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溶 液(第一课时)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能看懂溶解度曲线。
3、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考点 1 溶液的组成及特征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 的混合物。
2、特征: 性、 性。
3、组成:由 和 组成。
4、溶质和溶剂确定:
①根据名称判断,如碘酒中碘是 ,酒精是 。
②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一般将固体或气体看作 ,液体看作 ;
③若是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把量多的看作 ;
④由水和其他物质形成的溶液,不论水量的多少,水都作为溶剂。
提示:①均一、稳定的液体并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②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呈蓝
色;③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考点 1 溶液的组成及特征
例 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食盐 B.硝酸钾 C.蔗糖 D.植物油
例 2、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 B.固体 NaOH 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C.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考点 2 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
物质溶解时通常伴随有吸热、放热现象。因为物质溶解时,会同时发生以下两个过程:
(1)扩散过程:溶质的 向水中扩散(又称吸热过程)。
(2)水合过程:溶质的 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又称放热过程)。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就取决于这两个过程中热量的相对大小。当吸热多于放热时,溶液温度降低,如
溶于水;当吸热少于放热时,溶液温度升高,如 溶于水;当吸热等于放热时,溶液温度不变,如
溶于水。
特别提醒:如果物质在密闭容器中溶解,则溶解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通常导致压强发生变化。
考点 2 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
例 3(14 娄底)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明显升高。这种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
例 4 如图所示,向试管中的水加入下列某物质后,U 形管中原来水平的红墨水液面出现了左高右低的水位差,则
2
该物质极可能是 ( )
A.苛性钠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活性炭
考点 3 乳化作用
植物油不溶于水,但加入洗涤剂后,植物油就被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能聚集成大的油珠,这种现象
被称为 。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
特别提醒:物质除污的方法有溶解(如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乳化(如用洗涤剂除去衣服、餐具上的油
污)、化学反应(盐酸除去铁锈)。
例 5 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稀硫酸除铁锈
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盐酸除水垢
例 6 水是生命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水的重要作用。
碗碟上的油污用自来水很难洗净,往水中滴加少量洗涤剂后,就很容易洗净,说明洗涤剂具有
功能。
考点 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 在 下,向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 时所得到的溶液叫
做饱和溶液; 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
(1)当溶液中有固态溶质时,若固体_________,那么该溶液是饱和的,若固体________,那么该溶液是不饱和的;
(2)当溶液中没有固态溶质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的溶质,若溶质________,则原溶液是饱和的,若溶质
__________,则原溶液是不饱和的。
(3)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不饱和溶液通过 或 或 可以转化成饱和溶液;饱和溶
液通过 或 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
如 NaCl、KNO3)
例 7 实验室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奇奇同学欲将其变成饱和溶液,以下方法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
A.升高溶液温度 B.降低溶液温度 C.蒸发部分溶剂 D.加入硝酸钾固体
例 8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B.降低温度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当溶质晶体与其溶液稳定共存时,此溶液在该温度下是饱和的
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1.固体溶解度概念:在____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g 溶剂里达到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_,
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2.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外因:主要是_____ ___。
3
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 ;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 。
3.气体溶解度概念: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压强为__________时,某气体
溶解在______体积的水中达到________状态时的气体________。
影响因素:①内因:气体的性质;②外因:主要是温度和压强。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________,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_______
4.溶解度曲线:指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横坐标表示________,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
5.含义:①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②曲线的走向表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③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6.应用:①查找某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②比较某一温度下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③选择使某种物质从溶液
中结晶的方法。(见右上图)
例 9 下列关于氯化钠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t ℃时 10 g 氯化钠能溶解在 100 g 水中,所以 t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10 g
B.t ℃时 10 g 氯化钠溶解在水中能形成 100 g 饱和溶液,所以 t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10 g
C.把 20 g 氯化钠溶解在 100 g 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所以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20 g
D.t ℃时把 36 g 氯化钠溶解在 100 g 水中恰好饱和,所以 t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6 g
例 10(2011.烟台市)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1℃时,50g 甲的饱和溶液中有 15g 甲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变为不饱和溶液
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例 11 右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
(填“A”或“B”);
(2) T1℃时C的溶解度为 g;
(3) T2℃时,A、B、C 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 T2℃时将 40gA 物质加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
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三、回归教材
快速复习下册教材第九单元 P26-38 页
四、达标检测
1、 «指导丛书»P59 页“典例探究”(1- 3)
2、 «指导丛书»P59-60 页“达标检测”(1-6)
五、考点总结
考点 1 溶液的组成及特征
4
考点 2 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
考点 3 乳化作用
考点 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考点 5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六、中考链接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10g,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11:21
2、已知 2K+2H2O=2KOH+H2↑,现向 92.4g 水中加入 7.8g 钾,充分反应后水有剩余。求:
(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七、作业布置
中考新航线随堂同步练习 P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