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标与考点
课程标准:
1. 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 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也是常见的溶剂。
3. 认识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核心考点:
根据溶液名称区分溶质和溶剂;影响物质溶解性的
因素。
课前预习
1.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 的 。
2. 溶液是由 和 组成的。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剂: 。水是最常用
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溶剂。
溶质: 。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
;也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均一 稳定 混合物
溶质 溶剂
=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被溶解的物质
固体、液体或气体
3.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主要因素: 。
4. 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
做 ,量少的一种叫做 。如果其中
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5. 溶液的应用:无土栽培、 、
等。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溶剂 溶质
化学实验室
医疗
例题导学
知识点一 溶液的形成
【课堂活动1】观察课本P26页“实验9-1”,了解溶
液的形成过程,并填写下表。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溶液中存在的粒子 所得溶液
的名称
20 mL水中加
一些蔗糖
20 mL水中加
一些氯化钠
结论:溶液是物质 形成的
蔗糖逐渐溶解 蔗糖分子、
水分子
蔗糖溶液
氯化钠逐渐溶解 氯离子、钠离
子、水分子
氯化钠溶
液
溶解
【注意】(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显蓝
色;(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
水;(3)形成溶液的物质必须可溶。
【例题1】(2018·仙桃改编)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 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
D. 溶液中各部分性质完全相同
A
【思路点拨】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长期
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
水; B.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最少有两种物
质,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 溶液具有稳定
性,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 D. 由于溶液
具有均一性,所以溶液中各部分性质完全相同。
【变式拓展】(2018·无锡)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
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 甜面酱 B. 豆奶粉
C. 白砂糖 D. 花生油
C
知识点二 物质的溶解能力
【课堂活动2】观察课本P27页“实验9-2”,并填
写下表。
溶 质 溶 剂 现 象 实验结论
A. 碘 水 (1)由AC或BD
推知影响物质溶
解性的因素
为 ;
(2)由AB或CD
推知影响物质溶
解性的因素
为 。
B. 碘 汽油
C. 高锰
酸钾 水
D. 高锰
酸钾 汽油
无明显变化
碘溶解,汽油由无色
变成紫红色
高锰酸钾溶解,溶液
呈紫红色
无明显变化
溶质的性质
溶剂的性质
【归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
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课堂活动3】观察课本P28页“实验9-3”,并填写
下表。
乙醇与水
分层
实验内容 振荡前现
象
振荡后现
象
静置后现
象 结 论
水(滴红
墨水)加
乙醇
溶液全变
成红色,
不分层
溶液呈红
色,不再
分层
溶液具有
均一性、
稳定性
【例题2】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
素。
(1)实验是探究 、 对物质
溶解性的影响。
①A与B对照可得出结论:
。
② 与 对照可得出结论:相同温
度下,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
同。
(2)B中的现象为 。
溶剂的性质 溶质的性质
相同温度下,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B C
高锰酸钾溶解,液体变为紫红色
【思路点拨】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
不同的,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不
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说明
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变式拓展】下列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
素。实验现象:
①A中几乎不溶
②B中固体可溶
③C中固体可溶
现象 (填序号)说明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
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①③
辨析易错易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说法
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
1.溶质只能是固体。 ( )
2.一种物质里分散着另一物质的液体就是溶液。
( )
3.溶质一定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剂中。 ( )
4.外界条件不变,长期放置,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 )
5.任何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一种溶剂,溶质可有几种。
( )
×
×
√
√
×
6.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澄清的、透明的液体一
定是溶液。 ( )
7.一种溶液上面部分比下面部分的浓度要小。
( )
8.溶质和溶剂混合,开始时是混合物,等溶质全部
溶解后就变成纯净透明的纯净物了。 ( )
【知识归纳】(1)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均一稳定的
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纯净的水不是溶液。(2)溶
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KMn04
溶液是紫红色的。(3)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
溶解性不同,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
也不同。
×
×
×
课堂训练
1. (2018·本溪)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 牛奶 B. 豆浆 C. 蒸馏水 D. 碘酒
2. (2018·昆明)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
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 沙子 B. 食盐 C. 面粉 D. 橄榄油
基础训练
D
B
3. 许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
A. 操作简便、设备简单
B. 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
C. 节约原料,节省成本
D. 固体物质间不能直接反应
B
4. (2019·芜湖月考)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
剂。
(1)澄清石灰水:溶质是 ,溶剂
是 。
(2)医用酒精:溶质是 ,溶剂是 。
(3)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中所得的溶液:溶
质是 ,溶剂是 。
氢氧化钙
水
酒精 水
白磷 二硫化碳
(4)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溶质是
,溶剂是 。
(5)5%的氯化钠注射液:溶质是 ,溶剂
是 。
(6)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快速溶解农业废弃物的“神
奇溶剂”。该“神奇溶剂”是一种由氢氧化
钠、尿素和水配制成的溶液,其溶质是
,溶剂是 。
硫酸锌 水
氯化钠
水
氢氧化钠、 尿素 水
5. 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现
象。请填空:
(1)能说明糖水是溶液的现象有
。
(2)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微观解释是
。
(3)将形成的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 (填
“会”或“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玻璃杯中的糖块消失了,形成的液体均一、稳定
子间有间隔,蔗糖分子进入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使总体积减少
不会
1. 下列对溶液中溶质判断正确的是( )
A. 石灰水:生石灰 B. 碘酒:酒精
C. 茶水:茶叶 D. 生理盐水:氯化钠
培优训练
D
2. (2018·河池)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B. 溶液中的溶质都是固体
C. 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D. 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C
3. (2018·南京期末)下列固体物质与液体混合,
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 少量硝酸钾、水
B. 少量硫酸铜、水
C. 2小粒高锰酸钾、5 mL汽油
D. 2小粒碘、5 mL汽油
A
4. (2018·荔湾区一模)常温下进行下列各组对比
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
里的溶解性
B. 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
里的溶解性
C. 对比实验②和④,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
里的溶解性
D. 对比实验③和④,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
里的溶解性
D
5. 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
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
是 。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
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
画出)。
碘
汽油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
现象是 。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填
“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上层为无色溶液,下层为紫红色
甲