村改革的侧重点是 A.改革产品分配旧体制,强调按劳分配 B.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强调自主经营 C.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强调共同发展 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强调非农产业 49. 2008 年 10 月,15 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 30 周年 10 大流行语”揭 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上网”、 ① 、“北京奥运”、“炒股”、 ② 和“雄起”。 其中①和②两条是对其余 8 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它们应该是 A.西部开发、解放思想 B.入世、市场经济 C.对外开放、大国崛起 D.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50.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可谓“一波三折”。但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仍得以恢复和发 展。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B.中美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中美虽有分歧但无利害冲突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在逐渐消失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试卷密封线内规定 的地方。 2.答卷Ⅱ时用兰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 二.本卷共 3 小题,其中第 51 题 20 分,第 52 题 13 分,第 53 题 17 分,共 50 分。 51. 阅读下列材料(20 分) 材料一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 20 世纪 40 年代末,大约有人口 3000 余万,东、 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 的 90%以上。“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 156 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 150 项) 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 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材料二 1957~1961 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 1957 19505 164.0 419.6 1189.3 1958 20000 196.0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 985.5 1961 14750 80.0 181.4 506.5 ——引自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 从粮票到股票的转变 全国通用粮票(1966 年发行) 当代中国第一张股票(1989 年发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一五”计划把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点建设地区的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 1957~1961 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趋势(4 分)结合所学知 识说明导致上述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4 分) (3)材料三中“从粮票到股票的转变”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了什么样的根本 性转变?这种根本性转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4 分) 52、1949 年以前,国共两党关系的核心是政权问题;1949 年以后,国共两党关系的核心是 祖国统一问题。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13 分) 材料一 中共中央指出:“现在苏美英三国同不赞成中国内战,我党又提出和平、民主、 团结三大口号,并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同志赴渝和蒋介石商量团结建国大计,中国 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可能被挫下去。国民党……仍然百孔千疮,内部矛盾甚多,困难甚大。 在内外压力下,可能在谈判后……造成两党合作、和平发展的新阶段。” ——摘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决定到重庆谈判的理由。(4 分) 材料二 (1957 年蒋介石委派宋宜山赴大陆与周恩来等交谈,周恩来等人向宋转达了 以下几点)(一)两党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二)台湾为中国政府统辖的自治区, 实行高度自治。(三)台湾地区的政务仍由蒋介石领导,中共不派人前往干预,而国民党可 派人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务的领导。(四)美国军事力量撤离台湾海峡,不容许外国人干涉中 国内政。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共对台政策的主要内容(4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未 能实现的原因(3 分)。 材料三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要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解决国家统一的主张上有何发展(1 分)?试指出这种 设想在后来的成功实践(1 分)。 53. (17 分)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将政府公告函告各国政府, 表示新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 (1) 概括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对外关系的特点以及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3 分) (2) 请指出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对外交往取得了哪些重大新突破?(4 分) 材料二 截止到 2007 年 12 月 28 日,我国已经与 171 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 与其它国家正式建交情况 1 1949.1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 1949.10.4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 1949.10.5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 1949.10.6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 1949.10.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 1949.10.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7 1949.10.7 波兰人民共和国 8 1949.10.16 蒙古人民共和国 9 1949.10.27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0 1949.11.23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1 1950.1.18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据《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三 (3) 从材料三提供的数据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对外关系角 度指出这种局面形成的历史条件有哪些?(8 分) (4) 综合以上情况,概括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对外关系发展历程所体现出的重要特点。 (2 分) 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 1-10 DBCDC CABBD 11-20CDBDB CACCB 21-30 CDABD ABACD 31-40 CDBBA DBACD 41-50 DCDBD DDBDA 二、本卷共 3 小题,其中第 51 题 20 分,第 52 题 13 分,第 53 题 17 分, 共 50 分。 51、 24.(1) 原因:东北地区幅员辽阔,资源物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4 分) “一五”计划中有苏联援建的项目,东北地区与苏联等国为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4 分) (2) 变化趋势:1957 年至 1958 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处于上升趋势; 1958 年至 1961 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处于较快下降趋势。(4 分) 主要原因:“一五”计划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产量上升原因); “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泛滥(产量下降原因)。(4 分) (3) 根本性转变:逐步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 分) 重要意义: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改善民生。(2 分) 52. (1)苏美英三国不赞成中国内战;中共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得到人民的支持; 国民党内部矛盾多,困难大;揭穿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力求使两党合作、和平发展。(4 分 ) (2)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台湾高度自治;国民党可参加国家管理;反对外来干涉(4 分)。 国民党政权在美国支持下拒绝合作;中共出现左倾错误;国际形势的影响(3 分)。 (3)发展: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1 分)。 实践: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1 分)。 53.(1) 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 分) 特点:“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主要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 分 ) 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1 分) (2) 新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 分)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并正 式建交。(1 分)中日邦交正常化。(1 分)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1 分) (3) 信息:中国进出口贸易呈增长态势;21 世纪以来增长迅速。(2 分) 条件: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坚持对外开放;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加入世贸组织)(6 分) (4) 特点:国际交往从重视意识形态逐渐发展到广交朋友,实现朋友遍天下。(2 分) 河北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理科)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80分)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 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1.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 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 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2. 我国古代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A.手工业者缴纳的赋税 B.商人缴纳的赋税 C.农户缴纳的赋税 D.对外贸易的收入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 “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 的 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 井灌溉工 程. ”从材料中可以推断,我国古代大规模修水利应始于 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4. 下列对“工官”制度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工官”指的是历朝历代设立的专门管理社会上手工业生产的官员 B. 其产品是官家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平民无权享用 C. “工官”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顶峰 D. “工官”制度对古代中国的科技进步未起到积极作用 5. 会馆,顾名思义,“会”是聚会的意思,“馆”是宾客聚居的房舍,就是聚会和聚居之场 所。商人涉足会馆,最早是在北京。明清时期,各省在北京的会馆和工商会馆,达500 余处。有关会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商人才办会馆 B.功能只相当于旅馆 C.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D.只有京城才会出现 6. 