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营造艺术的趣味和意境》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营造艺术的趣味和意境》学案

ID:716816

大小:78

页数:4页

时间:2021-06-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营造美术作品的趣味和意境教案1 山东五四学制初一美术下第一单元2 教学目 标 知识目标:体验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了解美术作品中情趣和意 境的一些表现方法,能对相关的美术作品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体验分析、欣赏评述, 掌握一定的美术批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体验分析、欣赏评述,丰富学生的生活和艺 术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快乐向往。 教学重 点 教材提供的美术作品,帮助学生把握美术创作的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概 念,了解美术创作的相关知识,从某个角度表述自己对美术作品的体验、理解 和感受。 教学难 点 综合把握美术创作的规律和特点,从多个角度分析评述没作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二次 备课 一、引导阶段: 课件展示《开国大典》,欣赏感受后,引导学生考虑:为什么优秀的美术作 品可以打动我们?哪些美术作品使我们过目难忘?美术作品的功能是什么? 二、发展阶段: (一)美术具有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 1 、欣赏作品一《艰苦岁月》(雕塑)现代 潘鹤 这一作品是潘鹤受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委托,为建军 30 周年美术展而做,当 时的主旨是要表现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的辉煌战果。潘鹤舍弃了浅白地表现战争 胜利场面的思路,却为海南游击队当战争处于失败和革命处于低潮的历史阶段所 感动。尤其为孤军在孤岛奋战二十多年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所震撼。他采访了曾 任海南游击队司令员的冯白驹,决定从艰苦场面来表现,他多次修改草稿,最终 形成了一个老战士和小战士的形象构思。 作品中,一老一小两位红军战士,戴着残破的军帽,穿着褴褛的军衣,裸露 的脚丫,如钢棍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嘴唇轻贴笛孔,老战士快活地 教 学 过 程 吹奏着悠扬的乐曲。一个满脸稚气的十一二岁的小战士蜷缩在他的身旁,一手抱 着长枪,一手托着下颌,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憧憬美好的未来。一种积极乐观 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观看的人。 《艰苦岁月》表现了艰苦年代的革命战士不屈不挠的意志,为理想奋斗的价值 追求和乐观主义的战斗精神。 欣赏作品二《格尔尼卡》(壁画) 1937 毕加索 西班牙 毕卡索受西班牙政府委托 1937 年在巴黎召开的万国博览会中西班牙馆创作 一幅壁画。正当他在酝酿题材的时候,发生了骇人听闻的“ 4 月 26 日事件”。这 就是德国法西斯的空军,疯狂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杀害无 辜居民的事件,毕加索对这一野蛮行径无比愤慨,以此为题材,只用了 6 个星期 的时间,于 6 月 5 日创作完成了长 776.6 厘米,高 349.3 厘米的巨幅壁画“格尔 尼卡”。这巨幅油画占满了当时西班牙展馆的一面墙。 作品采用象征手法和黑白灰组成的低沉调子,渲染悲剧性气氛,表现战争 带给人类的灾难。这幅画并没描绘飞机轰炸的残酷场面,也没有正面出现法西斯 的狰狞面目。却聚集了不安、破碎、残暴、恐惧、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被 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嚎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者、断臂倒地的男 子、濒死长嘶的马匹 ……. 这些形象的组合,构成对法西斯暴行的强烈控诉。 《格尔尼卡》像一出悲壮的史诗,给予观者心灵震撼 —— 感受战争带给人 类的灾难,控诉法西斯的残酷暴行和理解画家对人类苦难的悲悯和同情。 2 、 理解美术作品的三大功能: 认识功能:从美术的认识功能来说,由于美术本身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全面的、 能动的反应,所以美术作品能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而有 助于人们智能的形成、发展与情感、意志的培养。 教育功能:美术的教育功能不同于理论的说服,而主要在于通过形象的感染 激发、启发观者的意识与情感活动,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德情操的目的。 审美功能:审美功能是美术的最本质而又最普遍的功能。它使人在审美享受 和审美愉悦中达到培养和发展美感,形成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陶冶性情与人格 的作用。 (二)美术作品的审美意蕴 美术家运用各种造型艺术手段,把生活中获得的视觉信息,通过形象思维进 行加工,又经过一系列创作实践,把形象信息变成具有心理效应的美术作品。美 术作品的审美意象,会使观者产生相应的心理效应,这就是带有普遍意义的美术 功能。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艺术家是怎样通过艺术形象阐发主题,创造审美形象, 感染并影响观者的?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艺术意蕴 ? 1 、艺术意蕴:是指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艺术家或创作出宁静和谐 的优美意境,或表现出壮丽雄浑的崇高境界,都可使观者体味艺术意蕴,得到审 美享受,提升精神境界。 欣赏作品三《蛙声十里出山泉》 中国画 现代 齐白石 在四尺长的立轴上,用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 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蝌蚪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 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人们见到摇头摆尾活灵活现的蝌蚪游荡在溪水的源 头,自然会想到蛙和蛙的叫声。 可以从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蛙妈妈还在大声鸣 叫,似乎那蛙声随着水声由远而近。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 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 真是画中有画,画外还有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声情并茂,惜墨如金,使人 产生无尽联想! 欣赏作品四 《巴尔扎克》雕塑 法国 罗丹 这件罗丹晚年所作的《巴尔扎克像》,是受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委托创作的。为 了完美地诠释巴尔扎克的精神风骨,罗丹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了巴尔扎克的作品, 广泛研究巴尔扎克的举止相貌和神态,先后塑造了七个神态各异的草稿,但一直 未能找到自己最满意的表达方式。而最终历经五年时间才完成的《巴尔扎克像》。 罗丹塑造的巴尔扎克是个夜间漫步的形象。文豪习惯于夜间穿着睡衣工作, 所以罗丹让他披着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宽大的睡衣包裹着屹立的巨人。据说原 来作的小稿中,巴尔扎克有一双智慧的手。罗丹在征求他的学生、助手布尔德尔 的意见时,布尔德尔赞美地说:“他这双手雕得太好了!”罗丹听后拿起锤子就砸 掉了这双手,因为他怕这双手过分突出而让人忽略了主要的部分。 但是这件艺术杰作并没有得到法国作家协会的投票认可,于是罗丹将这件作 品安放在自己家中的花园里,直到罗丹去世后才最终被后人追认为是一件划时代 的伟大作品,并将它安放在巴黎的街头供世人瞻仰和膜拜。 三、讨论与交流: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引导学生: 1 、理解主题思想。 2 理解创作手法和风格。 3 、理解作品内涵。 四、欣赏评述 能在交流讨论中,学生能表述自己对课文中某件作品的认识和感受。 能够运用美术创作的相关知识表述自己对艺术家和作品的理解。 能在欣赏中分享他人的感受。 五、拓展与活动 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办美术作品欣赏的专题报告会,有学生制作 PPT 课件, 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他们对艺术家、对美术组作品的独特理解。 分层 作业 板书 设计 备课 素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占领法国的德国将领经常出入于巴黎的毕加索艺 术馆,观看毕加索的艺术作品。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 德国军人一幅他的油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 一位德国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家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冷冷 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教后 小记 3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