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上学期高二物理段考试卷(高考)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9 题为单选,10—12 题为多选,
部分选对 2 分,错选 0 分)
1.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 M、N 之间做简谐运动。以平衡位置 O 为原点,建立 Ox 轴。向
右为 x 的轴的正方向。若振子位于 N 点时开始计时,则其振动图象为( )
A. B.
C. D.
2.如图所示,在一条张紧的绳子上悬挂 A、B、C 个单摆,摆长分别为 L1、L2、L3,且 L1
<L2<L3,现将 A 拉起一较小角度后释放,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对释放 A 之后较短
时间内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C 的振幅比 B 的大 B.B 和 C 的振幅相等
C.B 的周期为 2
π
D.C 的周期为 2
π
3.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力传感器测得摆线的拉力大小 F 随时间 t 变
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单摆的摆长为 l,则重力加速度 g 为( )
A. B. C. D.
4.如图为 t=0 时刻两波源间的波形图象,波源 S1 和 S2 分别位于坐标原点和 x=1.2m 处,
质点 M 位于 x=0.6m 处,此时图中 x=0.4m 和 x=0.8m 处的 P、Q 两质点刚开始振动。已
知两列波的波速均为 v=0.4m/s、振幅均为 A=2c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0.5s 时,质点 P、Q 都刚好运动到 M 点
B.t=1s 时,x=0.4m 与 x=0.8m 之间的质点速度均为零
C.t=2.25s 时,质点 M 的位移为 4cm
D.质点 M 是振动减弱的点
5.如图所示,为一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 x 轴正方向传播的 t=0 时刻波形图,已知在 tˊ=
0.25s 时刻,x=1.5m 处的质点 P 第一次出现波谷,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0 时刻,质点 P 的位移为 10cm
B.该波波速为 6m/s
C.在 tˊ时刻,x=2m 处的质点 L 沿+y 方向运动
D.x=4m 处的质点 N 的振动方程为 y=﹣20sin5
π
t(cm)
6.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的 a、b 两点相距 4.42m.图中实、虚两条曲线分别
表示平衡位置在 a、b 两点处质点的振动曲线.从图示可知( )
A.此列波的频率一定是 0.1Hz
B.此列波的波长一定是 0.1m
C.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 26m/s
D.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 44.2m/s
7.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垂直于 AB 面照射到折射率 n=2 的等腰透明介质上.激光在该介
质 AC 面上发生全反射,则∠A 的最小值为( )
A、300 B、600 C、450 D、750
8.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两个带等量正电的点电荷 M、N,分别固定在 A、B
两点,O 为 AB 连线的中点,CD 为 AB 的垂直平分线.在 CO 之间的 F 点由静止释放一
个带负电的小球 P(放入小球 P 后不会改变原来的电场分布).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P
在 CD 连线上振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 P 受重力、支持力、电场力、回复力
B.小球 P 每次经过 O 点时的速率最大,加速度最大
C.如小球 P 的振动周期为 T,则振动系统能量转化的周期也为 T
D.小球 P 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位移、加速度、动能、电势能一定相同
9、半圆形玻璃砖横截面如图所示,AB 为直径,O 点为圆心.在该截面内有 a、b 两束单色
可见光从空气垂直于 AB 射入玻璃砖,两入射点到 O 的距离相等.两束光在半圆边界上反射
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则 a、b 两束光 ( )
A.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a 光的传播速度较小
B.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b 光的折射角大
C.同样条件下,a 光比 b 光衍射明显
D.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 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小
10.关于光现象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偏振现象
B.全息照片用激光来拍摄,主要是利用了激光与物体表面的反射光相干性高的特点
C.当观察者向静止的声源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低于声源的频率
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可以减小玻璃表面反射光的强度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纤通讯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
B.人们利用红外线来实行遥控和遥感,是因为红外线穿透能力较强
C. 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
D. 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以增强透射光的强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
12、如图甲所示是一个创新的弹簧振子,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
为 m 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 h 处由静止释放。某同学在研究小球落到弹簧上后继续向
下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他以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为原点,沿竖直向下方向建立坐标轴
Ox,做出小球所受弹力 F 大小随小球下落的位置坐标 x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不计空
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当 x=h+x0,小球回复加速度为 0
B.最低点的坐标为 x=h+2x0
C.小球受到的弹力最大值大于 2mg
D.小球动能的最大值为
二、实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14 分)
13(1)、利用下图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并测量光的波长时,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装置中的
①②③
元件分别为滤光片、单缝、双缝
B.将滤光片由紫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测量过程中,把 5 个条纹间距数成 6 个,导致波长测量值偏小
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13(2)、用某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已知双缝间距离的大小恰好是下图中游标卡尺的
读数(如图 1 所示)d= mm.双缝到毛玻璃屏间的距离 L=100cm,实验时先移动
测量头上的手轮,把分化线对准靠近最左边的一条明条纹(记为第 1 条明条纹),并记下螺
旋测微器的读数 X1= mm.(如图 2 所示),然后转动手轮,把分划线向右边移动,
直到对准第 7 条明条纹并记下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X2= mm.(如图 3 所示),由以上
测量数据求得该单色光的波长为 nm.
14、在“测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
(1)为了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必须选用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
B.选择的入射角应尽量小些;
C.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纸面上;
D.大头针 P1 和 P2 及 P3 和 P4 之间的距离尽量小些.
14(2)、某同学在画界面时,不小心将两界面 aa′、bb′间距画得比玻璃砖宽度大些,
如图所示,则他测得折射率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计算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38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
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 分)一个圆柱形筒,如图所示,直径 d=12cm,高
H=16cm,人眼在筒侧上方某处观察,所见筒侧的深度
为 h=9cm,当简中装满液体时,则恰能看到筒侧的最
低点.求:
(1)此液体的折射率;
(2)光在此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16、(10 分)如图所示,实线是一列沿 x 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 t=0 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
这列简谐横波在 t=0.1s 时刻的波形图,求:
(1)若这列波向右传播,求它的最大周期?
(2)假如波速为 50m/s,求波的传播方向?
(3)若 T < 0.1s < 2T,求传播的波速。 (4)在 0.1s 时间内,如果 M 通过的路程为 1.0m,那么波的传播方向怎样? 画出 M 振动图像 17、(10 分)如图为某种透明均匀介质的截面图,△AO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BC 为半径 R=10cm 的四分之一圆弧,AB 与水平光屏 MN 垂直并接触于 A 点。由红光和紫光两种 单色光组成的复色细光束射向圆心 O,在 AB 分界面上的入射角 i=45°,发现在 MN 上 出现两个亮斑 P 和 Q.已知该介质对红光和紫光的折射率分别为 n1= ,n2= (1)通过计算分析判断在 MN 上出现的两个亮斑的光成分。(P 点表示左光班,Q 点表 示右光斑); (2)画好光路图,并求出这两个亮斑间的距离。 18、(10 分)如图所示,空间存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 E=2.0×104N/C,在 A 处有一个质量 为 0.3kg 的小球,所带正电荷量为 q=+2.0×10﹣4C,用一长为 L=6m 的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与 固定点 O 连接。AO 与电场线平行处于水平状态,取 g=10m/s2。现让该小球在 A 处静止释放, 求: (1)小球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 (2)小球第一次到达 O 点正下方时的速度大小 V1。 (3)如仅将匀强电场反向,小球最大摆角?绝缘细线最大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