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与重》 学历单
课题 《轻与重》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掂一掂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与重,
能简单的概括和推理。
2、能够使用逻辑推理方法直接比较物体的轻重。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与推理
能力。
教学重点 使用逻辑推理方法直接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难点 使用逻辑推理方法直接比较物体的轻重。
核心素养 关注:推理转化能力、猜测能力
教学准备 ppt
教学
环节
环节目标 师生活动
评价
关注点
活动一
创 设 情
景,引入
新课
1、出示皮球与气球,铅笔与钢笔等实物(选择能用
生活经验观察比较轻与重的物体),猜一猜哪个轻,
哪个重?
2、请一位学生上来掂一掂,证实学生的判断是否正
确。
3、今天我们来研究轻与重的关系。(板书:轻与重)
4、想一想:物体的轻与重的比较方法除了用看的方
法之外,还有哪些呢?
活动二
正 方 体
展 开 图
的折围。
1、掂的方法比较轻重
(1)出示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盒子,请大家猜一猜,
这两个盒子谁重谁轻?
(2)在没有其他工具的情况下,用什么好方法才能
判断呢?(同桌讨论)
(3)你想对用观察比较轻重的方法说什么?
小结: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
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才能确定。
(4)结合生活经验,请学生举例说说那两件物品也
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比较。
(5)请学生拿出身边的两个物体掂一掂比较轻重,
然后同桌互说:( )比( )重,( )比( )
轻。
2、借助工具
(1)出示两件(大小、形状、轻重)差不多的物体,
请学生猜猜谁重谁轻。
(2)请几位学生上前分别掂一掂,(用手掂不能直接
比出结果)你怎么判断、比较出他们的轻重呢?(同
桌讨论)
(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天平、跷跷板、秤等图
片,介绍一下工具的用法。
(4)这些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
还可以用什么好方法来进行比较?(用橡皮筋吊一吊
来比较轻重)
演示:应该看哪一段长度?(橡皮筋的长度)
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矿泉水和生梨比较。
小结:在同样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体越重,橡皮筋拉
得越长。
活动三
观 察 实
验,比较
轻与重:
1、师出示媒体: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
车。谁能想个好办法将这些东西从轻到重摆放整齐?
(小组讨论交流)
(用手估测,2 个 2 个比较;2、2 个 2 个吊起来比较;
3、把这 5 种物品全都吊上去)
2、哪种方法会比方便?(全吊上去)
3、其实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已经可以猜出谁是最轻
的?(海绵)
谁是最重的?(吸铁石)
4、把 5 件物品都挂在橡皮筋上,橡皮筋拉得最短的
就是最轻的;橡皮筋被拉得最长的说明这个物体最
重。
活动四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轻与重
( )比( )重,( )比( )轻
掂一掂、利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