商品买卖重在诚信,下列朝代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的是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7.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 为这本书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书名 A. 《坊墙倒塌之后》 B. 《汴河两岸》 C. 《长安城的落日》 D. 《宋代东京城的 辉煌》 8. 重农抑商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国策,其基础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封建君主专制 C.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民贵君轻思 想 9.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丝、茶等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农业中的自给自足成分减少 B.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C.小农经济的解体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小农经济的解体速度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是相同的 10. 促成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不断上升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1. 下列哪项不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A.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B.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C.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D.民族资本所占比重首次超过外国资本 12.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曾经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短暂的春天”三个重要时期, 以下不属于三个时期共同特点的表述是 A. 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B. 始终受到本国政府的严格限制 C.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并以轻工业为主 D. 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 13. 1945年抗战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 象。K·S·5U水利公司经理李独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压迫 B.外国资本的侵蚀 C.封建官府的排挤 D.民族资本经营 不善 14. 下列事件,不属于民族资产阶级反帝壮举的是 A.1928年"济南惨案"后,全国反日会在上海通过了拒绝买卖日货的决定 B.天厨味精厂为抗战捐献"天厨"号飞机一架 C.1932年,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捐款10万作为培养航空人才用 D.1930年天津总商会公开要求政府裁减捐税 15.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所体现的基本特征是 A.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 B.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机 统一 C.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统一 D.发展科技教育与独立外交的有机统一 16. “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 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 的最大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 产业 17. 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A.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 B. 发动“大跃进”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 18.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重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 展水平 1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A.解放生产力 B.增强农村和企业的活力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0. “它们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成分引进了投资项目和外资;它们是全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试验田;它们是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使人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这一评价是针对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经济特区 C.乡镇企业 D.沿海经济开放区 21. 下列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有关的是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②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③邓小平的“南方谈话”④中共十四 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2.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名”在我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由“合理调整工商业”到“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到“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发展到今 天“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成分反映了 A.国家制度的不断变化 B.政治体制的不断变革 C.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D.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 的过程 23. 下列生活现象不能反映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的是 A.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 B.中西大餐 C.出现命名为“新村”“花园”的新式住宅 D.跪拜作揖礼仪 24.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①由通商口岸逐渐向内地扩展 ②各地之间的变化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③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密切相关 ④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 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和英国的伦敦 等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这说明欧洲的商贸中心 A.从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 B.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 C.才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D.从波罗的海转移到了地中海地区 26. 马克思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主要 是指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 A. 贸易范围的扩大 B.资本的原始积累 C.商品种类的增加 D.美洲的殖 民化 27. 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 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28.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 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29. 下列关于西班牙早期殖民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是 A.殖民地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B.主要目的是开拓海外商品市场 C.实施《航海条例》 D.实施残暴的种族奴役政策 30. 新航路开辟后的两个世纪里,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活动最主要的特征是 A.掠夺工业原料 B. 占领商品市场 C.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D. 拓展领土面积 31. 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主,主要通过打败哪三个国家实现的 A.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B.西班牙、荷兰、法国 C.葡萄牙、西班牙、荷兰 D.德国、荷兰、法国 32. 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33. 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政治保障的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圈地运动的不断扩大 C.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D.手工工场的日益成熟 34. 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的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为2:3/。你认为这种变化最主 要的原因是 A.大量吸引外来移民 B.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度 C.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 35. 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 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 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6. 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C.为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37.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绩是 A. 电力的广泛应用 B. 内燃机成为新的动力机 C. 化学领域新材料层出不穷 D. 炼钢技术的突飞猛进 38.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39. 下列几项美国对外政策最先提出的是 A.门罗主义 B.泛美主义 C.海权论 D.门户开放 40. 丹皮尔在《科技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济技术的隐蔽 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 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试卷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 2.答卷Ⅱ时用兰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卷纸上。 41.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请概括指出它们各反映什么重大历史事件?(8 分)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各产生怎样的重要历史影响?(12 分) 河北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理科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源: 高 考 资 源 网] B D D B D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B D D B A B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C C A D A B A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D D A C D B A A A 41. 图一;召开中共八大。(2 分)影响;指明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3 分) 图二:发起“大跃进”运动。(2 分)影响: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 比例失调。(3 分) 图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 分)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 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3 分) 图四:实行对外开放。(2 分)影响;引进了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 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3 分)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