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教案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九年级(上)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 22《范进中举》
教学目标 欣赏《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重 难 点 分
析
重点分析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或用夸张、或
用对比等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
现手法,即为讽刺。《范进中举》节选自我国古代讽刺文学
的高峰之作——《儒林外史》,其高妙的讽刺手法多样,因
而较难掌握。
难点分析
此前学生并没有学习过典型的讽刺文学作品。加之,本文反
映的是清代的社会文化和读书人的社会状况,时代隔膜让学
生较难感悟作者在客观叙述中对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科举
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的讽刺。
教学方法
⒈让学生找出文中令人发笑的地方并谈看法,以达到让学生领略本文的讽刺
艺术的目的。
⒉引入讽刺手法的概念,根据学生找出的文段概括所运用到的讽刺手法。
⒊讲解堂上练习,加深对本文讽刺艺术的理解。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⒈《儒林外史》以讽刺的笔法,写可笑之人、可笑之事,蕴含着深刻的
意味。谈谈你认为文中可笑的地方,想一想可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知识讲解
(难点突
破)
学生 1:文中写道“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
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
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
作者生动描写了范进中举发疯时的语言、动作,写出他丑态百出,让我觉得
他可笑可悲可叹,这背后揭露的是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
学生 2:文中写范进因中举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还写
道“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作者都用夸张手法,让我在哑然失笑的同时,深感当时科举制度盛行的社会
文化背景下,无论是读书人还是普通百姓都深受其害,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
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
学生 3:文中写道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骂范进是“现世宝”“烂忠厚
没用的人”,连中了秀才也是他“带挈”的;说他“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
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一派粗鄙的话,不堪入耳。范进
中举后,他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称范进为“贤婿老爷”“才学又高,品貌又
好”“天上的星宿”,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前倨后恭,让我忍俊不禁,作者
在对比中不动声色地批判了胡屠户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
⒉讽刺手法概念。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或用夸张、或用对比等手
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
⒊请根据上述同学找出的文段概括所运用到的讽刺手法。
①运用细节描写;
②运用夸张的手法;
③运用对比的手法。
课堂练习
(难点巩
固)
⒋阅读下面原文与改写后的文段,你觉得两个文段有什么不同?
原文: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
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
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
里揣……
改写后: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虽然心里是极想马上收下的,但
是出于情面不得不装出一副不应要的样子,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
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 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
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贪财如命的屠户心里暗自高兴,赶紧把银子
收好……
明确:原文作者采取客观的、冷峻的讽刺笔调,揭示胡屠户言语和动作
的矛盾,让读者在笑的同时感受到他那嗜钱如命的市侩小人本性,有力地讽
刺了当时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改写后的文段带有笔者强烈的主观色彩,虽
然明显流露出笔者对胡屠户贪财如命的本性的鄙视,但是过于直白的揭露反
而少了一份诙谐的讽刺,从而少了引人深思之处。
小结
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范进中举》
突出地体现了这样的讽刺艺术:
第一,细节描写生动真实,极具讽刺性。
第二,运用夸张手法,看似离奇的情节,却也是“会有的实情”。
第三,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在不经意中强化讽刺效果。
第四,以客观的态度,冷峻的讽刺笔调描摹人物言行,展示内心世界、
刻画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