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第 1 课时)
一、 情景创设的背景
教材分析:
酸和碱是两类重要的化学物质,不仅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在
中学化学教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题从酸碱指示剂的实验出发,认识酸和
碱可以与指示剂反应并显示不同的颜色。在此基础上,介绍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
质、用途等,帮助学生深化对酸、碱分别作为一类物质的认识,同时,学会用指
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学情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方面,中学生的兴趣范围大大扩展的同时,还往往带有
明显的两极性: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其兴趣
分化和选择的原因又常常限于直接兴趣水平,这就要求兴趣的激发要有具体性和
实用性。另一方面,在认知上,初中生开始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但对新鲜事物
的感知更偏好于直观形象化。也正因此,青少年学生很容易迷恋热播电视剧,而
觉得课本学习枯燥。
二、 情景创设的意图
通过影片的播放,了解酸碱对鲜花颜色变化的影响,激发学习化学的强烈兴
趣,同时,将日常的生活、娱乐与课内学习相互贯通,从而使教学时空无限向课
外延伸,丰富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视野。
活泼的背景音乐,鲜活的画面和有趣的史实,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调动
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充
分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
了解指示剂发现的历史,学习化学家细致认真、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从他
们严谨的科学研究思路中得到启发,提升科学素养,陶冶热爱科学的情操。
三、 情景的展开
情景一:
播放电视剧《法证先锋 2》第 9 集 b 部分(2 分 38 秒)彦博送花给小柔的情
节。
(视频可采用“暴风影音”播放,也可直接点击 PPT 上“影片”动作按钮。)
这其中的奥妙蕴涵了丰富的化学知识。绣球花的色素会因与泥土中的铝元素
结合而呈不同颜色,而铝元素又会因泥土的酸碱性有不同溶解率。红色的花,泥
土 PH 值为 7--7.2,偏碱性;紫蓝色花,泥土 PH 值为 5--6,呈酸性。而铁钉,
肥皂水均可起到调节 PH 值的作用……
(评注:鲜花、礼物,很容易使人产生美好、浪漫的联想。而作为青少年
学生对此更是由衷的喜爱,也极易从一开始就激发起他们关注课堂的热情和积
极性。事实上,送花也是有技巧的,用化学方法种出的花将更添神奇的色彩,
更能打动人心。那么,化学是如何发挥她神奇的魔法效力的呢?抛出问题的同
时,勾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仅凭教师的口头语言或许很难将例子生动形象化,不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也就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欲望。为弥补这个缺陷,本堂课就首先利用多媒体来
建立丰富的视听情境,同时,还紧密融合了趣味盎然的问题情景。铁钉与鲜花,
在一般人看来,是毫不相干的事物。于是,当插有铁钉的花盆一出现,就很容
易让人产生惊讶和疑问。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一花变七色的玄机将更加引人入
胜。
引发的问题:影片播放后,可适当捕捉一些情节,设置问题。例如,除了
绣球花,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花会变色?它们变色的原因是不是也和所处酸碱
环境有关?铁钉,肥皂水为什么可调节酸碱性?还有没有其它简单易行的方法
改变酸碱性环境?)
绣球花变色变出浪漫,而紫罗兰变色丰富了一段有趣的化学史,带来了化学
中指示剂的发现。由此过渡到情景二。
情景二: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善于观察,更要细心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根据认知心
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正是因为问题的存在,打破了我们原有的认知图式,激发
起学习欲望。
因此,展示上面这张 PPT 时,就可诱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波
义耳,会想到什么?能否发现什么问题?(为了更生动直观,可将紫罗兰和盐酸
等实物带入课堂,当场演示。)
在初步讨论的基础之上,针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引导大家进一
步具体分析其中的条件与结果,然后,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单一地改变条件,
提出可能的假设,分别设计可行的方案,通过实践验证,得出结论。
让不同学生思考发言之后,展示波义耳的假设与方案。
学生由此可将自己与科学家对比。若发现相同点,给予适当的鼓励,他们就
很容易形成一种小小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增强学习的信心;若发现不同点和不足,
则可以从科学家身上受到启发,学习到科学探究的思路与方法,印象也更深刻。
(评注:化学家波义耳,从花色变化中发现指示剂,既是一次奇妙的意外,
也是建立在多次精心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这段化学史,创设出一
段科学文化情境,也包含了一种实验情境。二者相互交织,不仅使学生感受到
问题-分析-假设-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从中学到化学知识,更促使他们
理解化学研究中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也有利于
培养他们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引发的问题:什么是酸、碱?常见酸碱有哪些?酸碱一般有怎样的性质?
什么是指示剂?常见酸碱指示剂有哪些?如何巧妙应用酸碱的知识,来丰富我
们的生活? )
四、 小结与反思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是一种艺术创作的理念,把它运用到了化学课堂设
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理性地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经验,获得真知,
然后将得到的东西再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
走向社会”这一要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进行直观情景的创设,
能使枯燥知识生动化,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化学
的神奇魅力,享受无穷无尽的乐趣。
本情景设计主要为了引入新课,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怀者强烈的求知欲去进
一步学习本章节的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还可引导学生,拓宽思维,
相互讨论,针对酸碱指示剂的知识,挖掘更多感兴趣的课题,深入展开课外研究
性学习,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我们期待着让化学知识得到更灵活广泛的运用,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