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程 问 题 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方程,
体会方程式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二、)能力目标: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发现
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目标:在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
方程的价值。
二、导学重难点:
导学重点:1、探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的思路和方
法。
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难点:找题中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导学方法:
教法:1.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启发式教
学的原则。在进行讲解及练习的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的目
的,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2.采用讲练结合、探索发现法进行教学,引导学
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重
点,突破难点,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学
生学习兴趣。
3.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
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疑提问,引导点拨,学生自己体
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鼓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学法:1.自主探究式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
2.小组合作交流,探讨问题。
3.归纳总结。
四、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审、设、列、
解、检、答)
(2)、工程问题里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
试 一 试 : 工 程 问 题 往 往 将 工 作 总 量 看 作 , 利 用
为等量关系列方程。
1、一件工程,甲 2 小时可以完成,乙 3 小时可以完成,
则甲乙合作 小时可以完成。
2、一项工作甲独做 5 天完成,乙独做 10 天完成,那么
甲 每 天 的 工 作 效 率 是 , 乙 每 天 的 工 作 效 率
是 ,两人合作 1 天完成的工作量是 ,
两人合作 3 天完成的工作量是 。
3、整理一块地,由一个人做要 80 小时完成。一个人做
1 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 ,一个人做 4 小时完成的工
作 量 是 , 一 个 人 做 x 小 时 完 成 的 工 作 量
是 。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例 1、学校校办厂需制作一块广告牌,请来两名工人.已知
师傅单独完成需 4 天,徒弟单独完成需 6 天. 两个合作,需几天
完成?
((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分析工作量、工作时间、工
作效率之间的数量关系;(2)此题比较基础,学生独立完
成。)。
例 2: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 40 小时完成。现 在
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 4 小时,再增加 2 人和他们一起做 8 小
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
安排多少人工作?
((1)引导学生列表分析题中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之间的数量关系;(2)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3)师生互动,
合作学习。)
(三)、新知应用: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 20 小时完成,乙单独做 12 小时
完成 . 现在先由甲单独做 4 小时,剩下的部分由甲 、乙合
做,需要几小时完成?
拓展提高:
某管道由甲、乙两工程队单独施工分别需要 30 天、20
天。
(1)如果两队从两端同时相向施工,需要多少天铺好?
(2)又知甲队单独施工每天需付 200 元的施工费,乙队单
独施工每天需付 300 元施工费,那么是由甲队单独施工,还
是乙队单独施工,还是两队同时施工,请你按照
(1)少花钱的原则,
(2)省时间的原则,各设计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实际问题→设未知数,列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 解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检验 实际问题的答案
五、课后作业:
1、课本 P18 页第 4 题,P20 页第 3 题。
2、数学实践与探究 P21-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